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唐诗解读——李白之《塞下曲六首》(其五)
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
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
玉关殊未入,少妇莫长嗟。
注:
塞虏乘秋下:指匈奴乘着秋天兵强马壮的时候,大举南侵。
分虎竹:受命带兵出征。虎竹,古代发给将帅的兵符,分铜虎符和竹使符两种,朝廷和领兵将领各执一半,发兵或调动军队时对合起来作为凭信,
龙沙:指塞外沙漠之地。
“边月”二句:月光伴着弓影,霜花拂着剑锋。描写战士夜行军的情状。
殊:远。
解读:
这首诗主要描写汉室军队抗击匈奴入侵,通过前线将士英勇杀敌,同时也是对后方亲人支持国家军事行动的行为进行了劝慰,表现汉室举国上下一致对外抵抗侵略的斗志。
首联一上来就讲明了战争的形势和性质,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用兵最好的时候,塞外胡虏趁秋高马肥之际南侵汉室,天朝的军队果断迎击敌军。“塞虏”和“天兵”,诗人通过这样强烈对比的措辞表明对敌我双方的爱憎。
次联继续围绕紧张的战事展开,将军们带着调兵遣将的虎符奔赴前线,战士们在沙漠艰苦的条件下展开艰苦卓绝的战斗。龙沙指塞外沙漠,代指战士们征战的艰苦,也点明了战争的困难和残酷。
颈联对是边塞战斗生活的直观描写,明月伴随着弓箭的身景,茫茫大漠上夜晚的苍凉之感随之而生,而霜雪落在将士们的剑花之上,诗人这样描述主要凸显军队星夜兼程的行军及战事的焦灼。
尾联是在外征战的将士劝慰家人不要再长吁短叹,支持自己为国征战的行为。“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在西域生活多年的班超曾向朝廷上疏回到故里,诗人在这里反其意而用之,表现将士们“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爱国情怀,也使全诗境界得到了升华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