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医彻》斑

斑发者.

阳明胃经邪热所化.

不发于表而发于里.

不发于初而发于后.

故阳明当汗不汗.

当下不下.

不当下而下.

其蓄热皆能成 .

点有大小稀密.

色有红淡紫黑.

或隐或现.

或易出易收.

或不易出不易收.

总以热之微甚.

为毒之轻重.

无论粗者为斑 .

细者为疹.

稀少为蚊迹.

必须葛根托透为主.

若仲景治赤斑 .

用阿胶大青汤.

豆豉为君,主发.

而大青阿胶甘草.乃解毒化热者也.

治温毒发 呕逆.

用黑膏.

生地倍豉.

又加猪膏.

纯于解毒.

入雄黄麝香为使.

则又兼乎发者也.

学人虽不可执其方.

得此意而通之.

则 之宜托与化.

治法从可推矣.

余治一妇.

夏月饮火酒.

发斑, 面赤烦热.

诊其脉绝无.

予曰.

此火郁而热极.

用栀子豆豉汤加葛根浓朴黄连清之.

大出而脉遂见矣.

又一人

伤寒.

过经不解.

遍体黑 斑.

唇口焦枯.

脉大便结.

以三黄石膏汤饮之痊.

又一妇

热入血室.

后发 斑点.

以小柴胡汤加生地丹皮获愈.

又一友

嗜烟酒.

常腹痛呕逆.

身发大块.

余以枳壳浓朴等平其湿热.

逾日忽变头粒成斑 .

用解毒凉血而安.

凡此皆火热之变也.

至于胃邪未清而发斑 者.

尤多.

必胀闷不堪.

则当内消为主.

不可骤进寒凉.

恐斑 不出而邪反结也.

如 斑既出而热不甚.

无火症.

则又不必化而自愈.

切勿更投凉药以伤之.

学人其可执乎.

干葛浓朴汤

治胃实胸膈胀满.身发红点.脉大有力.不可服凉药.

葛根 浓朴(姜制) 枳壳(麸炒) 陈皮 桔梗(各一钱) 山楂(一钱半) 甘草(三分)

烦躁.加豆豉.

实满.加莱菔子.加姜.水煎.

阿胶大青汤 治赤斑 .

大青 阿胶 甘草(各一钱) 豆豉(三钱)

水煎.

黑膏 治温毒发 斑呕逆.使毒从皮中出.

生地黄(二两六钱) 好豉(一两六钱)

猪膏十两.合露煎之.

令三分减一.绞去渣.

入雄黄麝香如豆大搅和.

分三服

忌芜荑.

阳毒升麻汤 治阳毒赤斑 .狂言.吐脓血.

升麻(一钱五分) 犀角(磨) 射干 黄芩 人参 甘草(各八分)

水煎.入犀角汁服.

玄参升麻汤 治咽痛发斑.

玄参 升麻(各一钱五分) 甘草(八分)

水煎服.

白虎人参汤(一名化 斑汤)治赤 斑.口燥烦渴.中虚 .

知母 石膏(各三钱) 人参 甘草(各一钱) 粳米(一撮)

水煎.

(0)

相关推荐

  • 《张氏医通》夹斑

    痘疮夹斑疹而发.是脏腑热毒交盛.故一齐涌出.予尝洗心体会痘证.但有夹麻.而夹斑之说未果.斑乃伤寒之热毒内蕴而发.安有与痘齐出之理.即前见点例中所言.皮肉鲜红成片者为夹斑.实麻疹也.细如芥子者为夹疹.则 ...

  • 具有“解百毒”“升提”功效之辛凉解表药——升麻介绍

    吴文博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 升麻 <神农本草经> 为毛茛科植物大三叶升麻.兴安升麻或升麻的干燥根茎.[性能] 辛.微甘,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功效] 解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

  • 柽柳,麻疹

    柽柳资料卡片 柽柳(Tamarix chinensis)来自于柽柳科,柽柳属.别名西河柳,山川柳,Tamais河,位于比利牛斯山边:chinensis:中国的. 野生于辽宁.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北 ...

  • 心律不齐..心动悸脉结代..炙甘草汤..岳美中

    11.炙甘草汤治心动悸脉结代 炙甘草.生姜.桂枝.人参.生地黄.阿胶.麦门冬.火麻仁.大枣. 学习和运用体会 适用于心悸亢进(或有脉结代者),皮肤枯燥,容易疲劳,手足烦热,口干,大便秘结等.病例:王某 ...

  • 贾海忠金匮要略笔记(六零)狐惑阴阳毒病阳毒证治之升麻鳖甲汤

    第三节阴阳毒病 (一)阳毒证治 [原文]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文,咽喉痛,唾脓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主之. 升麻鳖甲汤方 升麻(二两).当归(一两).蜀椒(炒去汗,一两).甘草(二两) ...

  • 古今医彻

    姜一片水煎. 卷之一 伤寒 吐蛔 蛔者根据胃为养.赞助化物之需.故古方欲其安而不欲其动.用炮姜理中汤加川椒乌梅.所谓闻酸则静.见苦则安也.吴绶谓蛔厥却缘多饥.节庵谓妄发厥阴汗.胃冷蛔上.又谓吐蛔虽大热 ...

  • 《古今医彻》

    三焦论 内经传入三阴.止曰可泄而已.仲景以下字易之.立大小调胃三承气汤.后人遵而用之.一汗之后.辄尔遽下.遗人夭殃者多矣.不知仲景分痞满燥实坚.有上中下三焦气血水谷之别.不精求其理.则其法不可得而施也 ...

  • 调经论.古今医彻

    经曰.女子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灵枢曰.妇人有余于气.不足于血.月下.数脱血.任冲并伤.又曰.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其 ...

  • 《古今医彻》附遗毒

    凡伤寒遗毒. 发于耳之前后及项下肿硬. 用见肿消草.生白芨.生白蔹.生大黄.生大蓟根.野苎麻根.捣成饼.入芒硝一钱.和贴留头.干即易之. 若加金线重楼.及山茨菇尤妙. 出伤寒蕴要.

  • 《古今医彻》附坏症

    凡伤寒时疫. 不问阴阳老幼妊妇. 误服药饵.困重垂死.脉沉伏. 不省人事.七日以后. 皆可服之.百不失一. 此名夺命散.又名复脉汤. 人参一两.水二钟.紧火煎一钟.以井水浸冷服之. 少顷鼻梁有汗出.脉 ...

  • 《古今医彻》夹食夹气

    世俗有夹食夹气夹惊夹痰. 而亦加以伤寒之名者. 夫既曰食气痰惊. 则宜从四者以治. 又何复云伤寒为也. 或者曰. 因有是四者而复感寒. 故云夹也. 何以见之. 如脉实而胀满者.食也. 应发热而亦有恶寒 ...

  • 《古今医彻》四气论

    风寒暑湿. 四气为病. 加燥火而六焉. 则不得概以伤寒混治也. 盖寒伤经络.足太阳经主之. 风伤皮毛.手太阴经主之. 而寒亦有伤肺风亦能犯太阳. 总之以辛温者治寒.辛凉者治风. 其大较也. 然麻黄虽热 ...

  • 《古今医彻》自利

    夫三阴之中寒则下利清谷. 仲景用理中姜附汤. 三阳合病则自下利. 仲景以太阳少阳用黄芩汤. 少阳阳明用承气汤. 盖少阳则火郁. 而阳明则土郁也. 虽然. 三阳邪犹在表. 何遽自利 以邪郁而不伸.则为飧 ...

  • 《古今医彻》汗下不解

    夫汗之不解者. 谓汗出不彻也. 汗出不彻. 则脉紧恶寒而表症仍在. 尤宜汗之者也. 然有汗愈出而愈不解者. 如汗出而肢冷.阳气衰也. 汗出而脉躁.阴气竭也. 汗出而烦满.胃液干也. 所谓汗所当汗而不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