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主桃花开又落——元人冠冕,赵孟頫楷书欣赏

今古几齐州。华屋山丘。

杖藜徐步立芳洲。

无主桃花开又落,空使人愁。

波上往来舟。万事悠悠。

春风曾见昔人游。

只有石桥桥下水,依旧东流。

——元·赵孟頫 《浪淘沙》

赵孟頫像

赵孟頫(1254年10月20日 -1322年7月30日 ),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 ,又号水晶宫道人(一说水精宫道人 )、鸥波,中年曾署孟俯,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原籍婺州兰溪 。南宋晚期至元朝初期官员、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赵孟頫被行台侍御史程钜夫举荐,赶赴北京,受元世祖、武宗、仁宗、英宗四朝礼敬。历任集贤直学士、济南路总管府事、江浙等处儒学提举、翰林侍读学士等职,累官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晚年逐渐隐退,延祐六年(1319年)借病乞归。至治二年(1322年),赵孟頫逝世,年六十九。获赠江浙中书省平章政事、魏国公,谥号“文敏”,故称“赵文敏”。著有《松雪斋文集》等。

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通经济之学,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尤其以书法和绘画的成就最高。在绘画上,他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赵孟頫亦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

《汲黯传》,宋淡黄藏经纸本,小楷册页,共10页,每页纵17.6cm,横17.4cm,乌丝栏界,每页12行,行字数16至18不等,凡119行,计1946字,第6页12行197字,为文征明补书。

赵孟頫《汲黯传》节选

先后经袁褧、项元汴、项晦甫父子、李宗孔(1618-1701)、卞永誉(1645-1712)、安岐、钱维乔(1739-1806)、唐作梅、鲍桂生、孙毓汶(1833-1899)孙孟延父子、斐景福(1854-1936)递藏。卷后有文征明嘉靖二十年(1541)跋,时年72岁,项元汴万历三年(1575)跋,编为宗字号,笪重光康熙二十六年(1687)跋,冯誉骥同治十二年(1873)跋,鲍源深(1812-1884)同治十二年跋,孙孟延光绪二十五年(1899)跋。

赵孟頫《汲黯传》节选

《汲黯传》墨迹现藏日本东京细川家永青文库。1941年日本《国华》杂志第51编第10册第317-325页有泷拙庵的短文评介,此外未见日本学者的更深入研究。

赵孟頫《汲黯传》节选

这件作品是赵孟頫传世小楷书法作品中的精品。与他的其他小楷作品如《道德经》等相比,此作起笔敦重典雅,既无媚笑之态,又无蝌蚪之蠢,轻重得宜;行笔从容不迫,一气呵成,既无风驰电掣之暴,又无婀娜柔弱之软,虽峻利而不失温和;收笔似稍重,倒更显笔锋不苟。弯笔从容使转,凝滞内含;折笔立顿方棱,工雅文静。竖笔捺撇皆重,其他笔画疏淡参差,穿插其中,如丛碧中疏枝密叶,月光透射,掩映成趣。

赵孟頫《汲黯传》节选

其点虽小而颇显神采。或左或右,或上或下,俱能各逞其姿,重可如山坠石,轻可如毫末随风。行间两侧朱丝为限,直行左右协调,而横不成列,反而相互酬对,相得益彰。赵孟頫自称《汲黯传》得唐人遗风笔意。

赵孟頫《汲黯传》节选

清代冯源深评云:“此书方峻,虽据欧体,其用笔之快利秀逸,仍从《画赞》,《乐毅》诸书得来。”倪瓒也说:“子昂小楷,结体妍丽,用笔遒劲,真无愧隋唐间人。” (引自《书林藻鉴》 )这件作品也是小楷初学者最好的范本,为历代书家所推崇。  

赵孟頫《汲黯传》节选

《汲黯传》书风与赵孟頫传世小楷风格迥异,故历来对此真伪争议颇多。一种推断为俞和(1307-1382)仿赵之作,持此观点者颇多,台湾的张光宾、傅申、大陆的王连起等。俞和好仿赵书,也多临晋人小楷如《乐毅论》等。

赵孟頫《汲黯传》节选

其精工扎实、功力深厚处,是其他学赵者难以达到的。但赵的虚和婉丽,俞和却没有能学到,以此辨俞和作伪赵书,可谓洞若观火。《汲黯传》同他自临的《乐毅沦》、《临定武兰亭序》款书小楷一样,也是只见方峻刚利,而没有赵的虚婉遒媚。

赵孟頫《汲黯传》节选

还有的认为此或为文徵明临本,其中跋语中的补笔说明不过是此地无银三百两,欲盖弥彰而已。

赵孟頫《汲黯传》节选

坚持认为这是赵孟頫不朽之作的学者大有人在,“仅凭书风方峻刚利,即文徵明所言轨方峻劲,便断《汉汲黯传》为俞和书,似证据稍欠,况以俞和小楷《乐毅论》与《汉汲黯传》相比,不仅欠于精工老到,且于神韵亦不可同日而语也。”(黄惇《中国书法全集》赵孟頫卷,下册,第475-476页,荣宝斋出版社),再次肯定此帖的艺术价值。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