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 唐诗解读——杜甫之《遣闷奉呈严公二十韵》

白水鱼竿客,清秋鹤发翁。
胡为来幕下,只合在舟中。
黄卷真如律,青袍也自公。
老妻忧坐痹,幼女问头风。
平地专欹倒,分曹失异同。
礼甘衰力就,义忝上官通。
畴昔论诗早,光辉仗钺雄。
宽容存性拙,剪拂念途穷。
露裛思藤架,烟霏想桂丛。
信然龟触网,直作鸟窥笼。
西岭纡村北,南江绕舍东。
竹皮寒旧翠,椒实雨新红。
浪簸船应坼,杯干瓮即空。
藩篱生野径,斤斧任樵童。
束缚酬知己,蹉跎効小忠。
周防期稍稍,太简遂匆匆。
晓入朱扉启,昏归画角终。
不成寻别业,未敢息微躬。
乌鹊愁银汉,驽骀怕锦幪。
会希全物色,时放倚梧桐。
注:
白水:清澈的江河水。
渔竿客:钓鱼的人,比喻隐逸之士,与下文“鹤发翁”均为诗人自谓。
鹤发:白发。
胡为:何为,为什么。
只合:只应。
在舟中:指与渔翁、樵夫为侣。
黄卷:指幕府中的文书、簿册,用以记载官吏的功过,以备奖惩。
青袍:幕府供事所穿的便服,此指入幕任职。
自公:出自《诗经﹒召南﹒羔羊》:“退食自公。”本意是臣子退朝后在家用餐。这里指幕僚职位虽低,却也在公门为官。
坐痹:病名。即着痹,属于痹证。因风、寒、湿三年侵袭而致,有肌肤麻木等症状。
头风:病名。指头痛经久不愈,时发时止。多由风寒侵袭所致。
欹倒:倾倒、倾斜。
分曹:官署分部治事,犹如后世之分司、分科。此处指幕府同僚。
上官:指严武。
通:通好。
畴昔:往日。
论诗早:杜甫在唐肃宗至德年间,就屡有诗作赠严武,与其唱和。
钺:古兵器。
剪拂:洗涤拂拭。比喻对人才的培育赞扬。
裛:通“浥”,沾湿。
西岭:指岷山。
南江:指锦江。
旧翠:依旧葱绿。
椒实:辣椒的果实。
雨新红:雨后新近变红。
浪簸:浪涛颠簸。
周防:处处小心防备。
朱扉:幕府红门。
锦幪:覆盖马鞍的锦制鞍帕。
会希:当希。
倚梧桐:指归草堂的田园生活。
龟触网:神龟撞入渔者的网中,被捕鱼人网获。后世用来比喻失去自由。
乌雀愁银汉:乌雀愁于去银河架桥,愁银汉,愁无填河之力。此处反用其意,言无填河力,比喻自己才疏学浅,对幕府无所助益。
解读:
这首诗作于广德二年(764)秋天,时诗人在严武幕中。诗人向严武陈述了自己了受不了幕府生活的严格拘束,只因难却严武的盛情,才勉为其难入幕任职,加之自己年衰多病,生性疏放,又与其他幕僚意见多有不合,希望严武能将自己放归草堂,重过田园生活。这一时期杜甫的诗作中多流露此意。
广德二年(764)二月,朝廷任命严武为剑南东西川节度使,杜甫闻知后,由阆中返回成都,六月,严武奏请杜甫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郞,本来严武是好意,让杜甫能够重返仕途,但杜甫在入幕以后,渐渐感觉自己的性格对于幕僚生活难以适应,当时晨入暮归的办公制度以及幕府诸人对杜甫的猜忌,使得杜甫心情郁闷,所以写下了这首诗向严武诉说苦衷,次年正月,严武允许杜甫辞去幕职,后杜甫在总这段经历写下“白头趋幕府,深觉负平生。”
严武这个人对杜甫的生活其实非常关照,他推荐杜甫任节度参谋,授职检校工部员外郞,赐绯鱼袋,这样一样,杜甫就成了朝廷命官司,有了固定的收入,全家的生活有了着落,杜甫也因此有了称呼——“杜工部”。严武在成都担任节度使期间,主要任务是抗击吐蕃,收复松、维、保三州,杜甫在严武治理军政期间献计献策,写了《东西两川说》一文。
在成都任职期间,杜甫有机会与在一些官吏家中欣赏到了曹霸、李固等人的绘画,写了非常有名的题画诗——《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其中“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一句非常有名,这是后话。
但杜甫在此期间,也遭受了一些同僚的排挤,由于杜甫年长,阅历多,诗名大,且与严武又是好朋友,深得严武尊敬,所以经常被严武带在身边,游赏山水风光,一起登临泛舟,一起吟诗唱和,严武宴请部下时,常让杜甫坐在前席,这就引起了同僚们的嫉恨。加之在与同僚相片时,杜甫不懂得拐弯抹角,退让附和,因此他与同僚表面说说笑笑,背地里这些人常嘲笑杜甫老朽,说尽他的坏话,为此杜甫写下了《莫相疑行》,表明自己不与他们争抢什么,犯不上猜忌。
幕府的生活单调死板,每天清晨要早早入府报道,直到夜晚才能回来,除了生病,中间不准备离开,上班时,要穿又窄又紧的工装,处理文件也有严格要求,否则会受到军法惩处,杜甫因为家人浣花溪草堂,他一个人在幕府,就常常夜宿府院,感到十分孤独悲凉。加上身体越来越差,牙齿松动,头发皓白天,又患肺病,头风,痹病,在座位上坐久了会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因为上述原因,严武同意了他的辞职。回到草堂后,杜甫对茅屋进行了修葺,除掉了茅屋周围的杂草,并写了多首关于春天诗作,表现出适意满足之情。有时候他也产生忧国思乡之情,他写诗给严武,希望严武能够得空的时候,来草堂一起喝酒。
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就在这年四月,严武暴病身亡。几个月以来,杜甫收到一连串朋友去世的消息——前一年秋天,关中发生灾荒,好友苏源明在长安饿死,另一朋友郑虔,病死台州。就在他辞职回草堂不久,好朋友高适去世,加上之前王维、李白先后去世,再之前王昌龄、储光羲的去世,这些盛唐著名诗人一个个离去,使得杜甫不禁哀叹——“豪俊何人在?文章扫地无。”
严武的去世使得杜甫在成都生活失去了依靠,于是多年来远赴荆楚地区的愿望又浮上心头。
杜甫(712—770),字子美,排行二,河南巩县人。其十三世祖杜预,乃京兆杜陵人,故杜甫自称“杜陵布衣”,即指其郡望。十世祖杜逊,东晋时南迁襄阳,故或称襄阳杜甫,乃指其祖籍。杜甫一度曾居长安城南少陵附近,故又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其祖父杜审言,武后时膳部员外郞,于初唐五言律诗之形成起过积极作用。其父杜闲,曾任兖州司马,奉天县令。
杜甫七岁开始学诗,十四时其诗文便引起洛阳名士之重视,被誉为“似班扬”。青年时代正值唐玄宗开元全盛时期,经过前后三次、历时十年之漫游生活。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举进士,不第。天宝六载,公元747年,玄宗“诏天下,有一艺,诣毂下”,由于中书令以“野无遗贤”而无人一人中举,杜甫应是届制举,又落第。天宝十年,唐玄宗祭祀老子、太庙和天地,杜甫献《三大礼赋》,得玄宗赞赏,命待制集贤院,而终无结果。十四载,方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同年十一月,杜甫回家省亲,安史之乱爆发,次年六月,玄宗西逃入蜀,长安陷落,杜甫亦陷其中。八月,肃宗李亨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至德二载,公元757年四月,杜甫奔赴行在凤翔,授左拾遗,故杜甫又称杜拾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五月,杜甫出任华州司功。次年秋,弃官司西去秦州(今甘肃天水)、同谷(今甘肃成县),决计入蜀。从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至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十一年的时间,用杜甫的话是“漂泊西南天地间”。上元元年春天,他在成都西浣花溪畔筑草堂,与成都故人尹平武时有诗歌唱和。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因避徐知道之乱,流亡梓州(今四川三台)和阆州(今四川阆中)。广德二年(公元764年)重返成都,入严武幕,任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郞,故世称“杜工部”。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四月,严武去世,杜甫携家离开成都,途经渝州、忠州至云安,于次年(大历元年,公元766年)至夔州,居未满两年,作诗430余首,也是他一生中创作最为丰收和旺盛的时期。大历三年正月起程出三峡,辗转江、湘之间,大历四年,杜甫居无定所,往来岳阳、长沙、衡州、耒阳之间,大历五年冬,在长沙去往岳阳一条小船上,一代诗人杜甫病死。
杜甫生平新旧《唐书》皆有传,现存诗歌1440余首,《全唐诗》编为19卷。
明人对杜甫的诗歌评价极高,誉为“诗圣”。且杜甫的诗歌在思想艺术上集中反映了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的社会现实,其忧世悯人的深情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足为后世楷模,故杜诗一直以来有“诗史”之称,所谓“少陵为诗,不啻少陵自为年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