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语文课,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我个人认为,学生阅读水平的高低,关键还在学生上语文课的质量。

一位很有威望的语文教师曾经语重心长地对我讲过:“语文老师最好当,语文老师又最不好当。”那时我还太年轻,不能体会出这位老师的话的内涵。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加深,我越来越体会到这位老师的话的分量。是啊,当个好的语文老师可真是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永远不是句空话。如果语文老师能把这句话真真切切地用于语文课堂,那你的语文课堂就会出彩。因为有兴趣,学生才会有学语文的热情,有了热情,才会有学语文的渴望,这种渴望才会在我们上语文课时变成一股强大的动力,让学生充分享受语文课堂,在语文课下课铃声响后让学生发出“语文课多么有意思啊”、“这节课怎么这么时间短”的慨叹。

我的一位很有经验的语文教师朋友说:“当教师的,上课应带来两样东西,即一把扇子和一顶帽子,把学生勤学的欲望扇的旺旺的,给乐于上进的学生戴上高高的帽子,想方设法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将个体体验、思考与文本连接起来,让他们的心走进文本。”

这话说的多形象,一个好教师的确应该如此的,这也就是我们提倡的激趣、赏识教育吧。

把学生学习的欲望扇起来之后,在课堂上教师还要充分发挥主导地位,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才有可能充分发挥。

“学贵多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这就要老师教方法。

学习一篇课文,首先要看这篇文章是写人记事的,还是写景状物的。比如写人记事的文章,第一要弄清文中的人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其次要弄清人物的品质是通过哪些具体事例表现出来的。

第三还要要精读文章细细品赏,勾画出文章的重点语句、词语。品一品这些词句的精妙之处,以达到读者、作者、编者三者之间的共鸣,使学生真正做到入境学习。

第四对文中不理解有疑义的地方质疑。

第五讨论、解疑。

第六谈学习文章的体会,体会是多方面的,可以是学习方法,也可以是所受教育等等。

老师教给的学生学习方法,只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只要老师能把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会探索到很多学习提高阅读水平的技巧的,不管学生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学习,只要能够达到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目的就是好的。“条条大路通罗马”,学习方法灵活多样,这正是我们所期待的理想的教育效果。

在阅读教学中要和学生一起不断总结,寻找文章阅读的最佳突破口。阅读一篇文章有的从题目入手,文眼在题目上《狼牙山五壮士》文眼在“壮士”,《飞夺泸定桥》文眼在"飞”和"夺”。

有的文章从中心句入手,《桂林山水》,文章开头“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学习这篇文章就可以抓住“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去质疑学习。

有的文章从结果处入手,采用变序的学习方法。

还有的抓住人物的话去理解以带全篇等等。

生动活泼的语文课堂氛围,是学生在语文课上始终保持旺盛学习精力的法宝。所以,语文教师要有自己的语言风格,教学组织形式要灵活多样,给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学生带问题进课堂,还要带着问题出课堂,让学生到大语文环境中去学语文,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课外实践活动。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水平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学生的阅读能力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是在语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