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心平凡事物 巧妙构思成文 |《 害怕》龚若惜​

《天天读写》2021.7
  学生佳作
害怕

四川省成都市第四十九中学七年级(5)班 

龚若惜

我最近很害怕,缘由是我的一位朋友,一朵蒲公英。【在题目设悬的基础上,开篇再次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把”蒲公英”认定为” 朋友”, 为下文奠定了感情基调】
还是从初见开始讲起吧。
如果在植物中也有“家境贫富”之分,那么典型的两类就是—立足于灿烂阳光之下,挣扎在黑暗笼罩的下水道里。
一株不知名的野花,正是后者的典型代表。不同的是,它突破了盖板下的黑暗,奋力伸展自己的身躯,极为认真地模仿一旁挺拔的腊梅树。而它的花朵中,只有屈指可数的几朵才沾有淡淡的黄色,剩余的还紧紧藏着花的尖瓣……远远看去很难注意到它的存在,凑近看才能体会到它在人来车往中苟延残喘的艰难—它的身旁有同伴的尸骸。【初见蒲公英——拟人化手法,表达对其生活环境艰难的同情】
我第一次见到它,同样觉得平平无奇,可是与它相处久了,发现它有着自己对光明无尽的追求,这就是它最闪耀的地方。
学校日复一日的学习间隙中,它是我一面之缘的好友,我最终知道了它的种类—当它正中一朵花苞泄露了一颗白种子时,原来这是一株蒲公英。终于拥有了答案后,我心里感到了莫名的安心,似乎只要它有了名字,生命的价值便高了一截。
在我认识它后,回家我都要绕段长路去看看下水道—听起来挺滑稽。蒲公英的每一次生长变化,就是我感到骄傲的原由。在书桌的周记本前,我还能清晰看见每次放学路上灿烂的阳光,或者是淅淅沥沥的小雨,不变的是一花一人的例行问候。【“我”关注“蒲公英”的生长情况,佩服于它的顽强追求精神)
多么美好的时光啊,惹得人陶醉其中,于是我也没想到结局来得那么猝不及防。【语意转折,巧妙过渡)
那朵蒲公英离开了温柔乡,【前文突出其生活环境的恶劣,这里用”温柔乡”一词显得前后不协调)尸体不存—这似乎是最现实的结局,可惜我还是接受不了事实,它再也谱写不了它的春语。是被某类人折了去?还是受了意外?结果只能是那四个字—不得而知。
伤感的词汇在阅读理解题张口就来,此时却一字也说不出,大作家们的心理描写是怎么锤炼出来的呢?会因为心情过于复杂而顿口无言吗?【连用问句强化伤感难言的痛苦】【“蒲公英”“尸体无存”令“我”“ 伤感”以致“无言”】
“宿命”一词真是造化弄人。我默哀,我也怀念,我只愿你不忘初心,仅此而已。像借此呼吁人们保护自然,或者告诉人们不要因为挫折而一蹶不振—这些本不属于我这无名小卒所要担负的重任,让想做的人去做吧。【感慨“蒲公英”的悲剧结局,联想到保护自然,表达纯真、善良的愿望】
此事也就告一段落了,在以后,我见到了同样种类的蒲公英,它们的外表令人赞叹,鲜艳的颜色包裹着茁壮的身躯。我在它们身上看见了你的影子。
可我却害怕起来,它们将来也会不告而别吗?就像你一样。以至于我再也不想在它们的生命中寻找属于曾经的自豪。—这是你给我带来的变化。
我好害怕,是因为我想你了,但别给我回来。【照应题目,揭示“害怕”的内涵,表达对“蒲公英”的怀念之情】
"赛作文”点评
常人眼中,一棵蒲公英,特别是一棵生长在下水道井盖旁的蒲公英,是不会引人注意的,但是它却在“我”的心中掀起了情感的波澜。小作者描绘其形象,同情其处境,赞美其精神,特别是从蒲公英“尸骨无存”的悲惨结局中,联想到保护自然,充分体现出小作者纯真的童心和关爱生命、热爱自然的淳朴与善良。
处处留心皆学问。一棵普通的蒲公英,小作者用来作为写作素材,构思成文,表情达意,足见对生活的用心。题目“害怕”,用语简练,内涵明确又不乏悬念。文章开篇紧扣题目,解释为谁害怕,然后按照认识事物的逻辑顺序,写与蒲公英的初见、相处日久、写入日记,从发现蒲公英“尸骨无存”,联想到保护自然,到最后阐释“害怕”的具体内涵,表达对蒲公英的怀念之情。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逐层深入,步步推进,体现了文章构思的精巧。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少同学,一写作文就感到害怕、为难,主要原因就是缺少素材积累。积累来源于阅读(间接的生活体验),更多的来源于直接的生活实践。身边的人,自己做的事,常见的景,熟悉的物,都可积累下来作为写作素材,在写作时合理选择、精心提炼、巧妙构思,一样可以化平凡为神奇,成就美文。
文章提升建议:由蒲公英的悲剧,联想到保护自然,思维上有些跳跃性。如果联想到人们对植物、动物、矿物资源的无尽掠取,再发出保护自然的呼吁,会更自然。
(点评:徐东祥)
END

《天天读写》文章精选

甄睿智:生活细节见真情

《天天读写》文章精选

苑同恺:要讲求曲折中的情理

《天天读写》约稿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