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出 礼

出  礼

徐世荣||江苏

出礼,有的地方叫“随礼”,也有的地方叫“随份子”,就是亲戚朋友家遇事,掏腰包去祝贺。据说,出礼最早起源于明初,是朱元璋创造性的发展了中国乌托邦式的“集体主义”,建立了“乡饮酒礼”制度,提出“婚姻丧葬有乏,随力相助”。应该说,朱元璋建立的“乡饮酒礼”制度的初衷是有政治目的,是为统治者服务的。但是,客观上也推进了民风民俗的进步,邻里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有钱出钱、有粮出粮,“随力相助”。这种“随力相助”一直延续到“文革”后期,那时亲戚朋友遇到喜事可以买被面、床单、脸盆、茶瓶、钢笔、书籍相送,遇到丧事一般都是送“帐子”(一丈左右的白布或蓝布)。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现在出礼已经变味了,变成了商品经济的产物,亲戚朋友“婚姻丧葬”一律都是现金,而且金额的多少是判别关系远近的标准。现在出礼也不仅仅是“婚姻丧葬”了,也变得与日俱增、与时俱进了,除了“婚姻丧葬”之外,还有孩子出生、孩子周岁、孩子剃毛头、孩子上学,以及买房、买车、搬家、开业都要出礼,甚至有的人离婚了还要办“分手宴”,叫人出礼。

既然出礼变得名目繁多,成为了一些人的家庭负担,那么,出礼的人和受礼的人之间就出现了一种莫名的忖度和为难的心理。家里遇事,特别是喜事,都希望搞得热闹一点,于是,就想多请一些人捧场。但是,又担心请了人家,人家不愿意来,或勉强愿意来。不请吧,又怕人家说“瞧不起人”。最终还是采取礼尚往来的方法请人,也就是请自己出过礼的人。这样的人,大多都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有时宴席搞得好还倒贴钱。

当然,也有一些人不考虑礼尚往来,凡是认识的都请,自己不好意思请的,就列一串名单委托别人请,而且,还振振有词:“我请你是看得起你的”。我听一个同事老李说,他儿子结婚的时候邀请了一些亲戚朋友前来庆贺,他儿子生小孩的时候,他认为这是儿子的事情了,由儿子邀请的朋友庆贺,自己是隔一代人了,就不应该再张罗朋友出礼。可是,他的战友老孙就不这样,他儿子结婚的时候“撒了一张大网”,儿子生小孩的时候他又“撒了一张大网”,能请的都请了。当他准备请老李时,有人提醒他:“老李来孙子没叫人。”他却说:“他不叫人,我也要叫他。”说过就打电话给老李,说:“老李啊,我是来请你喝喜酒的,我来了个孙子。”然后,他又说:“你上次来了孙子没告诉我,你这是看不起我啊,你看不起我,我不能看不起你,我还是来请你了,我们什么关系啊!”老李心里在苦笑着,心想我这是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啊!

在办宴席的时候,这样的人就专门找名气小的饭店,按照低标准办,这时人家还振振有词:“那个饭店有特色”。

这样的人“会请人”,当然更会拒绝人。有一对姓黄的弟兄,他们兄弟家有事,都分别叫人出礼。当人家有事叫他们兄弟的时候,他们兄弟都以“父亲在,兄弟不能同时出一家礼”,来拒绝人家。如果普通职工玩一点伎俩,创造条件叫人出礼,同时又不想出别人的礼,也还情有可原。可是,有的领导玩弄这些花招,就未免太小家子气了。听说有这么一个领导,他家有事的时候,都是一竿子插到底,不留死角,人人都去出礼,有的人还以能去领到家出礼为荣。别人家有事叫他的时候,他口头上答应,实际上根本不去,等事情过了,他看到请他的人时,直接就说:“哎呦,你家那事我忘了。”

其实,出礼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不能不说有它的合理性,别人家有事去捧捧场、架架势,还能在宴席的时候遇到平时不常见的人,大家在一起推杯换盏、畅所欲言、增进友谊,岂不是一件好事。问题是受礼的人和出礼的人都要摆正心态,把这个传统的民风民俗,推向健康的轨道。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徐世荣,男,江苏省泗洪县人,喜欢写点文字。微信号wxid_1ewtd2lbjgsb22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公众号 hyd19671125

微信号 hyd196711

邮箱183074113@qq.com

征 稿

征稿要求:散文、杂文、小说、诗歌等,一般在四千字以内。必须原创,必须首发,欢迎自带插图和配乐,10天内未收到用稿信息的可转投其它自媒体。文责自负。

稿件请用word附件形式发至:183074113@qq.com,并注明姓名、笔名、微信号、作者简介及照片。从即日起,给作者发放稿酬,文章刊出一周后通过微信发放,请加主编微信hyd196711。稿费全部来自赞赏,10元以上(含)的80%发给作者本人,其余留为平台维护。七天内阅读量超过一千的,另奖励20元;超过两千的奖励50元。

(0)

相关推荐

  • 品读 | 陈恒礼:父亲想死却没有死成

    石板街系列 父亲想死却没有死成 陈恒礼 父亲似乎比老爷过的还要可怜.他的可怜在于他的正直和义气.这东西害了他,也成就了他.小德礼曾经想,他应该是一位共产党员,怎么就成了国民党员呢?老爷说,那是父亲上小 ...

  • 旬邑丧葬习俗——迎纸活​ 文/王新民

    旬邑丧葬习俗--迎纸活 王新民 在旬邑民间凡花甲老人去世后,一般在家停尸5--7天即入土下葬.但也有例外的,如丧者属高寿,可停放7--10天,这主要是因逝者高寿,家中五世同堂,其家亲戚多,亲属层次复杂 ...

  • 农村丧事礼仪多,看似复杂,其实很简单,听老农来说说

    #农村办丧事那么多的礼仪如何才能记得住# 大家好,回村歇歇老农生活在邯郸平原农村,到现在这里丧事保留得比较完好的,要属鸡泽永年两县了.多数家里老人正常去世后,还保留了停灵7天的规矩.有不少地方,人老了 ...

  • 坡刘村史 民俗 婚娶—— 结婚

    第二节   结婚 所谓结婚,就是按照一定的仪式,男方将女孩娶回家中,经过双方重要亲戚朋友,族中长辈,后来还有村中干部或单位领导参加的婚礼仪式之后,男女双方始为正式夫妻.在坡刘村人的心目中,这个结婚仪式 ...

  • 已经四个月没工作!TVB实力视后屡传遭雪藏:如今寄情写散文出书

    本文由 TVB资讯君 作者 JacksonTsang 原创  转载请注明:严厉打击任何抄袭行为,势必全网投诉到底! 现年37岁TVB实力花旦李佳芯(Ali),曾于2018年凭在剧集<BB来了&g ...

  • 出礼

    四姨的孩子结婚选的日子正好是娃休息的时间.妈妈先是打电话通知我具体时间,同时要我和娃都去出礼,我说我不一定去,那天娃休息,作业多,得陪他,妈生气地说不许我去出礼,然后挂了我的电话.我怕她生气伤身,过了 ...

  • 散文 ‖ 出了书莫送人

    前几天终于将这几年沥沥拉拉写的一些东西东挑西拣整了本集子,印刷时编辑问我要多少?一千本够吗?我说要那么多干啥,一百本足够. 其实一百本也是富余,弄来放哪儿呢?也赶个时髦送送别人?谁看呢?我这儿不是还有 ...

  • 散文||军 礼

    军   礼 林彩贞||福建 从教二十七年,就像一本书里讲的那样"我家有金满仓,银满仓,但金的是阳光,银的是月光."教学的日子虽然清贫,在教学路上长途跋涉.上下求索后,也常常会有无限 ...

  • 散文||出 嫁

    出    嫁 陈天洪||四川 靠近云南四川的交界处威信一带,嫁女很讲究. 他们爱操大方,喜欢摆阔,如果有红白喜事,无论有钱无钱,必办得热闹,凑的热闹.我有过一次这样的经历,所以记得. 姑娘出嫁定要备顶 ...

  • 散文||随 礼

    随    礼   姜秀清||湖北 惊天动地的鞭炮声.悠扬激越的笙乐声,声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一支美妙绝伦的自然交响曲在宁静的乡村上空回荡,顽固地钻进每个人的耳膜. 今天过事的这户人家是喜宴,儿子结婚,宾 ...

  • 散文||出 发

    出 发 终于得以去了赤壁,一文一武两赤壁,我偏爱前者,到东坡赤壁于我是属于心灵的一次出发. 那是深秋的一个下午,微晴的天,一群醺醺的同伴,只有我按捺不住的激动,没有人能看出来.这里不是赤壁大战的古战场 ...

  • 如此“会办事情”,“会出礼”?!

      如此"会办事情","会出礼"?! 文/胡桃夹子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行文之前,首先给朋友们解释一下几个词汇在本地方含意. 一,"办事情&quo ...

  • 【灵璧杂谈】灵璧这些无节操的出礼随份子风气,该不该刹?

    这股风该不该刹? 文/乡村农夫 有钱无钱回家过年.这句温心的话,听起来让心感动,常年在外打工的游子们,很少有机会回家,陪父母及妻子儿女,春节了,机会来了,但现在有不少中年人怕过年,回家过年是头疼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