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老 家
老 家
青青草||山东
岁月流逝,不觉间已过不惑之年。虽然父母已随我们进城居住,但隔三岔五总要回一趟老家——因为自己住在城里,所以称农村的住宅为老家。有时是去办事,有时只是走一圈,也许已经习惯了吧,总觉得那里是自己的根,有太多莫名的牵挂。
想念老家,是多年来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想家人,还是村落,还是老物件?我也不清楚。只知道,到老家门前站一站,到老街里走一圈,跟邻里老人问个好,到儿时玩过的地方怀怀旧,非常享受,那些工作的、生活的烦恼,被赶得无影无踪。
记得刚考上惠师那年夏天,学校军训的第一周,我便觉得像过了一个月,再也奈不住想家的痛苦,利用午休时间,蹬上自行车,逃一样地飞奔回家了。一路上泪流满面,回家见到母亲,她吓了一跳,问出啥事了,我说想家了。当时母亲数落我一通,说我没出息,我知道她是宽慰我,也是为忙着要去干农活。在母亲的眼里永远有干不完的农活儿,这个事比啥都重要,我当时甚至有些埋怨母亲不理解我。那时想家,是对亲人的依靠,是离家的孩子对家庭温暖的不舍。
参加工作后,又回到家乡任教,逐渐淡忘了想家的滋味,没了回家的感觉,什么都是熟视无睹和应该的样子,甚至模糊了家、家乡和学校的概念,因为离得近,感觉家就是家乡,学校就是家。但每天一放学,进门第一句就是,我娘呢?那时感觉有娘的地方就有家。
2015年3月,我到家乡一所中学担任校长,带一份赤子之心,勤勤恳恳干了三年,学校摘去了落后的帽子,打了翻身仗;自以为成绩尚可、问心无愧,但也有很多人说我傻,付出了太多,不值得。确实,三年校长,我把家庭的责任全抛给了家人,无暇顾及。
后来,县里推行基础教育改革,实行校长交流,得知被首批派往外乡镇任校长的那一刻,半天没回过神来,感觉心里空落落的,像有什么东西被抽走了。
或许是自己干校长时间太短,面对新环境我身心疲惫,新学校情况有些特殊,作为一个年轻的校长,我渴望有所作为,所以夜以继日、挖空心思地分析研究、谋划发展,生怕因为自己而耽误了一批学生。我本来体质就弱,很快就发现自己撑不住了,只好如实向上级汇报情况,获准休息一段时间。
得了空闲,我便经常回老家走走,赶赶家乡的集市,看看镇上的故人,一声问候,几句寒暄,心里慰藉了不少,尤其听到一句,大家都说你干校长干得好,学校幸亏有你,与其说虚荣心得到满足,不如说印证了自己的无怨无悔。虽然因为性格急躁得罪了一些同事,但更多的是理解,短暂的三年能为家乡父老出点力,得到些认可,我觉得值了。
时过境迁,很多事都已放下,但唯有对老家的惦念、回忆,挥之不去,一往情深。老家,有儿时乘凉的青石和厦廊,有冬去春来田间传来的泥土芬芳,有放牛归来暮色唱晚的夕阳,有我许多要好的玩伴,有老屋土墙见证了我的成长,有我太多儿时的美好念想,无论身在何处,永不能忘。
图片/网络
作者简介
青青草,山东滨州人,曾在乡镇中学、教委、宣传部门工作,爱好写作,先后在市、县媒体发表稿件、散文200余篇。
长|按|二|维|码|关|注
以爱与青春为名,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主 编:冬 歌
执行主编:蔡泗明
责任编辑:吴秀明
邮箱183074113@qq.com
征稿
征稿要求:散文、杂文、小说、诗歌等,一般在四千字以内。必须原创,必须首发,欢迎自带插图和配乐,15天内未收到用稿信息的可转投其它自媒体。文责自负。
稿件请用word附件形式发至:183074113@qq.com,并注明姓名、笔名、微信号、作者简介及照片。从即日起,给作者发放稿酬,文章刊出一周后通过微信发放,请加主编微信hyd196711。稿费全部来自赞赏,20元以上(含)的80%发给作者本人,其余留为平台维护。七天内阅读量超过一千的,另奖励20元;超过两千的奖励50元。
原创作品在本公众号刊发后,视为作者自动授权,本公众号有权择优稿件汇集公开出版。其他网络平台转载本公众号作品,需注明出处,否则,视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