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为什么会焦虑?
我最近一直不太愿意更新公众号,这种不愿意是基于内心想要整理的欲望不那么强烈,也不太想倾诉,我一直觉得写公号就是一种倾述的方式,不想的时候,就那么沉默,却在偶尔更新微博,我在微博上写下我对事物的看法。即便是偶尔更新,慢慢汇聚,似乎能形成好大一篇。话题杂而繁,那就继续整理一下,放在公号上,供需要的人取用。
中年人你为什么会焦虑?
一边是努力,一边是努力了还达不到的生活,这可能是中年人焦虑的原因所在。在一个碎片化时代,我们的注意力并不那么集中,我们总是被大到各自城市排行榜,家庭排行榜所吸引,因为在你的朋友圈里在互联网上你会无意识的点击阅读,你想找到自己的坐标,但一看那些排名,你会觉得离你梦想的阶层越来越远,你就开始焦虑了,你觉得你的生活和你的努力总是跟不上这个时代。你也不是无意识的去点击,因为你想要给自己一个安慰,结果发现阅读到的不是安慰,反倒成了一种心理的负担。
中年本身就是一艘负重的船,如果不巧船漏水了,那么沉没的风险就高到无可估量。有些人坦然面对去想办法解决,有些人选择向死而生,结果把自己的责任扔给一个只有12岁的小孩。你能否想到他对这个世界有多绝望!从生活的技巧而言,小孩比成年人更为脆弱。当我在网络上看到因为妻子生病,自己选择自杀,而留下12岁的男孩去照顾目前的时候,我就感觉,中年其实也脆弱。
作为电脑前和拿着手机的你而言,你能看到这些文字,说明你过的还不算差,至少你还有时间来思考生活。有些人,怕是连看到这些文字的机会都没有,你说,谁更幸运一些?既然是一艘船,船长得有选择活下去的勇气。
这个世界有很多你不知道和不了解的阶层,你以为你过得很辛苦,事实上,你的那点辛苦,在别人眼里是羡慕。千万别放弃自己的那点希望。焦虑,人人都有,有时候我自己会在某些时刻心情糟的像得了魔怔,那一会,你只需要让自己放松下来,去休息,什么决定都不要做,什么话也不要讲。最好是醉酒以后让自己睡着,或许,醒来以后就生出许多希望来。
在社会这个空间里,还有许多平行滑行的阶层,只是你不知道而已。最近这段时间,不太喜欢刷手机,如果有空,我愿意拿起书进行阅读。或许是手机刷多的缘故,看着手机总有想吐的感觉。最近看《当代》2016年其中的一本,全书两篇小说,一篇《慈悲》、一篇《花城》。一篇讲上海,一篇讲深圳。在《慈悲》里我看到原谅和释然,尽管很多人伤害过你,但在剧终,还是选择了释然。在《花城》里我看到阶层向上的辛酸。都是普通人的故事,也都遭遇过生死离别和社会的阴暗。龙门阵死了,那是为金钱草而死,金钱草到最后都不知道,龙门阵为什么“背叛”他,他只是要拼尽全力为金钱草弄一个城市户口,所以那么卖力,但金钱草不知道,她大声的指责他,结果掀起了群体骚乱,让龙门阵死于这一场骚乱。绍花背负着对情感的失望和生活的绝望,选择了跟一个曾经在“电视台”工作的秃顶男人,后来发现男人不仅骗了她在KTV挣来的所有钱,还为男人生了个儿子,而那个男人却销声匿迹在人海之中,不得已嫁给财叔这个老家伙,最终还被扫地出门,也没有了城市户口。
《当代》有句口号是:用文学记录中国。他们写的是曾经的故事,却结结实实的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不同的年代而已,我相信我们这一代人,未曾经历过《慈悲》中上海人的生活,但真真实实体验过《花城》生活,至少我体验过。最终我选择继续“流动”,不知是幸运还是努力的结果,我发现我稍微好那么一点点。未曾经历便不会有同理心,这是我曾经在公号上告知过大家的一个观点。
研读经济就是研读我们自己
经济危机从某种程度上是存在,是经济发展的确不好了,这是现实情况,但有一点,当你体量和基数越大,哪怕你增长一个点,在现实生活里就了不得,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开始提,从速度增长转向质量增长。谈国家与社会你觉得不太好理解,那我们谈谈电商,同样的道理,当基数小的时候,你随便一场活动就能让团队让上层看到希望,那会基数太小,从几百到十万算是增长了很多倍,但如果你的基数是10亿,你哪怕是一点不增长,光是想办法稳住就已经要拼尽全力了,何况你还有个增长的梦想。所以,当我们总是觉得我们的发展低于预期的时候,你应该有个宏观的认识是,这一点也是可以原谅和能被接受的。这衍生出来的第二个问题是,作为普通民众,你对未来有没有信心,如果感觉问的不到点子上,我再深问一句,你觉得你的未来生活会变得更好还是变得更糟?我想大部分人还是会得出我们会越来越好的答案,尽管有各种焦虑,只要有这个答案,其实你已经明白无误的表达了你对经济危机的看法。发展总会有各种问题,大到国家小到个人没有一帆风顺的。
研读经济就是研读我们自己,我们为自身所做的未来规划。话题回到房产这件事上,现实的经济选择是,我们要稳金融,要稳金融就得稳房产。所以短期来看,房产不会快速上涨但也不会快速下跌。房产确实是个泡,但你不能一下子破了,一破之后就会应验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这句话,它不是银行的事,也不是房产商的事,还包括参与者,政府。所以你就要想,每一次经济变化,都会影响到我们每个人。你以为跟你无关,其实也影响了你的收入,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近来总会提到经济和运营的关系所在。我想强调的是,做运营的格局必须大一点再大一点。
最好的领导力与“人事”这份工作
因为职业的缘故,我总是在闲暇的时间琢磨“管理”这件事,也包括领导力,有一天得到一句话就是:最好的领导力,就是多打胜仗多分钱,其他都是扯。话糙了点,对团队及其成员而言,本就如此。员工为什么跟一个企业,附在一个团队中,那是因为能给他希望,能让其生活的更好。之前朋友圈里流行一句话说:不跟员工谈钱的企业是在耍流氓,话是对的,少了个前提,既要有基本的保障,更多是看到有分钱的希望。
关于人事这件事,我总觉得很多公司的人力资源工作者将其搞反了。通常的情况是,他们只负责人员的招聘离职,以及搞所谓的KPI,弄一堆人效的公式,再弄个考勤.....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就是,好像人事部门并没有那么重要。而且还是来添麻烦的。它不重要,是因为它并没有对自己的职业厚度进行延展,或者说自己的职业认知并不清楚。因我长期在业务部门待,也接触过各种各样的行政人资,我总觉得,真正能跟业务部门配合好,能解决业务部门述求的人资行政少之又少。
正常理解,在一家公司里,除了业务部门以外的部门都是保障部门。作为人资部门,要实现的是提升人效,那提升人效并不是简单表格就可以进行管理,这需要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和业务部门的实际情况进行构思,如何能激发员工潜力,让其创造更多价值。比如我们讲到KPI,很多人都搞反了,把KPI当成扣钱的由头,事实上,KPI要干的是,让员工明确工作的重点与重心,给员工发奖金,做职业技能提升培训,梳理人员晋升通道....本质一点,让员工干活的时候,还能看到希望,看到付出有回报。这才是人资行政部门要干的事情,人员招聘只是第一步。
那么我想回顾下,我们身边的人资行政部门,似乎每天出一些不疼不痒的规章制度就没活可干了,关键是,制度在某些时候还制约或阻碍了业务的发展。作为人资行政的从业者,还得多理解人性用更为专业的手法协助业务部门提升业绩才是正道,每天发发通知,可以撤销了。
管理学本身就是个动态学,你得知道什么时候变,怎么变?是随着业务的增长,人资行政的手段和方法也要变化。很多从业者,其实是一个经验用十年。
某些企业:没有高利润的命,但却做了高利润的梦
卫哲在“混沌大学”讲了一节课,他说,别被大和快迷惑,商业的本质还是效率。这个话题,我依旧愿意站在生意和运营管理的角度,那就是:货如轮转的流通以及稳定的现金流。利润这件事,大部分产品乃至超过90%的企业是没有追求高利润的命的,但却做了追求高利润的梦。这就让很多人很不理解,说,我们为什么就不能追求高利润,你自问一下,你的产品真能掌握核心科技,我一直感觉,企业,就赚合理的利润,走量这件事是普度众生的事,当然,也是生存之道。至于大和快,我愿意理解为,企业的规模,而快则是速度,但速度快不代表效率高。正如现金流这件事,其实你让转一圈解决的是效率,侧面提升运转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