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长白山林场中,捡到的东西都有用,为何捡到“血蘑”要埋起来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广袤富饶的长白山中,无数辛勤的劳动人民都因山而活,因山而富。民国时期,长白山上有大片林场,每到伐木季节整个山上都是人们忙碌的身影,甚至还有不少人能挖到许多宝贝,不过一旦发现了神奇的血蘑,就要郑重其事的再将它埋起来,甚至还磕几个头。究竟什么是血蘑呢?如果您也好奇,下面小编就来给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长白山部分位于我国吉林省境内,最高海拔2691米,是东北地区最高的山峰。在历史上,长白山最早见于4000多年前的《山海经》,即“不咸山”,后到唐朝称之为“太白山”,又后来到清朝康乾年间,改称“长白山”,寓意“长相守,到白头”。在很多人的传统印象中,或许只知道长白山自然景观优美,但是对其丰富的动物,植物和矿物资源都不甚了解。

据专家们统计,长白山有各类动物1500多种,其实有40多种是国家级保护动物,如金钱豹,东北虎和梅花鹿等等。另外,其矿物资源也异常丰富,有固体矿产360多种,水汽矿产130多处,比如铁铜铅锌,金银煤铀等等。不过,长白山最多的还是植物资源,森林覆盖面积超过98%,拥有完好的原始森林,为新中国建设提供了不计其数的宝贵木材资源。

长北山是一座宝山,随处可见都是宝贝,每到春夏之交,或者伐木的季节,长白山附近的村民都会上山劳动,光是采山中药材的话都能换了一年的生活费,那就更别说伐木的工作了。最值得一提的是,在长白山的密林中有一种很神奇的东西,当地人称之为“血蘑”,如果有人挖出来血蘑,不仅不能将其带回家,还要找个靠山面水的地方将它埋起来。或许您看到这里也纳闷了,究竟什么是血蘑呢?是一种神奇的蘑菇吗?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就要从长北山的木把说起了……

木把也叫木杠头,说白了也就是伐木工人,但也并非是普通的伐木工。上文提到,长白山植被茂密,每到冬天就是长白山伐木的时候,当时长白山伐木运输条件较为落后,因此就不得不使用人力,即2-3人合力将木材从山上扛到山下,一趟下来少说也有十几二十里地,而且一根木材起码也有七八百斤,有的甚至上千斤,全部都依靠长白山的木把肩扛手推。

有过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人体皮肤长时间接触摩擦就会破皮,然后反反复复就会形成厚厚的角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老茧,比如很多做苦力的人双手上都满是老茧。同样的道理,木把长年累月的肩扛木材,也会在肩膀处形成厚厚的角质层,通常来说角质层都是灰白色,但是木把肩膀的上的角质层却是暗红色,而且自始至终都不会褪色。对于那些干了一辈子木把的人来说,即便去世之后尸骨腐烂,肩膀上的角质也依然能保留下来,而这就是长白山地区所独有的血蘑。

每发现一个血蘑,就说明这里曾是一个老木把的坟墓,因此人们挖到血蘑之后都要极其敬畏,还要找地方重新埋葬,有时候甚至还会磕头烧纸钱,因为每一位木把都值得人们尊敬,而他们肩膀扛起了也不仅仅是木材,更是一个家庭,一份责任,一种担当。如今,随着伐木和运输越来越科学化和智能化,长白山地区的木把也不多了,但是他们也不会被忘记。

在长白山村民的心目中,血蘑代表了一种不畏艰辛,勤劳奉献的精神,也被称之为“木把精神”,而这也是我们如今建设美好新社会,新时代,新国家所必备的精神。虽然木把不在,但是血蘑长存,则精神永驻,时时刻刻不在驱使我们去努力奋斗。

如今的长白山依旧如初,只是再也看不到木把肩扛手推的情形,不过一系列先进的机械化设备,也算是对那些逝去木把最好的安慰,也更是对他们精神的一种传承。小编也希望,血蘑精神能激励更多人的人,让我们去不断努力和奉献,建设一个小家,也建设我们共同的大家。

参考资料:

《吉林文化简史》作者:鲍盛华,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