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为什么能“出淤泥而不染”?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周敦颐《爱莲说》
特别记得上初一的《植物》课上,老师用我们当地的话一口气把北宋周敦颐的《爱莲说》背了出来,当时被震惊住了!因为我们所处的那个时代,文言文虽然也有选入语文课本中,却是少的可怜,印象里可读而美的古文字,只有唐诗宋词了,而文章也可以象诗一样的精巧而美韵,是第一次。所以,对这篇《爱莲说》的印象就特别的深,对“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以及“莲,花之君子者也”等句,一下子就刻入了大脑的记忆里,一辈子都忘不了。
莲花,其实是修炼界的叫法,属于神界的花,人世间是没有这种花的。世间的荷花,因为样子很类似莲花,所以也有叫莲花的。另外“睡莲”等花,也是取了“莲”字,以谐其形。但是世间荷花,因也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所以也就以“莲”之名誉之。
现代科学研究发现了“莲花效应”,也就是荷花真的具备“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
电子显微镜下发现了荷叶表面具有超疏水以及自洁的特性:
莲叶的表面有大小约5~15微米细微突起的表皮细胞,上层覆盖著一层直径约1奈米的蜡质结晶。
蜡质结晶具有疏水性,所以当水与这类表面接触时,会因表面张力而形成水珠,再加上叶表的细微结构之助,使滚动的水珠会顺便把一些灰尘污泥的颗粒一起带走,达到自我洁净的效果,这就是莲花总是能一尘不染的原因。
我们说,在科学家发现这个“莲花效应”之前,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的事实已经存在。
这就告诉我们:许许多多我们目前还没有发现的、无法研究接触到的“超自然”现象,其实是真的存在的,并不是“古人科学不发达的想象”。
古书中记载的诸多超出我们当前科学没来得及实证的神秘现象,可能是真的存在的事实,只是我们目前的科学还没有发展到那一步而已。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发现之一,但当时有“一百个科学家联名反对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淡然一笑:“如果我真的错了,有一个反对就足够了。”
当我们面对宇宙间占绝大多数的暗物质、黑洞等人类未知领域时,而敢于断言目前人类的浅薄认识是绝对的真理、目前的科学方法是唯一的能认识宇宙生命的途径时,是不是同样很可笑?
── 〔END〕 ──
诚意推荐 精彩美号
文化须弥
【往期精彩】
▼
爱 与 慈 悲
摘自【刘丰】
○ 所有的宗教智慧都提到了爱。爱本身的属性是付出,而不是索取。
其实每个人都有这种体验,如果你爱一个人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个世界变得非常美。当你想它会不会同样爱我呢?你只要起这一念,你这种好感觉马上就没了。
○ 因为每一个生命的内在是本自具足的,具足圆满的智慧只有在付出的时候,它才是一个自然能量的正向流动。只要你想从外面得到,这个能量跟你具足圆满的能量之间就相抵触,这种抵触的发生,马上让你产生烦恼。所以,爱的属性本质是付出的。
○ 只有当你不断地付出爱的时候,你的生命才会在各个层次得以全然地绽放。
○ 在三维空间,我们感受到的最大能量是爱。
到了四维就是大爱,到了五维是大大爱。
到了N维(N趋于无穷大),爱就是慈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慈悲表达的是最高境界的大爱。
爱是自私的吗?
○ 爱是自私的吗?在三维、在有限空间里的爱,你的爱只要是有限的,只要是有索取的,那一定是自私的。那这个时候用另外一个词来表达它比较贴切,这种自私的、对爱有需求有期待的状态叫情。
○ 情是什么呢?情是能量产生的纠缠,它是有来往,有能量的纠缠,有共振。爱的共振是在付出状态下的共振,情是在一个互动的、索取的状态之中产生的共振。
○ 所以,爱和情是有差异的。情是跟需求、跟欲望有关的,所以欲望的欲是一个山谷的“谷”和一个亏欠的“欠”,它是永远亏欠的山谷。我们顺着欲望去寻求的话,永远没有尽头。
○ 把爱无限的放大,放大到整个宇宙。从爱自己,到爱身边的人,不断地放大,这是一个维度持续提升的过程。高维度的爱才是慈悲。
○ 当爱无分别的放大到周围世界时,自在美好、喜悦幸福就随时相伴。这就是慈悲大爱。大爱无时无刻不滋养生命,即浇灌自然万有,又润泽内在心田。这种慈悲大爱,才是宇宙最终的归宿。
仁者爱人,
我们在三维空间能感受到的最大能量,
就是爱。
所有的宗教,所有的智慧系统,
都指向了这个字——爱。
这个时空里面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恰好都是无价的。
大爱是无价的,
慈悲是无价的,
阳光是无价的。
最包容的能量状态,
来自于我们心灵内在最深处的大爱,
是内在最完整的宇宙空间本性
真正大爱的归宿,
在最后会达到所有事物的合一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