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学会感恩的绘本 ----《阿莫的生病日》导读
【经典绘本导读】系列-第094号让孩子学会感恩的绘本----《阿莫的生病日》导读阅读推广人 石头尊敬的读者朋友,您看到的是一个深度解读的经典绘本公众号,你可以先点击上边蓝色的“经典绘本导读”再点击“关注为方便交流,请加微信号:aa052631 附言:经典绘本导读一、内容简介阿莫一位和善的动物园管理员,总是会挤出时间去看望他的几位好朋友:大象、乌龟、企鹅、犀牛和猫头鹰。可是有一天,他醒来时又流鼻涕又打喷嚏。那天,他没能正常去动物园,却在家里接待了几位意想不到的客人……二、绘本信息书名:阿莫的生病日文:[美]斯利普·斯蒂德图:[美]埃琳·斯蒂德译者:阿甲出版社:二十一世纪版适读年龄:3-6岁奖项:2011年荣获凯迪克金奖三、绘本导读【封面】
解析:这是生病在家的阿莫,鼻子红红的,正在和他的朋友坐在一块蓝色毯子上一起玩游戏来分散病痛。在阿莫的生病日为什么是大象、企鹅和牵着红色气球的小老鼠来到他家。我们往下看吧!当我们看完故事再回过头看,封面阿莫和大象企鹅在玩纸牌铺地上垫坐的是阿莫睡觉盖的和躲蒙蒙用的那条毯子。这是后话。【环衬】
解析:一个蓝色的冷色调表明主人公内心的平稳而孤寂。【扉页】
解析:这个欧式风格的小房子看起来很温馨,袅袅炊烟蕴含着生机,红色的气球飘向空中。简洁干净的画面,动与静的结合一定让你有一种迫切的愿望:生病的阿莫是怎样度过的。【第1画面】
原文:阿莫·麦吉是个早起的人。每天早晨,当闹钟“丁零零”地响起时,他摆摆腿,下床来,脱下睡衣,换上熨得笔挺的制服。解析:阿莫家里很简单,旧旧的衣橱,只有一套制服衣服,一双高帮鞋子;在版权页有一张简单的单人床,黄色的壁纸稍微有点鲜亮的颜色。我们能看到他还有小熊玩偶和老鼠扛着闹钟,说明是一个充满童真,温柔的老人。阿莫生活规律:每天起个大早,下床前摆摆腿,下床后伸伸腰,脱下睡衣,换上熨得笔挺的制服。他是个中规中矩的老人。【第2画面】
原文:他会给怀表上好弦,煮上一壶开水,对糖罐子说:“请给我的燕麦粥里来一勺,茶杯里来两勺。”解析:阿莫和糖罐子的对话好幽默,即使一个人生活,也让生活变得有趣开心,还有桌子上养着一朵鲜花,也很有情调。他墙上的企鹅代表了什么?挂上这幅企鹅说明这是一位他很在乎的朋友。阿莫看上去有些年纪了,动作迟缓、表情单一、前额略秃,且有早起习惯。他独自一人住在一座围着铁栅栏的小木屋里,看似一成不变地过着与“城市生活”相去甚远的日子。阿莫戴的表不是手表,而是怀表!一个老派人适合戴需要上弦的怀表。齿轮咔擦声给寂寥单调的的生活带来一丝生气。【第3画面】
原文:吃饱肚子,准备好上班了,他就从容轻松地走出家门。解析:周围都是高楼住宅,只有阿莫的小房子夹在高楼之间,一点空隙都没有。瞬间让我想起了获1943年凯迪克奖金奖的维吉尼亚·李伯顿的《小房子》,同样小房子看起来格外温馨,小屋是彩色的,还有个栅栏小花园,阿莫的生活是富有情趣的。细节处理是绘本故事的一大特点,给孩子们一个发现寻找的过程。这页也不例外,前面走过的小鸟还系着领带夹着书,前面那个拿着闹钟的老鼠也是真的!树干后面的人行道上,一只小老鼠前背着书包,站在车站等车,还有公寓楼里的气球和小鸟,这些都是贯穿整本书的辅助线索。阿莫生活起居:每天起个大早,下床前摆摆腿,下床后伸伸腰,煮一壶水泡杯茶,冲碗燕麦粥,还不忘跟糖罐子对话,吃饱肚子拎个小包,从容缓步出门去上班。从这里看出,尽管阿莫大约在50-60岁之间,至少是城市里的上班族,一位慢生活者。关于阿莫的生存状态,可能是孤独老人,和那些动物们互相慰藉、互相支撑。即使在生病日家人也不在身边。那为什么有夹着书戴领带的小鸟,等公共汽车的小老鼠,喜欢跟着他呢?说不定主角就是一个与世无争、酷爱动物的男人。在美国的文化中,“家庭”概念多指夫妻和未成年的孩子组成的小家庭,而不是我们“四世同堂”的大家族。美国的老年人很少与儿女们住一起,绝大多数是老夫老妻相依为命或鳏寡独居。良好的心理状态转变成了良好的生理状态,不少八九十岁的老人照样开着车跑东跑西,甚至还出国长途旅行呢!【第4画面】
原文:阿莫每天都要坐5路公交车。巴士司机喊:“下一站,动物园。”阿莫应声说:“6点整,很准时。”解析:阿莫早上6点就坐上车了,很早且生活很规律。公交车上一只兔子在看报纸。前面一只气球,人呢!小的从外面都看不到。车站的大树树叶是黄色的,这是发生在秋天的故事,也特别适合在秋天这样一个多思的秋季来阅读啊!阿莫出门穿高帮鞋行走在等车的路上,手拿怀表来计时,这是一个有规律而正统的人。【第5画面】
原文:在动物园,阿莫有很多事要做,但他总要挤出时间去看望几位好朋友。解析:阿莫,有些古板,有点佝偻的动物园饲养员,每天他都要悉心照料动物们,以至把他们当做自己的朋友相待。猴子都坐在动物园外的树上,里面也是有长颈鹿,看样子是散养的,让我们感觉到了自由的气息。【第6画面】
原文:他跟大象下国际象棋(大象每下一步棋都要想啊想),解析:笨重的大象和精细的国际象棋棋子显得很不相称,阿莫以极大的耐心等待思维迟缓大象下每一步棋,不催促祥和而慈爱。阿莫和大象下棋时,阿莫坐的椅子是粗壮扎实的大方椅,还配有高高的靠背,而表情显得好睿智一副思考的模样的大象,却只能坐在三条细棍子支撑住的小圆凳上,真的很滑稽,让孩子们看后一定乐不合嘴。这暗示我们,孩子一天天的成长,智力水平从低到高,成人必须从孩子的角度,来观察每件事,引导孩子,而不是居高临下地灌输知识。原文句式是逗号,没有完继续着。这是作者在文字上一大特点,把并排的几段话用逗号分隔,分画面来分别叙述,这在其他绘本中也是有的。【第7画面】
原文:和乌龟赛跑(乌龟从没输过),解析:阿莫故意每次都输给乌龟,让乌龟享受胜利的自豪和快乐,看他冲过重点线的表情,洋洋得意,阿莫鼓掌表示祝贺,旁边老鼠和小鸟还有举着拉拉彩条和欢呼标语呢!这就像我们对待孩子一样,要耐心的陪伴,放下姿态,还要示弱,让孩子领略胜利的自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每天催促行动拖延的孩子,我们总是没办法理解孩子为什么磨磨蹭蹭。试着像阿莫对待乌龟这样,或许,父母和孩子双方的心情都会有所改变。【第8画面】
原文:陪企鹅安静地坐一坐(企鹅特别害羞),解析:企鹅的两只脚对在一起表现了他的局促和害羞的心理,有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阿莫交叉着双脚,企鹅也学着他的样子。阿莫的行为是一种接纳和认同。身后的企鹅三三两两的在玩游戏、交谈、读书。而对待内向、孤独的企鹅,阿莫静静的坐在他身边,也不说什么,这就是理解吧!阿莫家里挂的就是这只企鹅的照片吧!一位特别的朋友,孤单但不孤独,因为有懂得彼此的朋友的陪伴。陪伴是最基本的爱,面对陌生的环境,孩子总会本能地害怕。陪伴是战胜胆怯最好的方法,甚至可以象阿莫那样,只是安静地坐一坐,什么都不用说。【第9画面】
原文:给犀牛递手绢(犀牛总爱流鼻涕),解析:犀牛还带着红围巾,皱皱的皮肤感觉很老了。强大的犀牛的弱点是总爱流鼻涕已至仪表邋遢。阿莫递去手绢,却不嫌弃。我们的孩子总会有邋遢的时候:衣服弄脏了,饭碗打翻了,画画弄得到处都是。不是孩子不爱整洁,是因为他们动作的协调性和思维的缜密度还达不到成人的水平。阿莫像对待自家的孩子一样来对待犀牛,而犀牛不就是孩子的象征?从中懂得如何更好的接纳孩子了吗?【第10画面】
原文:太阳落山时,为猫头鹰读书讲故事(因为这只猫头鹰怕黑)。解析:猫头鹰不是夜行动物,为什么晚上出来捕食?只是这只猫头鹰偏偏怕黑,所以阿莫特意在太阳落山的时候给他讲故事,分散他的精力,害怕就减轻了。还有小鸟也坐着听故事呢!这只猫头鹰怕黑,也可能是因为阿莫的故事太好听了,猫头鹰舍不得在夜晚飞翔出去。阿莫耐心陪伴着猫头鹰讲故事,不就是父母每天晚上的亲子阅读吗?享受着撒娇粘人孩子依偎在旁,要求讲一个、再讲一个。哪怕父母已经口干舌燥,孩子还会不依不饶。中国民间有“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不怕夜猫子叫,就怕夜猫子笑”等俗语,常把猫头鹰当做“不祥之鸟”,但在西方文化里,猫头鹰是智慧的象征,《哈利·波特》中用来送信的信使就是猫头鹰。大象、乌龟、企鹅、犀牛和猫头鹰的出场顺序是固定的,这个顺序图文结合循环了四次:阿莫在动物园的陪伴、动物们等待阿莫的过程、阿莫在家和动物们玩及道晚安的过程,有图无文还另外出现了六次。故事前半部分是写阿莫对动物的爱和付出,看望和陪伴这些朋友都是说了一句话,五段话都带括号,以逗号分隔,分布在五个页面上,一个长句子一气呵成,主次分明尽管长,但由极富规律的短句组成,一点也不难记。他跟大象下国际象棋(大象每下一步棋都要想啊想),和乌龟赛跑(乌龟从没输过),陪企鹅安静地坐一坐(企鹅特别害羞),给犀牛递手绢(犀牛总爱流鼻涕),太阳落山时,为猫头鹰读书讲故事(因为这只猫头鹰怕黑)。细想阿莫对五只动物的态度,不正是反映了父母对孩子应该有的五种接纳吗?这五个动物不正好反映了孩子日常的几个方面吗?五个画面、五只动物、五句话、五个括号、阅读的时候就应想到:每个括号后面,都要加上“接纳”这个词。孩子每一天都在成长,父母往往以成人的标准来评判孩子的行为,而故事中作者意涵是必须站在孩子的角度来评判每件事。接纳,就是像“乌龟”容得下不完美,容得下这个过程。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父母心中却急不可耐了。像《安的种子》静待花开,这是一种养育和成长之道。接纳,就是要像“大象”等待他缓慢成长。共情就是让孩子拥有最大的心理安全感,感到安全了才能轻松前进、快乐成长。在一起,即便什么都不说,也是一种表达爱的方式。接纳,就是像“企鹅”那样拥有共情的胸怀。故事的后半部分,应该是写动物对阿莫的爱,对阿莫的付出。【第11画面】
原文:有一天,阿莫醒来时,抽了几下鼻子,打了几个喷嚏,还不住地打冷战。他摆摆酸痛的腿,坐到床边,又蜷缩回来。他对自己说:“哎呀,我今天恐怕不能去工作了。”解析:穿着睡衣生病在家的阿莫的脚,毛绒拖鞋可见阿莫有多喜爱动物!生病时萎靡疲沓,袜子都没穿好。本书潜在的幽默在于细微处小动物的互动,小老鼠站在兔子拖鞋旁边,阿莫这么大年纪还穿动物拖鞋,抱着小熊,感觉很童真。作者在阿莫脚上是下了很大功夫:从左到右依次是:衣柜里阿莫出门穿的高帮鞋、跟乌龟赛浅帮的运动鞋即便、和企鹅一起穿着高筒靴、在家穿的拖鞋、生病时没穿好的袜子及和乌龟藏猫猫时脚趾卷缩努力隐藏的样子。显示出作者对阿莫性格细腻的刻画。画页里有许多令人忍俊不禁的场景,比如说坐在小小的椅子上下棋的大象,赛跑时总是高昂着头爬过终点的乌龟,穿着袜子双脚害羞的搭在一块的企鹅,围着红色围巾直流鼻涕的犀牛,怕黑又爱听故事的猫头鹰,这些场景与各种动物的特点所形成的,恰如其分流露出一股淡淡的幽默。【第12画面】
原文:此时,在动物园里,动物们在等待他们的朋友。大象在摆弄棋子,把车擦了又擦。乌龟伸伸脖子蹬蹬腿,做热身运动。企鹅独自耐心地坐着。犀牛担心自己的过敏症又加重了。猫头鹰栖息在高高的一摞故事书上,满怀关切地搔着头。动物们都想知道:阿莫在哪儿呢?解析:因为阿莫的长期坚守,所有的动物们都对阿莫非常信赖,每天都耐心等候阿莫的赴约:下一盘棋、赛一场跑、发一回呆,擤一次鼻涕、听一篇诗歌。绘本文字寥寥几笔,却超越了人世间许多亲情和爱情所能达到的水准。这天早上阿莫抱恙,不能去工作了。动物园里的朋友们思念着他,寂寞地度过了一天。【第13画面】
原文:这天晚些时候…解析:朋友们集体出走。显眼的红气球也跟来了。这跟犀牛的红围巾和猫头鹰的红皮书形成了前中后的调色,使画面赋予变化而生动。猫头鹰还不忘带着书,小鸟在动物园门口的栅栏上也看着他们出行。【第14画面】
解析:他们在依次等车,心情看上去很糟糕,小鸟站在乌龟身上也在等候。绘者在创作画面时,混合了木板拓印与铅笔两种素材,她用手绘勾勒出动物与人之间的柔软表情,淡色的拓印则让画面产生和煦的透明感。埃琳展示了自己绘画的工序,大致是这样的:先设计构图并画草图;然后再用木板制作模子;涂色、拓印,完成一幅图的背景和主要角色的轮廓;等画纸晾干后,再用彩铅画局部和细节。当然这只是在形成了清晰的设计思路之后的工作,在此之前还要苦苦冥想如何用图画叙述这个故事,形象与构图、线条与颜色……再谈绘本的绘画技法,全本用细致的铅笔速写画成其表现效果非常好,表现为人物与背景均十分细致,有一种漫画的“味道”在其中。绘本填充的色彩,主调为靛蓝,黄绿与黄。故事的前半部分色调都是偏冷的,后半部则为暖色调为主,来展示动物们对阿莫暖暖的回报。埃琳为这本书整整画了18个月!甚至有些作品要几年的创作时间。一本图画书几十元就不显得贵了。另外,读者感到书很贵的原因是没有把绘本的内涵读懂,把绘本的作用传播开来,而游走在绘本的表层,自然就觉得不值了。【第15画面】
解析:5路公交车来了,他们都坐上了车,因为这是阿莫上班做的车知道会到达阿莫家的。猫头鹰拿着怀表对时间。小鸟还坐在车顶上,他们要去看望阿莫。这和前一幅图处在同一个位置,背景中的围栏和绿叶的行道树也处于相同的场景,和前一幅图一样,完全没有文字。但这张图和前后图都不一样,画面的主体动物失去了彩色,这是表达人物的心境这样的处理。注意到行道树颜色的不同吗?强调故事发生在不同的季节时间的变化。这张图跟前面阿莫上班的两幅图比较:家在这头,动物园在那头;上班在这头等车,回家在那头等车方位明确。看路牌和车的位置变化就能一目了然了。可是,车身右侧为什么没有乘客上下的车门呢?是为了行驶方向跟翻页方向一致不画车门还有,为什么靠左行驶呢?这不是违章行驶吗?【第16画面】
原文:“万岁!好朋友们来了!”解析:朋友们都来看望阿莫了,他惊喜地拍着手欢呼。地上的小鸟和小老鼠在沟通,小老鼠还比划着说。这两个小精灵永远是整个故事的亮点。以上5幅跨页图共10个页面,占了全书篇幅的四分之一。画面按照读者视线的方向在推进和变化,稳定的视角,流畅的平移,适度的推拉在此基础上,可以看到动静的变化色彩的变化情绪的变化。低视角大概是那只害羞的企鹅的视角,其实也是儿童的视角。【第17画面】
原文:大象摆好了一盘棋,阿莫每下一步棋都要想啊想。解析:大象摆好了一盘棋,阿莫每下一步棋都要想啊想。大象像之前阿莫跟他下棋那样,耐心的等待。是阿莫的脑子迟钝了吗?脑子迟钝的大象现在倒是耐心地等待如先前阿莫一样的做法,大象用同样的方式回报阿莫给予的爱。爱是相互传递的,你看大象屁股底下的花被就是阿莫怕大象着凉垫在地上的。【第18画面】
原文:“今天我太累了,不能赛跑了。”阿莫对乌龟说。“我们改玩捉迷藏吧。”乌龟躲在龟壳里,阿莫藏在被子下。解析:阿莫生病不能赛跑了,阿莫提议和乌龟捉迷藏,而这正是乌龟擅长的。他了解乌龟的特长,这样让乌龟更能树立自信,勇敢地做它自己。对待孩子也是一样,在自信中慢慢成长。乌龟藏在龟壳里,阿莫藏在被子下。你看到阿莫捉迷藏时脚趾蜷缩,是在努力隐藏吗?用真切的行动配合乌龟是真正的契合,让乌龟充分感到尊重和平等。我们发现阿莫生病休养时,不但穿着条纹睡衣,还抱着一只泰迪熊。还很新潮呢!阿莫用泰迪熊暗示他是喜欢和他们在一起,一下子拉近了距离。【第19画面】
原文:阿莫打着哈欠说:"我可要打个盹了。"企鹅安静地坐着,给阿莫暖暖脚。解析:朋友们陪伴寂寞的阿莫,此处同故事的前半部分是一一对应的,那就是阿莫是怎样照顾朋友们的,朋友们就怎样照顾生病的他。【第20画面】
原文:“阿——嚏!”阿莫打个喷嚏醒过来。犀牛已经为他准备好一条手绢。解析:犀牛看到阿莫流鼻涕了,及时递上一条手绢,企鹅为什么在捂着眼睛?可能是企鹅感动的都不好意思看了。对于内向害羞的人来说,是不善于这样直接的表达的。还有一种说法是企鹅举手捂脸是源于阿莫的喷嚏给胆小的企鹅造成的惊吓,你认为呢?在动物们陪阿莫下棋捉迷藏,给他暖脚和递手绢的同时,阿莫说了和做了什么呢?“今天我太累了,不能赛跑了。”阿莫对乌龟说。阿莫打着哈欠说:“我可要打个盹了。”“阿——嚏!”阿莫打个喷嚏醒过来。阿莫先是累了,后是睡了,然后又醒了,他的好朋友们一直陪伴在他的身边,我好感动嗷!【第21画面】
原文:阿莫对朋友们说:“谢谢你们,我已经感觉好多了。”他摆摆腿,下床来,对他们说:“大家一起来喝壶茶,怎么样?”解析:小老鼠在看瓶子里的花,猫头鹰为大家倒水,乌龟扛着大托盘,上面有茶杯,茶叶还有最左边的高罐子蜂蜜。阿莫招待朋友们,倾其所有啊!做朋友就该这样。在同样的场景,倒茶的换成了猫头鹰,送茶的是乌龟尽管慢,但稳当!茶壶茶杯糖罐子,一样不少!只不过盛燕麦粥的大碗不见了,到是多了装有蜂蜜的高罐子。这本故事关联和呼应无所不在,你看阿莫摆摆腿,全书就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故事开头描述阿莫的日常生活起居;第二次是阿莫发现自己生病了,他摆摆酸痛的腿;这次是第三次摆摆腿代表他身体日渐康复了。而故事图画中喝茶的呼应,阿莫早晨的独饮和以动物们响应阿莫一起喝茶的提议前后两次喝茶一对比,独乐不如众乐呀!作者表述的摆摆腿和喝茶都是根据剧情的需要彼此呼应相互关联,如钟表的齿轮一样精密契合,保证整个系统精确运转。所以说阿莫是一个中规中矩的、一丝不苟的老人。【第22画面】
原文:喝完茶,阿莫调好闹钟。“时候不早了,”他说,“明儿一早还要赶班车呢。”于是阿莫跟大象说晚安,然后跟乌龟说晚安,然后跟企鹅说晚安,然后跟犀牛说晚安,然后跟猫头鹰说晚安。猫头鹰知道阿莫怕黑,还在熄灯前为他读书讲故事。解析:阿莫抱着企鹅,小老鼠坐在乌龟上,小鸟站在床头,安静地听猫头鹰故事。另外,在大家听猫头鹰讲故事的时候,孤零零的泰迪熊坐在了远处地上,旁边一个坐钟陪伴着他。阿莫和大家道晚安的秩序跟他关心他们的秩序是一致的,始终遵循着固有的秩序。这里阿莫把动物们看成了自己的孩子,构建孩子的“秩序敏感期”,充分接纳他们的阶段特点。阿莫是一个有耐心、有爱心,甘于付出的形象,是一个敬岗爱业的典范。从他对每一个小动物的照顾、陪伴就能看得出,他了解它们,针对它们的情况做适合的事。阿莫是始终如一、坚持一贯的人,在他生病的日子里,他意外地收获了如此之多,动物们想念他,来到家看望他、陪伴他,他们也有人情味啊!阿莫的生活节奏很慢,从古典造型衣橱里拿出衣服换,用带有烟筒的炉子做早餐,在枫树的浓荫下从容等待电车,选择红叶枫树意味着阿莫已经老了!一幅幅画面很幽默,很有爱,很平淡——没有鲜花、礼物和卡片,只是默默陪在阿莫的身边,直到夜幕降临。【第23画面】
解析:讲完故事,大家都睡在了阿莫的家里。他们的睡姿很有趣,大象抱着泰迪熊,乌龟把头靠到犀牛身上,犀牛的围巾下躺着小老鼠,猫头鹰靠着大象的头也入睡了,床头的小鸟眼睛也垂下来了。阿莫的鼻子也不红了,安稳地睡着了。只有企鹅醒着,看着窗外月下飘走的红气球,若有所思,同病相怜!【封底】
解析:绘本结尾的处理格外温馨,在封底,动物们一起向动物园门口走去,他们要回到动物园里。而封底没有阿莫,这既暗示着阿莫病得很重,第二天无法前去上班,也暗示了这些动物们对游客们的忠诚,尤其是对喜欢逛动物园的小朋友们。另外一种可能是,动物们回动物园,阿莫呢?早早地先去上班了?意犹未尽地合上书掩面思索书的特点:1、情节简单、叙述平淡、故事发展节奏感强;2、故事构思很巧妙、情节“中间折回、对称”可读性很强;3、语言简朴、叙述平淡,特别是细节幽默,非常适合孩子们。4、画面清晰简洁、颜色清淡,只用了红色、淡黄和一抹绿色来点缀升华意涵。5、句子短小,句式有重复、有排比,更适合孩子;6、用平凡的生活细节,表现了友情、关爱、奉献和忠诚的理念。四、作者信息这对年轻的夫妇先后毕业于美国密歇根州的一所私立中学,妻子埃琳毕业于2001年,丈夫菲利普毕业于1999年。他们高中结识,大学毕业后都选择了与艺术和出版相关的职业。两人在2005年结婚后,共建了一个工作室从事图画书创作。2011年荣获凯迪克金奖的《阿莫的生病日》是这对夫妇组成图画书搭档后的第一本作品。2012年他们再次合作,出版了第二本图画书《大熊有个故事要说》。此书一经推出,就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