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穿过萨尔布吕肯大学上面的森林

如果不上山顶而是绕山而跑的话,就能转到山的另一侧,另一侧茂密的森林覆盖的山谷里开辟出来的空地上耸立着一片楼宇,几条进出其间的道路完全掩映到了森林里。这里就是成立于1948年的萨尔布吕肯大学,虽然建校时间不是很长,但是萨尔布吕肯大学已经是排名很靠前的世界名校了,很多专业都是世界顶尖水平的。因为距离法国比利时都很近,本地又有着法国的文化传统遗存,所以其国际化的教学与就业程度都是德国其他内陆的州立大学所难望其项背的。这样一所早有耳闻的大学不期然地赫然出现在傍晚跑步的路程中的时候,被自己从森林里遥望到的时候,真是让人有一种不经意之间就踏入了神仙府邸的兴奋。在我们经验里,对一所国际名牌大学的向往从来都是从口耳相传的新闻里信息里获得的,往往都会在最终达到这学校之前经历了漫长的实务的准备和尽可能的想象,像现在这样直到看见了学校才意识到这就是那曾经耳闻过的地方的情形,实在是绝无仅有;自然也就有了一种因为绝无仅有而来的格外的兴奋。后来,在异国他乡的地理经验与文化范畴里这样的“不期然”一再出现,让人非常充分地体会到了远离家乡的愁绪之外的一个大大的补益,那就是可以实现、甚至可以在不经意中就实现在国内的时候无论如何都很难实现的对新鲜的地理环境与文化环境的接触和了解。在我们大多数时候都是囿于一地的庸常生活里,这样的机会实在是太罕见了,太值得珍惜了。

德国的学校和其他单位一样都是没有围墙的,不仅小学中学没有,大学也没有。从山坡上的森林里出来实际上就已经置身到了大学的校园之中。大学和周围的环境没有界限,大学也是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建筑是环境中的建筑,环境也是建筑中的环境,互相融合,互为补益,真正做到了重返农业社会那种天人合一的人类生存的最高境界。

在校园里跑着,一边跑一边看,给人留下很深印象的是校园的教室门前的水生植被,那些经年累月地生长在那里的芦苇和茅草,过去的与新生地一层层叠加地站在水里,一起构成门前的野趣小景,完全呼应了周围的森林的庞大的自然气息。而路边上那些生长着红色果实的大树和广告栏上可以撕去一条电话信箱小条的招租之类的贴纸,则是显示这里是大学的不多的迹象中的一种。校园里几乎看不见人,只在外面的大路边上看见有等公共汽车的人,规规矩矩地排着队,等待着那些会分秒不差地定点到达的车辆;其中有穿着“纱丽”脑门上点着红点儿的印度人,也不乏华人模样的年轻人。他们同样年轻的面孔上,都有一种在自己的祖国的时候大概不容易有的平和与平静以及在平和平静背后的怡然。

从外观上看,在这样的地方上大学绝对会有一种类似修行般的远离尘嚣的意思的。窗外浩瀚的森林和与城区隔离的山谷位置,决定了其飘渺在上的精神生活的定位先有了一个地理定位,整体环境都会逼着于其间就学的人走进精神生活之中去,非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里才可能克服孤独寂寞的侵扰,拥有长期学习与生活下去的安然。这种优美的自然环境里的学习场所,类似中国古代的书院,是人在年轻的时候最为理想的求知与钻研场所了。人需要热闹,但是更多的时候还是需要清净甚至清冷。在有着良好的大自然风貌的地方的大学,恰恰很好的为年轻人开创了这样的机会。

大学的好坏除了所谓有没有大师之外,还有一个重要标准,就是校园里或者校园周围、校园所在的地方是不是有大片优美的自然环境或者比较好的大规模的园林。这些地方是让青春自由舒展的所在,是可以漫步、可以徜徉、可以谈恋爱、可以郊游、可以聚会可以抒发年轻的浪漫与不和现实过分贴近的梦想的场所,是一个可以做梦的空间。年轻人没有在青春的年纪里做过梦,并且一定程度上将梦与现实混同起来,那是很遗憾的,也是不健康、不健全的。这样的地方其实和课堂和图书馆和老师是一样重要的,它们给年轻人以健康成长所必须的环境养料,为他们审美的人生旨趣打下了一个最美好的基础。如果年轻的时候能有机会在萨尔布吕肯这样位置的大学里学习生活几年,那的确会是让终生受用。

这样的环境加上跑步的时候的身体机械运动状态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就进入到了一种白日梦状态:仿佛自己正在千里迢迢地来萨尔布吕肯大学入学,在办理入学手续以后正走在去认教室的路上;仿佛自己已经在宿舍里苦读了一天,正舒展着筋骨在校园的小路上跑步,准备跑到山上的森林中去换换气,去呼吸呼吸深远的植被气息,就像现在,眼下自己正在做的一样……

因为从到德国以后就已经养成了跑步手拿相机的习惯,所以在整个跑步游览萨尔布吕肯大学校园的过程中,手里的照相机几乎就没有闲着,将这恍惚是自己前世或者后世上的大学的景象一一拍摄了进去。离开大学跑回森林里,因为头脑都在一种观光的兴奋与愉悦里了,所以即便有很多上坡路也会在不知不觉中被忽略,可以一直向上跑却并不觉着累、并不觉着在过分陡峭的地方需要缓步。

在又跑过那个隐蔽处的高坎的时候,那个令人头皮发麻、后腰发紧、浑身上下所有的毛孔都禁不住一抖的浮雕,再次出现了。被一层层的腐殖土盖满了树根的幽暗的森林的黑影里,一块并不多有的岩石上雕刻着一个戴着钢盔的人的头像。头像的鼻子已经有所缺损,眼睛也模糊了,充满了时光悠久的痕迹,因为长期无人光顾而显得格外凄凉;小树在雕像的头顶上已经长了很高很高,地面上的落叶与积土也已经快埋到了他的下巴,放佛是一个从地里伸出头来的人!尽管沧桑陈旧但是依然坚毅挺拔,带着一种年轻人舍生取义的决绝与义无反顾,没有一点后悔的意思。自己努力克服着瘆人的气氛带来的压力,小心地走过去,仔细地看了头像下面的字迹并拍了下来:纪念为了我们的土地而牺牲掉的年轻人,1914-1918;1941-1945。

年轻人的生命死在自己家乡的山坡森林中,不死的话就应该在山脚下的大学校园里读书的。眼前的森林里立刻就浮动着无数枪战的场面,应声倒地的年轻人抽搐着做着生命最后的挣扎,鲜血满地。当然也许这里不是他们死去的第一现场,但是何以要在如此隐蔽处做这么不很正规的雕像纪念呢?当年的萨尔布吕肯发生了什么?在这森林里有没有过枪战?那些战斗的前因后果是什么?而德国人对两次世界大战中自己牺牲掉的国民的这种独特纪念方式又说明了些什么呢?这些问题是后来自己漫游德国东西南北的乡间小镇森林原野的过程中,才逐渐有了答案的。

当时在如此优美的森林环境里,在到处都是甜美的大自然风光与彬彬有礼面带微笑的善意的人文环境里,突然看到这个雕像,才再次意识到德国是有着深厚的历史的国度,这里是饱经沧桑的土地,现在所有的一切都是痛定思痛反复寻找自己的发展之路的艰难结果。

选自《德国四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