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父母最缺的是什么
父母最缺的是什么
施泽茂||安徽
端阳节前夕,女儿提前用微信发红包的方式,给我和她母亲发来两千元,说今年端午节店里特别忙,抽不出时间回来过节日,叫我们想吃什么自己到超市去买。
老伴看了之后,一脸不愉并吩咐:”过个小节,吃什么东西要花这么多钱,孩子挣钱不容易,把钱退回去“。我说:”这是女儿一片心意,退回去,她会不好受的“。
是呀,现在年青人负担重,上有老下有小,还背着沉重房贷车贷,能不拼命挣钱吗?况且,越逢节假日,生意才红火,岂能为过个小节日,而误了生意。
自打女儿出嫁,十多年来,她真正回家过端午节却没有几回,我和老伴都习惯了,不再奢望她回来。
头一年端午节,女儿女婿一起来的。老伴初为丈母娘,喜悦的心情无法言表,那真是应了农村一句老话,”藏在老鼠洞里的东西“都掏了出来招待新姑爷。做了满满一桌子菜肴,四个人怎么吃也吃不了,许多菜根本就没动过筷子。如今不似过去,平时一日三餐,都胜过从前过大年,过节吃喝不重要了。她俩走后,我们把剩下的菜放进电冰箱,足足吃了大半个月。
第二年端午节,女儿带着大宝回来,老伴做了外婆,更是欢喜不得了。烧菜都没有心思,孩子一啼哭,她就忙从厨房跑出来,传授女儿如何如何侍弄孩子的经验。女婿告诉她:”您放心吧,宝宝未出生,我们在网上就学会了怎样照料小孩“。最后,还是女婿下了厨房,打了圆场。吃饭时,老伴让我们仨先吃,她抱小外孙,大宝被她逗得”咯咯“笑出银铃般声音,全家都沉浸在无比欢乐的节日氛围里。
第三年,女儿忙着端午节店面开张,说不一定能及时赶回来过节。老伴一上午一句话也不说,阴沉着脸,心都不在焉,隔三差五地到村口张望。过了十二点钟,女儿还没有回来,她再也憋不住了,说这几天上火,牙疼痛得厉害,想到床上躺一会,招呼我端菜上桌先吃。看着老伴唉声叹气的样子,女儿一家子又没回来,我一个人面对一桌子丰盛佳肴,吃了几口,一点胃口没有,索性就放下碗筷。
下午五点多,门外响起汽车喇叭声音,老伴像是注了兴奋剂一样,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飞快地跑到门外,大宝蹦蹦跳跳扑进她怀里,直叫”奶奶“,把她乐得脸上如盛开鲜花似的,堆满幸福笑容,整个人一下子精神焕发,忙得不亦乐乎,根本看不出有半点牙疼的样子。
再后来,女儿有了二宝,店里生意更加忙碌,像端午节一类的小节日,就基本没有回来过,春节回家也只有短短的一天时间,而且电话里催促声音不断,搞得人很烦心。每当节日临近,虽然,她不能回来,也要把钱发过来,烟酒和各种保健礼品买了许多,捎带回来。我烟酒戒了多年,老伴不嗜好保健品。过完节,这些东西都拿去小商店换洗衣粉等日用品了。
老伴每次处理完节日”战利品“之后,总要在电话里跟女儿强调:”下次不许再花那么多钱,我和你爸什么都不缺。你忙你的,我们都挺好的。“话说出嘴,自已都觉得不是心里话,有些许莫名苦笑,内心何尝不想她回来呢?!
其实,作为父母,我亲身体会到,现在日子好了,大多父母不差钱,吃喝不愁,只是难与子女朝夕相处。我个人认为,这就是父母最想要的,亦或最缺的东西。子女有子女的人生,有他们的事业,没有时间陪伴在父母左右,只能用物质东西聊表寸心。自古忠孝不能两全,有这份孝心足够矣!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施泽茂,笔名乐善好施、平安。文学爱好者,曾在《安徽青年报》《安徽日报》(农村周报)上发表过文字,平时喜欢在网络平台上发些摄影和文字,自娱自乐。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公众号 hyd19671125
微信号 hyd196711
邮箱183074113@qq.com
征 稿
征稿要求:散文、杂文、小说、诗歌等,一般在四千字以内。必须原创,必须首发,欢迎自带插图和配乐,10天内未收到用稿信息的可转投其它自媒体。文责自负。
稿件请用word附件形式发至:183074113@qq.com,并注明姓名、笔名、微信号、作者简介及照片。从即日起,给作者发放稿酬,文章刊出一周后通过微信发放,请加主编微信hyd196711。稿费全部来自赞赏,20元以上(含)的80%发给作者本人,其余留为平台维护。七天内阅读量超过一千的,另奖励20元;超过两千的奖励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