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正国:回 望 校 园 2024-06-24 10:22:07 回 望 校 园 文/钟正国(一)1955年9月,我开始进小学读书。那时我们家住在重庆市江北区许家湾,离家最近的公办学校是苗儿石小学。入学前要进行面试,大人们教我怎样回答老师的提问。其中有,老师问:“你家住在哪里?”你要回答:“我家住在许家湾大门。”对于这个答案我心存疑虑:许家湾是一个大院落,确实有一个大门,可是我们家离那儿却很远,怎么能说是在大门呢?我已记不得老师究竟问了一些什么问题,总之我很顺利地进入了这所学校。我暗自庆幸,因为三姐是在离家很远的一所民办小学读书。1956年,我们家搬到了市中区(现叫渝中区),我和三姐都转入了家附近的黄花园小学。这所学校座落在嘉陵江边,校舍非常简陋,没有大操场,也没有围墙,在一排低矮的教室中间夹杂着几间民房,还紧挨着几家作坊式小工厂。不过,确实离家很近,步行5分钟就能到达。我生性胆小,刚转入黄花园小学的时候,对学校和老师都不熟悉,心里更加胆怯。只知道绝对地听老师的话,遵守学校的纪律,努力刻苦地学习。结果,在一年级下学期,我被评为优秀学生。“六一”儿童节这天学校要召开大会颁奖,可我却没有胆量上台去领取奖品。犹豫再三之后,向老师谎称生病而请了假。第二天,班主任老师把奖品发给了我,是一支带橡皮头的铅笔和一张彩色画片。我把画片贴在床头,每天起床后都要仔细地看看,读读上面的文字。多年以后我才弄明白,那是一幅新闻照片,内容是当时的苏联领导人伏罗希洛夫元帅来中国访问,乘图-154客机到达北京,毛主席等中国领导人前往机场迎接的情景。有一天,我真的生病了,没有去上学。不料,那天算数课教了乘法九九表,老师要求大家回家背熟。第二天上课,老师从第一排开始,叫同学们挨个站起来背诵。许多同学结结巴巴地背不出来,老师大声斥责,态度十分严厉。我见这个阵仗,心里害怕得不得了。情急之中,我一边听同学背诵一边连忙看书默读。我很快就找到了规律,一下子就记住了。当我站起来流畅地背诵之后,老师显然有些吃惊。她大大地表扬了我,同时又狠狠地批评了那些不能背诵的同学。还有一次,我去人和街小学参加学区举办的讲故事比赛,临上台时,我紧张得几乎昏厥,但还是只有硬着头皮上。我用普通话讲了一则毛主席小时候的故事,想不到还评上了奖项。这件事给了我极大的鼓励。后来,我担任了班长,早晨要帮助老师点名,老师不在时要负责管理班上的纪律。通过这些锻炼,我慢慢变得自信起来,胆子不再那么小了。小学老师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班主任胡永芳老师。她从三年级开始担任我们的班主任。那时,她刚从人和街小学调来,家也没来得及搬,每天早出晚归,十分辛苦。胡老师身材很瘦小,个子比我们高不了多少;但她在讲台上很精神,声音尤其洪亮。特别是她在课堂上用普通话教学,十分吸引人。那时刚提倡推广普通话,她是我校第一个也是唯一用普通话讲课的老师。听她讲课使人特别兴奋、特别专注,点点滴滴的知识很容易就进入了脑海。胡老师教授作文很有经验,她常用整堂课来评讲作文,印象最为深刻。记得有一次写《一件小事》,我用了刚学过的“漫长”这个形容词,胡老师对此大加赞赏,说用得很贴切,学了就用,很好。在写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作文时,我列举了各行各业的巨大变化,分别用了“辉煌的成就”、“丰硕的成果”、“巨大的成绩”、“新的收获”等语句,胡老师在讲评中一一给予分析,使我大受鼓舞。那时,我非常喜欢作文课,每做一个新的作文,心里就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总想把它写好,能得到老师的肯定。我小学毕业后,据说胡老师还保留了我的几篇作文。(二)1961年秋,我升入重庆42中读初中。那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中最困难的时期。学校的足球场被辟为菜园,沟渠纵横,分成若干小块种上了时令蔬菜。下课时,同学们爱到那里去玩耍,看粪水在沟渠里流淌,观察植物的生长,捉瓢虫和蚂蚱,这里俨然成了一处别样的乐园。学校的后山坡上盖起了猪圈,养了几头猪,全校学生每周有半天的劳动课,任务就是打猪草。学校有一个姓廖的工友,剃着光头,人称“廖白沙”,他负责喂猪、种菜的工作。不料他患了精神病,经常赤身裸体地在校园里行走,还割掉了猪的尾巴。有一次,他闯进一户人家抱走了一个婴儿,一群人追着他满校园乱跑。初一年级的时候,我们班的课堂秩序很差。上课时,有些同学聚在一起拍纸画和邮票,随意走动,大声说话,教室里乱哄哄的,这无疑大大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学年结束时有好多同学留级。学校就决定撤销我们这个班,把剩下的同学安插到其他班上去。正当我们准备去指定的班级报到时,学校又突然改变了主意,仍然保留我们班的编制,只是人数少了许多,仅有40个同学;换了新的班主任娄垲老师,教室也被安排在一个僻静的角落。经过这一场变故,同学们一下子变得懂事了。娄老师因势利导,首先在班上成立了中心学习小组,帮助成绩差的同学补习功课,提高成绩。又组织开展学雷锋活动,清除校园的垃圾和乱涂乱画;并向全校发出了倡议;组织同学到学校图书馆服务,整理和修补图书。通过这些活动,我们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勤奋学习、热爱集体、团结向上蔚然成风,扔掉了落后的帽子,成了全校的先进班集体。初中三年时间虽然短暂,学到的知识却是非常实用和扎实的,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时的政治课教育。记得一年级的教材是《道德品质教育》,通过一些简短的故事和文章,深入浅出地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初二时学了《人类发展简史》,重点阐述了劳动创造人、人类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初三学的是《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这是一篇毛主席著作,是当年延安抗大的教材。通过学习,让我们初步了解了中国近代的历史和中国革命的历程,脑子里开始有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信念。那时我们正当少年,正是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能受到这样的教育,无疑是我们的幸运,实践证明也是非常有效的。其他如语文、数学、物理、生物、历史、地理等学科的许多知识,我至今仍然记忆犹新。那时的学校生活,给我的印象是“时间紧张而不忙乱,学习任务繁多却不感繁重”。每天早上7:30时到校,第一节课早自习,大家一起高声朗读,读语文课文、古文和英语。晚上7:00时开始,有两节自习课,主要是自主完成作业和复习、预习。除了上下午的正课之外,下午安排了一堂班会活动课,由班主任老师通报一些情况,传达布置任务,还有就是读当天的报纸。班上订了一份《重庆日报》,我们通过它了解到时事政治和国内外大事。记得有一次,轮到我读报,在读大标题时读错了一个字,使前后内容不能连贯,很是尴尬。我因此而记住了这篇报道的内容,讲的是重庆钢铁公司“管理制度改革,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我把大标题中的“三定一顶”,读成了“三定一项”,就说不通了。那时常常有全校的集会活动,主要内容是宣讲国际国内形势。主讲者往往会这样开头:国际国内形势一片大好,用毛主席的话来说,就是“东风压倒西风,敌人一天天烂下去,我们一天天好起来”。接下来主讲者说:国际形势风起云涌,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已经成为时代的潮流,亚非拉美革命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世界正处于大动荡、大分化、大瓦解、大组合的历史时期……讲到国内形势,主讲人总会说:全国人民高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通过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战胜了自然灾害,国民经济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唯一的既无外债又无内债的国家。我记得还专门停课几天,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文件,听到了“四清四不清”、“洗澡下楼”、“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等新名词。此外,还举办过文学讲座,由钟瑜老师评讲电影《自有后来人》,别开生面,让人耳目一新。每个班都成立了毛主席著作学习小组,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学习交流。有些同学每周给老师写思想汇报,积极争取加入共青团。学校文工团十分活跃,排练演出了当时风靡一时的话剧《年青一代》,其灯光、布景、服装,与专业剧团相差无几,师生同台演出,台上台下热情高涨,场场爆满,盛况空前。(三)初中三年,最难忘的还是传授知识的老师们。一年级时,有一位教数学的女老师,我已经记不清她的名字,但她的形象却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她个头矮小瘦弱,讲课时双手撑着讲台,身体前倾,对着闹哄哄的课堂,张大嘴巴、放开喉咙,给人一种声嘶力竭的感觉。一堂课下来,老师早已力不能支,坐下来一边喘气,一边将随身带的大瓷缸注入开水,再兑上酱油或豆瓣酱,咕咚咕咚地喝下去,大概是压压饥。英语老师柴国权,教我们读英语单词,每读一个,随着他发出的声音,他手中的教鞭就在黑板上使劲转一下。这样一遍又一遍,费劲地领着我们朗读,不一会儿他额头上就浸出了汗水,不时摘下眼镜,掏出手绢来擦拭。有一次,正在朗读着,他突然停了下来,嘴里说了句什么,转身走出了教室。同学们都感到奇怪,有人悄悄尾随出去。只见柴老师走到走廊尽头,从裤袋里掏出小半截煮玉米,狼吞虎咽地吃进肚子里去。二年级时,男老师刘平子教我们班的语文。他当时30多岁,患过肺结核,正处于恢复期,面色苍白,体态瘦削,走路缓慢,说话中气不足。有时他实在支持不住了,就坐在椅子上给我们讲课。天气稍一转凉,他就换上了长袖衣服,还时常披着一件黑色的女式羊毛衫,看得出生活的窘迫。刘老师学识渊博,教学认真,方法独到,听他讲授语文,常能引人入胜。记得在学习冰心的散文《再到青龙桥》时,刘老师把作者在多年以前写的《到青龙桥去》和刚发表不久的《三到青龙桥》两篇文章也介绍给我们,朗读其中的精彩段落,讲解三篇文章的内在联系,使我们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学习兴趣倍增。刘老师还擅长丹青与书法,在学习一篇关于三门峡的课文时,他事先画了一幅国画,提前一周挂在教室的墙壁上。画的是黄河三门峡水势图,那奔腾翻卷的洪浪、中流砥柱的情势,历历在目,跃然纸上。在画的空白处,他还节录了贺敬之的诗歌《三门峡——梳妆台》。我们不仅学习了课文,还欣赏了国画,知道了贺敬之,记住了“望三门,三门开,黄河之水天上来!神门险,鬼门窄,人门以上百丈崖。昆仑山高邙山矮,禹王马蹄长青苔。马去门开不见家,门旁空留梳妆台……”这样气势磅礴的诗句,真是获益非浅,受用终身。我与刘老师之间,还有过小小的交往。一次书法课上,刘老师顺手拿起我在用的半锭墨,端详片刻,问道:“你爸爸是干什么的?”我知道他其实是问这锭墨的来历,连忙说:“这锭墨是我姨妈家的。”他没再追问,又说道:“用这种墨来画画最好,如画眼睛,看起来是亮的。”他接着说,“现在市面上已经没有这种墨了。你看这样行不行,我去买一锭墨来和你换?”没等他说完,我连忙说:你画画需要,那就送给你了。他笑眯眯地望着我,小心地用一张纸将这锭墨包好,放进了衣服口袋。过了几天,他竟然画了一幅画送给我。现在回想起来,那是一张三尺宣的斗方,画上是一筐葡萄。他告诉我,就是用那锭墨画的。我一看,果然晶莹剔透,栩栩如生。我接过画的那一刻,心里有受宠若惊和不知所措的感觉。1964年8月,我初中毕业没有被高一级的学校录取。19日,我收到了“不录取通知书”。当天晚上,我就到街道办事处去报名,要求上山下乡。第二天晚上,我就离开家,踏上了去大巴山的征途。临行前,班上送给我一本日记本,学校的领导在扉页上题了词。王秀琪校长的题词是:“正国同学,与工农相结合,坚决奔赴农业第一线,这是知识青年的革命道路,愿您在农村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为建设新农村贡献出全部智慧与力量。”教导主任姜渭滨写的是:“在党的教育下,成为一个真正的革命的接班人,在阶级斗争的风浪中,要像昆仑山上的劲草,南山上的苍松,经受住任何的考验。愿您在建设新农村中贡献力量,展翅高飞。”学校团委书记徐国强题词道:“钟正国同学,与工农大众结合,做一个又红又专的无产阶级的新农民。”我的正规学历教育就此画上了句号。16岁的我,就此离开了母校,踏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应该说,这是我人生中最大的不幸。但又很幸运的是,我在小学阶段和在四十二中的三年时间里,受到了良好的启蒙教育。不光是学到了扎实的基础知识,还受到老师们勤奋敬业、正直善良的优良品质的熏陶,为我日后继续学习深造,刻苦钻研,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在本职工作中努力做出成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刚到大巴山的时候,我痴迷于诗歌,尝试着创作。退休之后,在一个偶然的情况下,我不假思索、无所企图地选择学习书法和国画,热情高涨,几近痴迷。回忆这些往事,细想起来,不能不说是受益于那九年的正规学校教育,影响一生。 作者近照及简介:钟正国,重庆人,生于1947年。1964年初中毕业即上山下乡去达县专区平昌县社办林场,1969年插队落户。1971年11月招工进重庆丝纺厂,1984-1987年在职读电大。1987年调市政府职能部门,工作至2007年退休。 赞 (0) 相关推荐 【作文家园】难忘的小学时光 作文家园 -教育 ▏阅读 ▏作文 ▏ 前沿 首发 ▏原创作文(ID:zxxyczwjiayuan) 作者简介 大家好我是雷炎小学五年二班的姜雨婷,我今年十二岁了.我是一个阳光开朗爱说话的 一个小女孩. ... 回忆我的语文老师——小学篇 也许是最近生活有点波澜不惊,总会想一些学生时代的往事,最先回忆的便是教过我的所有的语文老师. 最早的语文老师应该是我亲爱的老妈,因为她工作繁忙,没有太多的时间陪伴,于是在我还没上学的时候,就教会了我阅 ... 为什么语文考试不可以写负能量作文,看完他们的文字,你就明白了! 匿名: 明确告诉你,负能量作文,绝对不可以!!! 我语文正常情况下年级前十,但是基本上所有老师都不喜欢我的作文,原因就是我的作文有时不是正能量的!!! 注意,即使你不写负能量的作文,只是和正能量搭不上 ... 送给孩子一张兴趣的帆 配图:嘟嘟(6岁) 如果理想和目标是人生长河中的彼岸,那么知识是船,意志是桅杆,兴趣则是一张高扬的帆. 读初二的儿子的一位同学告诉我,儿子曾对她说,他一生准备出三大著作:画著.书法著和文学著.听罢这话 ... (启书有益)从一纸调离申请扯远说开去 日前,网络上忽然上传一个新闻,说是西安某地南窑头小学二十一名教师联名举报女校长,并提出集体调离现学校的申请. 这种"反腐"举动类的新闻,在近年来"群众利益无小事" ... [黄石文坛]张尧君的随笔《怀念雷振老师》 怀念雷振老师 雷振老师是我读大冶师范时三年的语文老师和两年的班主任,他是我学生时代的贵人. 我的学生时代从五岁开始,自小学到中师,我一直都是班上年龄最小的"小不点儿".同班同 ... 我给学生读文章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我就喜欢写作文.我记得那一年,因为自己写的一篇文章被老师当成范文在班上读给同学听,使得我那颗幼小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回家后,我还特意用新的稿纸,把那篇作文认认真真地重新誊写了一遍 ... 邹辉斌:夏日里的那股清风 顾问 钟石山 主编 何俊良 sdhjl1 投稿邮箱 203666763@qq.com [作者简介]邹辉斌:中国法学会会员,湖南省法学会会员,邵东县作家协会会员,四级高级法官. 夏日里的那股 ... 钟正国:不会忘记一双绣花鞋 不会忘记一双绣花鞋 --况浩文先生逝世三周年 文/钟正国 2018年1月下旬的那几天,真的好冷!在凌冽的寒风中,一位87岁老人的生命之 ... 钟正国:我的同桌是日本女孩 我的同桌是日本女孩 文/钟正国 (一) 1961年9月1日,初中入学的第一天. 班主任老师招呼同学们在教室里坐好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挨个点名,让大家相互认识.被点到的同学,一边答应一边从座位上站起 ... 钟正国:百年母亲(下) 百年母亲(下) 文/钟正国 作者与母亲 六.悠悠职业梦 日子一天天过去,母亲一边为生计奔忙,一边参加街道的各项活动.她成为读报员,组织居民学习,宣传时事政治:她担任扫盲夜校的老师,教妇女们识字,渐渐地 ... 钟正国:百年母亲(上) 百年母亲(上) 文/钟正国 母亲89岁时留影 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生于20世纪初的农历己酉年腊月初四,于2004年12月25日快到95岁生日时离开了我们,到2010年1月14日冥寿100岁了. ... 华人卫视艺术团副团长陈钊、中华时报社主任钟正采访了红色收藏家董瑞国 [建党百年梦 红色收藏情]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近日,"华人卫视艺术团"副团长陈钊先生."中华时报社"主任钟正先生,采访了红色收藏家董瑞国先 ... 纪实:家校携手筑安全,温暖护航促成长┃刘正国 近期,多地出现疫情反弹趋势,面对疫情防控严峻形势,加上2021年寒假将至,为了确保学校师生的安全,严防新冠肺炎疫情及各类安全事故发生.根据当前疫情防控要求,帮助学校师生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思想 ... 纪实:山里孩子的铺路石:记贵州省息烽县温泉镇中心幼儿园安清乡村园杜定碧老师的扶贫故事┃刘正国 杜定碧,贵州省息烽县温泉镇中心幼儿园安清乡村园的代课教师.1996年7月息烽县职业高中幼师专业毕业,杜定碧既是安清乡村园代课教师又是保姆,还是幼儿园孩子的保洁员,从代课月工资120元,拿着微薄的工作, ... 美国4月非农就业真的差吗?【国盛宏观熊园团队】 国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熊园 博士 国盛证券宏观分析师,刘新宇 事件:北京时间5月7日晚,美国公布4月非农就业数据,其中:4月新增非农就业26.6万人,预期97.8万人,前值77万人:4月失业率6.1 ... 她曾是“军中一枝花”,元帅亲自批准婚礼,女婿是正国级干部 上个世纪的前半段,中国的历史几乎是被战争填满了,除了外敌压境,还有国内复杂的斗争,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不仅是男人拿起了枪,许多女子也如花木兰一样,扛起枪勇敢地走向了前线. 李又兰就是这样一位女子,说起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