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挟天子而令诸侯”并不容易
汉献帝刘协自登基即位的那一天起,就是有名无实的皇帝。但献帝毕竟是当时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谁掌握了他,谁就能以皇帝的名义向其他地方割据政权发号施令。这个道理虽然简单,但实行起来并不容易。
就挟天子而言,汉末群雄中当是袁绍更具实力上的优势,当然在献帝在洛阳时,袁绍也曾派谋士郭图出使洛阳向献帝致意。郭图回来后,便劝说袁绍把天子接到邺城来。袁绍的另一位谋士沮授也曾向其建议“安宫邺都,挟天子而令诸侯,蓄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三国志·魏书·袁绍传》注引《献帝传》)袁绍本打算接受沮授的建议,但其麾下大将淳于琼反对,“若迎天子以自近,动辄表闻,从之则权轻,违之则拒命,非计之善者也。”(同上)淳于琼的潜台词无非是“挟天子”很麻烦,都听从天子的无异于作茧自缚,而不听从又难免授人以柄。袁绍多有权衡之后,还是放弃了迎献帝都邺的计划。
从袁绍的举措上我们不难看出,“挟天子而令诸侯”虽在政治上具有极大的优势,但在实际操作上却也风险极大,因为“挟天子”毕竟是把双刃剑,利弊各占其半。
曹操对“挟天子而令诸侯”倒是早有认识。初平三年(192年),治中从事毛玠就曾向他建议“奉天子以令不臣”,曹操心中算是早有打算。献帝东迁后,曹操觉得机会来了,当时宫中食用困乏,曹操便经常向献帝进献食品和器物。虽有这些铺垫,但真正要实施迎献帝到许都的动议时,曹操麾下众谋臣、将士却只有荀彧一人赞成。
当曹操力排众议把献帝迎到许都后,如何把献帝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又成了一大难题。曹操采取措施,“自帝都许,宿卫兵士,莫非曹氏党旧姻戚。”(《后汉书·献帝伏皇后纪》)这就是说献帝周围完全换成了曹操的耳目,但即便如此,献帝与伏皇后仍于建安五年和建安十四年先后两次组织了诛曹行动,虽未成功,依然让曹操心悸不已。
实际上,曹操实施“挟天子而令诸侯”的策略以后,就陷入了两线作战的困境,他既要同各路诸侯刀兵相见,又要同东汉王朝各种政治势力作殊死搏斗。曹操将汉献帝迎到许都,虽然出于己愿重建了东汉朝廷,他也名正言顺地当上了丞相,但反对者也会越来越多。这也不难理解,此时掌握在曹操手中的汉献帝则成了一块巨大的吸铁石,他把曹操的政敌都聚焦到他的周围,曹操几乎时刻都坐在火炉子上。
对于曹操的“挟天子而令诸侯”,王夫之一针见血地指出:“曹操迁许以后,外有袁绍耻太尉之命,内而孔融陈王畿之制,董承、刘备、伏完、金炜交起而思诛夷之;入见殿中,汗流浃背,以几幸于免;与绍之恣肆河北唯意欲为而莫制者,难易之势,相悬绝也。”(《读通鉴论》卷九)王夫之的这一番话,可谓振聋发聩,虽然里面的史实我们一一讲述起来需要好大的篇幅,但是言中之意却极为明显,即“挟天子而令诸侯”并不容易,说不费吹灰之力就把献帝玩弄于股掌之上如何如何,只能是小说家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