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娄底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湖南省娄底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0分)

1.(2分)下列词语中,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阔绰(chuò)   荣膺(yīng)  歇斯底里   妇儒皆知

B.炽热(zhì)   篡改(cuàn)  刨根问底   言不及义

C.亢奋(kàng)   佃农(diàn)  李代桃疆   抽丝剥茧

D.睥睨(pì)    濒临(bīn)   雕梁画栋   张目结舌

【分析】本题考查易错的字音字形。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是否正确。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字词,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解答】A.有误,“妇儒皆知”的“儒”应写作“孺”;
B.有误,“炽热”的“炽”应读作“chì”;
C.有误,“李代桃疆”的“疆”应写作“僵”;
D.正确。
故选:D。

【点评】要正确地读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在日常的学习阅读中也要注意多积累,丰富自己的字词量,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才能在实际的读写运用中避免错读错写。

2.(2分)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各国必须加强合作,携手共进,战胜疫情。

B.园博农庄地处娄底大道南侧,占地宽阔,每逢周末,生意兴隆,门可罗雀,今日亲临,果然不假。

C.奶奶常居乡下,善养生之道,虽已年届八十,仍然精神抖擞,血气方刚,步履矫健,干起活来毫不费力。

D.1921年,在上海嘉兴南湖的红船上,一声“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宣言震耳欲聋,震醒了麻木的国人。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解答】A.使用正确,独善其身:做不上官,就搞好自身的修养。现在也指只顾自己,缺乏集体精神。
B.使用有误,门可罗雀:形容门庭冷落,没有什么人来往。该成语和句意相反。
C.使用有误,血气方刚:指年轻人精力正旺盛。该成语不适用于形容老年人。
D.使用有误,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该成语不合语境。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3.(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提高全民阅读水平,目前当务之急是在社会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B.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C.6月1日,国家新推行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能有效防止校园欺凌不再发生。

D.“五一”假期,邮政快递业保持总体安全平稳、高位有序运行的良好态势。

【分析】本题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病因有搭配不当,用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句式杂糅、前后矛盾不合事理、重复多余等。如果在考试中凭语感一眼找不出来答案,就要静下心来,多读几遍,对照着病因一一分析,相信一定能找到正确答案的。

【解答】A.有误,成分残缺,可以去掉“为”;
B.有误,语序不当,可以改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C.有误,否定不当,可以去掉“不再”;
D.正确。
故选:D。

【点评】辨析病句常用的方法有:
1.语感法。辨析句子正误,首先认真阅读,仔细考虑,从整体把握,看看句意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合理,句意间关系与关联词语是否一致等,凭借语感,就可以发现一些句子的毛病。
2.紧缩法。找出句子的主干,检查主谓宾(中心语)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得当。
3.分解法。理清枝叶(附在主、谓、宾上的附加成分),检查枝叶同相应的主干是否搭配得当。
4.聚焦法。对于句中出现的修饰性词语、关联词应格外留意,尤其是成对出现的词语,先检查是否有多用、错用或搭配不当的毛病,再看分句次序是否合理。

4.(2分)下列对文学作品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格列佛游记》的童话色彩只是它的表面特征,尖锐而深刻的讽刺才是其灵魂所在,作者写这部小说意在讽刺18世纪上半叶的英国现实。

B.小说集《朝花夕拾》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又不时夹杂着有趣的议论或犀利的批判,既有温情与童趣,也有对人情世故的洞察。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俄罗斯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写的一部长篇小说,作品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

D.《简·爱》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讲述了作者为追求人格独立、爱情和尊严而挣扎奋斗的故事,文章带有很强的自传色彩。

【分析】本题涉及多部名著的内容,解答需要结合具体情节分析。平时阅读,要注意对名著情节内容的积累。

【解答】本题考查对名著常识的把握,以及对名著主题的理解。
A.正确。
B.有误,《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
C.有误,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是前苏联作家,不能说成是俄罗斯作家。
D.有误,《简·爱》是小说,讲述的是简·爱的故事,不能说成是作者的故事。
故选:A。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体裁、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这样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5.(2分)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面对那句“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的名言,人们往往会自惭形秽。

B.什么是民间历史文献?它一般是指普通民众使用的文字资料,包括族谱、账本、日记……等。

C.“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

D.革命历史剧《觉醒年代》令不少观众感叹: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物从历史课本中“活”了起来。

【分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

【解答】A.有误,引号中的内容是句子的一部分,引号内的句号应该去掉。
B.有误,省略号和“等”重复,可以去掉省略号或者去掉“等”字和句号。
C.有误,“直起身来说道”前后都有人物说的话,因此后面的冒号应改为逗号。
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此题,注意熟记分号、冒号、引号、括号、叹号、问号的用法,重点注意句子中分层时逗号、顿号、分号的综合运用,以及引号和冒号的综合应用,还要根据语句关系判断标点运用是否正确。

6.(2分)下列各句中,对修辞使用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通感)

B.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排比)

C.哪一种办法更省时间?我们能一眼看出第一种办法好,后面两种办法都“窝了工”。(反问)

D.一提到孙犁,人们就仿佛看到白洋淀“那一望无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比喻)

【分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对偶等。解答此题,首先要对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作出准确辨析,然后对照括号内的修辞方法来判断正误。

【解答】A.正确;
B.有误,句中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C.有误,句中使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D.有误,句中未使用修辞手法。
故选:A。

【点评】解答此题,首先要根据自己已有的修辞知识储备,对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作出准确辨析,然后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

7.(10分)填空。
(1)《过零丁洋》中,表现诗人忠贞为国、视死如归的决心以及崇高民族气节的诗句是:“             ,               。”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             ,            ”表达了作者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论语>十二章》中,阐明“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
(4)《使至塞上》中,“              ,             ”描绘了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
(5)你见过篆刻印章(篆刻是将篆书和镌刻结合来制作印章的艺术)吗?下列三枚印章的文字,内容为“大雅”的是            。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1)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注意“汗”的书写)
(2)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3)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注意“罔”的书写)
(4)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5)②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8.(3分)口语交际。
青年画家拜访老画家,诉苦道:“我真不明白,为什么我画一幅画只用一会儿工夫,可卖出去要整整一年。”
假如你是老画家,该如何应对为好?“                                             ”

【分析】本题考查情景说话。根据青年画家的问话,既要指出他存在的问题,又要含蓄委婉。青年画家急功近利,却执迷不悟,老画家可以这样说:要是你花一年的工夫去画它,那么只用一天就准能卖掉。

【解答】答案:
示例:要是你花一年的工夫去画它,那么只用一天就准能卖掉。

【点评】说话要讲究文明和修养,尊重对方,注意对象和场合。说话要讲文明,懂礼貌。根据对象的年龄、身份、职业、教养、心态以及长幼、亲疏等,考虑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还应考虑用什么样的言辞、语气、态度来说。

9.(5分)图1为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调查结果,图2为青少年视力危害因素排名,请按要求作答。

(1)简述图1反映的近视情况。
(2)参阅图2所列视力危害因素,请向青少年朋友提三点预防近视的建议。

【分析】(1)本题考查图表信息的提取。仔细观察图表,认真分析图表中的文字、数字可知,2018年全国青少年儿童总体近视率已经超过半数以上,其中初中生近视率最高,其次是小学生,近视率最低的是6岁儿童。
(2)本题考查提建议。根据图2可知,青少年视力危害因素中,主要是手机、缺少运动、不正规配镜;其次是平板、不良生活习惯、不良饮食习惯等。根据这些,针对性地提出减少视力危害的合理化建议即可。

【解答】答案:
(1)示例:2018年全国青少年儿童总体近视率已经超过半数以上,其中初中生近视率最高,其次是小学生,近视率最低的是6岁儿童。
(2)示例:①严格控制看手机时间;②多运动,尤其是户外运动;③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④尽量少使用平板等电子产品;⑤饮食合理,营养均衡。

【点评】图文转化应注意:
①注重整体阅读。对这类考题,应当先对材料或图表资料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一个大主题或方向。要通过整体阅读,搜索有效信息。②注意图的细节。图中一些细节不能忽视,它往往起提示作用。如图画中的字、图下的“注”等。③把握题目要求。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同时题目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这样,比较分析有关内容,就可准确回答问题。

二、阅读(60分)

10.(17分)文言类。
鱼我所欲也
《孟子》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列各句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A.得之/则生
B.呼尔/而与之
C.行道之人/弗受
D.此之谓失/其本心
(2)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为身死而不受  (乡邻)
B.死亦我所  (讨厌,憎恨)
C.所欲有甚生者 (在)
D.所识穷乏者我与(获得)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名轲,春秋时期思想家,《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
B.选文开头从人们常见的欲望谈起,用当时难得的食物(鱼与熊掌)设喻和类比,举例浅近,说理深刻。
C.选文②段中“行道之人”“乞人”不愿受侮辱去得到那点饮食来活命,这是从反面举例诠释了“舍生取义”的观点。
D.选文②段中分析了“不辩礼义而受之”的三个原因,其中“宫室之美”指国家方面,“妻妾之奉”指自家方面。
(4)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5)通读选文,谈谈对“本心”的理解和如何守住“本心”。

【分析】参考译文: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因此有灾祸我也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办法什么不可以做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一碗食物,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会饿死。如果盛气凌人地呼喝着给他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就连乞丐也会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接受了它。这种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

【解答】(1)本题考查朗读节奏划分。
ABC.正确;
D.有误,句意为: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朗读节奏为:此之谓/失其本心。
故选:D。
(2)本题考查词义的理解。
A.有误,句意为: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乡:同“向”,先前、从前;
B.正确;
C.有误,句意为: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于:比;
D.有误,句意为:所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得:同“德”,感激;
故选:B。
(3)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及内容的理解。
A.有误,孟子是战国时期思想家;
B.正确;
C.有误,这是从正面举例诠释了“舍生取义”的观点;
D.有误,都是指自家方面。
故选:B。
(4)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重点字词:非独,不仅;是,这样的;心,思想。句意: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②重点字词:万钟,这里指高位厚禄。钟,古代的一种量器,六斛四斗为一钟。辩,同“辨”意为辨别。何加,有什么益处。何,介词结构,后置。句意: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5)本题考查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能力。“本心”是指与生俱来的良心、良知,表现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其内核分别为仁、义、礼、智。在本章中侧重指羞恶之心。孟子认为本心“人皆有之”,只是普通人容易丧失,“贤者能勿丧耳”。因为人只有拥有“义”,才能分清哪些是“所欲有甚于生”的事,这样才能不被“万种”所诱惑,而像“不食嗟来之食”的人一样,内心有一种凛然的“义”(也就是心)。
答案:
(1)D
(2)B
(3)B
(4)①不仅贤明的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不过是贤明的人能够保有本心不丧失罢了。
②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5)“本心”在本文是指羞恶之心,孟子认为本心“人皆有之”,只是普通人容易丧失,“贤者能勿丧耳”。因为人只有拥有“义”,才能分清哪些是“所欲有甚于生”的事,这样才能不被“万种”所诱惑,而像“不食嗟来之食”的人一样,内心有一种凛然的“义”(也就是本心)。

【点评】“之”的用法:
①旁人皆为之感怆。(之:代词)
②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
③与民同游观之乐。(之:的)
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⑤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补充音节)
⑥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⑦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11.(8分)古诗类。
晨登衡岳祝融峰
谭嗣同
身高殊不觉,四顾乃无峰。
但有浮云度,时时一荡胸。
地沉星尽没,天跃日初鎔
半勺洞庭水,秋寒欲起龙。【注】①选自《谭嗣同全集》,此诗为光绪十七年(1891年)诗人登临南岳主峰祝融峰而作。②日初鎔:旭日初升,若黄金熔化。③起龙:使龙腾起而行雨。
(1)“地沉星尽没,天跃日初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简析本诗“登高”这一特点。

【分析】全诗抒写祝融峰顶观看日出领略无限风光,景象开阔,气魄宏大。其蓬勃生机正是诗人远志高怀之形象再现,诗如其人。

【解答】(1)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地沉星尽没,天跃日初鎔”的意思是:大地好像突然沉落,星星全部在夜幕上消失,天边竟然跃动起来,东方呈现出金子熔化般的灿烂辉煌,那是太阳刚刚东升的美好景象。
(2)本题考查对诗词主题的理解。本诗是光绪21年秋天,年仅26岁的谭嗣同登上南岳主峰祝融峰,写下的恢宏阔大的诗篇。“身高殊不觉”有两层意思,一是不觉累,二是不觉高不可攀,可见诗人年轻有活力,有奋发向上的精神。“四顾乃无峰”,以夸张的手法显示出诗人的博大胸怀和高远志向。“但有浮云度,时时一荡胸”写出了登高使作者涤荡心胸,使之开豁;“地沉星尽没,天跃日初鎔”诗人登临高峰、一览天下,不仅视野开阔,而且心情舒畅。仿佛地面都已下沉,众星也尽在脚下;日出时分,光耀夺目。尾联则以夸张的手法将洞庭湖比作“半勺水”,足见诗人气概之宏大,又说湖中之龙即将飞腾升空,抒写了诗人远大的志向。
答案:
(1)描绘了一幅太阳刚刚东升的美好景象。天地好像突然沉落,星星全部在夜幕上消失,天竟然跃动起来,东方呈现出金子熔化般的灿烂辉煌。
(2)本诗是年仅26岁的谭嗣同登上南岳主峰祝融峰,写下的恢宏阔大的诗篇。诗人登临高峰、一览天下,不仅视野开阔,而且心情舒畅。表现了诗人年轻活力,奋发向上的精神;抒发了诗人的博大胸怀和高远的志向。
参考译文:
置身祝融峰之巅并不觉得它高不可攀,向四面顾望,竟不见其它峰峦。
只有浮云缭绕,时常涤荡登临者的心胸,使之开豁。
大地仿佛突然沉落,众星也被淹没;天边竟然跃动起来,旭日初升,如同黄金熔化。
洞庭湖远远望去好象只有半个勺子那么大;秋天的寒意好像要使龙腾起而行雨一般。

【点评】鉴赏诗歌: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二要把握形象。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

12.(9分)说明类。
【材料一】中国空间站工程于2010年9月批准实施,以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三舱为基本构型,可长期在轨稳定运行。其中,天和核心舱是中国空间站发射入轨的首个舱段,主要用于空间站统一控制和管理,具备长期自主飞行能力,可支持三名航天员长期驻留,并开展航天医学、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是目前我国自主研制的规模最大、系统最复杂的航天器。按照此前公布的空间站建造任务规划,我国将实施11次飞行任务,包括3次空间站舱段发射、4次货运飞船以及4次载人飞船发射,于2022年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
【材料二】2021年4月20日19时51分许,我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成功。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二步的收官之作,标志着我国即将开启空间站时代。2021年4月22日12时23分,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天宫二号是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于2016年9月15日发射)顺利完成自动交会对接。随后,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进入组合体飞行阶段,将按计划开展推进剂在轨补加,以及空间应用和航天技术等领域的多项实(试)验。
【材料三】2021年5月29日晚,我国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准时点火发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5月30日5时01分,天舟二号货运飞船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精准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整个过程历时约8小时。天舟二号携带了航天员生活物资、舱外航天服及空间站平台设备、应用载荷和推进剂等与天和核心舱完成交会对接后,转入组合体飞行阶段,将按计划开展推进剂补加和空间站应用项目设备测试等工作。
【材料四】进入“空间站时代”,航天员在轨驻留的时间将大大延长,航天员的“技术技能”也将发生很大变化。过去航天员“上天”做的大部分是舱内实验,将来空间站建造阶段,航天员大量的工作可能要在舱外空间进行,这对航天员来说是非常大的挑战。未来,我国空间站将在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微重力流体物理和燃烧科学、空间材料科学、微重力基础物理等8个研究方向、30多个研究主题上开展大规模的空间科学研究和应用。
(1)下列各句的表述,与选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A.2010年9月中国空间站工程批准实施,以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三舱为基本构型,可长期在轨稳定运行。
B.天舟一号的成功发射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二步的收官之作,标志着我国已经开启空间站时代。
C.天舟二号货运飞船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与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精准对接,整个过程历时约8小时。
D.未来在“空间站时代”,航天员在轨驻留的时间将大大延长,航天员的“技术技能”也将发生很大变化。
(2)①阅读材料二、材料三,天舟一号与天舟二号任务有何异同。
②阅读材料一、材料四,进入“空间站时代”后,航天员将迎来哪些任务与挑战?

【分析】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中国空间站工程,按空间站任务、发射过程、未来方向等逻辑顺序进行说明。利用我们学到的筛选文章内容和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知识,解答即可。

【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ACD.正确。
B.有误,原文为“标志着我国即将开启空间站时代”,并非“已经开启空间站时代”。
故选:B.
(2)本题考查文章信息的提取与概括。
①材料二中,“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进入组合体飞行阶段,将按计划开展推进剂在轨补加,以及空间应用和航天技术等领域的多项实(试)验”;材料三中,“天舟二号与天和核心舱完成交会对接后,转入组合体飞行阶段,将按计划开展推进剂补加和空间站应用项目设备测试等工作”。这是天舟一号与天舟二号任务的相同之处。不同之处是:天舟二号携带了航天员生活物资、舱外航天服及空间站平台设备、应用载荷和推进剂等与天和核心舱完成交会对接。
②进入“空间站时代”后,航天员将迎来的任务在材料一中,即:可支持三名航天员长期驻留,并开展航天医学、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航天员将迎来的挑战,在材料四中:航天员大量的工作可能要在舱外空间进行,这对航天员来说是非常大的挑战。
答案:
(1)B
(2)①同:天舟一号、天舟二号与天和核心舱完成交会对接后,转入组合体飞行阶段,将按计划开展推进剂补加和空间站应用项目设备测试等工作。异:天舟二号精准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携带了航天员生活物资、舱外航天服及空间站平台设备、应用载荷等。
②任务:可支持三名航天员长期驻留,并开展航天医学、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挑战:航天员大量的工作可能要在舱外空间进行。

【点评】信息筛选题答题技巧:解答这种信息筛选与整合题,通常的做法是:提取综合,重组输出。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1)从文中准确而迅速地捕捉、筛选、提取出所需的信息;(2)合理地概括信息;(3)按照一定的要求加工信息。在提取信息过程中要注意,有时如果文段中是几层并列的内容,就需要把几个意思联结,归纳出一个主要意思;如果文段中有结构类似的词语、短语或者句子,那么这些往往是所要找的几个要点。其次还可以抓住关键的标志词寻找要点,如“除了”“还有”“另外”等。

13.(9分)议论类。
和青年学子谈读书
叶朗

①现在,我们有些毕业生的文化素质和学术水平比起过去有所降低,读书少是一个重要原因。我当学生的时候,我们的老师就向我们强调要多读经典著作,多读大师的著作,现在我也要向你们强调这一点。
  ②每个学科都有若干经典著作,这些经典著作都是每个时代人类最高智慧的结晶。每个学科都有一批大师,这些大师的著作也充满了智慧。我们要在全社会提倡尊重经典,要提倡青少年学习经典、熟悉经典。经典引导青少年去寻找人生的意义,去追求更高、更深、更远的东西。快餐文化、流行艺术不可能起到这种作用。当然,我们不反对快餐文化、流行艺术,但是我们反对用快餐文化、流行艺术来排挤经典。我们也反对解构经典、糟蹋经典,把经典荒谬化。经典的作用不可替代,经典的地位不可动摇。
  ③读经典著作和大师的著作,就是为了吸收他们的智慧,使自己更快地成长起来,使自己更快地成熟起来。俄国19世纪哲学家、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有一本小说《怎么办》,小说中最杰出的一位人物名叫拉赫美托夫。这位拉赫美托夫读书有一个习惯,就是只读经典著作,例如文学就读果戈理,物理学就读牛顿。他说,其他一些著作,我只要翻一下,就知道它们是果戈理的模仿,或是牛顿的模仿,有的是很拙劣的模仿。正因为他读的是经典著作,所在同样的时间里,他的收获比别人大,他的进步比别人快。
  ④多读经典著作,多读大师的著作,经常接触经典,经常聆听大师,可以把自己的品位提上去。一个人如果老读三四流的著作,就会让那些著作把自己框住,自己的情趣、格调、眼光、追求也会慢慢降低。一个人读的书构成一种精神文化环境,它会很深影响一个人的文化气质和文化品格。
  ⑤对经典著作和大师的著作要精读。精读,用古人的话说就是“熟读玩味”,也就是放慢速度,反复咀嚼、读懂、读通、读透。读懂,就是要弄清楚书中每句话的意思,这有时也不容易。读通,就是要融会贯通,把握它的内在意蕴。读透,就是把书中有价值的东西充分吸收到自己的头脑中来。一个人要提高文化修养,打下做人、做学问的根底,必须精读几本书。
  ⑥读经典著作不能太性急,不能贪多求快。熊十力先生曾经说,过去一些名人传记往往称赞这个人“一目十行”,其实这种人在当时不过是一个名士,很少能成就大的学问。所以读经典著作不能求快。相反,要静下心来读,要放慢速度,要充分消化,把书中有价值的东西充分地吸收到你自己的头脑中来。像康德、黑格尔这样一些经典作家的著作,如果你一年能精读两本,我想就是很大的成绩。
  ⑦同时,读经典著作和大师的著作,要善于抓住书中最精彩的东西,抓住最有原创性、最有启发性、最有包孕性的东西。所谓最有原创性,就是作者在学术研究和探索中提出新的见解、新的理论。经典著作和大师著作的价值,就在于这些富有原创性、启发性和包孕性的思想和命题。我们要善于发现,要善于抓住,要善于挖掘。
(2021年5月6日《光明日报》11版,有删改)(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2)选文③段为什么要提到车尔尼雪夫斯基小说里的人物?
(3)下列链接材料,作为哪一段的论据最恰当,请说明理由。
【链接材料】俄罗斯电影大师塔可夫斯基曾说,他小时候读《战争与和平》,之后这部作品就成为他的艺术品位和艺术深度的标准,“从此以后,我再也没有办法阅读垃圾,它们给我以强烈的嫌恶感”。

【分析】本文第①段提出中心论点:要多读经典著作,多读大师的著作。第②至④段从三个方面论证了多读经典和大师著作的原因:每个学科都有若干经典著作,这些经典著作都是每个时代人类最高智慧的结晶;读经典著作和大师的著作,就是为了吸收他们的智慧,使自己更快地成长起来,使自己更快地成熟起来;多读经典著作,多读大师的著作,经常接触经典,经常聆听大师,可以把自己的品位提上去。第⑤至⑦段介绍了阅读经典著作的注意事项:要精读;不能太性急,不能贪多求快;要善于抓住书中最精彩的东西,抓住最有原创性、最有启发性、最有包孕性的东西。

【解答】(1)本题考查对中心论点的掌握。中心论点是集中、概括地表明作者论述的主要观点的判断语句,通常位于文章首尾,有时文章题目就是中心论点,有的没有明确语句,需要自己概括。本文可由第①段“我当学生的时候,我们的老师就向我们强调要多读经典著作,多读大师的著作,现在我也要向你们强调这一点”概括论点为:应多读经典的和大师的著作。
(2)本题考查举例论证的作用。段落中举例子或讲道理都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第③段叙述拉赫美托夫的事例,是举例论证,具体且有说服力。由“正因为他读的是经典著作,所在同样的时间里,他的收获比别人大,他的进步比别人快”可见,其直接作用是论证本段分论点“读经典著作和大师的著作,就是为了吸收他们的智慧,使自己更快地成长起来,使自己更快地成熟起来”,进而证明中心论点。
(3)本题考查论据与论点的对应。由“他小时候读《战争与和平》,之后这部作品就成为他的艺术品位和艺术深度的标准”可见,链接材料论证的是经典著作对人的品位的积极影响。这与第④段“多读经典著作,多读大师的著作,经常接触经典,经常聆听大师,可以把自己的品位提上去”的分论点一致,链接材料还与“一个人如果老读三四流的著作,就会让那些著作把自己框住,自己的情趣、格调、眼光、追求也会慢慢降低”的内容形成正反对比论证,使该段论点更具说服力。
答案:
(1)示例:应多读经典的和大师的著作。
(2)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具体、有说服力地论证了本段“读经典著作和大师的著作,就是为了吸收他们的智慧,使自己更快地成长起来,使自己更快地成熟起来”的分论点,进而证明中心论点。
(3)作为第④段论据最恰当。理由:链接材料论证了经典著作对人的品位的积极影响,与第④段分论点一致,并且与该段中“一个人如果老读三四流的著作,就会让那些著作把自己框住,自己的情趣、格调、眼光、追求也会慢慢降低”形成正反对比论证,使该段论点更具说服力。

【点评】议论文如何确定中心论点:
1、论点出现的形式和位置: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较完整的句子。位置:①标题;②开头;③篇末;④论述过程中(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⑤表述不集中,需要概括。
2、当碰到文中没有现成的表达论点的句子时,尽管有一定难度,但也有方法可循:需要在准确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抽取文章核心,依据论题和论据,参考作者要解决的问题,准确判断和提炼作者的观点,然后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3、要注意的是,有些文章中表达中心论点意思的句子不止一句,需要加以比较,找出最简洁、最明确的句子。

14.(17分)叙事类。
老周
尚书华

①家中洗漱间的水管突然漏了,水“哗哗”地淌了一地。情况严重,必须马上找人修理。
  ②来到零工市场,没待我张口,手持维修项目牌子的师傅们立刻拥上推介自己。倒是有一个人,坐在那一直没起身,看上去六十岁左右,面无表情地瞅着我。那神情给我的感觉是:自信,用不着跟别人争抢。我冲他一招手,师傅点下头跟我走了。
  ③到家后,师傅看了看漏水的地方说:“有点麻烦,管子折在墙里了。”
  ④我说:“可不是嘛,若不是折在墙里我自己就修了。没工具。”
  ⑤师傅蹲在地上,仰脸瞅我一眼:“怎么,这活儿你会干?”
  ⑥“我哪会?就是瞎鼓捣。过日子总不能事事都求人吧。”
  ⑦“哎,这话我爱听。不管哪一行,能学就学点,手艺多了不压人,学在身上谁也抢不走。”
  ⑧师傅边聊边从工具兜里翻出工具,凿墙、掐管没用多长时间,就修理好了。
  ⑨我问:“多少钱?”师傅张开巴掌:“五十。”
  ⑩我一愣,是不是要得少了点?去年下水道堵了,找人来疏通,收了两百元。
   ⑪师傅见我没吭声,以为要多了。问我:“那你想给多少?”
   ⑫我说:“八十。”
   ⑬这回轮到师傅发愣了,瞪大眼睛反问一句:“多少?八十?”
   ⑭我点点头,掏出一张百元钞票递给他。他疑惑地打量我一眼,把钱接过去,不声不响又给我找回一张五十元,说:“谢谢你的好意。我只收五十。我是个手艺人,靠手艺吃饭。今天这点活儿就值五十,不能多收你的钱。”临出门时送我一张名片,告诉我他姓周,让我以后有事直接打电话找他,用不着再跑市场。
   ⑮我家楼房住得久了,设施难免老化。没过多久,厨房棚顶粘的树脂板开始一块块掉落。我自己鼓捣半天,修不了,只好打电话找老周。
   ⑯不多时,老周来了,气喘吁吁。进屋水也没喝一口,操起家什就开始干活。我夸他真行,啥活儿都会干。他嘿嘿笑着说:“这都是后来学的一些小手艺。我的老本行是打水桶、炉筒、洗衣盆什么的,那才是我的拿手活儿。退回三四十年,我那手艺很吃香呐!”我笑着答道:“那是真的,当年有你这手艺可不得了,吃香的喝辣的。”他听这话很受用,感叹一句说:“现在老百姓生活好了,没人再用这些老物件,我那手艺用不上喽,淘汰喽。”听他的语气有点感伤,我赶紧说:“你这不挺好嘛,这个年纪身体棒棒的,还能靠劳动、凭手艺赚钱,服务于民,效力社会,多好啊!”
   ⑰忙完手上的,他扭头跟我说:“手艺被淘汰了,那是社会进步的结果;这人要是被淘汰了,那是不求进取的结果。按理说,我自己有社保,够吃够喝,可以享清福了。可我就是闲不住,愿干活儿,看见活儿手就痒痒。所以,这些年我不断学些新手艺,就是不想被这个时代淘汰,我这个人没念几年书,可脑子不笨,手也算巧,修修补补的小活儿,我看两遍就会。”我听得连连点头。
   ⑱他哈哈一笑,摆手说:“不唠了,干活。”操起钉枪,啪啪啪,一阵有节奏的声响,很快活儿干利索了。再看那棚顶,树脂板重新粘过,又添上钢钉加固,结实程度自不必说,就连那细密的钉眼都呈现出好看的图案。到底是手艺人!我心中暗自佩服。
   ⑲活干完后,我又想多给些。他连连摆手“不用。我挣的都是功夫钱,多要心里不踏实。”这时他电话响了,接完电话,冲我一努嘴:“瞧,又来活儿了,我得赶紧走。”说完,拎上工具兜,推开门走人了。
   ⑳我望着他匆匆下楼的身影,蓦然觉得老周这个人生活得很有幸福感……
(2021年5月1日《》,有删改)

(1)解释选文⑱段加点词语的含义。
操起钉枪,啪啪啪,一阵有节奏的声响,很快活儿干利索了。
(2)品析段划线句子。
这回轮到师傅发愣了,瞪大眼睛反问一句:“多少?八十?”
(3)选文结尾段写到“蓦然觉得老周这个人生活得很有幸福感”,试分析老周的“幸福感”源自什么。
(4)简析选文中老周的形象特点。

【分析】本文通过写老周为“我”维修水管和厨房棚顶两件事,表现了老周自尊自信、正直朴实、热爱劳动、积极进取、聪明、手巧等形象特点,表达了对普通劳动者的赞美之情。

【解答】(1)本题考查词语的含义。此题要在理解词语本义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内容进行理解。“利索”本义是利落。结合“再看那棚顶,树脂板重新粘过,又添上钢钉加固,结实程度自不必说,就连那细密的钉眼都呈现出好看的图案”可知,这里指老周修好了厨房棚顶。
(2)本题考查语句赏析能力。此题可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着手,“瞪大眼睛”是神态描写,“多少?八十”是语言描写,结合老周要五十元,“我”要付八十元的内容可知,这里写出老周听到“我”要多付给他钱时的震惊、疑惑的心情,可见他朴实的品质。
(3)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此类题要在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概括。由“倒是有一个人,坐在那一直没起身,看上去六十岁左右,面无表情地瞅着我。那神情给我的感觉是:自信,用不着跟别人争抢”可见,老周的“幸福感”源自他对自己手艺的自信。由“谢谢你的好意。我只收五十。我是个手艺人,靠手艺吃饭。今天这点活儿就值五十,不能多收你的钱”“活干完后,我又想多给些。他连连摆手'不用。我挣的都是功夫钱,多要心里不踏实’”可见,老周的“幸福感”源自他正直、朴实的品质。由“你这不挺好嘛,这个年纪身体棒棒的,还能靠劳动、凭手艺赚钱,服务于民,效力社会,多好啊”可见,老周的“幸福感”源自虽然年纪大了,但身体健康,劳动不辍,服务于民。由“按理说,我自己有社保,够吃够喝,可以享清福了。可我就是闲不住,愿干活儿,看见活儿手就痒痒。所以,这些年我不断学些新手艺,就是不想被这个时代淘汰,我这个人没念几年书,可脑子不笨,手也算巧,修修补补的小活儿,我看两遍就会”可见,老周的“幸福感”源自赶上好时代,有社保,衣食无忧。有学习、进取精神,聪明,手艺好。由“瞧,又来活儿了,我得赶紧走”“拎上工具兜,推开门走人了”可见,老周生意好,生活充实。可据此作答。
(4)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此类题可从人物的言行进行分析概括。由“倒是有一个人,坐在那一直没起身,看上去六十岁左右,面无表情地瞅着我。那神情给我的感觉是:自信,用不着跟别人争抢”可见,老周自尊自信。由“谢谢你的好意。我只收五十。我是个手艺人,靠手艺吃饭。今天这点活儿就值五十,不能多收你的钱”可见,老周正直朴实。由“临出门时送我一张名片,告诉我他姓周,让我以后有事直接打电话找他,用不着再跑市场”可见,老周热心体贴。由“这人要是被淘汰了,那是不求进取的结果。按理说,我自己有社保,够吃够喝,可以享清福了。可我就是闲不住,愿干活儿,看见活儿手就痒痒”可见,老周热爱劳动,积极进取。由“我这个人没念几年书,可脑子不笨,手也算巧,修修补补的小活儿,我看两遍就会”可见,老周聪明,手巧。
答案:
(1)“利索”本义是利落,文中指老周修好了厨房棚顶。
(2)这一句运用神态、语言描写,生动地写出老周听到“我”要给他八十元钱时震惊、疑惑的心情,表现出老周朴实的性格特点。
(3)老周的“幸福感”源自:①对自己手艺的自信;②正直、朴实的品质;③虽然年纪大了,但身体健康,劳动不辍,服务于民;④赶上好时代,有社保,衣食无忧;⑤有学习、进取精神,聪明,手艺好;⑥生意好,生活充实。
(4)①自尊自信,由老周不像别的维修师傅急着推介自己,说自己“修修补补的小活儿,我看两遍就会”等内容可见;
②正直朴实,由维修水管后只收五十元,“不用。我挣的都是功夫钱,多要心里不踏实”等内容可见;
③热心体贴,由老周送“我”名片,让“我”不必再跑市场可见;
④热爱劳动,积极进取,由“可我就是闲不住,愿干活儿,看见活儿手就痒痒。所以,这些年我不断学些新手艺,就是不想被这个时代淘汰”可见;
⑤聪明,手巧,由“脑子不笨,手也算巧,修修补补的小活儿,我看两遍就会”“再看那棚顶,树脂板重新粘过,又添上钢钉加固,结实程度自不必说,就连那细密的钉眼都呈现出好看的图案”等内容可见。

【点评】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方法:
(1)从文章中直接找出表现人物品质、性格等的词语;
(2)从他人的相关言行以及人物自身的言行中提炼出体现人物品质、性格等的词语;
(3)联系文章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进行综合提炼概括。

三、写作(60分)

15.(60分)按要求作文。
  站在2021年,我们可以回顾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峥嵘岁月,无数共产党人沿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前赴后继;站在2049年,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百年的特殊时刻,那时候,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你将以什么样的身份向祖国庆祝建国百年?
  请以“2049年的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也可以发表议论;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考生真实姓名、校名等相关信息。

【分析】这是一道想象作文题。“2049年的我”要写成记叙文,记叙“自我”与国家一道成长的过程,在小事件中体现大情怀。写自己或身边人的成长过程,呈现其背后的时代变化和国家发展,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注意要“贴合背景”,204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一百年,我们都已步入不惑之年,成为社会和国家的中坚。可以写身边可见的生活现状:天更蓝了,地更绿了,空气更清新了;我们穿得越来越靓,吃得越来越好,出行更加便捷,学习、沟通更加方便;我们也更有尊严感,更有安全感;我们有更多的时间,更好的条件追求精神生活。也可以描摹理想中的科技状况:科技的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创造出一个现在没有或现在只是初具雏形的科技世界,表达出自我梦想实现的自豪与骄傲。大胆想象,合乎情理,表现积极健康的主题,表达出对祖国的美好祝愿与期待。

【解答】2049年的我       2049年10月1日这一天,是祖国母亲百年华诞的喜庆日子。此时,我们的祖国已成为世界发达国家。这一年,我已经42岁了,在国际太空站工作已整整十年。上午,我在太空工作室看完电视直播的祖国百年大庆阅兵式,心潮澎湃,一心想回到地球,回到家乡,看看家乡有什么变化。站长也很通情达理,愉快地批许了我休假的请求。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穿上加速飞行衣,登上飞船,按下起飞按钮,向地球飞去……
      几分钟后,飞船着陆在山东平邑县的广场上。一下飞船我就惊呆了,家乡的变化真大啊,广场周围我熟悉的地方全都变了模样。就在我为物是人非而伤感时,一个机器人走到了我的面前:“您好!欢迎您到山东做客。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地球上居然有机器人导游了!惊诧之余我赶紧向机器人打听我的家在哪儿:“你能带我回家吗?”机器人采用人像识别技术对我进行了扫描,立刻认出了我:“刘博士,您是在2039年离开地球的,对吧?跟我来吧,我带你回家。”说着,机器人变成了一辆小型汽车,在他的带领下我回到了新家。
  妈妈早就在门口等我了,十年没见面了,我和妈妈激动得拥抱在一起,泪流满面。我们在客厅里聊了好久,说起十年来的变化,妈妈便起身带我参观我的新家:“现在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你看,我们家有4层楼呢!整栋楼有自己的循环系统,已经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你快来看看吧!”我环视家里的陈设,不由得惊讶道:“地球的科技已经发展到这么高的层次了呀!”“先别忙着吃惊,还有更先进的呢!”妈妈笑了,把我领上了楼,“楼上的家具和家电都是声控的。可以按照主人的意愿变化,只要你愿意,天天都像住在新家里一样!”说着,妈妈把声控器递给了我。让我来设计自己的卧室。
  我从窗户往下看,发现了一个开满鲜花的小花园:“哇!我们家还有花园呀!”“当然啦!这是生态大楼最重要的一个部分,整栋大楼排放出的废水、废气都靠这个生态花园净化。待会吃完饭,我们就到小花园里去散步吧!”“妈妈,我离开家那么久了,都没机会孝敬您,今天就让我来做饭吧!”我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妈听我这样说,眼睛里又泛起了泪花:“傻孩子,现在家务都是机器人做的,你放心工作,家里一切都好,你早些完成科研工作就能回家了!”我听完又止不住地哭了起来。
  我在家里只呆了一天,深刻地体验到了祖国的科技发展。就要重返太空站了,因为我的工作还没完成。我告别了妈妈,依依不舍地登上了宇宙飞船。相信等我再回到地球的时候,又会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点评】作者借百年大庆这天回家乡的时机,想象二十八年后家乡的景象,对自己的身份、家乡的场景都进行了具体的想象,让人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此外,小作者在描写二十八年后的场景时还在字里行间融入了自己的感情,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的美好展望。文章按照参观的先后顺序,详细介绍二十年后科技走入寻常百姓生活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想象合理。还运用了一系列对话描写使文章更有现场感,更生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