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练功札记(58)

王芗斋先生说,练功就是“改造生理,发挥良能”。这句话对我们一般练拳的人来讲更具指导意义。抻筋拔骨,揉筋活节等不就是在改造生理么。生理状态调整好了,可以更加积极地应对生活。

个人觉着,所谓太极拳出功比较慢,是因为它平常用功本就是一个细活,尤其是抻筋拔骨揉筋活节之类的更得细致入微,练成一个是一个。这完全是自己用功自己受益的事儿,何乐而不为呢?

1、 形意里有个叫“鸡腿”的,有练法有用法。咱没练过,更不会用了,但可以借鉴这个意象。

鸡腿有个小奥妙在脚心。脚底下有几条肌筋,从前脚掌底向足跟骨处联络,先把这几条肌筋练出来。

再根据经络学说,足太阳膀胱经与足少阴肾经相表里,膀胱经下行到小脚趾头,再走向脚底足心涌泉,到达肾经,而后再上行。先走的是一下一上大的回路,运功时久,意劲从大腿根骨至足心涌泉穴处直接走一个下上来回,也就是说,下行与上行是同时的,就如搓绳。

而后无中生有,从足心涌泉穴处顺腿骨骨髓腔好似生出一条长长的肉筋,直达大腿根。运功时,这条肉筋从足心向上抽缩,就像抽筋似的。

运动时,如提膝抬腿等都不是用的大腿肌肉劲,而是这条无中生有出来的肉筋在抽缩(意劲一下一上拧在一块儿如麻绳状),抽缩可快可慢,腿上动作亦相应的跟着快慢。

2、练功小细节——

A、腋窝后侧至肱骨外后下侧有一条肉筋(主要是背阔肌、大圆肌及肩胛下肌的肌筋束),把这条肉筋挑起来后,俩胳膊在折叠运转时,肉筋走在肱骨的后面,两膊运转更有劲了。

前面的肩窝也得抻开,帮助肩锁关节打开后肱骨头结节圆活运转。肩窝深处有个喙突,主要连接胸小肌和喙肱肌,这里揉开了,前胸与胳膊的劲就能连上。再加上胸大肌与肱骨头的连接,还有三角肌前束和后束,几股肌筋(也叫肩袖肌群)合力拧转,胳膊的劲道就大了。

B、胸骨也要抻揉开。先是横向的,即软肋骨与之相接的地方要一节一节的横向抻拔,感觉像是互相脱开了似的。

而后再竖向抻揉,先从胸骨柄开始,上下抻拔,一直到剑突上面的位置。要想象胸骨就像脊椎骨一样有好几节。

用功时久,感觉胸骨好像变得柔软起来,即可以带着胸软肋骨一起动,也可以单独运转。

胸骨揉开了,有助于任脉线的贯通,亦有益于胸腔的柔和。

3、三丹田意象用功——

百会到长强两头定住,中间脊柱内壁里练出弹簧圈。颅腔、胸腔、脐后下腹腔组成的上中下三个丹田逐渐练成如软圆珠球状,球体内似实似虚,三圆珠球逐渐融入镶嵌在弹簧圈内,一气把定,一起并运,浑身坚实而又灵活。此时,身上可以出来很多的劲别。

4、小腹及胯窝内肌筋韧带及肌筋膜都抻开了揉出来了,再与大腿内侧肌筋连接上,小腹内既松柔又有韧劲。

运功时久,腿上的意劲顺坐骨结节肌筋膜滑到尾骨内壁,再顺脊向上滑到腰脊命门处,此时,所谓的“命门后撑”(不是命门后突)的劲道就出来了。

【运动时也可以“拎腰”,意劲点在肚脐后深处,依靠在腰脊命门里侧肌筋,上半身的意劲也松到这里。于是,提腿、收腿、出腿、弓腿、坐腿及转身等意劲都汇聚在这里。此处为“下丹田”也就可以慢慢练出来了。丹田是练出来的,越练越充实。下丹田练成了,腰裆劲自然也就练出来了,此处非常重要。】

思悟:这个劲道再向上走,到达夹脊至阳穴处,胸腔也就自然撑开了。这样的话,前后左右上下内外的支撑劲力才能练出来。

5、脊柱内壁从尾骨尖至寰椎体练出两条肌筋来(主要是最长肌),既能促进脊椎骨更加活泼流动,亦能保护脊椎不易受伤。

这个还是得从骶骨处开始练,还是用编草绳或是编辫子的方法,从骶骨两侧往中间合裹着顺脊而上。

6、气敛入骨锻炼方法之一:

用意,胃部向后背吸,放到两肾的正上方,再用意把两肺部及胸腔放在胃部的正上方,而后气息缓缓下降(伴着横膈膜由后背腰内壁下降。此时注意不能鼓肚子),入腰隙;逐渐敛臀,气息渐入尾骨。运功时久,气息由尾骨尖顺脊反向上行,入背肋,产生“气贴背”现象。再加运化,气息逐渐布满全身骨节(渗入骨髓)。再继续运化,气息出绕骨节缝,再入皮下肌肉筋膜,最后到达表皮。此亦是缠丝劲形成的方法途径之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