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小小的早逝虽令人惋惜,但却断绝了一切“晚节不保”的可能性
曾在网上看到这种说法,称苏小小是苏东坡之妹,事实真的是这样吗?笔者翻遍史料,也没找出这对“兄妹”之间有半点关联,倒是许多野史故事将这两人强行凑在一块,让他们成了兄妹。为什么不少朋友坚信苏轼与苏小小有兄妹关系呢?
笔者认为估计这些朋友是受了《故事会》的影响,在八二年时这本杂志刊登了一则故事。由于杂志比较畅销,所以这种说法广为流传。凭主观判断,一个是当世第一的才子,一个是才色双绝的美女,他们姓氏相同,且都是才华横溢之辈,说他们是兄妹,倒也比较容易接受。
不过,可千万别偏离现实,苏小小生于南北朝,苏轼生于宋朝,两人根本不会有任何交集。更何况,史料记载苏小小家境贫寒被奶妈卖到妓院,而苏轼的家庭从来没缺过钱,苏妹怎会被奶妈卖到妓院呢?史实就是史实,千万不能凭野史故事篡改历史。
之所以世人对苏小小有这些误解,估计是因为她的知名度比较低。的确,同为“古代四大名妓”,另外三名美女的故事更广为人知。陈圆圆、李师师、梁红玉、苏小小,这四个名字摆在一起,唯有苏小小的故事最少。今天,且让笔者为大家更正一些关于苏小小的误解,以飨读者。
我们且来看看,关于苏小小生平,史学圈中“约定俗成”的说法:
苏小小出身于南齐望族,可惜的是她出生后没多久,父母便病故了。或许是因为族人排挤,又或是苏氏家门遭祸,苏小小和她的奶妈被迫搬到西湖之畔。由于两人花光了盘缠,苦无生计的她们眼看就要饿死了,苏小小不得不寄身于妓家,做了一名“卖艺不卖身”的妓女。
一个女孩,长相甜美,又颇有才华。这样的才女,在当时的风月场上自然大受欢迎。每天登门拜访者踏破了门槛,苏小小也想挑一个青年俊杰托付终身,早日脱离苦海(类似的狗血桥段几乎发生在每个名妓的身上)。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终于遇到了生命中第一个让她倾心的男人——阮郁。
用现在的话来说,阮郁这个小伙要钱有钱,要颜值有颜值,人品还比较端正。阮郁对苏小小颇为满意,两人私定终身,过了一段如胶似漆的日子。然而,当阮郁向家里提出要迎娶苏小小时,阮家人均不同意这门亲事,还将阮郁打发到北方。苏小小与阮郁这一别,此生再无相见之日。爱人离去,苏小小长病不起。
过了一段时间,一个名叫鲍仁的寒门学子落魄街头,在西湖边闲逛。此子想要上京赶考,可苦于家境贫寒,没有盘缠,终无法如愿。苏小小在西湖畔巧遇鲍仁,听说这个小伙子没钱进京后,自掏腰包给他凑齐了路费,资助他进京,鲍仁对仗义的苏小小感恩戴德,带着这笔钱离开了苏杭。送走了鲍仁后没多久,苏小小便因病离世了。
鲍仁高中进士跻身仕途后,荣归故里,特地拜访了恩人苏小小。当听说苏小小已过世时,鲍仁痛哭不已。他在西湖旁买了块地皮,将苏小小重新殓葬。
这故事很感人,但真实性却值得怀疑。
从故事的走向来看,有点像是剧本。故事的前半段,倒没什么值得怀疑的,就像《孔雀东南飞》之类的爱情故事一样,估计确有其事。但是,后半段却有很大的漏洞,让人无法相信。要知道,在南北朝时期,根本没有科举制。在当时,想要入仕,靠的是什么?背景,关系,门阀。没听说哪个南朝学子参加了科举考试,可见此故事的后半段有不少水分。
这种常识性的错误,或许被有心人察觉了,所以也有人说鲍仁并不是高中进士,而是得到皇帝赏识,被提拔为刺史归来。从表面上来看,这种说法靠谱多了。然而,仔细推敲下,这种说法也有说不通的地方。苏小小卒年不详,有人说她二十一岁离世,也有人说她十九岁离世,语焉不详。
不过,不论她活了多少岁,从她解囊相助了鲍仁到病故,总共经过了一年时间。在一年的时间里,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寒酸书生,没有任何背景和靠山,能获得怎样的际遇,成为一方刺史的呢?刺史是什么官职?武职,能担任刺史的,都是在战场上立过汗马功劳的武将。显然,这一切都和鲍仁扯不上关系。
说完了苏小小的身世问题,我们再来看看她的才学。
可以说,苏小小一度引领了后世的“青楼文化”,堪称名妓的鼻祖。在她之前,不是没有妓女,而是没有流芳千古的名妓。妓女这行当,从东周时期就存在,甭管是“娼”还是“妓”,这一群体经营的终究是皮肉生意。南朝时期,嫖客对妓女的需求比较直接,就是满足生理需要。
南北朝时期的“青楼文化”还没成型,所以笔者认为,苏小小所处的年代,不允许她像后世流传的那般清高。像“清吟小班”一类的“清倌人”,都是苏小小之后的事了。就算南朝的妓家有才女,她们的才华也只是提升身价的陪衬品罢了,无非是向嫖客多索要些银两而已。什么“卖艺不卖身”之类的鬼话,完全是糊弄人的。
苏小小的容貌,那绝对是没的说,否则也不会让她被传颂一千多年。至于才华,值得商榷。笔者认真研究过所有苏小小的诗作,当然说是“所有”,其实只有有限的几首,可能更多的笔者没找到。从这仅有的几首中,笔者能看到许多水分。至少《减字木兰花》这首词,明摆着是后人的托名伪作:
别离情绪。
万里关山如底数。
遣妾伤悲。
未心郎家知不知。
自从君去。
数尽残冬春又暮。
音信全乖。
等到花开不见来。
有点文学常识的人,一眼就能拆穿,类似的词牌形式出现于苏小小身后几百年,难不成苏小小有穿越的能力?
在苏小小的大作中,唯一一首不存在争议的,就是那首:
“妾乘油壁车,郎跨青骢马;
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
且不说,这首诗的水平有限,单说这首诗的形式,就有借鉴同时期名作的嫌疑。
笔者认为,这首作品,盗版自六朝歌赋中,着实算不上原创。况且,这首诗没有半点美感,比打油诗强点有限。当然,对于一个生活在文坛不兴盛年代的风月女子来说,这已经难能可贵了。
很多文人,都将苏小小誉为“中国茶花女”,赞颂她忠贞不二的爱情,以及对落魄学子慷慨解囊的义气。对于这一点,笔者认为同样值得商榷。苏小小的爱情,真的是那么“忠贞不二”吗?
未必。
阮郁是个难得的翩翩公子,怀念与他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实属常情。但是,爱人离去后,她似乎并没有多么无法自拔。至少,她没有“闭门谢客”,与那些馋她身子的臭男人划清界限,而是一如既往地经营着皮肉生意。
可以说,比起《牡丹亭》中的杜丽娘来,苏小小痴情的境界还差得远。
在余秋雨先生的《西湖梦》里,有这样一句话,形容的就是苏小小:“不守贞洁只守美”。余秋雨先生的文采和见识,那自然是没得说,笔者也是其人的忠实粉丝。不过,对于这句话,笔者只认可一半。风月女子,自然与贞节搭不上关系。
至于后半句,放在哪个女人身上都适用,没必要专门送给苏小小。哪个女人没有爱美的天性?年轻女孩或喜浓妆,或喜淡抹,总得在脸蛋上大做文章,哪怕是到了韶华已逝的年岁,她们也仍有一颗爱美之心,在广场上披着纱巾大跳广场舞,追忆往日的青春年华。
不过,笔者却非常认同余秋雨先生对苏小小的另一句评价:“死神在她十九岁时来访,乃是上天对她的最好成全。”死亡让她永远停留在最美的十九岁,这个女孩永远也不会被岁月侵蚀,在后人的想象中成为永恒。她的存在,有点像是霍去病,提起这个名字,我们想到的永远是那个光华万丈的青年将军。早逝,虽然令人惋惜,但却断绝了一切“晚节不保”的可能性。
虽说,苏小小给我们留下了美好,也赋予后人无穷的遐想空间。但是,笔者却对如今流传于网络上的种种“揭秘苏小小”一类的文章很不感冒。一个无限贴近于传说,未必存在于世间的女人,就像貂蝉这种正史中未出现过的历史人物一样,有什么秘密可揭呢?
除了“揭秘苏小小”之外,类似的现象不胜枚举,单是“揭秘”妲己西施的文章,简单检索一下就能找出几十篇,着实令人哭笑不得。倘若我国考古界有了新的研究发现,证实这些历史人物并不存在,届时又有谁会为这些不实信息买单呢?
真是想不通,这些未必存在的历史人物有什么值得揭秘的,就算揭秘,引用的无非是坊间传言或野史故事中的细节,根本算不得历史。
参考资料:
【《苏小小》、《西湖梦》、《孔雀东南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