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夏天的味道——《夏日的一天》赏析
【经典绘本导读】系列-第014号
感受夏天的味道——《夏日的一天》赏析
阅读推广人 石头
一、内容简介
一个小男孩自己跑到外面去玩。为了捉到大大的锹甲,他跑过田野、跑过牛棚,想尽了各种办法,终于成功了。男孩度过了一个快乐的下午。
二、绘本信息
书名:夏日的一天
文图:[日]秦好史郎
译者:周龙梅 彭懿
适读年龄:3-6岁 (仅供参考,并非绝对)
选题策划:爱心树绘本馆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年2月
三、绘本赏析
这是封面,蔚蓝的天空下是深蓝色的大海,一个小男孩戴着黄色大沿帽,穿着清爽的白色短袖衫和黑色短裤,手里握着捕虫网,张着大嘴,迈着大步,刚刚爬上一个陡坡,仿佛能听见他喘气的声音。两边是翠绿的摇曳的稻田,背后是天与海,海鸥飞翔在天海之间,猛烈的阳光把他要穿过的小路晒成了白亮的一片,把翠绿的稻田映成深绿,把遮掩下的路边变为黑色,远方是那片蓝衬着山影,更显得有纵深感。
从这幅画里可以解读出,男孩不是要去海边,他跑向了朝大海相反的方向。他握着高高扬起的网兜,急切的想要去捉什么。他身穿的白衣服、黑裤子还很干净,这时候大概刚出门不久吧。他到底要去哪里呢?
这个故事是一张长长的夏日画卷,它呈现了夏日里简单寻常的一天,却勾起我们关于童年对夏天的所有美好记忆。在这里,我们仿佛真的触摸到夏天的温度,听到夏天的声音,闻到夏天的味道。作者对声音和色彩的感觉,巧妙的刺激了读者的感官,带领我们一起回到过去,看到那个属于你我的夏天。
故事第一页,竟然开门见山的一句话!我出去玩啦!可对于小孩子来说,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五个字,就像一个邀请,让孩子快速进入对后面情节的期待。这句话孩子平时也常说,所以似乎特别有共鸣——玩呗,出去玩,夏天给人的感觉也正是这样热烈、直接。
这个情节没有多余的描述,只有小男孩不经心的一回头:我出去玩啦!作者故意把屋内涂成黑色,强烈的黑白反差呈现夏日午后的感觉,而男孩站在明暗交界的光影里,正要出门去。
小男孩在跟谁说话呢?是内屋的妈妈?没有让妈妈出场,更强化小男孩的个性与独立,更关注小男孩的行为。在得到应允后,男孩像出笼的鸟儿一样,马上飞奔着跑进盛夏的炎热的光芒里。原来,今天哥哥不在家,他正好一个人去山谷捉大锹甲。
可能有哥哥同行的日子,小男孩更多都是随从,这不符合有个性孩子的特点。而哥哥不在的今天,正是展示他内心强大的时机,更好的做一个完美的自己,这也符合这个阶段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男孩跑过自家的院落,黑色仍然代表室内,和前一页相比,这一页的画幅收得很小,在中心的画框之外是满满的黑色。这其实是从室内窗户看到的镜头,是妈妈关爱的视角,尽管妈妈没有出现,但看出妈妈的教育观,男孩就要自小独闯天下。藤曼爬满了种蔬菜的架子,小男孩一个人跑着,刚才在屋内逆光下是棕色的帽子,一下子就变成了明黄色是那种阳光晒在帽子上的明黄色。他拿着捕网,说:好热,好热,今天好热。哥哥不在家,我一个人去玩。
文字上连用三个“好热”来说明夏天,而图画上,以近乎刺眼的白色来诠释夏天炽热的阳光,并以强烈的黑白反差呈现夏日午后的感觉。每翻一页,都让人好像要眯起眼睛来抵挡书上反射出来的夏天的艳阳。
由上页小小的画面,突然变成辽阔的大画面,跨页的开阔画面映衬着男孩想要冲出去、冲进广阔天地里的心情。他迈开大步飞奔,风把他草帽的檐掀起来。地面仍然是大片的深灰与亮眼的白,白色的地方就像在反射阳光,让你感受到一股袭来的热浪。一切的色彩都是通透的、耀眼的。
作者在本书中大量采用了光影技术,让夏日的直射光投到地上产生强烈的白光,让逆光产生灰色的轮廓,让散射光产生的投影颜色一般很浅边缘很虚,让直射光产生的背影为黑色增加了对比,光影的效果让光不是单调地照在人物身上,也能增加空间层次。
为什么小男孩要一定一口去跑到山谷呢!这是一种豪气、一种侠气,男孩内心拥有的酣畅淋漓的志气,一口气跑到山谷才能凸显这种侠气,而不是要中间的停顿,那样心中的豪气就衰败了。也源于哥哥没在家,自己一个人独创的满满志气。这也许是小男孩在心中早已埋下的冲动,只为自己而行。
这本书适合在夏天阅读,让孩子感受一个清凉而又有趣的夏天。知了是夏天最常见的动物,小时候的我们经常可以听到知了叫。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就没有这份幸运了。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男孩的夏日他们是没有经历的,会感觉特别的有趣。小读者看到小男孩的生活如此精彩,都希望自己也能像男孩一样,有机会在夏天的时候去捉知了。其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孩子们只要笑对生活,在哪里都是快乐的。
作者一连放了三幅小男孩奔跑的画面,实在是不敢打断小男孩出发后的夏日气息,不敢打断小男孩意气奋发的勇气。
第一幅,小男孩从画面的左方出发,第二幅来到了右方,第三幅再从左下向右上奔去,保持着奔跑行为的连贯性。文字虽寥寥几字,却层层递进,一定要跑去山谷里,一定要捉到。捉到什么?我们马上就会知道!
知了叫个不停,听到了这种只属于夏天的声音。天海一色,白云飘飘,蓝白色的强烈对比,鸟儿则乘风飞翔,我们闻到了夏天的气息。穿过铁路,看到一片绿色耀眼的色彩,空气中一定会有一些青草味吧!
笔直道路的远方是环保的群山,而眼前出现的丛林与建筑就是小男孩要去的地方吗?
画面突然改变了视角,由辽阔的画面变为一个局部的特写,这也丰富了小男孩这一天的感受,青蛙扑面而来、蜻蜓低空盘旋、螳螂稳落草尖,这些都是夏天的标记。可是,小男孩不是为了抓他们,他是要抓只大锹(qiao)甲。原来这是他要去捉、而且一定要捉到的东西——一种鞘翅目、长着鹿角一样发达上颚的好斗的昆虫。文字里,男孩在向昆虫宣战,而画面里,我们也像是在从昆虫、青蛙的微观世界观看男孩,仰视他变得巨大的鞋底。
从下向上的视角,带来很大的势能和冲击力。小男孩显得那么敏捷、矫健,他从稻田间跑过,泥土和水花飞溅,惊起成群的青蛙、蚂蚱、蜻蜓。左上角的荷叶上还停着一只瓢虫,那一点点的红色,把整幅跃动着的画稳住了。
为了心中既定的目标,再炎热的阳光,也挡不住他急促的脚步。他的内心比这个夏日更激烈、更热切!听听这心声:“一定要一口气跑到山谷里去。”“今天一定要捉到。我要一个人捉到。”“等等我,大锹甲!”多么执拗的一股劲啊!看着这看似无意义的行为,傻傻的固执着、快乐着,不就是我们记忆中的童年吗?
跳过水坑:那一大步,迈得多么洒脱、自由。刚休息一会,就又满血复活啦。我来捉你啦!
这是山谷,郁郁葱葱的树林,怪石嶙峋,还有湍急的小溪,打在旁边的石头上,撞出亮晶晶的水花。黄色的蝴蝶在飞舞,男孩是要捉蝴蝶吗?看他那跳那么高,像是一只机灵的小猴子。
树的绿色变深了,突出黑色的荫凉,溪谷瀑布的出现,有了凉快的感觉。小男孩要跃过一个山涧,他的帽子飞了起来,竹竿似在平衡着身体,这个豪迈的动作惊扰了蝴蝶和猫鼬。
这个画面特别明亮,大片的绿色和黑色决定了画面的高度,五彩的石头奠定了基石,小男孩的奋力一跃打破了此间的宁静,而流水就像是跳动的音符流淌着欢快。
这是一个远景,虽势孤力薄,但足以看出他在自然环境中的勇者身份,从中可以看出“我来捉你啦——!”的底气和力拔山兮的豪气。
这股豪气在当今男人中是需要提倡的,特别是在小男子汉的培养路径中要倡导的。让小男孩们敢于担当,敢于面对,敢于独闯。文中没有出现的妈妈就是最美的教育者。
四个连续的画面,就像是电影的蒙太奇的镜头,让我们看到了小男孩的勇敢、失手和不甘。
网兜的变化,开始小男孩冲向大树,网兜高高举起。小男孩从树上跌落下来,网兜也失手了。小男孩重重躺在地上,而网兜也飞离了画面,小男孩起身仰头望着高处的大锹甲,不死心而不甘,网兜也失踪了。他在考虑思量着如何抓住它。
这次捕虫,小男孩很冲动,天真的认为简单的一蹴就能抓住,可接连三次都没有成功,最后愣愣地望着高处,他又想到什么办法了呢?
他锲而不舍的爬树,抓大锹甲,根本不顾身上已沾满泥巴:儿时的目标就这么简单、单纯,而为目标的努力却是那么的执着。他试了一次又一次,说:再来一次,还是够不着。他浑身都是泥,腿也受伤了。
还可以看得更细一点:男孩的两只鞋分别是在哪个画面里掉下来的?他的衣服是怎么越变越脏的?
大树很高,冲破了画面。大树很粗壮,顶天立地。而我们的小男孩却势单力孤,他会放弃吗?
展开来,封底与封面连成一幅完整的画。那年的夏天,宁静的大海,时间停了,夏日永恒。多希望,那仿佛有花不完精力的童年,也是永恒的。
合上书,你也想带孩子一起冲进这夏日吗?听见、看见、闻见、真实的触摸,愿这本书也是调动起感官,诱惑孩子去往广袤天地的引子。
这本书能让所有人感触到最原始、最纯真、最童年时代的夏天,大片大片的蓝,大片大片的绿,还有那晃眼的乡村小路上的白,在翻开书的一刹那,都扑面而来。这不正是我们记忆中那最真实最美丽的夏天。原以为,那么绚烂、热烈的夏天,大概只存在于记忆和童年中了,但是现在也存在于这本书中,也许比记忆更触手可及,能让所有看到它的人产生共鸣。
读完这本书,有种凉风扑面而来的感觉,不知不觉让人想起童年经历。摸鱼、抓知了、捉蛐蛐,什么都干过。那时候好像也不觉得热,成天精力充沛,冲过来冲过去的,就像书里的这个小男孩。
四、作者信息
1963年生于日本兵库县,毕业于京都精华大学。绘本作家、设计师、插画家,作品以独特的造型和鲜艳的色彩在日本广受欢迎。插画作品有《洋介》《不能回家的爸爸》《吹牛天才》《帕西的魔法运动鞋》等;绘本作品有《长大以后做什么》《嗯嗯太郎》《夏日的一天》《动物有几只》《魔法夏日》等。
说明:本文属原创,未经作者同意,不可转载和移作它用。
特别说明:鉴于对出版方版权的保护,赏析只是列出部分代表性的图片信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详尽的赏析。如果您对本书感兴趣,请购买原版图书;如果您想了解本书全文的导读,请留言。
在此感谢出版方对引进和原创绘本大力的弘扬和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