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必须掌握的与家长沟通的四个技巧
第一个技巧:少说“你”,多说“我” “我们”
幼儿教师在与家长交流的过程中,少说“你”,多说“我”和“我们”。
一位家长无意中将其出入幼儿园的门镜卡(家长到幼儿园接孩子时要经过大门安检卡时在相关设备上刷的一种电子卡片)弄丢了,家长电话来给老师报告相关事宜,要求再补办一张。下面两种回复方式,你选择哪种:
A:“你挂失的这张门镜卡,我们会按相关要求走程序,10天内给你补办回复。”
B:“我们会对这张门镜卡,我们会按相关要求走程序,10天内给你补办回复。”
“A回应方式”与“B回应方式”效果有很大差别。研究结果显示,听到“你”字开头的家长,有许多家长会对老师不满意,还有的家长觉得非常不高兴。为什么会这样?事实很简单,因为“你”字激发了家长的心理防御状态,接下来说的任何话,在他心里都是抵触的。而当我们用“我们”开头的时候,就把我们和家长建立成了一个共同体。因此,我们在与家长沟通时,要少说“你”“你们”,面要多说“我”或者“我们”。这不仅是一个家园沟通技巧,也是一个思维方法——学会换位思考,同时,也让家长感觉到你是和他们是一起的。
接下来我们来做一组练习。这组练习的要求,就是把所有用“你”“你们”开头的话,转换成用“我”或者“我们”开头。
【练习1】
“李开春家长,你们家李开春今天又打小朋友了!!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类似的话在家园互动中经常出现的话。但你有没有感觉到,这类话一出口就能让人闻到火药味了?!如此与家长说话,难免会发生家园冲突。
如果我们在与这位家长交流迟交保教费问题时把主语“你”换成“我”或“我们”,我们就可以这样说:
“你开春家长,你看我们做点什么,能把开春的打人行为改正了?”
你看,在交流的过程中,你将“你”换成“我”或“我们”,我们和家长就变成了并肩战斗的战友了。家长听到这句话的时候,会觉得,你在说我们共同的事情,而不是在责备他。
【练习2】
“李小达家长,你为什么没有交家园联系手册?”
我们可以细细想一想,这样的说话是不是有点冲?我们改造一下:
“李小达家长,我为什么没有拿到你们的家园联系手册?”
老师们,你们看,上面的这两句话,其实是同一个事实。只是转换一下语气,加上了“我”,就把问题的主体放到了我们老师自己身上了,家长听起来就没有那么冲,家长关系就比较平和,和谐。
【练习3】
“浩然家长,你孩子的健康报告怎么这么晚还没交?别人都交了,就你家浩然的健康报告还没有交!”
这样一听,家长会感觉到我们老师脾气还挺大的。我们应该如下说:
“浩然家长,我一直在等你家浩然的健康报告。下次可以交早一点吗?”
虽然老师内心也有点怨,但如是说,家长会好受一些。
【练习4】
“茹丽家长,你的这套亲子秋游活动方案大大超出我们班的预算了!”
改造成用“我”或者“我们”开头,我们应该怎么说?
“茹丽家长,我们调整一下亲子秋游活动方案,把费用控制在我们班预算范围内吧。”
各位老师,园长,我们体会一下,是不是意思就有点不一样了?家长听后感受是不是也会不一样呢?
【练习5】
“晓帆家长,你到哪儿了?怎么还没来到?!家长会议马上就要开始了!”
你会怎么改造这句话?
“晓帆家长,咱们班的家长会马上就要开始了,你还没到是有什么情况吗?”
【练习6】
“晓帆家长,你到哪儿了?怎么还没来到?!我们班所有孩子都已经被家长接走了,就剩下你家晓帆了!”
你会怎么改造这句话?
“晓帆家长,我和晓帆在一面玩,一面等你,可是晓帆还是希望早点回家。你还没到是有什么情况吗?”
园长们,老师们,通过上述这些练习,我们会发现每一句用“你”打头的话,其实都可以转换成用“我”或者“我们”来打头。以“我”“我们”来打头说话可以大大舒缓家园关系。
第二个技巧:每说一段,都问一下家长的意见
下面向大家介绍第二个与家长交流的技巧,这个技巧也非常的实用。这个技巧就是:与家长交流时,每说一段话,就要问一下家长:请你告诉我或我们,你对我或我们所说的内容观点有何意见?具体可以这样操作:在给家长讲一定内容后,问家长:“我想听听你的想法?”“不知道你有什么见解?”“我刚刚说的你有什么疑问吗?”如此一来,我们就就把家长带到了我们的表达里面。
我们与家长交流,一段话只讲一件事或一个意思,每件事或每个意思讲完,我们都应该主动问家长一句:“某某家长,这只是这件事上我的个人看法,我想听听你的想法。”“我想得不一定对,我想知道你的思路。”“我讲的不一定对,我很想知道你对这件事的具体想法”“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我们特别想和你交换一下意见。”
如此的交流,会让家长强烈地感受到我们老师很尊重他,当然,他也感受到我们老师也很值得他尊敬;如此交流,让家长觉得我们老师非常愿意听他的意见,跟我们老师的交流真的太愉快了。
如此交流的根本目的是通过不断地请对方发言、发表意见,进而达到相互了解,更好地达成共识。
在与家长谈完自己的方案后,请不要跟家长们说“谢谢。请大家来评价我的方案。”而应说“我们来看看怎么落实刚才的方案。”如此,家长们就会顺着这个思路,跟我们提建设性的建议,想办法把班级活动方案落实下去。而讲完自己的活动方案后,对家长说“谢谢。请大家来评价我的方案。”如此,家长们挑刺的话就已经在路上了。
第三个技巧:扩大共识+消除盲区
我们与家长的信息可划分为四种类型:
第一种,我们老师知道,家长也知道的信息,这是家园沟通中的共识区,因为我们的信息完全对称。
第二种,我们老师不知道,但是家长知道的信息,叫做我们老师的盲区。
第三种,我们老师知道,但家长不知道的信息,叫做家长的盲区。
第四种,我们老师不知道,家长也不知道的信息,这是我们与家长共同的盲区。
我们与家长岗位不同,职责不同,年龄不同,立场也不同,在家园沟通中,如果我们与家长间的信息盲区特别多,双方就容易有冲突,有争吵,因为我们与家长在这个问题上没有什么共识。那些我们老师知道、家长不知道的信息,容易让我们老师变得傲慢。那些家长知道、我们老师不知道的信息,容易让我们老师产生抵触情绪。所以,家园沟通的意义,就是不断扩大我们幼儿教师与家长双方的信息流,让信息共识区慢慢变大,让信息盲区越来越小。
下面这些语言模式,有利于让我们在与家长沟通交流过程中,信息共识区慢慢变大,信息盲区越来越小。
你可以经常这样跟家长说:“我非常高兴能和你一起来帮助孩子的成长。以后我要多多向你学习,向你了解孩子生活与发展情况。我现在了解了孩子的一些信息,我给你汇报一下。你了解孩子的情况,也跟我讲讲。”如此,我们就把自己知道的信息提供给了家长,然后也挖掘到了家长的信息。
第四个技巧:“是个思路”“有启发”
听家长建议后说“是个思路”——这是一个很能激发家长与我们老师交流工作、情感、思绪有效方式,因为这样表达:不论家长说了什么,对我们老师而言,肯定是一个思路——哪怕我们老师不同意家长的看法,但只要不事关价值观和法律,大部分情况下,不带有对错判断和价值判断四个字——“是个思路”都是保持家园沟通交流开放性的一个有效方式。
幼儿教师在听完家长建议后,还可以用“有启发”来做回应。不管我受到的是什么启发,一个正面启发,一个负面启发,一个经验,一个教训,都是有启发。这种反馈,也没有对家长的言论主张进行评判,对激发家长继续言说有积极作用。
★★★★★★★★★★★★★★★★
许多年后,假如有人问我,当年你为社会做过的贡献是什么?我会说:我发出过许多专业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