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伊绯:陈寅恪失明始末


陈寅恪双目失明始末

肖伊绯

众所周知,陈寅恪(1890—1969)晚年双目失明,其学术研究与相关著述,是完全靠助手及妻子协助完成的。那么,他的眼疾究竟是何时落下病根的,又经过了怎样的诊治与病变之后,方才双目失明的呢?

原来,陈寅恪早年高度近视,又因父亲离世直接导致了右眼失明。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的22天,日军逼近清华园车站,北平危急。陈寅恪的父亲陈三立此时已85岁了,他毅然绝食抗议日军侵略,5天后逝世。47岁的陈寅恪在为父亲守灵的日日夜夜里,国事、家事令他心情十分沉重;他一直斜卧在走廊的藤躺椅上,疲累与悲愤,交相而来。加之亲友来吊唁时家属均一一还礼,叩首或鞠躬,频繁弯腰、低头,极劳累,此类姿势对高度近视的陈寅恪极不相宜,直接诱发了视网膜脱落。

陈寅恪在为其父治丧期间,右眼视力急剧下降,已经基本没有视觉。到同仁医院检查,诊断为右眼视网膜剥离,医嘱及时入院手术治疗,不可延误。同时,医生还建议其手术后,必须有相当时间的休养,方才康复有望。但因陈寅恪决意要继承父志、坚决抗日,将携全家离开即将沦陷的北平,所以最终放弃了手术治疗。

抗战争期间,陈寅恪一家几经逃难,至1943年底才到达四川成都,任教于燕京大学,住入学校租赁的民房内,生活与学术条件都极差。灯光昏暗,且常停电,陈寅恪用仅有的高度近视的左眼视力,照旧备课并从事学术研究,完成多篇论著。1944年11月中旬,陈寅恪左眼视力也急剧下降,但未休息仍继续授课。

1944年12月12日早上,陈寅恪起床后发现,他的左眼也看不清了。12月14日,因左眼视网膜脱离,陈寅恪住入存仁医院治疗。入院后由陈耀真教授主持,于12月18日进行手术。术后一月,医生告知第一次手术未成功,准备再施二次手术。陈寅恪自己决定暂不再手术。因他感到第一次开刀不但未粘上,并弄出新毛病;若二次再开刀,医言又无把握,现静养一月渐有进步,万一将来忽然变坏,然后再开刀。基于病变性质,当年的医疗技术设备条件及身体基础状况等原因,陈寅恪于旧历除夕前出院。至此,陈寅恪双目失明,无可挽回。

1945年8月,抗战胜利之后,9月应英国皇家学会及牛津大学之约,陈寅恪去伦敦疗治眼疾。他此时抱着最后希望,祈盼恢复一定视力,决定远涉重洋。抵达伦敦第一次手术后,眼睛吸收光线尚无好转,仍模糊;第二次手术想粘上脱离之部分,但又失败。陈寅恪尚存最后一线奢望,请熊式一教授把英伦医生所写的诊断书寄给时在美国的老友胡适先生,经托人往哥伦比亚眼科学院咨询,亦无良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