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 唐诗解读——杜甫之《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十七)

边秋阴易久,不复辨晨光。

檐雨乱淋幔,山云低度墙。

鸬鹚窥浅井,蚯蚓上深堂。

车马何萧索,门前百草长。

注:

幔:窗帘。

鸬鹚:水鸟,俗名鱼鹰。

车马:比喻来访之友朋。

解读:

陇南深山丛中,向来阴湿。杜甫到秦州那年秋天,雨水又比平常年份多,及至到了东柯谷,这里虽然有山、崖、水、竹,又不必每天为战争即将到来而提心吊胆,但是,从多雨阴湿方面讲,东柯谷却比秦州城内有过之而无不及。这首诗正是写东柯谷雨天的。

第一句写黄昏。从句子结构上讲,“阴易夕”是对“边秋”的说明;从逻辑上看,又可以说“易夕”是“边”(地点) “秋” (季节)“阴”(天气)这种特球环境中的现象。第二句写早晨,难于“辨晨光”,是因为雨雾茫茫。两句写早、写晚,实际是说从早到晚阴雨绵绵。

中间四句写雨中景物。檐雨“乱”而且淋洒到窗内的“幔”上,可见风雨之大。云低到从墙上爬过,是由于雾气浓,湿度很大。鸬鹚性喜水,当雨多而井水水位上升,致使成为“浅井”的时候,它甚至想从中窥探有没有鱼儿可捕食。蚯蚓习惯在温暖潮湿的土壤中生活,但又很怕土中水分过多,现在它们竟爬到堂屋的深处。这两句以鸬鹚、蚯蚓反衬阴雨之甚。以上四句关于东柯谷雨景的描写,确实抓住了那里秋雨的特征。

最后两句说雨水过多,诗人门前冷落,以致各种各样的杂草都长得老长。诗中虽然对这些现象没有表示更强烈的反感,但却透露着淡淡的寂寞。

杜甫(712—770),字子美,排行二,河南巩县人。其十三世祖杜预,乃京兆杜陵人,故杜甫自称“杜陵布衣”,即指其郡望。十世祖杜逊,东晋时南迁襄阳,故或称襄阳杜甫,乃指其祖籍。杜甫一度曾居长安城南少陵附近,故又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其祖父杜审言,武后时膳部员外郞,于初唐五言律诗之形成起过积极作用。其父杜闲,曾任兖州司马,奉天县令。
杜甫七岁开始学诗,十四时其诗文便引起洛阳名士之重视,被誉为“似班扬”。青年时代正值唐玄宗开元全盛时期,经过前后三次、历时十年之漫游生活。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举进士,不第。天宝六载,公元747年,玄宗“诏天下,有一艺,诣毂下”,由于中书令以“野无遗贤”而无人一人中举,杜甫应是届制举,又落第。天宝十年,唐玄宗祭祀老子、太庙和天地,杜甫献《三大礼赋》,得玄宗赞赏,命待制集贤院,而终无结果。十四载,方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同年十一月,杜甫回家省亲,安史之乱爆发,次年六月,玄宗西逃入蜀,长安陷落,杜甫亦陷其中。八月,肃宗李亨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至德二载,公元757年四月,杜甫奔赴行在凤翔,授左拾遗,故杜甫又称杜拾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五月,杜甫出任华州司功。次年秋,弃官司西去秦州(今甘肃天水)、同谷(今甘肃成县),决计入蜀。从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至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十一年的时间,用杜甫的话是“漂泊西南天地间”。上元元年春天,他在成都西浣花溪畔筑草堂,与成都故人尹平武时有诗歌唱和。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因避徐知道之乱,流亡梓州(今四川三台)和阆州(今四川阆中)。广德二年(公元764年)重返成都,入严武幕,任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郞,故世称“杜工部”。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四月,严武去世,杜甫携家离开成都,途经渝州、忠州至云安,于次年(大历元年,公元766年)至夔州,居未满两年,作诗430余首,也是他一生中创作最为丰收和旺盛的时期。大历三年正月起程出三峡,辗转江、湘之间,大历四年,杜甫居无定所,往来岳阳、长沙、衡州、耒阳之间,大历五年冬,在长沙去往岳阳一条小船上,一代诗人杜甫病死。
杜甫生平新旧《唐书》皆有传,现存诗歌1440余首,《全唐诗》编为19卷。
明人对杜甫的诗歌评价极高,誉为“诗圣”。且杜甫的诗歌在思想艺术上集中反映了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的社会现实,其忧世悯人的深情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足为后世楷模,故杜诗一直以来有“诗史”之称,所谓“少陵为诗,不啻少陵自为年谱。”
(0)

相关推荐

  • E65杜甫五律《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十七》读记

    杜甫五律<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十七>读记 (小河西)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十七 边秋阴易夕,不复辨晨光. 檐雨乱淋幔,山云低度墙. 鸬鹚窥浅井,蚯蚓上深堂. 车马何萧索,门前百草长. 这是< ...

  • 看图识唐诗(611)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十七

            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十七 边秋阴易夕,秦州边地阴雨之日容易持续到晚, 不复辨晨光.并且直到次日清晨难再分辨晨光. 檐雨乱淋幔,檐下雨点乱飘淋湿了窗子布幔, 山云低度墙.山上乌云低矮汹 ...

  • 杜甫:自觉的诗人

    杜甫:自觉的诗人 1 诗人命运的嘲弄 多数时候,写诗不是古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理想抱负,士农工商.巫医百工,诗人不是一种职业的位置.但以科举为依据的人才选拨制度,让写诗成为通往仕途的必备技能. 陆游一生留 ...

  • 姓氏文化探源——杜姓

    姓氏文化探源 杜姓 姓氏释义 1.杜梨树,落叶 乔木.果实叫杜梨,也叫棠梨.苗木常作梨树的砧木. 2.堵塞:以-流弊.防微-渐. 姓氏起源 杜本是一种树木的名,也称甘棠,即杜梨,属古代的陕西长安地区生 ...

  • 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

    作者: 杜甫 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 迟回度陇怯,浩荡及关愁. 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秋. 西征问烽火,心折此淹留. 秦州城北寺,传是隗嚣宫. 苔藓山门古,丹青野殿空. 月明垂叶露,云逐渡溪风. 清渭 ...

  • 蓝社│孙炜剑:谩忆次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韵

    作者:孙炜剑,新华社退休干部.生于1950年12月.复旦大学在职本科.诗词业余爱好者,现为中华诗词学会.湖南省诗词协会会员,湖南省老干诗协副会长.在新华社刊物.中华诗词.湖南诗词.湖南老年诗词.长沙诗 ...

  • 211 唐诗解读——杜甫之《咏怀古迹五首》(其一)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注: 支离:颠沛流离. 风尘际:指战乱时期. 西南:指诗人流寓的 ...

  • 212 唐诗解读——杜甫之《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注: 摇落: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 ...

  • 213 唐诗解读——杜甫之《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注: 紫台:天子的住所. 青冢:王昭君死后的葬所,其地在内蒙古自 ...

  • 214 唐诗解读——杜甫之《咏怀古迹五首》(其四)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堂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注: 蜀主窥吴:指刘备于章武二年(222)为报关羽被杀之仇,率兵 ...

  • 215 唐诗解读——杜甫之《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注: 宗臣:受人景仰的大臣,这里指诸葛亮. 纡筹策:曲折周密地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