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去理发,进理发店(手术室),师傅问我理啥发型(三查七对),帮我洗头(消毒)、盖上围布(铺巾),固定脑袋位置(摆体位),切换手剪、电推剪、剃头刀(使用各种手术器械),一会儿看我一会儿看镜子(是个腔镜手术),师傅侧脑、微蹲、皱眉,变换各种角度(手术有些难度),动作利落娴熟(看来是个大主任),理发完毕(手术顺利)。
我的想象并非毫无依据,今天上课的曹主任说,最早的外科医生是理发师,在几百年前的欧洲,他们给顾客“放血”,切除皮肤上的肿瘤等等。理发店外旋转红白蓝色霓虹灯,红色代表静脉、蓝色代表动脉、白色则代表纱布……
这张图片来自《开膛史》,中世纪理发师画像。
“岗前培训”即将结束,这两周,胸科医院各大高手轮番上阵,各位老师授课各有特色,我总结了下列特征:老师们常常梳理历史——胸科医院的历史、气管手术的历史、ECMO的历史、淋巴结清扫的历史等等,有些老师就是该领域创始人的弟子,我们看着PPT上的照片,听他们讲大师的故事,好像摸到历史的脉搏。老师常常罗列数据,年资越高的老师,PPT里数据越多,比如“CT筛查增加Ⅰ-Ⅱ期NSCLC比例62%,而Ⅰ-Ⅱ期占全部肺癌19%”,比如“PET-CT阴性预测值98.43%”。善用数据,其实是准确把握规律。老师也常讲故事。我们是新冠疫情后的第一批“后浪”(2020没有进修班),老师把积攒一年的临床故事,告诉我们:手术台上出血齐心协力的抢救,术后出现肺栓塞当机立断的处理……每个故事都让人紧迫,仿佛身临其境。老师最常引用指南,这是每位老师的共性,他们看英文原版,认真抠“且”、“或”这样的字眼,按规则办事。比如他们说: “依据NCCN指南,……有手术指征,可以开刀”,而不说“……我手痒想开刀”。“CT比胸片看的更清楚,但更清楚不一定更明白,胸片更有整体观”;“局部晚期肺癌这个名称体现人文关怀,医生其实知道这是晚期,病人看到名字会说,自己还有救。有时候,病人明知没希望,却渴望医生骗自己”;“术中冰冻病理报告上的话如何理解?如果说有无浸润待石蜡,那常常指原位腺癌(AIS);如果说局部可疑浸润,浸润范围待石蜡,那常常指微浸润性腺癌(MIA);如果说局部浸润,至少为微浸润,那常常指浸润性腺癌(IA)。”(弦外之音如何把握?比如谈恋爱时,女孩说好冷哦,其实不是真的冷,常常是希望你抱抱她);“有个外科主任,每次手术结束后都与麻醉医生、手术护士握手。可能大家一天都很累了,可因为那次握手,大家又都充满能量”;有时候听老师们讲课,不是说具体学到哪些技能,而是通过交流,感受讲者的气质,理解不同科室的想法。这两周理论学习,收获不少“浪花”。期待下周到病房和手术室修炼,大家都已摩拳擦掌、迫不及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