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看”与“观察”
法国大作家普鲁斯特说:真正的发现之旅,并不是找到新的环境,而是寻得新的眼睛。
如果去观察孩子,他们随时随地充满好奇。可以玩一个玩具很长时间。让它躺下、趴下、站着,防守,进攻,有时候还配上声音。俨然在大脑中已经有了一个惊天动地的故事。
在成人的眼中,这有什么乐趣。其实是成人的世界逐渐失去了好奇心,已经习惯了用“看”去理解万物。看到肥皂只知道洗衣服,看到铅笔只知道写字。
曾经的探索知识也逐渐演变成被推送知识。为了节省时间,把生活中的未知都打包给了网络。然而省事从来都是有代价的。没有获得知识的充实感,更多的是焦灼的空虚。
生活的本身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也并不是为得到的结果。结果固然重要,过程却值得回味。
没有了观察力,也就没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只会随着众人在做而去做;没有 了观察力,就连自然中的春花秋月也失去了欣赏。英国诗人说:一粒沙里见世界,一朵花里见天国。那些描写季节,岁月,风情无不是具有了敏锐的观察力。
明代唐寅说:生活尽在琴棋书画诗酒花与柴米油盐酱醋茶之间。只是把油盐酱醋茶用琴棋书画诗做了展现。
生活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习惯被常见固化,那些改变时代的作品都是在常见中用另一个角度去诠释。
没出智能手机之前,手机的功能只是打电话和短信。乔布斯的苹果改变了人们对手机的认知,现在已经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大部分的创意都是在人们熟悉的事物中被发掘而出。
观察和看是不同的,观察是在思考,得到的信息也多。看只是得到常见的信息,我们习惯用“看”而不是观察,是因为大脑为了省力。
好的电影,歌曲,文章都是源于生活。同样的经历,感悟却不同。原因是有人在“看”,有人在“观察”。习惯了观察得到了更多世界的视角,也就有了多元的启发。
如果你还在抱怨日复一日生活的无趣,那么已经习惯了“看”的生活,被大脑省力的模式操控,只有在生活中学会观察,才能不断保持好奇。好奇心让生活处处有了情趣,有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