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增臣】原创//晒 袄
晒 袄
“树欲静而风不止”。时间荏苒,岁月如梭,十多年过去了,母亲常常给我们留下许多过日子的谚语,铭记在心,其中就有个“六月六,晒棉绸”,如今母亲远去了,但她老人家的训导没忘,正好,今年的六月六天气晴朗,烈日炎炎,是晾晒棉衣的好时候,我翻箱倒柜,取出了仅有的几件棉衣,其中一件棉袄勾起了我久远的回忆。
“子欲养而亲不待”,拿出了棉袄,不免思念起母亲,眼泪夺眶而出。
我是1963年出生的,记得每年冬季都穿着母亲亲手制作的棉衣,那棉衣中的一针一线都汇聚着她老人家的心血,穿引着发月的脚步,鼎承着生活的重托。
母亲是个很朴实能干的农家妇女,特别心细,心灵手巧,常常给亲邻帮忙裁剪衣服,她的手技无人可比,尤其针工不比缝纫机差,常常受到大家的赞扬。只是在那个年代,生活贫瘠,食不饱腹,衣不遮体,加上父亲特忠厚老实,没有什么本事,连下苦都找不到门路,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穷困潦倒,家中一切的一切都依赖母亲的安排和周旋,“母亲是地”,沉重负担压弯了她的脊梁,苦难的岁月在她脸上印刻了道道皱纹,沧桑人生使漂亮的她过早衰老。
记得在我六七岁那年冬天,家无半粒米,实在是揭不开锅,能借的借遍了,爷爷多病,身残力艰,找政府仅仅讨了十元钱,那时不论粮食贵贱有钱买不到,全家人饿着肚子,面临家破人亡,走投无路。此时“父亲是天”,拿了个破旧的布袋,迎着寒风,出门乞讨去了,刚出家不到一天,大雪封门,滴水成冰,母亲流着泪水祈求邻居卖给我家一盆豆腐渣(做豆腐后留下的豆渣子),再加点玉米皮浆(把玉米皮用水泡软砸碎)和干干野菜(几乎就是野草),捏成窝窝头,蒸熟了吃,吃时还得两手捂住,因没有面是糟的,那味是不言而喻,可想而知,但它是环保的,在当时乃属上品。每次我们在家吃饭时,母亲就流泪了,父亲身在何处?内心深处的牵挂只有渗透的泪水知道,那时没有通信设施,交通又不便,母亲的眼哭肿了,真是无奈至极呀!
大概六七天后,父亲回来了,背个布袋踉踉跄跄进了家门,满脸疲惫,一口水没喝,第一句话就先问我们吃了没有,打开袋子,半个的、一角的黑馍流露出来,我急忙用小手拿了块大的,放嘴里就啃,那叫个香啊,胜似鱿鱼海参,父亲开心的笑了,父爱如山哪!
俗话说:“粮囤满斗,吃穿不愁。”人穷没吃的也就少穿的了,到冬季里,大人小孩都是光着身子溜棉衣,冬天棉衣反反穿,到新年跟时,母亲就弄点黑色染料水,把棉衣再反过来,缝缝补补,用毛刷雕点黑水把袄面刷刷,再以晾晒,这就成了过年的新衣服,最让我不开心的就是那天得光着身子躺在炕上呆一天,最多看点小人书,想起这些往事既心酸,又难忘。
记得我上小学时,还有个坏毛病,饿了就啃啃袄袖子,久之养成个坏习惯,那时没有小孩的专用玩具的,没事了就啃袄袖,袄袖常常被啃烂,棉絮露了出来,母亲看见了就打嘴,打过心疼,“母爱如河,情流不尽”,她又拾起一丝丝破棉絮,如检黄金,放在手心拍拍打打再放回袄袖里,撕平拉展,用针线重新缝好,生怕我的小手被冻坏,真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想起母亲认真细致,关怀入微的形象,不免思母情怀又涌上心头,眼眶再次湿润了。
如今我晾晒的这件棉袄是母亲晚年最后一次给我手工缝制的,是我穿过手工袄中的上品,铜钱厚的丝绸面,上绣手心大的铜钱花纹,花花的棉布里子,高高的领头,对门襟,雪白的新棉花,没穿都有种暖洋洋的感觉。
说起这件棉袄,还有一段忘不掉的情怀,那是母亲晚年时,快接近八十岁了,也是多病在身,因一生都是个明白人,知道生老病死难以预料,就早早给自己亲手缝制老衣,让我给买了布料。我当时想,妈妈幸苦一辈子了,临走再穿我这一次,不用分说就给买上品布料,实不知并没有符合老人家的心意,她一生勤俭持家习惯了,就暗暗把这上好的面料给我缝纳了个里外新的袄,背着我,让爱人重新给她买了花色清素淡雅的一般缎面再给自己缝制,我知道后责怪母亲,她老人家却说:“你心到就行了,我那是土里埋呀,太好了还出虫呢,过日子不要大手大脚,有钢要使在刀刃上。”
哎!“有钢施在刀刃上!”想起妈妈这句话,回头看看袄,仿佛她老人家就在眼前……,高高的煤油灯下,她盘腿而坐,一手持针线,另一手捏衣缝,左衲右出,右衲左出,飞针走线,空中挥舞,目不转睛,一会在头皮上劈劈针锋,时不时的回头再看看一旁熟睡的我,夜深人静我醒了,她又将我抱在怀里,摇摇拍拍哄我睡……。想着想着,一股悲怆而崇敬的情感油然而生,亲爱的母亲啊,您是伟大的!
母亲晚年时,仍然保持着勤俭节约不浪费的作风。一次全家人吃大米饭,做饭时,米水比例没做好,火候也没掌握到位,锅底烧焦了,好的米饭吃完后,剩下烧焦的米铲了两碗,爱人和我想倒掉,被她老人家发现了,她战战兢兢的接过碗,将烧焦的米用凉开水寖泡,再放点盐搅搅,用水冲过两遍,控干晾净,切点葱加点鲜辣子用油以炒,没焦味了,吃起来还真香,我们学到了一技之长,至今想起母亲的背影,再看看今天的浪费,无不感到伤心,虽时过境迁,但终生铭刻在心,没齿难忘。
她老人家一生含辛茹苦,勤俭节约,从不铺张浪费,德高望重的精神风范一直在诱导和激励着我,使我有了美好的今天。
如今我膝下儿女双全,那都是您老人家生命的延续,但能有几个还能记起您的淳淳教导,看今忆往,怎能不想起您呀――我亲爱的妈妈!
大概到2000年后的冬季,都不甚穿这老样子的袄了,但每年都要把妈妈最后一次给我留下的“温暖”翻腾出来晒晒,那是妈妈永远留给儿的心。
妈妈是2010年离开人世的,以前每次晾晒时,妈妈艰难的拄着拐杖都要亲手去摸摸,徐立端望,似乎在欣赏一副美不胜收的作品,再用她那枯瘦的手拍打拍打,拉平撕展,心里想着什么,或许总是有放不下的心,舍不掉的母子情。
我知道,您不仅给了我生命,还给了我生命的全部,在我的身体里流淌着您的血液,遗传着您的基因,更是享受着您无私的关爱。您对我不遗余力的呵护,我始终铭记。您的功绩不是一句两句能说完的,也不是一篇两篇文章能写清的,那些难忘的故事永远激励着儿孙,儿不敢忘,更是不能忘。即使岁月可以磨去记忆,也永远无法磨去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思念。
妈妈呀,正当咱家的日子苦尽甘来时,您却匆匆离开了,让我们感到遗憾,带来了无限的伤痛。虽然您已隐土归西,但我依然会常常想念您,梦里追寻您的足迹。总在期盼着您能找到回家的路,让我们相逢,让我们拥抱,互诉衷肠,再次洗耳恭听您的教诲。
啊,苍天哪!大地呀!有什么方法可以使人死而复生,何时能梦想成真,了却儿对您的思念呀!
夕阳西下,我收起了袄,叠地四愣见线,小心翼翼放到了柜子,那是母亲给儿留下的暖襁褓,汇聚着她老人家的心血,我要收藏起来,直到天荒地老!
亲爱的妈妈呀,企盼您到天堂找到我爸,烦恼忧愁困难少,健康快乐幸福多,茫茫空中多望儿,悠悠夜梦常相聚。
作于:2018年6月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杨增臣,渭南市阳郭镇贠曲人,高中毕业,学过木工,油过家具,做过纸杂活,后自学医学,成为一名大夫,喜欢写一些自己及身边所闻所见、平凡而有趣的事。《汗滴化雨伴笔耕》特约撰稿人。
汗滴化雨伴笔耕
文学交流的平台 文友聚会的乐园
临渭区反邪教合作平台
搜索关注:k524522468
美文不断 精彩常现 喜欢就关注我
读者赞赏作为稿酬
其中三成留作平台维护费用,七成发给原创作者!
赞赏金额系统设定七日到账,到账后及时发放
告作者书
由于编辑时间有限,无法保证逐字句推敲审核,为提高文稿质量,建议所有来稿请自行核对,对文中文字、标点符号严格把关,减少失误,如编发后发现错误,会在文后留言更正,同时,来稿尽量附作者简介和照片,方便对作者宣传推广。
谢谢合作!
投稿邮箱:524522468@qq.com
主编:康国光 首席评论员:祝红利
本平台现调整为每周一至周五刊发,周末休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