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浔——江南古镇的封面
虞山一划
关注
南浔——江南古镇的封面
阅读1190
来自话题
#最美中国,游在中国
14.2万篇
南浔镇位于浙江省北部,湖州市东部,东与江苏省震泽镇、七都镇毗邻,属太湖流域和杭嘉湖平原,居长江三角洲经济区腹地。南浔镇是湖州市南浔区政府的所在地,区域面积141.3平方公里。古镇区位交通便捷,历来就是水陆交通要冲。G50沪渝高速、318国道和长湖申航道穿境而过。距离上海、苏州、杭州等大城市均为100公里左右
南浔镇建于南宋淳佑季年(1252年),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昌盛,教育发达,名人辈出。据宋,明,清三朝统计,南浔籍进士41人,南浔镇京官56人,明清两代任全国各地州县官57人。南宋至民国,在全国有影响的浔籍学者有80多人,故南浔有'诗书之绑'、'镇志之绑'之美称
南浔古镇景区面积2.18平方公里,古镇保护范围东界至宜园遗址东侧起,西界至永安街起,南界自嘉业堂藏书楼及小莲庄起,北界至百间楼,保护面积约一百六十八公顷,其中重点保护区面积88公顷
据《江南园林志》云:“以一镇之地,而拥有五园,且皆为巨构,实江南所仅见'。南浔拥有众多的人文景观和名胜古迹。如驰名中外的文化宝库嘉业堂藏书楼;江南园林佳构小莲庄;独具江南风情的沿河居民建筑群、明代百间楼;号称'江南第一宅'的张石铭旧居和民国元老张静江故居,以及颖园、丝业会馆和大小古桥等。由南浔商会改成的南浔史馆已成为展示南浔历史的对外宣传窗口
请将手机亮度调到更亮,以便观赏效果更佳
当日细雨霏霏微风吹过,虽光照不尽理想,然江南梅雨季特有的湿漉漉味道扑面而来
现今的南浔一镇拥有9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250多名中高级职称的教授、专家更为江南其他乡镇所罕见
南浔古镇保护大事记:1985年成立嘉业堂文保所;1999年南浔等江南六大古镇联合申遗;2003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2004年编制《南浔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省政府批准设立南浔历史文化保护区、通过国家4A级旅游景区评定、成立南浔区文保所;2005年获“中国十大魅力名镇”称号、获“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称号、成立南浔古镇历史文化保护管理委员会、编制《南浔历史文化保护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09年大运河申遗启动,頔塘故道和南浔镇历史街区被列入申遗项目;2011年成立南浔古镇管理委员会;2012年启动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2013年列入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2014年启动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成功入选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南浔学研究会成立、全域修缮复活古镇传统风貌;2015年成功获评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张钧衡 (1872-1927),字石铭,号适园主人,吴兴(今湖州)南浔镇人。系张宝庆独生子,祖父张颂贤以经营盐业致富,成为'南浔四象'之一。张石铭光绪二十年 (1894)中甲午科乡试举人,会试不第。捐主事分兵部车驾司候补,在上海经办盐务、典当、酱盐业,并经营房地产,投资商业银行、浙江兴业银行及慎大钱庄。1903年分家后,张宝善居住东大街祖宅尊德堂,而张钧衡与母亲桂太夫人在张家的产业启泰酱盐店河对岸的南西街,买下诗人董说旧宅和顾氏旧宅,兴建了一处规模更大的宅院——懿德堂。这所大宅占地面积4,792平方米,坐西朝东,有五落四进和中、西各式楼房244间,建筑面积6,137平方米,以其规模宏大、雕刻精美、建筑风格中西合璧而著称
张氏旧宅西面原来还有占地30亩的适园,设有碑廊,镶嵌了很多张石铭收藏的古代名人的书法作品。但被毁于抗日战争
张氏旧宅建成后,张石铭在此只住了几年,从辛亥革命时起,张石铭就带着家眷移居上海公共租界中区南无锡路162号,只有母亲桂太夫人在南浔居住,直到1922年去世,此后这里基本空关。2001年,南浔张氏旧宅建筑群被国务院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石铭旧居正厅称作懿德堂。而这个名字由来,却是和一个女人有关,她就是张石铭的母亲桂太夫人。在古代,“懿”是对妇女的尊称,女子多得多德便叫做“懿”。张石铭幼年丧父,家中事物全靠母亲桂太夫人操持,为表示对母亲的尊敬,便将故居正厅称为懿德堂。懿德堂的主要用处是举办婚丧喜事、科举中榜等仪式
老太太念经拜佛之处
隐藏在账房间背后的保险箱柜密室
在张宅旧居花园的合影
现在南浔古镇旅游景区分为三大区块:第一块是南浔旅游景点富集区,张石铭故居、刘氏梯号等景点分布其中。第二块是由小莲庄、嘉业堂藏书楼等景点组成的中心景区。 第三块是以东大街、张静江故居和百间楼为主的东北区块
南宋时期,南浔以蚕丝精华“辑里湖丝”扬名世界,在“辑里湖丝馆”,我们看到了那时的丝绸,象月光下一条平坦静谧的大河,没有一丝曲折,虽历经近千年,却依旧光彩夺目
辑里村,原名七里村,在元代末形成村落,因为相距横街、马腰、南浔三地都为7里路而得名。后因为七里丝为清代康熙和乾隆两个皇帝身上的龙袍制定用料而被世人重视,七里丝的名称直到清康熙乙丑年 (公元1685年) 前后仍保持着原名。直至雍正初年 (公元1723年) 之后,古书上才有了'辑里湖丝,擅名江浙也'的记载。由此可推断,'七里'被雅化为'辑里'的时期当为康熙后期 (公元1685~1722年),大概是南浔镇的丝商为赞美该丝所为。七里村也同时被雅化为辑里村! 因'七'与'辑'发音相近,而'辑'又有缫织之意,因而这并不是无道理的雅化。'辑里村','耕桑之富,甲于浙右'、'蚕桑之利,莫盛于湖,尤以南浔为甲',古人留下的赞扬之词,都是称赞浙江古镇南浔的耕桑业。南浔耕桑业又以'辑里湖丝'而闻名天下
辑里村历来就有'辑里湖丝甲天下'的美称,名扬中外。早在元末成村以后,村人们便培育优良品种,栽桑养蚕,精于生产湖丝。明中叶以后,南浔'辑里丝'便闻名国内。因辑里村的河水,东由在串珠湾雪 (息) 荡河,几经曲折,向西分流到辑里村的淤溪而澄清,故自然为缫丝取水提供了清水,常年取之不尽。加上辑里村人在制种、养蚕和缫丝工艺上不断摸索、不断改进,使所产的湖丝具备了'细、圆、匀、坚'和'白、净、柔、韧'等特点。明万历年间,逐步走向国际市场。杭州、嘉兴、湖州、苏州等地所产的蚕丝都冠以'辑里湖丝'外运,长时间盛销不衰
'辑里丝',因产于南浔镇辑里村而得名。蚕种选用自育'莲心种',又称'湖蚕',品种优良,特适于缫制优质桑蚕丝。辑里湖丝手工制作技艺主要工序有搭丝灶、烧水、煮茧、捞丝头、缠丝窠、绕丝轴、炭火烘丝等。辑里湖丝手工制作技艺完整地保留了湖州地区传统缫丝的特色
《徐愚斋日记》载: 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做生日,有人以辑里丝绸作为礼品相赠,获女王赞赏。清宣统元年 (1909) 至1920年的12年中,辑里丝每年出口16,543.67担,其中出口美国9,345.75担,出口法国3,942.92担,出口英国1,874.25担。其余出口其他国家。1912年,辑里丝在南洋劝业会评比中获超等奖; 1915年,'辑里湖丝'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奖
我们在这家五福楼品尝了获得大众点评网最高分的双交面,确实独树一帜
张静江故居,又称尊德堂,南浔四象之一张氏后裔。清末在法国经商期间结识孙中山先生,加入同盟会,曾为辛亥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孙中山称之为“革命圣人”“中华第一奇人”,曾题“丹心侠骨”四字相赠,被国务院纳入第七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横匾“尊德堂”三字由清朝末代状元张謇手书,正面是孙文(孙中山总统)送给张静江的对联:“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四十州”
而尊德堂抱柱对联'世上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德 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由张謇的老师,清同治、光绪两朝帝师翁同龢所书更显得意义非凡
南浔区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项,省级9项,市级39项,区级166项。南浔非遗馆作为展示与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常设基地,馆内设有'国家级非遗区、美食享受区、快乐生活区'三部分向游客开放,让游客在欣赏南浔传统非遗项目的同时,可以享受舌尖的美味,体验传统手工技艺的魅力
找到一家南浔籍的金氏故居,大家好不欢喜
南浔金家,位于南浔古镇东大街38号,为南浔近代丝商“八牛”之一,人称小金山。金家一门风雅,诞生了近代著名画家金绍城、竹刻家金绍坊、女画家金章、文博大家王世襄、石油大王金开英。金绍城是近代著名画家、民国初年北方画坛领军人物、中国画学研究会首任会长、“湖社画会”的精神领袖
金氏旧宅名“承德堂”,为金氏家族发家人金桐于清同治年间所建,南浔金家前临东大街,后至栲栳湾,坐北朝南,分布在东、中、西三条轴线上,体量庞大,雕刻精美,系金绍城祖父金桐在清同治年间所建,其正厅高9.5米,为南浔私宅中最高建筑
江南明清沿河民居群遗韵——百间楼,由明代礼部尚书董份为其女眷和仆人而建,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始建时约有楼房百间,故称“百间楼”,是江南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时期沿河民居建筑群之一。百间楼依河立楼,河道蜿蜒逶迤,与映在河水中的倒影,构成了一副江南水上人家的画卷
因天气不佳无法拍出鳞次栉比的房屋层次,为此借用了此张古镇当地宣传网页的图片
短短半天的南浔古镇游结束了,许多景点还没能涉足,留点念想给以后的机会吧
美哉,南浔!
来自话题
最美中国,游在中国
14.2万篇内容 97.1万人互动
订阅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