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蝌蚪、飞白、八分,到底啥意思?——揭开中国古代书法的神秘面纱

本期内容极易对常识产生震撼效果,震级10级以上,震源深度直插灵魂,心脏不好的朋友慎入。

喜欢书法的朋友估计都听说过石鼓文、蝌蚪文、飞白、八分等名词,还熟知楷书、隶书、行书、草书等。可是,你是否理解其中的真正内涵呢?

今天,老马就用形名学将这些书法史的悬念理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一、什么是”石鼓文”?

之所以将石鼓文放在第一位,是因为这种书法最容易让人望文生义。

看见“石鼓”二字,很多人就理解为刻在石鼓上的文字。

但是仔细一想:不对啊,这个鼓是用来敲的,这个石鼓是用来干嘛的呢?做载体的话,用平整的石头不是更合适吗?

再说了,看上面的文字,歪瓜裂枣的,毫无美感,颇为拙劣,又如何能引起历朝皇帝和高官文人的震惊和感慨呢?连我这个凡夫俗子都看不上眼,何况他们这些见过大世面的人呢?

其实呢,石,在古代除了表示石头外,还有一个发音,就是dan,四声,十斗为一石。

鼓,在古代除了表示敲的鼓外,还有一个意思,也是十斗。《礼·曲礼》载:”献米者操量鼓。”《广雅》:“斛谓之鼓。”《仪礼》载:“十斗曰斛。”

那么“石鼓文”的意思,不是说刻在石鼓上的文字,而是说这文字非常大。

有多大呢?

网上找到的这个斗,高28厘米,口直径40厘米,底直径33厘米。

十斗,其大小应该在84厘米-120厘米之间。一个字,就是一平方米左右。

唐代名人韩愈在《石鼓歌》里说:“镌功勒成告万世,凿石作鼓隳嵯峨。”翻译过来就是:文字刻好可以流传万世了,凿刻过程中高大陡峭的山体都被毁坏了。

瞅见没?这个石鼓文,是刻在悬崖峭壁上的。

韩愈又说:“毡包席裹可立致,十鼓只载数骆驼。”这个拓片用毛毡和草席包裹,竖着打开可以看到全貌。如果把这十个字拼接在一起,上面可以站好几头骆驼。

一个字在一平米左右,十个字在十平米左右。按照一头骆驼占位2平米左右,这十个字可以站立5头骆驼。

石鼓文还有一个别称,叫做“猎碣”。宋代董逌 《石鼓文辩》载:“世传岐山周篆,昔谓猎碣,以形制考之,鼓也。” 宋代吴曾《能改斋漫录·方物》载:“ 苏勗 载记亦言:‘石鼓文,谓之猎碣,共十鼓,其文则史籀大篆。’”

猎碣,啥意思呢?

碣,就是碑刻一类的东西。而猎字,左边是反犬旁,代表猎狗;右边形象代表捕鸟笼。本意:让猎狗去捕鸟。

《说文解字》载:“放猎,逐禽也。”

由于这个石鼓文是刻在悬崖峭壁上,刻字的过程需要用到吊篮,吊篮的外形,颇像捕鸟笼,所以被称为“猎碣”。

二、什么是“蝌蚪文”?

蝌蚪文的名气,其实也不输于石鼓文,还能和孔子拉上关系。《晋书卫恒传》:“汉武帝时鲁恭王坏孔子宅,得《尚书》、《春秋》、《论语》、《孝经》,时人已不复知有古文,谓之科斗书。汉世秘藏,希有见者。魏初传古文者出于邯郸淳,恒祖敬侯写淳《尚书》,后以示淳而淳不别。至正始中,立三字石经,转失淳法,因科斗之名,遂效其形。”

世人看到“蝌蚪”二字,很容易想象成这字是蝌蚪的形状,于是又好事者写出如下文字。

其实呢,真相很简单。来看看这是啥:

这种大号的毛笔,笔头粗过笔杆,形似蝌蚪,其书写的文字,是谓“蝌蚪文”。

那么蝌蚪文,其实就是大一些的毛笔字。

三、什么是“大篆”和“小篆”

杜甫诗云:“陈仓石鼓又已讹,大小二篆生八分。”那什么是大篆和小篆呢?

先来看这个“篆”字,上面是竹子头,表示分类;下面是个“彖”字,代表象形。

那什么是“彖”呢?

《说文解字》载:“彖,豕走也。”彖,即是猪脚。

鸟嘴,叫做喙,是因为其嘴巴颇像尖尖的猪脚趾。

那这个大篆、小篆,是如何跟猪蹄联系上的呢?

上面史料说了,这个石鼓文,属于大篆,而这个石鼓文,是刻在悬崖峭壁上的。

我们来看石刻工具,其尖部颇像猪脚趾,所以和彖扯上了。

再来看小篆,主要刻在竹木简上,要用到木工工具,其尖部也能和猪蹄联系上。

有人该说了,那大篆属于石刻,为啥也带个竹子头呢?

这是因为大篆的叫法,是后人加的,用的都是雕刻工具,而以小篆为参照物,所以石刻大篆也带竹字头。

上面的“彖”字就是小篆,由于是刻刀所书,所以没有笔锋,这是和毛笔字明显的区别。

四、什么是“隶书”?

这个,就叫隶书。

这种字为什么叫隶书呢?和奴隶有什么关系么?

从字面解释,奴,在古代指女工;而隶,在古代指清洁工。

来看古文字“隶”,其外形颇像一只手在拿着扫把的形象。

那这个隶书,又怎样和扫把扯上关系的呢?

来看这种大毛笔,外形是不是像扫把?隶书,因其形而得名。

五、什么是“八分”?

关于八分的来历,不要说今人,就是很多古人,也摸不清头脑,牵强附会一番,说什么”割程邈隶字的八分取二分,割李斯的小篆二分取八分,故名八分”,完全不知所云。

其实真相很简单,来看毛笔

八,即叭,指毛笔的笔杆像喇叭之形状。

分,古代有的地方指稻谷。《前汉书 律历志》载:“一黍之广为一分。”

而毛笔前面笔头的形状,颇像稻谷的形状,是谓“分”。

毛笔的笔杆和笔头组合在一起,是谓“八分”。

因此,很多记载将八分书成为“章程书”、“正书”,即是这种毛笔写的字用于公文、教材等正式场合的原因。

六、什么是“楷书”

今天我们都知道,楷书指毛笔字。但是毛笔字为什么被称为楷书呢?

来看楷字,左边是木字旁,代表分类;右边的皆,代表象形。

匕,在古代最初指勺子。

比,即是两把勺子。

白,在古代最初指水滴,来看白字。

而毛笔的形状,笔杆像两把合在一起的勺子;笔头像一个水滴;分类属于木,是谓“楷”。

七、什么是“飞白”?

说起飞白,也蛮搞笑的。今人不知飞白为何物,就牵强说:是笔画之间留白,是谓飞白,就像这种:

其实呢,古人说的很清楚,如王隐、王愔并云:“飞白,变楷制也。本是宫殿题署,势既劲。文字宜轻微不满,名为飞白。”飞白,是楷书的变种,文字轻小。

再如王僧虔云:“飞白,八分之轻者。”飞白,就是比八分轻的书体。

上面我们知道,八分,即是正楷,即常规规格的毛笔。比正楷轻的,即是小楷了。

那么所谓的“飞白”,即是今天的小楷了。

为什么小楷在古代被称为“飞白”呢?

原来,在古代某些地方,书写小楷是有专门的毛笔,叫做“紫毫”。

紫毫,笔锋由野山兔项背之毫制成,因色呈黑紫而得名。

这个紫毫呢,笔头上的图案,看上去颇像鸟在飞翔的形象,是谓“飞”;

整体上看,笔头又像一滴水;

合在一起,是谓“飞白”。

八、什么是“草书”?

说起草书,估计很多人会说:这我知道,就是写的很潦草,看上去很潇洒、大家都看不清的那种字。

这是望文生义,也是对“书法”的误解。书法,本意指书写的方法,任何书写方法,最首先的功能是交流,如果别人看不清,无法交流,这种书法的存在又有什么意义呢?

那古代的草书,究竟何意呢?

我们先来看古文字“草”,上面草字头,代表分类;下面的早字,代表象形。

那么这个草字,代表的是哪种植物呢?

答案是:蒲公英。

那该有人问了:这个蒲公英,又如何跟草书联系上呢?

来看蒲公英的另一种形象

再来看大毛笔

那么所谓的草书,不是说写的字很潦草,而是说书写工具像蒲公英。

草书和隶书的工具是一样的,因此在有的地方将草、隶并称,《南史·刘孝绰传》载:“绰兼善草隶,自以书似父,乃变为别体。”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谓义之子献之,“少有盛名,风流高迈,草隶继父之美”。

九、什么是“行书”

行书是多数人非常熟悉的一个名词,根据度娘介绍,这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

比如这个:

但我们今天理解的“行书”,和古人概念中的“行书”,是不是一个概念呢?

南宋姜夔《续书谱·行书》曰:“尝夷考魏、晋行书,自有一体,与草书不同。大率变真,以便于挥运而已。草出于章,行出于真,虽曰行书,各有定体,纵复晋代诸贤,亦苦不相远。”

“行出于真”,什么意思呢?

我们来看古文字“真”

这个真字,上面是一个“匕”字( 即勺子),下面是一个有脚的贝字,什么意思呢?

原来,在古代有的地方,是用贝壳作为货币来使用的,叫做贝币。

但是呢,不是所有的贝壳都适合当货币,只有一种贝壳,足够厚实坚硬,可以钻孔,风吹不烂,水泡不坏,浪打不破,才适合当货币。

这种贝壳一般背上有明显的花纹,所以又叫“文贝”,也叫“宝螺”。

这种贝壳的外形颇像勺子,所以又叫“真”。

那么真,可以引申为实、硬。

真书,即是今天的硬书。那么“行出于真”,即是行书属于一种硬笔书法。

有人该问了:古代有硬笔书法吗?

当然有。王僧虔《古来能书人名》云:“钟繇书有三体:一曰铭石之书,最妙者也;二曰章程书,传秘书,教小学者也;三曰行押书,相闻者也。”钟繇擅长三种书体,一种是铭石书(大篆)最擅长;第二中是章程书(八分),用来教育百姓用的;第三种叫行押书,用来写书信。

这种用来写书信的“行押书”,就是硬笔书法。为什么说这种“行押书”就是硬笔书法呢?

来看这个“押”字,左边是提手旁,代表分类;右边是“甲”字,代表象形。

我们用硬笔书写的时候,大拇指、食指、中指的指甲盖聚在一起,夹紧笔头,是谓“押”。

在研究古代书法的过程中,有一种重要的硬笔书写工具被有意无意的忽略了,这就是鹅毛笔。

不要以为鹅毛笔是西方古代特有的书写工具,在中国古代诗歌中,鹅毛笔的身影也经常出现,比如:

龟甲开屏涩,鹅毛渗墨浓。——唐,李贺

对秉鹅毛笔,俱含鸡舌香。——唐,白居易

怀铅辨虫蠹,染素学鹅毛。—— 唐,刘禹锡

獭髓分膏密,鹅毛写恨稠。——宋, 钱惟演

那这个鹅毛笔为什么被称为“行书”呢?

这是因为,腊猪蹄是古代熟悉的一种食品,所以古人常将猪蹄作为行、走的代称。如上面的“大篆”、“小篆”。

行书也不例外。鹅毛笔的笔尖,颇像猪蹄尖尖的脚趾,其书写的字体,是谓“行书”。

————————————

综合以上,古代书法名称不是按照笔画特点来分类,而是按照书写工具来分类。由于朝代更替,存在异名同实的情况,但总体上概括起来就两种:硬笔书法和毛笔书法。

硬笔书法包括:石鼓文(大篆)、小篆、行书。

毛笔书法包括:大楷(蝌蚪、隶、草)、正楷(八分)、小楷(飞白)。

(0)

相关推荐

  • 书友必藏 | “汉字”与“书法”的发展历程你要知道!

    <汉字与书法发展述略> 栾继生教授 中国书法是汉字书写的艺术,从一定意义上说,书法与汉字相伴而生,又相互影响.学习书法,首先要了解汉字.汉字发展至今,经历了古文字和今文字两大阶段,主要有篆 ...

  • 各体书法用笔不同,该怎么选择适合自己的毛笔?

    我是石上先生先生,对美学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喜欢分享美图美文 世界太芜杂,愿做你发现美的眼睛. 不请自来回答一下,希望对你有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选用对的书法工具很重要, 选好工具,养好习惯,才能 ...

  • 于钟华:什么是篆书

    要清楚什么是篆书,首先需要弄清楚什么是书法.知道什么是书(法),"书"的前面加个"篆"字,就知道什么是篆书了.换句话说,"篆书"这两个字,& ...

  • 考古地球历史,揭开地球磁场形成的神秘面纱

    古老岩石里的磁场,记录着地球生命的起源,也有着我们生命的起始 从澳大利亚西部杰克山区地表裸露岩层中挖掘出来的微观矿物质,因其带有42亿年前地球磁场的痕迹,因此一直都是地质学重点研究的对象.这几乎和地球 ...

  • 燕山草堂六爻第十讲《揭开易经占卜神秘面纱》

    张连田 中国易学泰斗廖墨香弟子 迁安市闲云环境艺术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 河北省迁安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史学专家 中国社科院先秦史学会北易国学研究中心副秘书长 中国战略型人才库建筑环境咨询培训讲师项目入 ...

  • 揭开宇宙外的神秘面纱

           点上面蓝字关注,惊喜不断! 从古到今,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宇宙的探索.<淮南子>中曰:"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这里宇指空间,宙是时间.我国汉代学者 ...

  • 金丝铁线“”紫口铁足“,四个步骤带你揭开哥窑的神秘面纱!

    相传,宋代龙泉县,有一位很出名的制瓷艺人,姓章,名村根,他便是传说中的章生一.章生二的父亲.章村根的擅长制青瓷而闻名遐迩,生一.生二兄弟俩自小随父学艺,老大章生一厚道.肯学.吃苦,深得其父真传,章生二 ...

  • 圣境甘南 | 为您揭开甘南的神秘面纱

    想看西藏的美景,又怕会有高反,这儿最适合你! 拉卜楞寺,这所被誉为『世界藏学府』的寺庙,鼎盛时曾有四千僧人.现在仍有很多人慕名而来 扎尕那在藏语里的意思是『石匣子』.几个村庄都在高耸的石山中间,山与村 ...

  • 揭开女性领导力的神秘面纱

    蒲导读 2021年2月,蒲公英女性领导力提升共建计划十四期招生组的22位姐妹们,在班长王海茹.组长郝莉的带领下开展了<用得着的女性领导力>课程(点击进入即可了解课程)的线上共修,分觉知力. ...

  • 揭开武当山金顶的神秘面纱!祖师出汗、海马吐雾、雷火炼殿!

    壹 武当山,位于鄂西北丹江口市境内,方圆八百里,高险幽深,气势磅礴,标奇孕秀,云飞雾荡,千百年来,它一直是使历代墨客骚人留连忘返的仙境,也是使无数人向往的旅游胜地.我虽不是名流逸士,但是,武当山那美姿 ...

  • 揭开“夜郎国”的神秘面纱

    夜郎立国共三四百年,是汉代西南夷中较大的一个部族,或称南夷.西汉成帝时,夜郎与南方小国发生争斗,不服从朝廷调解.汉廷新上任的胖舸(今贵州省大部分及广西.云南部分地区)郡守陈立深人夜郎腹地,斩杀名叫兴的 ...

  • 新“95于田料”和田玉,揭开于田料的神秘面纱

    说白玉山料,很多人都喜欢新疆料,而在新疆山料当中,产白玉的地方并不多,市场上你所见到的白玉山料多数是俄料或者是青海料,即使是且末料当中,纯白的也很少. 而大家对新疆山料印象中最好的大概就要属于田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