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洪侠|在疫情中慢慢回忆
刚从南头古城赶回报社,没时间写今天的公号了,不得不找篇早年的文字充数。有时候我就是愿意找旧日文字充今日之数,因为以今日新心情面对昔日旧文字,总会生出一些感慨。今天翻出的这篇文字够老,是整整二十年前的一篇书评。我不会写书评,也不愿意写书评。我喜欢写的是书话。一本正经把别人写的书看完,然后再正襟危坐写篇评论文字,真无趣。书话多好玩。书话经常能游走于书里书外,或游荡于书前书后,编织些故事,加点好玩好看的佐料,先不管别人如何看,自己写着写着都觉有趣。书评是出差去执行一项任务,书话则是出差路上去参观几处名胜古迹。
不仅时间紧,今天的脑袋转速似乎也不比以往那么快。难道是因为今天上午八点多打了疫苗的缘故?不会不会。是天气太热了。疫情也开始热了,新疆、湖北等地都开始限制深圳人出入了,真是此一时彼一时也!似乎对疫情也很熟悉了,像一年多未见的老朋友。老朋友总是让人回忆。疫情也让人回忆。今天就回忆一下二十年前读过的一本书。不仅读了书,还写了书评。那时的生活似乎比现在多几分酣畅淋漓。
刚刚又把下面这篇文章重读一遍。写得很不错我觉得哈哈。
西风吹来一本书
1
我在香港《信报》等报刊上读过郭莹的文章,但仅读其文,不知其人。拿到《相识西风》一书后,才知道郭莹是个中国女人,又是位英国太太;虽现居香港,却游历过美欧亚非各大洲;她不仅给海内外数十家报刊自由撰稿,写些异域他乡的游历文字,还开设过旅游文学及自由撰稿人经验讲座,可谓“知行合一”的实践者。
她的英国丈夫名布莱恩·霍顿,她平日里称呼他“老布同志”。“该同志”是汉学家,第一次见郭莹时自我介绍说:“鄙姓霍,名布恩,就是西汉大将军霍去病的霍,可惜没能攀龙附凤搭上血亲”。这让我想起我一位姜姓朋友,传呼台小姐问他“贵姓”,他说:“姜,王八羔子的羔去了四个点,下面再加个妓女的女。”看看,他都攀的什么“龙凤”,完全不如“老布同志”有文化。老布别的古典小说不译,独把《水浒传》翻成苏格兰文,其对汉文学神韵的见识与去取真堪与金圣叹媲美。老布同志的古典诗词造诣很深,且能做到活学活用。郭莹在书中写到,他们婚礼前夕,她深夜酣睡之时,老布突然打来电话,闹闹嚷嚷地一定让她起床观赏窗外一轮圆月,之后一字一顿地吟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搅得她睡意顿失,啼笑皆非。
郭莹《相识西风》第一辑“异国情爱”,这样写自己的恋情故事,也写别人的越洋婚恋,还写异邦华人的忧思苦想,很能开人眼界心野,非身处彼情彼境中人断写不出。但是,相比之下,我更喜欢书中“异域惊鸿”和“异邦遗韵”两辑中的篇章。郭莹大概是多年受英国文学传统浸润,又得以与身为英国汉学家的丈夫“同吃同住同劳动”,故而很得了几分英伦随笔的真传,文章写得从容如流水,朴实如生活,有趣如听归来省亲的邻家姐妹讲婆家的油盐酱醋茶。
2
英国作家写随笔小品一路的文章,题材多选自日常生活,很少惊天动地的大题目。像兰姆的伊里亚随笔,写的不过是亲友印象、伦敦见闻、世事观感,所谓“近取诸身”,无需远求,妙笔提起,左右逢源。英国随笔的风格因此自有妙处,译介兰姆作品的刘炳善先生总结为“行文既富幽默感,动辄使人忍俊不置,而动人之处,又极富情感,足以催人泪下”。当是的论。
郭莹自然远未臻兰姆之境,但说她的文章是“深度报道”(见《相识西风》封面推介文字),似乎也冤枉了她。当然,她文章所写的风土人情,“深度报道”都可以写,比如,她写了欧美的小费,欧洲的吻,欧洲人的行车、排队、饮酒,写了风情万种的法国女郎,写了酒吧、威士忌、下午茶、情人节、安乐死、伴游女郎、跳蚤文化、职业杀人犯等等,但她绝不是在写新闻或什么“深度报道”。
还是“老布同志”了解自己的太太,他说“郭莹环游世界,以她深入的洞察力,她的机智、她的清新风趣,以及她对人类内在价值的包容,把各类社会丰富的奇闻逸事带给我们”。写深度报道需要游历和洞察力,但郭莹的文章确实又多了清新风趣,多了奇闻逸事,多了很多随笔小品才会给我们的东西。
其实,写生活点滴、旅游见闻的文章,看起来容易,似乎可以不假思索,只需据实照录,信笔写出,其实不然。江河日下的“小女人散文”即是明证,原因之一是,生活或者感受难免是相似的,如果你仅仅告诉我你的生活,而没有更多的东西,那我又何必去读你呢。写这类文章,阅历之外,还需要心情沉静,心态平和,有趣味,懂幽默,有悯人的胸怀,有自嘲的智慧;娓娓道来靠的是学识渊博,发掘奇闻逸事靠的是化腐朽为神奇的本领;最忌讳沉湎于一己之见的偏执和自怜加自恋的狂热。
郭莹的文章就在这一点上,和旅游深度报道区别了开来,和小女人散文划清了界限,倒和英国随笔一类成了同伴。
3
我常去酒吧坐坐,喝点啤酒什么的。但我不知道酒吧在英国人的生活中是那么重要。郭莹《小小天堂》一文,开头即引伦敦一间酒吧里张贴的口号,直让我大惊失色。这句口号是:“我们的啤酒比上帝的精液美妙。”真是对啤酒至高无上的赞美。郭莹还引了大名鼎鼎的约翰逊博士的话:“至今世间人类创造的万物,没有一样比得上酒吧更能给人们带来无限的温馨与幸福。”
郭莹还告诉我们在伦敦找卫生间的窍门:大街上酒吧比比皆是,比公共厕所更为随处可见,去酒吧找卫生间,要比急得满街搜寻公厕容易得多。……家对面的小酒吧是地球上的一个天堂;酒吧里女招待永远有神秘的吸引力;英国酒吧里的事件常常改写英国历史;酒吧的招牌真是妙趣无穷;酒吧作为社交场所让人流连忘返;酒吧的幽古气氛魅力非凡……郭莹就这样写她的酒吧文章,一不小心,你就会读到精彩的引语和美妙的掌故,仿佛你慢慢地往杯里倒着啤酒,不经意之间,散发着迷人清香的洁白泡沫已从杯中溢了出来。
与一位英国人开玩笑,指着墙上镜子背面的壁柜说,这里面肯定藏有一条地道。那英国绅士不假思索地答曰:“地道一定通往酒吧。”英国有十万多家酒吧,为避免名称重复,酒吧招牌必须十年更新一次。最新的酒吧名字有:“老鼠与胡萝卜”,“隐藏起来的猪”,“饮酒的蟾蜍”……呵呵,想不到吧。不仅城市,乡村酒吧同样备受青睐,若一个村庄缺少酒吧,那简直是贫穷、落后、冷漠和枯燥的象征。一位酒吧迷表达自己的身后愿望:将骨灰安放在日常光顾的酒吧里,最好就摆在他曾经常坐的座椅旁,以在天堂里继续前生的生活。其痴情虽未必能惊天地,但一定能泣鬼神,或者醉鬼神也未可知。
英国的酒吧夜晚11点必须关门,这倒不如我们这里的酒吧,可以泡到凌晨两点。郭莹写道:到了酒客们苦恼的关门时间,“从无数酒吧内涌出的人流,顿时将寂静睡眠着的街道搅得喧闹嘈杂……那些身着迷你短裙、袒胸露背的女郎们,站在寒冷的夜风里双臂交叉端着肩膀,瑟瑟发抖地恭候着的士,更是英国午夜城市一大特色街景”。
郭莹文章的风格与文字的趣味大抵如此。她本是于西风中识得风之冷暖与云之方向的游子,不是跟着旅行团起早贪黑转了一圈回来就大写“深度报道”的游客。
2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