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画记:刘知白

大致上可以称为最后一代味道纯正的中国传统水墨画家的刘知白,在看其画的同时只要约略地看看他的生平,就可以明白其命运多舛的一生中,艺术创作始终都是其终生唯一追求的、作品与人的高度统一状态。

他传奇性的仙逝是只有得道高僧才可能臻于的化境:三天前便绝了水、断了食,这最后的三天是他88年寿命中前此的88年的高度抽象与净化:除了短暂的睡眠之外就是画画,直到风动灯灭,归于尘埃,飘去天庭。

刘知白在50多岁的时候几次病危,在其漫长的一生中亦多次遭受全部收藏和全部创作都被劫掠一空或者化为灰烬的惨剧。然而正如下放到贵州山村里的他一边行医一边作画,活得如鱼得水一样,他在任何历史时期都没有放弃绘画,都坚持着用绘画来记录和表达。在这个意义上,他已然逼近了艺术的真谛,一两副作品的成功与否已经无妨大局,他已经用生命的实践将绘画熔铸到了血肉之中。

他一生远离画坛,不在协会,不以蝇营狗苟的贬低抑或吹捧为意。他画画无功利目的,只为了记录天地之间的盛景,只为了表达自己在人间的观感和启示。这其实是一切艺术之为艺术的基本点,也是最高点。

画展主办方显然是意识到了刘知白先生的这种极其难得的统一性,在展厅正中特意用玻璃房子将刘知白先生的画板与画具放在了里面。其简单甚至简陋之状,正是我们这个民族底层千千万万的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用具的水平。而且因为其所用不是生活必需品,就更是捉襟见肘,满都是凑合与将就。欣赏艺术品,知道艺术家首先是一个纯粹的人,这一点很重要。

艺术家不过是矢志不渝地一直用某种艺术手段传播生命感受的人,除此之外和所有的人并无二致,没有高高在上的蔑视,也没有趾高气扬的狭隘。刘知白以这样的草根性或者叫做平民性的特征,一下就走进了站在他的画前的人心中。

他用浓墨重彩、淡笔轻抹所描绘的距离现代人已经非常遥远的山水,既是他从自己的生命里望见的真天地,也是对既往的地球生态的艺术再现。他没有辜负上帝赋予其记录天造地设的人间画卷的使命,他非常有技巧地让墨迹在白纸上渲染,渲染成飘在纸面上的金鱼,渲染成辽阔的江山。

有一副叫做《有梦不觉人生寒》的画,非常耐看。早春天气里,只有柳丝柔软起来,长长地在寒风中舞动,积雪未消寒意深,但是这一树柳枝已经给了人无限的希望。矢志不渝地与柳树站在一起的画家自己,只因为可以这样挥动自己的画笔,而始终拥有抵御人生寒凉的强大意志。

看画展是很难喜欢一个画家的所有的画的,即便是真正的艺术家、画家的作品,其创作之中蕴含的生命律动只有与你同步了的时候,你才可能有感觉。以个人经验,看一个画家的画展,能有一两副或者三两幅心仪者,已属难得。

刘知白先生的画,除了这幅柳丝,还有金鱼,还有《秋江独唱》,都十分耐看,都可以一直挂在自己的生活场景里,床头炕尾,一直望进去,望到遥远的自然。

当然,印刷品已足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