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考古】黄家堰新石器晚期遗址发现大批玉石芯 | 宋康年
黄家堰新石器晚期遗址发现大批玉石芯
-----兼探玉石芯给我们传迭的信息
中国考古学会员 安徽望江县博物馆副研究员
宋康年
坐落在长江中下游之交安徽望江县境内的黄家堰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係安徽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前些年县文管所在省考古研究所同志们的指导下,曾对该遗址进行了多次科学发掘,曾出土了大量陶器和玉器、石器外,其中还发现了大批的颗粒状玉石块(暂名玉石芯),其形体多呈实心园柱状和少量饼状,体积大小长短不一,长度一般为0.8---1.2厘米,直径0.4---0.6厘米,两端均为园平面,通体坚硬光滑,质地均为玉石类,其中少量腰部有脊,大部光园无脊,这些小小玉石芯,究竞是何物?又作何用途?对这个问题一直困惑不解。最近笔者在重新把玩这些小小玉石芯时,经反复思考和探索后,根据“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古语精神,大胆设想,略有所悟,本着在学术上百家争鸣的精神,不揣冒昧,在这里提出来,以期抛砖引玉。这些小小玉石芯,尽管看不上眼,但却深深地吸引了笔者的视线,似乎觉得它为我们传递了两个重要的信息。
一是一个遗址出现如此大批玉石芯,决不是偶然的,也不是空穴来风,而它很有可能是与当时玉石器的加工作坊有一定关糸,否则怎么有那么大批玉石芯出现?同时也进一步说明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玉石器制作和加工的作坊,说明我们祖先聪慧巳掌握了这方面高超技术水平,从而使我们穿越时空隧道管窥到当时作坊加工的一片繁忙景象。
二是这些体积很小的玉石园柱颗粒,是不是在玉石器上穿孔时留下的芯呢?还是用它来作钻孔的工具呢?尽管这些想法有待于今后我们进一步探讨。但却也获得了宝贵的启示和物证。
有关新石器时代玉石器上的钻孔方法和技术问题,结合目前学术界的观点,也是众说纷云,莫衷一是。在新石器时代还没有出现金属器的情况下,其玉石器上的穿孔又怎么钻出来的呢?对此,观点甚多:
一、有的说以石钻孔法,就是用磨尖的石头在玉石器上运用加水加沙的物理作用,钻起来速度快,效果好,而且显得光滑,均匀,美观。单面钻或两面反复对钻而成,故单面钻的孔,则孔径呈现一面稍大,一面稍小,孔心呈无脊直筒形的现象,而两面对钻的孔,则孔径两面大,中间小,而且还呈现螺旋形痕迹。
二、有的说使用砣具法,它呈园盘状,后面有一段杆子,可固定在砣机上,用脚睬踏带动砣具来回转动而成。
三、有的说运用管具钻孔法,因管具呈内空外园的特点,即用骨,竹,等园管形材质加水加沙转动而成,且可分大,中,小三类,小管钻磨系带孔或缕空,中管作环形器的中心园孔,大管作玉壁中心园孔。
四、还有的说程具法,或名柱钻法,就是用实心的园形石柱,如同管具一般,加水加砂,在玉石器上,反复旋转打孔。
综上所述的各种观点,各有千秋,均具有一定道理。但这次黄家堰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出土大批玉石芯,笔者认为有两种可能:
一种是它为古代运用管具法得到了有力的实物例证,因为用管具钻孔必然会出现有芯,至于说有的芯,其中有直筒形,也有的中间起脊的,这又作何解释?笔者认为,因为用管具从单面钻孔,两面孔径大小相等,其芯便自然形成为直园筒状,如果用管具双面钻孔,中间接头处,势必留有脊,人们又要问,这带脊的芯又是怎样在孔内取出的?这主要是因为任何管具园圈都有一定厚度,使孔壁有一定空隙,所以有脊的芯就会容易取出。
除此,笔者还产生有另一种大胆设想,这些玉石芯本身又是否为一种柱具钻孔工具呢?因为这些玉石材质随处都有,十分易得,而且质地十分坚硬,经过加工成园柱状,通过加水加沙,在玉石器上,反复转动,或许也能钻得孔出来,而且方便易行。另外从这些玉石芯的长度与直径,却与有些玉石斧,铲,刀,璜等钻孔的口径大小,和孔的长度,均极其相似,吻合。因此,它作为一种钻孔工具,也很有可能。如果这一推测成立,这到有助于研究新石器时代玉石器钻孔技术问题,又多一种方法和思路。
另外对于遗址上为何出土那么多数量的玉石芯及园柱状的玉石粒块?那也很有可能是当时玉石器物加工制作的作坊,当然这些分析推断,仅是一家之言,是否正确,还有待今后进一步田野考古发掘与探讨。
总之,这些玉石芯的大量出现,给我们从事研究古人玉石器制作的作坊以及其制作工艺,不仅传递了重要信息,而且还有力地提供了新的珍贵的实物资料。(如图)
注:该文曾发表于2017年国家收藏权威报刊<收藏快报>
作家简介
宋康年 |(1925--),望江县人,笔名白菲、抚云、雷子,中共党员,副研究员,原县博物馆、县文物管理所长,第二届县政协委员,县钱币学会顾问,县收藏协会秘书长、安庆市考古学会理事、安庆市收藏协会学术顾问、安庆市钱币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安庆市玉器研究会专家组顾问,安徽省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省楹联学会、省钱币学会、省考古学会、中国钱币学会、中囯考古学会会员。曾受聘北京宝鼎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鉴定组顾问、受聘为《中国国际交流出版社》特约顾问、《陕西金融钱币研究》特约撰稿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中国文物保护基金委员会专家组顾问等。2005年7月8日受安徽省文物局通报表彰为安徽省文物科研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一等奨,并颁发荣誉证书及奨金4000元。多次被省、市、县评为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并享受国家文物局颁发从事文博工作三十年以上的荣誉纪念证书。
诗社介绍:
编辑团队:
特别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