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3日,推迟一年之久的第32届夏季奥运会在日本东京开幕。
中国健儿奋勇拼搏,迎来一个个荣耀时刻,圆梦奥运。
追溯中国与奥运的渊源,时光要回拨到百年之前。或许很多人并不知道,中国奥运梦是从南京开启的。
文 | 王凡
来源 | 江苏文脉(ID:jiangsuwenmai)
1984年,第23届美国洛杉矶奥运会,中国选手许海峰摘得男子自选手枪射击比赛金牌,中国实现了在奥运史上金牌“零”的突破。
就在比赛的前一年,时任国际奥委会行政主任的贝丽乌夫人,在她主编的刊物《奥林匹克评论》上发表了《中国和奥林匹克运动》一文,提及了一段历史——上世纪二十年代国际奥委会接纳中国奥委会为会员,而成为国际奥委会成员的中国全国性体育组织——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成立于1910年10月18日”。
1910年10月18日是什么日子?中国历史上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开幕的日子,地点在南京南洋劝业会场中的跑马场。
为考证中国与奥林匹克事业最初的关联,南京城市史研究者胡卓然作了细致的研究。
在第一届全运会举办之前三个月,7月17日的《申报》上刊登了一则标题为《中国运动大会之先声》的通报,结合首届全运会将在南京举办,连续提出三个穿越时代的问题:“试问中国何时能派代表赴万国运动大会?何时能于万国运动大会时独得锦标?又何时能使万国运动大会举行于中土?”“万国运动大会”就是当时中国人对于奥运会的称呼。
国内很多媒体当时都刊登了这份通告。后来国人口口相传的“奥运三问”便来源于此。
晚清以来,随着现代体育项目传入中国,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体育对于强健国民体魄、振奋民族精神的意义,从而萌生了融入国际奥林匹克事业的梦想。首届全运会正是全国体育人士共筑奥运梦想的一个契机,就是为了中国人更高的目标——参与“奥运会”而举办的。
《北京2008年奥运会国际体育传播手册》有这样的记载:“1910年10月18日到24日,为争取早日参加奥运会和在中国举办奥运会,第1届中国全国运动会在南京举行。”
中国百年奥运之梦,从南京开始。
在南京举办的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在中国近现代体育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参赛运动员约140人,比赛项目有田径、足球、网球、篮球等。运动会举办得非常成功,影响很大,观摩者达数万人。
清朝末年起,中国各地开始举办早期大型运动会时,普遍都会同时成立与运动会同名的临时体育组织,性质等同于今天的赛事组织委员会。
当时,热衷于教育和体育事业的国内外人士,被从国家的各个领域中挑选出来组成了首届全运会的组委会。正是这个中国最早的体育组织的努力,才让第一次全国运动会应运而生。
历史上中国第三位国际奥委会委员董守义,新中国成立后以中国奥委会副主席身份撰写的回忆录里写到,在南京成立的体育组织 “有公董二十五人代表上海、南京、苏州、武昌、天津、香港等地方。”根据史料记载,中国奥运先驱张伯苓在名单之中。
在《南洋劝业会展览记》一书中可以查到首届全运会组委会在南京的正式会议,在南洋劝业会公议厅举办。就在今天东南大学丁家桥校区里。巧合的是,而今这里是一块校园体育场。
14年之后,中国奥林匹克事业再一次选择了南京。1924年7月4日20时,中华全国体育联合会成立大会在国立东南大学化学教室召开了第一次会议。民国初期,中国体育组织的管理权、大型运动会的会务工作大多被在华的外国人士把持,几乎都不掌握在国人手上。那时的中国体育界急需一个全国性的体育组织,来实现“华人自管体育事业”。但是,来自国内不同区域的体育界人士,在众多问题上分歧严重,使得筹建会议一直陷入各种争论之中,多次创建都没能成功。在武昌等城市遭遇了难产境遇之后,“组织全国华人体育总机关”的历史重任,最终还是落在了南京的肩上。据1924年7月6日《申报》的新闻《中华体育联合会成立大会纪》记载:“中华体育联合会于七月四日下午八时,假南京东南大学化学教室开成立大会。”此次会议共有来自各地的体育界人士65人参会,会议一共开了两天。担任会议主席的是张伯苓,大会在迅速讨论了组织架构等问题后,选举“张伯苓、郭秉文、陈时、聂云台、方小川、沈嗣良、郝伯阳、卢炜昌、穆藕初等九人为董事”。1924年7月5日选举结束后,张伯苓随即发言宣布“中华民国全国合法之体育总机关,即于今日正式成立”。机构暂定名为“中华体育联合会”。不久之后,“中华体育联合会”被正式确认为“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协进会”在当时常常代替“联合会”“协会”等作为组织的名称使用。根据史料的记载,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将1910年成立的第一届全运会组委会这个最早的全国性体育组织视为了协进会的雏形。国际奥委会又是何时将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认定为中国奥委会的呢?南京城市史研究者胡卓然新近有了新的发现。他查到了一份珍贵的史料——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成立后,在当年发布的《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对于国内外体育工作之范围》。《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对于国内外体育工作之范围》有“奥伦匹克运动会会员”的记述其中,“国际关系”第一条即“奥伦匹克运动会会员”(奥伦匹克是当时对奥林匹克的一种音译),在“国内工作”的职责里有“中华代表参加世界运动会”。由此可见,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成立后就开始承担中国参与国际奥林匹克事业的工作。“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成立后被国际奥委会承认,成为中国的国家奥委会。1926年4月的国际奥委会公报里(此前2年都未发布公报),明确记载了“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为中国奥委会。1927年6月27日,第九届奥运会组委会致函“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询问是否参加该届奥运会。这是有历史文献记载的,中国首次接到参加奥运会邀请的记录。1928年,第九届奥运会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举行。中国虽未派遣运动员参赛,但“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应邀安排成员宋如海作为代表出席第九届奥运会。宋如海是金陵大学毕业生,1924年7月他在南京参加了“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成立大会。这是中国第一次派出代表正式出席奥运会。体育界先驱们组织的“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为中国参加奥运会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后来,“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又先后组织代表团参加了1932年、1936年和1948年三届奥运会的比赛。那么,在今天的东南大学,是否还能寻觅到中国奥委会诞生地的踪迹?据考证,东南大学化学教室毁于1937年侵华日军的空袭,现已不存。后经考证,其原址范围在今天东南大学校园建筑金陵院的西半部分位置上。2014年5月7日,在青奥会倒计时一百天前夕,“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成立大会旧址纪念碑”在东南大学“金陵院”西畔草坪落成,成为南京与奥林匹克渊源的一份独特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