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一年!这个丰顺人画出了清代丰顺古县城!

作为丰顺最早的县城

丰良老城历经近300年

历史长河的冲刷

而今,老县城的历史印记逐渐暗淡

曾属于丰良的“辉煌”渐渐消散

一位老丰良人意识到

古城正在不断消失

决心用手中的画笔

重现“丰良古城”

(请将手机转为横屏观看)

吴东亮老师绘制

这个老丰良人名为吴东亮
是丰良几乎人尽皆知的
艺美照相馆的创始人
听听丰良艺美照相馆吴东亮四十年的摄影故事
(点击链接看吴东亮老师与丰良照相馆的故事)
退休后的吴老师
秉承着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
前往老广美油画系进修
他一生与艺术相伴
用相机和画笔
记录了无数丰顺故事
这次,让我们一起看看
吴老师笔下的
丰良“清明上河图”

吴东亮老师正在绘制画作

后排右三为吴东亮老师

丰顺关注记者:您是因为什么原因创作的这幅画呢?

吴东亮老师:因为我从小便是在丰良镇西门街长大,几十年下来对于家乡丰良的感情十分深,且在平常的生活中积累了许多关于丰良古镇的历史地理信息,脑海中早已形成了丰良镇的区位地图。现在学了两年油画,有这个机会条件可以自由创作了,所以想把脑海里对丰顺老县城的印象都画出来,让长者能够有回忆起旧时的丰良,同时也让现在的年轻人了解一下之前的丰良是长什么样的。

西门桥和西门街
西门街是丰良旧时的商业街,我朋友曾给我发来一张关于这条街的照片,那是国民革命军进驻丰良镇的照片,现在成为了西厢小学门口的一座小桥。在中山路未建之前,西门街曾经商贸繁华,各类商贩集聚,甚至还有烟馆存在。但因为地域狭小,因此其商业中心的地位被新建的中山路取代。
西门街左边是一条清代街道,名为程乡街,在中山路未建成之前,它与西门街一样式丰良镇上一条繁盛的商业街。程乡街旁有张氏家祠,但这个家族的来历已鲜有人知晓,
谢娘宫
谢娘宫旧称青龙宫。在吴老师小时的记忆中(吴东亮老师是上个世纪50年代出生)一直称为谢娘墩。而到了1977年,谢娘宫被拆除,改名为谢娘墩,但它仍然起到很大的作用,当洪水来临的时候,谢娘宫可以阻挡水流,让桥和堤坝避免被强大的水流损坏。
我东桥
1931年,一位祖籍东莞,名为张我东的人赴任丰顺县长,他在丰顺任职两年,在任职期间建了此桥,并以其名为桥命名,此桥故称“我东桥”。

基督教堂

基督教堂是丰良人对于故乡记忆中最深刻的印象之一。解放初期,由于学校较少,因此基督教堂曾被改建成为学校,为丰溪小学,吴东亮老师二年级(大约1962年)时曾在此上学。
关于基督教堂,有一个人就不得不提。丰顺第一个西医叫做郑锦文(谐音),郑是九龙嶂人,他经常砍柴卖给基督教徒,因为工作认真负责,做事有条不紊,把柴木扛到基督教堂后认真地放好,所以基督教堂的人欣赏他做事认真的态度,建议叫他去学西医,郑听从建议,后来成为丰顺县城著名西医郑锦文。

城隍庙

城隍庙曾是丰顺老县城香火旺盛的庙,庙里有一尊城隍爷的神像,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被人扔到了河中,后来洪水将城隍爷的神像冲到了下游的留隍镇,被留隍人从河里捡回来,他们发现这尊神像是沉香木做的,因此把它留作药材用。吴东亮老师小时候曾进过城隍庙,当时觉得有点阴森,进去后发现有柴油发电机,据说是用来发电给丰一中学校所用。

城墙外的公祠

在丰顺城墙内外散落着许多大小不一的公祠,如西门外的谭氏、谢氏、杨氏公祠,这些公祠的后人在当时介绍自己居住在哪里市,经常会对外宣称“我是城墙脚下住的”。

文昌庙一带

现今丰一中的大门就是以前文昌庙的正门,吴东亮老师曾听过一位丰一中老校长讲过,当年兴建丰一中学校的时候,曾征用了多个庙和公祠,包括有文昌庙、关帝庙、坚雅公祠、刘氏公祠、桂轩公祠、莘野公祠等竹波公祠、城隍庙也曾经被丰一中学校用来当过临时的食堂。
画中,文昌庙门前可以清楚地看到两辆马车在运载东西。据吴老师介绍,他小时候(60年代初)在丰良见过马车运载东西,每逢见到街道上有马车,总会有几个小孩兴奋地跟着马车跑。当时比较有钱的人才能请马车载东西,其他的普通人只能用独龙车(鸡公车)手推着运载。

学宫

城墙北门有个学宫,这个学宫其实就是孔庙,一个读书的地方,学宫门前有个月牙塘,吴老师的夫人小时候曾在学宫读过书,如今学宫一半已被后人改建为民房。
学宫旁边有个严质公祠,它门前有七个台阶,三进门的大门面非常雄伟。严质公祠和学宫门前都有两个大石狮,小时候吴老师曾看见比他大的人爬上石狮子上面玩耍。解放前严质公祠门前有个戏台。

善敬祠

据称善敬祠是利用普济桥剩余的资金进行修建的,是一处公益行善的地方,为一些流浪汉、外地人路过无家可归的人提供一个住宿的场所,后民国时期被改为警察局。

城墙

吴东亮老师只见过城墙的底部,城墙砖很厚。以前物质匮乏,许多人将城墙砖搬回自己家用以修建猪圈,吴老师称他们家里也搬过几块城墙砖。吴老师笑称,说不定现在在丰良的某个猪圈牛舍还能看到城墙的墙砖。

丰溪春涨

'丰溪春涨'在今丰良镇连接新老两市的“矮桥”上下,为丰良河的西溪(建桥溪.大椹溪.小椹溪合流为西溪)和南溪(也叫璜溪)两流汇合处,每逢大雨,溪水暴涨,便会淹没“矮桥”。形成丰顺古八景之一的“丰溪春涨”。
“矮桥”如今是水泥桥,但很多老一辈说过此桥前身是木桥所做。为了方便行走,设计成弯曲造型,桥边有很多小贩在此卖鱼卖菜,如今这种情景也保留了一些,还有很多人在桥旁挑温泉水(汤湖水)。桥头的牌坊下共有17个阶梯,不过很多丰良人都不太了解。

丰良河

丰良河可以说是丰良的母亲河,河上经常可以看见有人划着竹排在撒网捕鱼,也有人用鸬鹚在捕鱼。据吴老师介绍,他小时候确实见过渔夫划着竹排载着鸬鹚在捕鱼,可见当时的河里的鱼类资源还是很丰富的。

洗汤游泳

画面右侧有人在游泳的地方叫做“碗子潭”,据说当时每年都会淹死人,画面左下侧是现在的汤湖区,之前的汤湖没有围墙遮蔽,是露台大浴场,外地人见到此景都会很惊讶,丰良人在大庭广众下赤裸裸地洗澡,这让他们觉得非常不可思议。画面左上角是现在丰良人称的“高桥头”,也称普济桥,当时桥头是有石梯的,后来为了行车方便而被改为水泥坡。

辽阔的原野,高耸的城郭,蜿蜒的河流,河中的小船以及形象各异的人物……丰顺老县城在吴东亮老师的笔下跃然纸上,所有繁杂景物都是一气呵成,丝毫不失,丰富而生动。为丰顺人回忆旧时县城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让人们不用再从典籍和繁杂的文字里幻想丰顺旧时的风貌,这幅画卷将一个活色生香、充满烟火气的丰顺老县城还原得淋漓尽致。
从画卷中繁闹的街市,络绎不绝的行人,便能看到丰顺老县城曾经的繁华,那些藏在画中有趣细节、每一位人物的面貌服饰,都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活灵活现的丰良古城。
近日,吴东亮老师的这幅画作
在广州越秀公园展出
感兴趣的丰顺乡亲
可前往展览现场
欣赏这幅精美画作
感受老县城的“美”
吴东亮老师用灵动的笔触去描绘丰顺民俗活动环境,用“浓墨重彩”去描摹参与活动的人。这些形态各异的人物和浩浩荡荡的人群, 让我们得以一览丰顺老县城旧时活动的盛大场面,也让整幅画突显大气沉稳。
如今,当年那些水绕城郭
纵横阡陌的景象已经很难见到
昔日的亭台楼阁
已逐渐被钢筋混凝土所取代
一代代丰良人的回忆
在不断消失瓦解
幸而有像吴东亮老师一般热爱故乡
热爱丰良古城的人们
让我们得以看见
那些早已消散在时光中的记忆
让我们一起
向有才有情怀的吴东亮老师致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