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在位45年,换了8位内阁首辅,明朝政治斗争最激烈的时代

01 杨廷和

明武宗朱厚照死了,他又没有儿子,那就只能从兄弟上找继承人。武宗是独苗,也没有亲兄弟,那就只能找堂兄弟。

堂兄弟也不能乱找。明武宗的父亲明孝宗是老大,兴献王是老二,按照传统,应该找老二家的儿子,也就是兴献王的儿子。

兴献王有一个儿子,也是独苗,就是朱厚熜。后来的嘉靖皇帝。那么嘉靖皇帝就成了大明的皇位继承人。

嘉靖皇帝当时15岁,踏上了去京城的路,准备去继承皇位。到了北京城,马上要入宫了,礼部来了公文,大体意思是:你给明武宗当儿子,以皇太子的身份继承皇位。

嘉靖皇帝一听,撂挑子不干了,明明是堂兄弟,怎么就成了儿子了?按照年龄,武宗朱厚照死的时候是31岁,嘉靖朱厚熜是15岁,当儿子在年龄方面勉强够数。

但是,嘉靖和武宗完全不一样。有记载,嘉靖读书非常刻苦,文学功底非常好,而且老成持重。性格阴沉,是一个搞政治的好材料。后来的事情也证明了这一点。

嘉靖皇帝不干了,这下把大臣吓坏了,这可不是谁想干就能干,也不是谁想不干就不干的事情。于是我们的第一个主角出场了,杨廷和。

展开剩余90%

杨廷和是当时的内阁首辅,他率百官上疏劝进,嘉靖终于勉强答应进宫,但是这事还没有完。这事得好好掰扯掰扯,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大礼议’之争。

杨廷和上疏,大体意思是这样的:你不给武宗当儿子了,你把原来的伯父孝宗当亲爹,把原来的亲爹兴献王当伯父,这样不就行了嘛。兴献王现在没有儿子了,再把益王的儿子朱崇仁过继给他,不就皆大欢喜了嘛。

嘉靖皇帝说:“亲爹岂能换来换去,再议”。

02 张璁

杨廷和的建议没有符合嘉靖的心意,于是就有人走投机路线,这就是第二个主角,张璁。

张璁写了一篇《大礼疏》呈给嘉靖皇帝,大体意思就是这样的:我支持你,咱就应该立自己亲爹为帝,你伯父不是弘治皇帝嘛,你让你爹当兴献皇帝,你母亲当兴献皇后,这不就行了嘛。

嘉靖皇帝

嘉靖一看,这主意好,反正都是皇帝,不冲突。最重要的是,自己爹是兴献皇帝,那自己就是从兴献皇帝手里继位的,跟弘治皇帝没啥关系了。

嘉靖皇帝想提拔张璁,让他成为自己的得力助手,但是杨廷和非常痛恨这种投机小人,他用自己首辅的权利打压张璁,所以张璁这一次并没有成功进京。

但是这个'兴献皇帝’和'兴献皇后’在杨廷和那里没通过。给改成了'兴献帝’和'兴献后’,把'皇’字给去掉了。

嘉靖是忍气吞声,因为当时年龄还小,政治斗争经验不足。过两年,嘉靖年纪大了点,也有了两年的斗争经验,又重提这事。非要在'兴献帝’中间加上一个'皇’字不可。

这时候,张璁又站出来支持皇上。这一次,皇上赢了。杨廷和申请回家退休,皇帝批准了。

杨廷和走了,按照顺序,由二把手费宏接替,这就是我们的第三个主角。

03 费宏

上面我们提到,张璁全力支持皇帝,但是皇帝并没有直接把他提拔到内阁,因为当时张璁还是个七品小官,你就是做火箭,也不能一下子就到了内阁,这不现实。而且他们也没有这个威望。

凡事都需要经营,张璁想做首辅这个位子,于是就想办法把费宏搞掉。费宏是个官场老油条,没有什么把柄,但是不巧的很,他儿子在老家犯了法,被张璁知道了。

张璁找人上疏弹劾费宏儿子,顺带把费宏也拉下水。费宏只好自己辞职,嘉靖批准了。

费宏走了,第四个主角出场了,杨一清。

04 杨一清

杨一清的出场,是张璁举荐的。杨一清在武宗朝的时候就是内阁成员,因为诛杀刘瑾和平叛安化王有功,所以威望很高,嘉靖也对他十分仰慕。

杨一清成了内阁首辅了,张璁因为举荐有功,也进了内阁了。

但杨一清就是个过渡的,张璁早晚也要取代他。杨一清是个正直的人,他和嘉靖根本玩不到一块去,所以说他没干多久就辞职了。

于是张璁终于如愿以偿,成了内阁首辅。

嘉靖皇帝

俗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个。张璁迎合嘉靖当上了首辅,后面也有人学着他,将他搞掉。

嘉靖皇要搞'天地分祀’,我也不知道'天地分祀’是什么意思,这里没办法给大家说明白。不知道是否和嘉靖崇信道教有关。

05 夏言

嘉靖要搞'天地分祀’,张璁不同意,皇帝很生气。不过有个七品小官站出来大力赞成。这个人就是我们的第五个主角,夏言。

张璁也不想想,他当初为什么能获得嘉靖的喜欢,不就是'迎合上意’吗,你跟皇帝干,能有你的好?

夏言虽然是个小官,但是硬生生的就把张璁搞掉了,这并不是夏言一个人的功劳,而是因为张璁以前拍皇上马屁,被朝廷清流痛恨,所以他们借着'天地分祀’的机会,开始攻击张璁,张璁不得不退休。

实际上,夏言支持'天地分祀’,不也是拍皇上马屁吗,都是一个道理,但是因为张璁以前名声太坏,所以夏言就成了朝臣心目中的'英雄’了。

嘉靖十四年,张璁走了,我们的第六个主角出场了。翟銮。

06 翟銮

翟銮是按照顺序上位的,是个老好人,基本上什么事情都不管,皇上怎么说,他就怎么办,给盖章就行。所以很多事情都是夏言处理的。夏言这个时候已经是内阁成员了。

嘉靖本身有事直接找夏言商量,这也决定了夏言的地位。

夏言得势以后,他提拔了一个人,这个人是他的老乡,而且享有很好的声誉,他就是第七个主角,严嵩。

07 严嵩

严嵩本来是个很正直的人,学问很好,还有诗词流传于世,但是他仕途不畅。他是弘治十八年的进士,接着父母就死了,他得回家去丁忧去。

不过这也算是一种福分,因为武宗朝的十几年,实在是太乱了,先是刘瑾,后是江彬,就没有一刻是消停的。如果他当时当官的话,说不定会被刘瑾搞死。

他在家赋闲十年,专门研究学问,听说他和王阳明经常一起讨论问题,可见学问非常深厚。他被夏言提拔的时候,已经五十多岁了。

严嵩很会来事,一次,嘉靖让他去给兴献王扫墓,严嵩办的非常隆重,而且办完以后,他给嘉靖上疏,说扫墓的时候有祥瑞出现。

嘉靖很高兴,直接越级提拔。

第二次,嘉靖想让自己的父亲进太庙。所有的大臣都不同意,严嵩全力支持,又获得了嘉靖的喜爱。不过这下把其他大臣都得罪光了。

严嵩还办过一个事情要说一下。明朝有两个祖,一个是太祖朱元璋,一个是成祖朱棣。按说朱棣应该是太宗才对。其实本来就是太宗。就是严嵩怂恿嘉靖给改的。

严嵩说了,咱把朱棣改成'成祖’,就可以把兴献王改成'睿宗’了,这样的话,兴献王就可以进入太庙了。成了正儿八经的皇帝了。

嘉靖听了很高兴,就给改了。

严嵩的风头越来越盛,地位已经今非昔比了,但是夏言仍然拿他当空气,因为他感觉严嵩是自己提拔上来的,还不得乖乖听自己话?

但他忘了,严嵩也是有野心的。严嵩决定搞掉夏言。

一次,嘉靖给几个内阁成员每人一个'香叶冠’,'香叶冠’就是草帽,道士带的。夏言很不屑,说自己是帝国的宰辅之臣,带这个像什么样子,于是就推辞了。

拒绝嘉靖的好意,嘉靖很生气。

嘉靖皇帝

嘉靖很喜欢'青词’,青词是嘉靖皇帝向神仙表达自己内心的一种表章。夏言一开始写的青词还行,后来就有些敷衍了,毕竟有那么多国家大事还待处理,哪有空跟皇上弄这些乌七八糟的东西。

有一次,夏言用几年前写过的一份青词敷衍了事。谁知嘉靖皇帝的文学造诣也很高,记性还很好,一眼就看出来了。于是对夏言越来越不满。

而严嵩却恰恰相反,他每次见嘉靖都带着'香叶冠’,而且在香叶冠上面罩了一层轻纱,以示对香叶冠的'尊重’。

严嵩的青词也写的很好,嘉靖非常喜欢。

一个越来越喜欢,一个越来越讨厌,所以没多久,夏言就被打成平民,严嵩正式掌权。

上面我们说了,翟銮是首辅,夏言是次辅。夏言走了之后,严嵩成了次辅。但是严嵩眼里不揉沙子,连老实人也不放过,直接找人弹劾翟銮,把翟銮搞掉了。

这样,严嵩就成了首辅。

徐阶

严嵩成为首辅之后飞扬跋扈,把其他的两个内阁成员当成空气,在朝廷中安插自己的亲信。嘉靖皇帝虽然是个昏君,但不是庸人,他智商也很高的,政治敏感度也很高,他感觉严嵩想一家独大,于是又把夏言招回来了,压制一下严嵩。

夏言一上台就要报仇,想灭掉严嵩。严嵩感觉到了危机,带着儿子去找夏言,跪在夏言的面前痛哭流涕。当时严嵩已经六十多了,头发花白。这一出'装可怜’真把夏言给打动了。夏言放过了严嵩父子俩。

不过,夏言放过严嵩,就是给自己掘坟墓。

当时朝廷发生了'河套之议’。一个叫曾铣的将军想要收复河套地区。这是一件好事。当时夏言也想搞一票大的,建立丰功伟业,嘉靖也想,于是三个人就这样说定了。

严嵩却横叉一杠子,劝说嘉靖不要出兵,还拿'土木堡之变’吓唬他,还别说,真把嘉靖吓唬住了。嘉靖改了主意。

严嵩开始找人弹劾曾铣,并联合锦衣卫指挥使陆炳,严刑拷打曾铣,诬陷他,结果曾铣被砍头。

严嵩又顺藤摸瓜,诬陷曾铣结交夏言,夏言被连累,也被砍头。

夏言和严嵩的斗争,以严嵩胜利而告终。此后,严嵩把持朝政二十年,直到他81岁那一年,我们的第八个主角才出场,徐阶。

严世蕃

08 徐阶

徐阶是夏言提拔的,因此对夏言非常感恩,而且他自己也自诩清流,和严嵩的严党势不两立。不过严嵩太强,二十年的时间都没有机会干掉他。

机会发生在严嵩很老的时候,那个时候严嵩已经81岁了,耳朵都聋了,青词也写不了了,啥事都不能干了。

严嵩这二十年祸害朝廷大臣,贪赃枉法,想从他身上找污点,那简直太多了。反正他现在已经老了,徐阶把目标定在了他儿子严世蕃身上,只要把严世蕃搞掉,严嵩一个老头就不成问题了。

而这个时候,嘉靖皇帝也对严嵩有些厌倦了,毕竟太老了,干啥啥不行,还总是贪污受贿。

徐阶指使当时的御史邹应龙上疏弹劾严世蕃,一弹一个准,绝对证据确凿,嘉靖下令,将严世蕃抓捕,流放广东。

打蛇一定要打死,否则肯定会被反咬一口。这是徐阶从夏言身上学到的经验。所以徐阶对流放严世蕃并不满意,又派人弹劾严世蕃。说他在广东打算谋反。

严嵩

只要跟谋反沾边,任谁都活不了。严世蕃最后被处死。

严嵩因为伺候嘉靖二十年,嘉靖不忍心杀他,贬为平民,严嵩最后饥寒交迫而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