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古代数量很少的官吏就能治理一个县?专家:我们陷入了误区

“清风两袖去朝天,不带江南一寸棉。惭愧士民相饯送,马前酾酒密如泉。”——况钟《贻耆民》

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时代所采取的最为公平的一种人才选拔形式,其存在极大程度上拓宽了国家人才的选拔范围,并且对权势滔天的世族大家具有一定的发展遏制作用。

对科举制度有所了解的人应该知道,科举制度在开创之初,具有非常明显的进步性,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科举制度的消极性逐渐变大。

科举制度系列绘图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应该都会注意到这样一个情况,每年能够通过科举走上仕途的人并不多,在这种情况下,光靠中举之人治理国家显然不够。

可奇怪的是,在古代以县为单位的行政区域内,却只需要很少的官吏就足以治理一个县,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科举制度系列绘图

官吏

如今当我们去查词典或者其他一些工具书的时候,就会发现“官吏”被赋予的定义为官员、政府工作人员的总称、中国封建时代九品官中的任何一种官职等。

这就使得很多人总是将“官”与“吏”混为一谈,不过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官与吏之间其实存在不少差异:

  1. 出身不同;
  2. 级别不同;
  3. 职责不同;
  4. 任期不同。

古代管理存在很大差异

这里我们不妨来细致解读一下这几个不同。

起初官与吏之间并没有很明显的区别,不过从宋朝开始,官与吏之间就有了非常明显的区分。

其中官大多是通过科举考试,从天下学子中选拔出来,再经由吏部直接任命的人;吏则主要指官员到任后,为方便管理地方庶务,从当地聘用的一些具体办事人员。

古代的官和吏存在巨大差异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官其实就相当于一家分公司的CEO,他经由总部选拔,具有对分公司的最终裁决权;

而吏则相当于分公司CEO到任后,招聘的那些对本地非常熟悉,且能力出众的人,如果这两种角色能够很好地相互配合,届时办公效率就会迅速提高。

古代小吏剧照

除了出身有差异以外,官与吏之间的级别也不尽相同。其中官有品级,但是吏并不存在品级一说。

据悉从魏晋南北朝以后,官的品级便于大多是“九品十八阶”,且每一个品级上,还会再区分正和从。不过还有一些朝代则将官的品级划分得更加细致,比方说唐朝。

古代官员剧照

据悉唐朝的品级制度为“九品三十阶”,即在三品以下的品级上还区分出了“上”和“下”。至于吏,他们虽然也是官府工作人员,但却不会被算到官的品级体系之中。

我们在看一些影视作品时,会发现很多人都将九品官称呼为“小小芝麻官”,而吏则比九品官还要小,也是因为如此,一些人可能会将吏称为“不入流”。

古代的官和吏存在巨大差异

再者就是官与吏的职责也不尽相同。从整体来看,官的职责就是根据自己的一个管理理念,将具体的政策以及措施发布下去;

而吏的主要职责则是帮助官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并将那些具体的政策以及措施都落实到底。如果吏在整个落实过程中偷工减料,那么就很容易导致官的工作受阻。

官和吏的分工不同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国古代,一直存在着这样一句话:

“任你官清似水,怎奈吏滑如油。”

意思就是说,即便一个再清廉的好官,也招架不住手底下有一批狡诈的吏。由此可见官与吏其实也起到了相互制衡的作用。

并且要是官的一些政策以及措施存在弊病,会对老百姓造成明显影响,那么此时吏的敷衍反而能够保护民众,可若是那些政策都很好,那么吏的敷衍就非常要命了。

由于官和吏的职责并不相同,这就导致二者之间还存在任期不同的问题。从科举制度非常辉煌且具有生命力的唐宋开始,官员的任期通常都是三年。

倘若遇上一些特殊情况,比方说朝廷内部出现危机,暂时没有官员可以接替任职官员等时,官员的任期就有可能被延长。另外还有一部分则是因为政策制度使然。

官员任期有时限

至于吏,他们因为是本地人,并且相比于那些没有从事吏工作的人而言更具备专业性和经验,因此他们只要不会被新来的官员辞退,那就可以一直待着吏的位置上。

且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新官在上任之后,都需要通过当地的这些吏来了解地方详细情况,这样才能够方便后续准备进行的“三把火”。

小吏有一直任职的可能性

吏的出名史

前文我们也有提到,吏并没有品级之说,倘若硬要给人家按上一个品级,那我们只能说吏的品级还在九品之下。

可就是这样一群连品级都没有的人,却能够让“吏”在历史上出名,甚至有些时候比地方官对当地的影响还要大,这又是为什么呢?

地方官剧照

自从统治者提出这种官吏结合的治国体系之后,官与吏就被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为了避免体系崩盘,统治者们一直非常重视官吏的地位差距。

通常情况下,官员虽然比吏的地位高,但由于他们不熟悉地方事宜,如果不想被吏拿捏,就只能牢牢依附朝廷。

地方官剧照

而吏虽然对地方庶务非常熟悉,但因为他们是官员、朝廷手底下直接对接百姓的存在,因为很容易受到百姓的怨恨和朝廷的轻视,这就使得吏必须乖乖地听官的话。

不然吏就得自己背负一些严重的后果,在这种制衡中,君主便是最大的赢家,因为他通过这种治国体系将地方牢牢把控在了自己手中。

地方官剧照

只是受到古代信息交流缓慢、交通手段简陋的影响,古代也很有可能出现吏压过官的情况。这是因为古代小吏虽然没有地方官那样大的权力,但他们能够轻松操控百姓。

从而对官乃至中央的工作造成严重影响,并且我们从这千年来的历史长卷中也能够看出,真正可以让地方百姓知名知姓的地方官非常少。

毕竟绝大多数情况下,地方官只要任期一满,他就会被调走,继而再来一个新的地方官。相比于这些时不时更迭的地方官,百姓对吏的熟悉程度更高。

并且有些吏在长期的任职中,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利益网,而新官的到来很有可能破坏这个利益网,因此一些吏会在新官到任之后想方设法地阻挠官办公。

古代官绘图

在一些吏权大于官权(此处权指实际掌握在手中的权力)的地方,官甚至需要仰仗当地的吏,才能够得到一个正面绩效评价。

也正是因为这种情况的存在,吏才会越来越出名,甚至到后来直接与官被并为“官吏”。并且最重要的一点是,吏在古代官僚制度中的重要性完全具备无法比拟性。

一个误区

说到这里,我们其实就会明白,并非古代只需要数量很少的官吏就能够治理一个县,而是“官”本身的数量比较少,想要治理好一个县,则需要数量足够的吏。

其中吏的选拔难度要远远比官低,并且可以由官直接委派。尽管朝廷每年下派的地方官数量很少,但他们手底下的吏数量可并不少。

四川贡院

这也难怪一些专家会表示:我们陷入了误区!事实上类似于将官吏概念混淆的这种事情非常常见。

在漫长的时间发展中,一些事物存在经过口耳相传,其本意也或多或少地发生了改变,这就使得我们对古人有了某些误解,而提及此就不得不提到秦朝。

古代官员绘图

一些联想

从传承角度来看,秦朝可以说是中国文明的正源,而它所处的时代亦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时代,只是因为秦朝存在时间非常短暂。

且其意识形态也与后来那些以儒家观念为核心为官方意识形态的王朝有些差异,这就导致秦朝在历朝历代文人骚客的可以贬损下,将“暴秦”的骂名背了多年。

大秦帝国剧照

如今虽然越来越多的清朝时期文物出土,我们这才发现,秦朝并非人们传统认知中的那样,而秦始皇本人也并非残暴之君。

如今当我们讲着单音节,写着方块字,自豪着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时,可否会想到,在几千年前,有一个君主他固执地想要统一文字,想要将整个华夏民族延续下去……

书同文

孙皓晖老师在自己所著的《大秦帝国》中写过这样一句话:

“我们可以骄傲地说,在这个地球上,只有中国人创造的原生文明才能在自己的国土上绵延不断地生存发展到今天!”

尽管在各王朝发展的过程中,因为某些决策性错误,致使整个中原大地数次陷入战火,数次面临灾厄。

可是在战火和灾厄之后,必定有一个全新的势力站出来,它让之前王朝的旧制度涅槃重生,在长达数千年的文化淬炼中,中国已经形成了独属于自己的风骨和傲气。

如今当我们翻开历史,再去仔细读一读那些各王朝的兴衰荣辱,我们就会发现,站在它们各自所处的时代,它们已经是相当超前的存在。

大秦帝国剧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