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122【曾乙候编钟(小型张)】特种邮票
T122M. 曾乙候编钟(小型张)
1987.12.10发行 全套1枚 发行量396.45万套
(1-1) 3元 曾乙候编钟
小型张邮票规格:80×52毫米 齿孔度数:无
小型张外形规格:92×165毫米 版别:胶印(局部采用凹版工艺)
摄影者:胡锤 设计者:邵柏林
印制厂:中国人民银行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
曾候乙编钟是1978年5月22日在中国湖北随县南郊的擂鼓墩一座战国早期墓中出土的古代乐器,墓主人是曾国君主乙。这套中国古代打击乐器共有65件,包括钮钟19件,甬钟45件,另外还有楚惠王增曾侯乙镈1件。最大的(下层右数第一件)高153.4厘米,重203.6公斤;最小的(上层右数第七件)高20.4厘米,重2.4公斤,总重量为2567公斤。春秋战国时期编钟曾风靡一时,和琴、笙、鼓、编磬等作为皇室显贵的陪葬重器。曾候乙编钟在地下沉睡了2430年,依旧完整无缺,使世界考古界为之震惊。这是中国文物考古界、音乐史和冶铸史上空前的发现。
这套乐器依照钟的形状大小和乐音的高低排列,编成八组悬挂在三层钟架上,钟架呈铜木结构,纵横两列连成曲尺形。根据钟上的铭文和实际测音证明,这套编钟的每一件钟都能敲出两个相距小三度或大三度乐音。演奏时,由三个乐工双手各执一根丁字形木槌,分别敲击中层三个组的编钟来构成旋律。另外还有两名乐工,各执一根大木棒,分别敲击下层低音铜钟,构成和声,并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经演奏证明,这套编钟音域宽广,包含五个八度,音色柔和优美。
曾候乙编钟凭借高超的铸造技术以及良好的音乐性能被海内外的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我国在两千多年就已经创造出如此精美的乐器,拥有如此恢弘的乐队,如此精湛的青铜铸造工艺和如此发达的音律科学!
1987年12月10日,为了展示这个世界铸造史和音乐史上的奇迹,邮电部发行了《曾侯乙编钟》特种邮票,全套小型张1枚。
本套邮票是中国国宝系列邮票的第一套,票面是一套曾候乙编钟,下部为编钟形象,上部为竖排的文字说明,画面与文字交相辉映,类似中国古代文人画卷中诗画一体的风格,整个票面古朴典雅,布局精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