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鲁丨我是怎样培养写作能力的(2)——如何观察生活,抓住灵感,写出作品
点击下面图标,收听李鲁讲座的录音
本文根据李鲁在美国天目讲坛第65期讲座录音整理而成。
时间:2016年9月24日
编辑:Jane Li
嘉宾介绍:李鲁,19岁,目前就读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和应用数学双专业。16岁出版中文长篇小说《我去 中学》,19岁出版英文长篇小说Salvation(《救赎》)。现为《北京晚报》专栏作者。
讲座分成两个部分发表。以下是第二部分~~
07
写作源于生活和观察
最后一个大方面我想讲的就是,写作是源于生活的,就像写日记一样,人要不停地去反省自己,去回忆自己的一些经历,去回想自己做过的事情。一个人如果连自己都想不明白,那他肯定是想不明白别人的。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故事都写不好,那他一定也写不好别人的故事,一定也写不好编造出来的故事,就是小说。因为一个人自己经历过的事情就是最真实的,你把自己经历过的事情写下来,就是最能打动自己的,如果你写的东西连自己都打动不了,你肯定没法打动别人。所以,想写出好的东西, 一定要多思考自己本身,多想想比如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去思考自己的过去,去分析自己的一些经历,把自己想明白,这样你才能想得明白别人,这样你才能把这个社会和身处的环境想明白。所谓社会和环境,都是由一个一个迥异的个体组成的。只有先想明白了自己,才能把大的环境想明白,才能写出最真实最打动人的东西。
我前阵子刚在《北京晚报》上开了专栏。我写的第一篇文章就是我对家的理解,以及我在美国经历过种种事情之后,对于家的理解有什么样的变化。我写的这么一篇文章,就是纯粹关于我自己的。我的下篇文章打算写去年一年我学计算机的过程,我对这个过程有什么看法,包括我的人生目标,以及我从这次经历折射出的一些想法,一些抱负,以及随着时间的改变,这些东西会有什么样的变化,以及我自己应该选择怎样的道路等等。
我在这个专栏的前两篇文章写的全部都是关于我自己,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就是因为,我觉得如果不把关于我自身的东西写得很明白很透彻的话,就没法去分析更大更复杂的社会现象。如果我写自己的文章都没法把人打动,没法让人信服,我怎么能在一些更大的话题上让人感动,让人信服?
虽然写自己算是根本,算是核心,但是观察生活,观察他人,观察这个社会,也是必不可少的。就像写一本小说,里面肯定不止一个人物,有各种各样的人物,有各种各样的事件,有很大的多变性,如果你只关注自己,只思考自己,只写自己,那就非常单一。而写作到最后不能是单一的,要去接受这种多变性,也去思考别人,也去思考这个社会,要去观察生活,观察每一个人,他做每件事情背后有什么样的含义。
打个比方,你的朋友做了一件事,让你觉得特别生气,那么为什么他要去做这件事,以及你为什么会觉得生气?他做这些事情对他身边的人都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这个影响促使他身边的每个人有什么样的举动和反应? 这背后每一个小的事情,都是一个小的疑问。 每一个疑问都值得你去思考。当你思考明白之后,就会意识到,每个人跟你有什么样的差距,跟你的想法有什么样的差距,这些差距这些想法就能应用到你的文章里面,就能促使你去写一些更广义更大方面的文章。
就好比我写一本小说,我怎样才能把里面的每个人物都描绘得非常真实?唯一的方法就是,我把我身边认识的每个人都看得特别清楚,我清楚他们的性格,他们做事的方式以及他们为什么要做每一件事,我都能看得明白。然后我把这些感觉记在脑子里面,或者说我切切实实地感受到我记在心里面的那种感觉,然后当我写小说的时候,当我描绘这个虚拟的人物的时候,我才能把这个人物塑造得真实,塑造得有特点。
生活中,更多地去当一个观察者的角色,看什么问题都从不同角度去看,从不同人的心理去分析,去想每个人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举动,而不要太主观地去想一个问题,旁观者清嘛,这样的话你就能通过一个观察者的角度把每个人都看得很清楚,对人的心理分析以及塑造虚拟人物有很大的帮助,这是对写小说而言。如果不写小说,写杂文啊,散文啊,我刚才说的这个“从观察者角度去看任何事情”其实也有很大的帮助,因为能让你更客观地更理性地从方方面面去分析一件事情,而不是说单一从一个角度把一条路走到死。
08
灵感是天使的赐予,特别宝贵
最后我想讲一下关于灵感这个话题。前几年有位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叫帕慕克,他是这么说的:每当我产生灵感的时候,我都不觉得这个灵感、这个想法是从我脑袋中产生的,我都觉得好像是一个天使赐给我的。他为什么这么说呢?灵感确实真的特别宝贵,它是一个特别闪光的东西,就是在那么一瞬间突然发生了,有时候我都想不明白它是怎么产生的,但是它就突然地这么发生了。
所以灵感这东西真的是特别特别宝贵,尤其是对于作家而言。所以说,一旦产生灵感,一定要把它记下来,把它保留起来,比如说把它记到一个本子上或手机上。因为灵感这东西是会忘掉的,它只是在那一刻发生的闪光,就好比在天空中看到有流星划过去,如果你就盯在那儿看的话,它也就一秒钟两钞钟就划过去了。如果这个时候你用相机把它照下来, 它就一直保存在那儿,而不是只存在于你的记忆中。人的记忆是会慢慢消退的,你产生灵感之后,如果不把它记下来,可能过那么两三天,你突然一下想起来,那天我是不是产生了什么灵感? 但是你仔细去想,就发现自己回忆不起来了。但如果你在这个灵感刚刚产生的时候用文字把它写下来,等你之后再回忆起来的时候,把文字找出来,再看一遍这个文字,灵感就回到你的脑子里了。
这一点我妈对我有很大的启发。她在很早以前就告诉我,有灵感的话一定要记下来,有时可能都说不上是灵感,可能就是一个小小的想法,一点小小的感悟,或者说是一小段话,在脑海中浮现了,都一定要把它记下来,如果不记下来的话,时间久了就忘掉了。比如我妈在外面买东西,突然有什么想法,她就真的会在街边坐下来,然后掏出一小本儿把那个想法记下来,或者在手机上打一段字。在坐地铁的时候,或在做其他事情的时候,一旦灵感产生,她都会以灵感为优先,把手边的事情放下来,然后把灵感记下来再说。
我现在也是,手机备忘录里记录特别多,或大或小的一些灵感一些想法,大到书的构架,小到一些小句子小感悟小感受,我都会把它记下来。这个手机备忘录是有云备份的,所以说一定不会丢失,这是我保留灵感的方法。我希望大家不管用什么方式,一旦有灵感有想法了,一定要把它记下来,这都是特别特别宝贵的东西。
结语
我说得差不多了,总结一下吧,首先就是英文写作和中文写作,它们本质上是一样的,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是语言载体不同。然后呢要培养写作兴趣,首先要培养写作习惯,把写作当成一个表达你生活中一些想法一些情绪的途径,当你从这个途径中得到一些快乐或者满足感之后,就会对它产生一点点依赖性,有了这种依赖性之后,就会形成习惯,形成习惯之后慢慢地就会形成兴趣。我说的这个兴趣,是对它的长期的一种喜爱。
写作习惯和阅读习惯密不可分,你的阅读习惯会直接影响你的写作习惯,你的阅读的风格会直接影响到写作的风格。言简意赅,就是能用在阅读上的时间肯定是有限的,所以一定要争取去读名著读经典,虽然看似平时生活中能用在阅读上的时间很少,都是零零碎碎的,但如果把这些零零碎碎的时间都利用起来,就能发现你比别人多读了很多书,这就很有意义。
然后就是,你阅读的时候一定要把你的注意力放在理解感受作者文字背后的思想深度上面,而不是把注意力都放在学习他的写作技巧这些表面的东西上。
写作其实还是源于生活的,一方面要常常去反省自己,回忆自己的一些经历,把自己的性格,包括做事的方法都想明白,把自己先想明白,这样你才能想明白别人,才能理解他人,明白他人的心理。要多观察别人,多分析别人的心理,把自己当作一个旁观者,一个观察者,分析不同的人,才能从宏观的眼光看这个社会,描绘好这个社会,把这个社会想明白。
最后,灵感一旦产生,一定要抓住,不要让它跑了,因为它像一道闪光,一点烟火一样,就持续那么几秒钟,几秒钟之后它就灭掉了,就没有了。如果你只凭记忆,可能过个两三天它就没有了,但如果你把它记下来,记在纸上或者手机上或者不管记在哪儿,等你不管过了多少时间再回想起来,再回去看,你都能完整地回忆起来,然后它又能进到脑子里。
我差不多就讲完了。谢谢大家今天在这儿听,有什么问题欢迎向我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