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五岳为什么是这五座山?为什么庐山黄山等名山不在五岳之中?

说到中国的名山大川,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在道教名山和佛教名山形成之前,五岳是最为尊贵的山脉。今天,比起其他名山来说,五岳的名气和文化底蕴也丝毫不逊色。那么,五岳为什么是这五座山?为什么庐山黄山等名山不在五岳之中?

五岳来源于山岳崇拜和祭祀活动,那么历史上作为五岳的五座山是如何确定的呢?为什么今天的泰山、华山、嵩山、恒山和衡山这五座山被尊称为五岳呢?

这又要从九州说起。

一.四镇

在五岳形成之时,和五岳齐名的是“四镇”,《周礼·春官》写道,“凡日月食,四镇五岳崩。”说明在战国时代就已经有了四镇和五岳的说法了,甚至相比较五岳来说,四镇显得更为尊贵,这四镇根据郑玄的注释,为:

“四镇,山之重大者,谓扬州之会稽山,青州之沂山,幽州之医巫闾,冀州之霍山 。”

这就是四镇了,可以看出,四镇是和中国历史上的九州相关联的,我在最早提出“九州”的禹贡是上古大禹的著作吗?九州的名字有何缘由?一文说到,九州对于中国古代历史影响很大,汉武帝分天下为十三州,所以这里的四镇就和这十三州紧密相连,可以看如下的九宫格图:

四镇及方位图

这其中,最为尊贵的就是冀州的霍山(今天在山西),春秋时代称为“太岳”,地位尤其尊贵。

山西霍山

可是这样一来,我们可以看出,整个所谓的四镇名山,在地理上十分偏向东部地区,而整个西部地区却一座名山也没有。

至少从美观角度来说,这个所谓的四镇就很不合理,而且缺少西部的名山。

因此,虽然宋代的时候,依然在祭祀四镇,还加上了西镇吴山,结果九宫格图为:

五镇及方位图

这更是可笑,中间的豫州,天下之中,却一个也没有,很不合理。

而且,地处幽州的医巫闾山位于今天的辽宁,秦汉之后,这个地方长期以来都是少数民族占领的地区,不方便过去祭祀。

五镇终究无法取代五岳的地位,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今天这几座山的文化遗产明显少了许多,大多是作为自然森林公园而存在。

二.五岳

在《尚书·尧典》中提到了四岳,那是尧时期的四个大臣,分别镇守四方,可以说,跟地理条件十分偏的“四镇”相比,“四岳”一开始就是紧紧贴合着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的,所以先天优势让它最终胜出。

同时,五岳的观点,一直以来是吸收了阴阳家和道家的思想形成的,五行和五方的观点,从一开始就融入了五岳中。

五行,指的是阴阳家们提出的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这五种元素构成了世间万物,而且还相生相克,构成一个太极图一样的循环。

五行图

而五方,则是东、南、中、西、北,合称为五方。

因此,两者相结合,就变成了,东方属木,西方属金,北方属水,中间属土,南方属火。

五行方位图

而五岳恰恰是吸收了这个观点,进而变成了,东岳属木,西岳属金,北岳属水,中岳属土,南岳属火。

所以,从理论层次来说,五岳远远超越了四镇,自然取代了它。

可以看下九宫格图:

相比较偏向东部的四镇来说,五岳均衡得多,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正好形成了一个十字架的图形。北方的冀州拥有北岳、南方的荆州拥有南岳、东方的青州拥有东岳、中部的豫州拥有中岳、西方的雍州拥有西岳,四面八方都兼顾得到,所以盖过了四镇。

因此,五岳首先就是和山岳崇拜、山岳祭祀有关,《周礼》成书于战国后期,其实五岳的五座名山大多名字在成书于春秋时代的《禹贡》中就已经有了:

禹贡中说道:

海岱惟青州。岱便是今天的泰山。

华阳、黑水惟梁州。华就是今天的华山。

导岍及岐,至于荆山,逾于河;壶口、雷首 至于太岳;厎柱、析城至于王屋;太行、恒山至于碣石,入于海。这里出现了恒山的名字。

岷山之阳,至于衡山,过九江,至于敷浅原。这里出现了衡山的名字。

西倾、朱圉、鸟鼠至于太华;熊耳、外方、 桐柏至于陪尾。外方山,就是嵩山的另一个名字。

也就是说,在春秋战国时代,已经出现了泰山、华山、恒山、衡山和嵩山的名字。《尔雅》称:华、岳、泰、恒、衡,周之五岳也,这里的岳,指的就是嵩山。也就是说,在春秋战国时期,五岳的名称就已经有了,而且就是这五座山。

那么,为什么这五座山能被冠上这五项无上尊荣的名字呢?

其实,一座山能够被冠以“岳”的名字,就像欧洲国王要得到教皇的加冕一样,山岳也必须得到皇帝的封禅。

公元276年,妄想统一中国的孙吴末代皇帝孙皓还想通过封禅提振国力,因为泰山不在孙吴境内,只能封禅了今天江苏省无锡市宜兴的阳羡国山,把它封为:“中岳”,这出闹剧没多久,4年之后,孙吴就被灭掉了,充分说明了,封禅不能瞎搞,更不能随便乱封,没那个福报,一定会有报应。

三.泰山

跟大家想象中不同的是,五岳不是逐一升起来的,而是一起变成五岳的,开创者就是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很想长生不老,就四处去祭祀,战国时代流行山神祭祀,《山海经》中的很多神兽或许就是山川的守护神,秦始皇很迷信这个,下令李斯给他统计天下的名山,他要一个个祭祀,后来得出秦国之外的关东土地,有五座名山,即嵩山、恒山、泰山、会稽山、湘山。秦始皇一一进行祭祀,这里我们看出,嵩山、恒山、泰山后来一直都是五岳之中的,分别是中岳、北岳和东岳。

只是,这里多出来了两座山,会稽山和湘山,秦始皇为何去祭祀呢?原来湘山就是洞庭湖中的洞庭山,这里传说是舜和妃子娥皇女英的安葬地,而会稽山相传是大禹的安葬地,有著名的大禹陵,这里都位于曾经秦国的死对头楚国,可能有着安抚楚国的意图。

洞庭山(湘山)有著名的岳阳楼

秦始皇的船行驶在洞庭湖中时,突然风波大作,秦始皇甚至把传国玉玺扔下了湖,乞讨和平,后来又捞了上来,总的来说,这些祭祀并没有带来和平,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还是楚国灭掉了秦朝。

但是五岳祭祀因此就确定了,后来的五岳最终确定是在汉武帝时代。

这其中,最为尊贵的就是泰山。泰山,其实古代也写作“太山”,而“太”又和“大”是相通的,所以“泰山”的含义就是“大山”。

古代只有最为尊贵的地理特征才能叫专有名词,比如说,古代的“河”专门指的是黄河,其他的河只能叫各自的名字,比如说“济”、“淮”等。古代的“江”专门指的是长江,同样,古代的“大山”指的就是泰山。泰山还有一个名字叫做“岱”,说文解字解释说,岱,太山也。从山代声。所以说,岱也就是太山,还是大山的意思。

泰山,被尊崇,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靠近孔子的故乡鲁国曲阜,孔子说:“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后世尊崇儒家,因此格外尊崇泰山。

在华北和齐鲁平原上,一望无际的平原自古便是中华文明繁衍之地,这里缺少大山,然而在山东中部,泰山拔地而起,虽然高度和西部名山不能比,只有1000多米,但耸立在华北齐鲁平原上,就完全不一样了。泰山在一片大平原上拔地而起,高耸入云,这气势在整个东部是无出其右的。在山顶,真的能做到像杜甫说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泰山

而且,泰山位于东部,东部是最先看到日出的地方,古人崇拜太阳,能最早看见日出的泰山自然最为尊贵,所以五岳以东岳最尊贵,而不是中岳。

泰山日出

虽然泰山的尊贵来自于儒家,可是让泰山尊贵的却是一个焚书坑儒的人,那就是秦始皇,因为他开创了泰山封禅。

泰山石刻

秦始皇灭亡了齐国之后,经济发达的齐国不甘心被边缘化,很多齐国的方士利用秦始皇想长生不老的心愿,一直鼓吹秦始皇寻找海上仙山,蓬莱瀛洲,因此今天的山东半岛也有叫做蓬莱的城市,徐福东渡日本,就是从山东日照和青岛等地启程的。

同样,秦始皇也来到泰山封禅,并且让李斯做了石刻。此后历代帝王,凡是想比肩秦始皇的都要进行泰山封禅,汉武帝、汉光武帝都进行过泰山封禅,南北朝停止几百年后,统一天下的隋文帝也进行了泰山封禅,唐太宗本来也想,但被魏征所劝阻,而唐高宗和唐玄宗则都进行了泰山封禅。

到了宋朝,因为宋真宗无开疆拓土功德却泰山封禅,论文笑柄,此后封禅的人就少了许多,明太祖朱元璋很鄙视宋真宗,就不去泰山封禅,此后明成祖、康熙、乾隆等都不进行泰山封禅,只是祭祀,不然就比肩宋真宗了,泰山封禅就此就没有了。

泰山作为东岳,千百年来地位是不动摇的,那么,地处天下之中的嵩山呢?

四.嵩山

嵩山靠近东周和东汉的都城洛阳,按道理应该是天下闻名的,可是,或许是距离太近了,当时的人们对于嵩山并不是很青睐,因为嵩山并不高,而且长得胖,矮矮胖胖的,颜值并不高。

嵩山真正名扬天下是因为佛教和道教的兴起,虽然此前秦汉时期已经兴建了中岳庙和崇福宫,但魏晋南北朝时期,河南是北魏统治下的地区,著名的北魏道士寇谦之以崇福宫来讲道,从此嵩山成为道教名山。寇谦之改革的北天师道和南朝陶弘景改革的南天师道是当时最大的两重信仰,嵩山和江南陶弘景隐居的茅山成为最重要的两座道教名山。只是,到了后来,因为天师道的祖庭在龙虎山和三清山,渐渐地,这两座山成为主要的道教名山。

崇福宫

但是嵩山虽然居于天下之中,但并没有人来封禅,只有武则天来过,后世并没有皇帝延续这一传统。

嵩山另一个名扬天下的是佛教名寺少林寺,“天下武功出少林”,少林寺的名气甚至超过嵩山,这里不赘述了。

少林寺

还有一座名山,也是因为道教而闻名,那就是华山。

五.华山

华山是一座神奇的山,根据成书于战国的《水经》记载:“其高五千仞,削成四方,远而望之,又若花状。”古“花”、“华”通用,所以叫做华山。甚至说,中华和华夏的“华”也来自于华山,可见华山简直就是中华文明之源了。

我在最早提出“九州”的禹贡是上古大禹的著作吗?九州的名字有何缘由?一文中说过。《禹贡》中用来作为天下九州分界线的河流很多,山却很少,济河惟兖州、淮海惟扬州。这都是以江河淮海作为划分的。海岱惟青州、荆河惟豫州、华阳黑水惟梁州,则是以山作为分界线的,这里的三座山就是“岱”、“荆”和“华”,即泰山、荆山和华山,春秋时代就是天下分野的重要坐标系。

可是神奇的就是,战国时代人们祭祀四镇的时候,居然忘记了华山。秦汉时期,大量名山被垂青,定都咸阳的秦朝和定都长安的汉朝都忽视了华山,仅仅只是兴建了一座集灵宫,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华山虽然在《周礼》中就被称为西岳,那是在周王室的洛阳的西边,可是华山却是在长安的东边,那就不能用来祭祀了,祭祀长安东边的一座山作为西岳,更西的长安岂不就是鬼城?

好在东汉又迁都了洛阳,这样华山明目张胆地作为西岳了,但是问题又来了,华山太高太险峻了,当时的人根本登不上去,更不知道这山有多高。

一直到了唐朝,才有了栈道登山,唐朝的韩愈登华山,走到一半,看到山脚下,吓得腿软,放声大哭,随后写了遗书投下山,被县令发现,找人抬了下来。所以,难怪金庸小说中是华山论剑,这么险峻的山,能上去的都是武林高手。

华山

可见,华山的险峻阻碍了它当时的祭祀等活动,当时的人只在山脚下的西岳庙祭祀下,至于山,从来没登过。

天宝九年,也就是公元750年,唐朝皇帝唐玄宗正享受着中国最为强盛的开元盛世,群臣请奏封禅西岳,唐玄宗就命人开凿了山路,此后又有“自古华山一条道”的说法。

不过华山似乎并不灵,5年后就爆发了安史之乱,唐朝就由盛转衰了。

后来金朝时期,王重阳创立了全真教,全真教的祖庭就在终南山下,不过终南山毕竟是一大群山的统称,不是一座山,后来华山也成了全真教圣地,但是终南山并没有取代华山的位置。

全真教祖庭

好了,既然三座岳已经定下来了,而且千百年来,华山、泰山和嵩山的地位无人能够撼动,那么,北岳和南岳究竟在哪里?

六.衡山

北岳是恒山,而且秦始皇选择天下五座名山祭祀,也选择了恒山。

恒山,是今天河北的大茂山,这里有一条恒水,故而得名,后来汉文帝刘恒被封于河北,即位当上了皇帝,为了避讳,把恒山改名为常山,附近的常山郡因此得名,常山赵子龙的名号就是从这里来的,今天的石家庄。

在春秋战国时代的五岳中,南岳就是衡山了,成书于春秋时代的《禹贡》说:“岷山之阳,至于衡山,过九江,至于敷浅原。”也就是说,衡山应该在南方,这个名字也是因为北斗七星的玑衡而得名,正好映照着南方大地,《释名》也说,衡山在湘南。

可是,尽管秦始皇去过洞庭湖,但他应该也没有去过衡山。事实上,虽然神话传说中,这里是火神祝融的封地,可是当时几乎没有人去过衡山,甚至当时的衡山是否就是今天的衡山也有疑问,或许当时的衡山就是今天湖南江西的某一座山,甚至可能是井冈山,当时人都说,衡山就像神话传说中的仙山一样,可望而不可及。

毕竟衡山地处太偏僻了,在秦汉时代,江南之地,人口稀少的,大多集中在建康和荆州等地,偏远的衡山,怎么会有人去呢?

所以汉武帝祭祀五岳的时候,因为衡山太偏僻,把它移到了安徽的天柱山去祭祀,这里当时叫做“霍山”,长期以来,霍山就顶替了衡山。

天柱山曾经是南岳

西汉的汉宣帝继承了不少汉武帝未竟的事业,比如说,建立了西域都护府,正式对西域进行管辖。同时,汉宣帝确定以今河南的嵩山为中岳,山东的泰山为东岳,陕西的华山为西岳,安徽的天柱山为南岳,河北的恒山为北岳。就此,五岳的名头形成了,这一规定沿用了近600年之久。

可是,毕竟春秋时代就有衡山的名字了,而且当时就说南岳叫做衡山,怎么能随便就改为天柱山呢?六朝时代,佛教和道教盛行,众多道教徒和佛教徒开发了不少以前鲜为人知的名山,比如说句容茅山成为著名的道教名山,浙东的赤城山和天台山也是,这种情况下,佛教文化传入衡山,陆续兴建了不少寺庙,这里终于名正言顺地称为“衡山”,就在今天湖南的衡阳市附近。

隋文帝统一中国之后,南方经过南朝的大规模开发,人口渐渐多了起来,衡山回归南岳已经名正言顺。隋文帝定天下五岳,衡山回归了南岳,直到今天。

可怜的衡山,当它被公认为南岳的时候,人们还找不到这座山,因为在神话传说中,很少涉足,甚至把南岳的名头安给了安徽天柱山。

衡山

当衡山在六朝被人发掘并且被佛教徒大规模开发后,衡山褪去了神秘的面纱,但它已经失去了南岳的名头。今天的南岳风景也是非常好的,而且以“寿岳”作为主要的特色,渲染长寿之山。清代学者魏源遍游五岳后写出“恒山如行,泰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唯有南岳独如飞”的句子,赞叹衡山风景绝伦。

多亏了隋文帝,尽管他烧毁了邺城和建康,但他给了衡山以南岳的名分。

七.恒山

衡山回归南岳之后不久,北岳恒山的地位却岌岌可危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北宋沈括所作《梦溪笔谈》说:“北岳恒山,今谓之大茂山者是也。半属契丹,以大茂山分脊为界。岳祠旧在山下,石晋之后,稍迁近里”。

原来,千年古岳恒山在河北大茂山上,可是五代十国的乱世中,石敬瑭割让了燕云十六州给契丹,大茂山恰巧成为了契丹和北宋的边境,长时间的战火拉锯让这座山一片狼藉,北岳庙,这座建于南北朝北魏宣武帝年间的500年古庙,被契丹焚毁。

河北曲阳大茂山,已经鲜为人知

久而久之,北宋不再祭祀北岳,这里渐渐荒芜。

到了明朝统一天下后,继续以大茂山作为恒山去祭祀,然而有人指出,当时以恒山作为北岳,因为都城都在中原和关中,如今的首都在北京,大茂山居然还在北京的南边,作为北岳已不再适合。

于是,明孝宗时期,把恒山迁徙到了山西大同附近的浑源山,把它命名为“恒山”,以后这里就是新的恒山了。

大同恰恰是北魏的旧都,如果跟他们说,他们旧都附近的山便是北岳,估计他们自己也不相信,但造化弄人,这里便是新的北岳了。但因为浑源山作为北岳至今为止才400年,除了悬空寺等没有其他的景点,所以至今只有恒山是4A级景区,其他的都是5A级景区。

悬空寺的名气甚至大过恒山

八.庐山

说到这里,我们知道了五岳的产生与变迁。

只是,庐山也是一座名山,我们都知道李白的诗歌《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为什么庐山、黄山等名山却不在五岳中呢?

其实答案很简单,因为五岳其实并不以风景人文为主,而是以政治礼仪上的祭祀为主,说是五岳, 其实并非五座山,是在东岳庙、西岳庙、中岳庙、南岳庙、北岳庙这五座庙的祭祀活动,泰山、华山、嵩山和恒山,恰巧分别位于山东、陕西、河南和河北,这里就是宋代经济重心南移之前的经济发达地区,帝王去祭祀的交通等都很方便。

东岳、西岳、中岳、北岳和南岳都已经定好了方位,更改不了了,庐山不可能成为北岳或者东岳,方位不对。

庐山和黄山要加入五岳,唯一的机会就是顶替掉地方偏僻、地处湖南的衡山,问题是安徽的天柱山已经非常靠南了,且开发较早,交通便利,当时的庐山和黄山还养在深闺人未知。

庐山最早叫做南彰山,黄山最早叫做黟山。在南北朝之前,人们对于庐山还知道很少,司马迁是第一个记载庐山的人,司马迁在考察战国历史的时候,记载他“南登庐山”,这是庐山第一次被世人所知。而同时代的汉武帝则把衡山的南岳之名转移给了已经小有名气的天柱山,初出茅庐的庐山还很青涩,没有赶上。

庐山

后来,就像洞庭湖有湘妃女神的传说,保佑渔夫和旅客平安一样,庐山靠近的鄱阳湖也是波涛汹涌,人们开始在庐山建造庙宇。

刘义庆的《幽明录》说道:

孙权时,南方遣吏献簪,吏过宫亭湖庐山君庙请福。神下教求簪,吏叩头曰:“簪献天子,必乞哀念。”神云:“临入石头,当相还。”吏遂去。达石头,有三尺鲤鱼跳入船,吏破腹得之。

从此之后,庐山便有了宫亭庙,可是孙权时代,五岳的祭祀早就已经定型了,庐山赶不上了。

而黄山,则更晚了,养在深山之中,一直到明朝后期徐霞客才第一次考察了黄山,赞叹:“薄海内外之名山,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被后人引申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今天从风景上来说,黄山显然超越了五岳。

黄山和庐山一样,长期交通不便,很少有人涉足

还有其他的佛教、道教名山,也是因为兴起较晚,大多是六朝之后,而那个时候,五岳座次已经排好了。

正如同五岳剑派,早就已经排定了座次,哪怕日月神教再厉害,也不能取代其中任何一个了。

五岳代表着中华传统思想中的天下之中、五方五行等概念,甚至影响到了周边,比如说,大理国也有五岳。就此,从汉宣帝宣布五岳之名之后,五岳崇拜延续了中国千年历史。

参考文献

1、五岳探秘,李振华,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

2、山中的六朝史,魏斌,三联书店,2019

3、礼仪中的美术,巫鸿,三联书店,2005

4、楚地山神研究,杨华,武汉大学,2010

5、宫亭庙传说:中古早期庐山的信仰空间,魏斌,武汉大学,2010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