圯桥进履
圯桥进履的典故,出自于《史记.留侯世家》。良尝间从容步游下邳圯上①,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②,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 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这是一段古文,意思是:黄石公在下圯桥上遇到后生张良,故意把穿在脚上的鞋子掉到桥下,命令式的叫张良为他取回。捡回来还不满足要求帮他穿好,张良见他年老,忍着欲发火的心情满足他的要求,后遂有---圯桥进履 圯桥取履 圯桥授履 圯桥履 跪履 纳履 结履 取履等典故名词,其故事就是这个。主要就是为了尊敬老者忍受屈辱,便有得到教益的机会亦或是好处。有清词三大家之称的朱彝尊有一首诗中写到:博浪飞椎后,圯桥进履年。无人知偶遇,况有素书传。 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宫体诗”的代表人物庾信在,<周大将军吴明彻墓志铭 》中写到:圯桥进履,早见兵书,竹林逢猿,偏知剑术。 至于纳履的典故还有一个就是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即瓜田李下的成语典故。跪履:苏东坡曾在一首诗中用过:“素书在黄石,岂敢辞跪履” 还有一位北宋诗人张方平在《读素书》中有这样两句:孺子圯桥跪履年,七章德在谷城仙。还有在唐代李翰编撰的蒙求里有这样两句:子房取履 释之结袜 子房--便是张良 释之----西汉的大官人张释之。当然还有的例如 敞履 编履 织履 这就不是这个典故了,敞履可能指的是东郭先生 编履织履也许说的是刘玄德。记得陆放翁在《霜天杂兴》中也写过这样两句:“谷城黄石今安在 ,取履犹思效子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