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霞《荞麦花开》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荞麦花开
李德霞
一大早,爹从车棚里倒出小四轮儿拖拉机,给水箱注满水,往油箱加满油,又挂上车斗子。车斗子里,有带着尖尖犁铧的铁犁,有满满一麻袋荞麦种子。爹来到东院墙根儿下、隔着院墙喊:“大春哥在家吗?”
“在!”大春正在吃早饭,端着饭碗跑出来,“兄弟,啥事?”
爹说:“上午你有空吗?能不能帮我撒撒荞麦种子?”
大春说:“你要种荞麦?”
爹说:“今年春早,大田没收成。这不刚刚下了场透雨嘛,荞麦生长期短,种荞麦还能赶得上趟。这叫大田不满小田补嘛。”
大春往嘴里扒拉一口饭,边嚼边说:“好好好,我帮你撒。”大春说着回了屋。
爹从东院墙走到西院墙,趴着墙头喊:“二贵兄弟在家吗?”
二贵屁颠儿屁颠儿跑出屋,笑嘻嘻地对爹说:“你和大春说的话,我在屋里都听到了。哥,是要我帮你撒荞麦种子的吧?
爹呵呵一笑:“耳朵真尖。”
二贵边回屋边说:“这算啥事?我吃完饭就过去。”
工夫不大,大春来了,二贵也来了,俩人爬上车斗子。爹驾驶着小四轮儿,嘣嘣嘣地跑出门去。
来到地里,卸掉车斗子,挂上铁犁,爹端坐在驾驶座上,整装待发。
大春二贵挎个笸箩,里面装着满满的荞麦种子。两个人齐头并进,从这个地头往那个地头走,边走边撒,天女散花一般。
爹发动着小四轮儿,一路向前,泛着青光的犁铧翻卷起层层泥浪。
小半晌的时候,荞麦已种了大半。爹把小四轮儿停在地头,招呼大春和二贵过来歇歇。三个人头顶头围坐在地边,爹抛一支烟给大春,再抛一支烟给二贵。爹看着大春说:“哥,你就没想过种荞麦?”
大春吸一口烟,吐个烟圈儿说:“想过,咋没想过,可我家没荞麦种子呀。”
爹一脸的不高兴,说:“没有种子不会说话吗?我家荞麦有的是,种多少,你说个数。”
大春想了想说:“我家地多,至少也得种二十亩。”
爹顺手捏起一块小石子,在地上划拉个算式,边划拉边说:“二十亩地,按每亩九斤算,二九一十八,要一百八十斤种子,那就是满满一麻袋了。晌午回去,我给你称。”
大春连连点头,说:“好好好,谢谢兄弟!”
爹扭脸面向二贵,问:“你呢?种多少?”
二贵掐灭烟头,说:“连我爹娘的一块种,少说也有十亩。”
爹说:“一九得九,一百斤足够了。”
二贵点头如鸡啄米,说:“够了,够了。”
爹看着大春二贵说:“咱村还有人家想种荞麦的吗?”
大春说:“大田没收成,谁不想种?可没有种子咋种?”
二贵说:“我表弟狗子昨天还找我借荞麦种子哩。”
多说:“你回去跟狗子说,让他下午来找我。”
那时,我家是村里数一数二的种粮大户,家里囤了不少粮食,有小麦,有莜麦,有豌豆,有荞麦……爹往外借荞麦的事,很快传遍了村里的犄角旮旯。刚吃过午饭,就有人拎着编织袋上我家借荞麦来了。
娘悄悄把爹拽到一边问:“咱家荞麦,咋个借法?”
爹说:“乡里乡亲的,借一斗,还一斗啊。”
娘拧着眉头说:“现在荞麦都涨到一斤一块五了,是个好价钱了,那要是秋后跌了价可咋办?”
爹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反问娘:“那要是涨了价呢?”
娘瘪瘪嘴,说不出话来。
很快,我家三千多斤荞麦都被村里人借走了。下午,村里没闲人,男男女女齐下地,家家户户种荞麦。
又一场雨过后,荞麦开花了。登高远望,满眼的银白,苍苍茫茫,像覆了一层厚厚的雪。爹最爱看这景儿,常常看得心潮澎湃……
荞麦归仓的时候,又传来好消息:荞麦涨价了,涨到了一斤两块钱。
爹回家,笑眯眯地瞅着娘说:“咋样?赚了吧?”
娘一分为二看问题,说:“这是涨价了,那要是跌价了呢?”
爹说:“荞麦可以跌价,但咱的心不能跌价,也不会跌价。你说是不是?”
说这话时,爹像个哲学家。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情节简单,没有太过复杂的矛盾冲突,主要围绕种荞麦、借荞麦、荞麦涨价等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展现农村生活场景。
B. 小说不仅着力塑造“爹”这一形象,而且对文中其他形象也进行了细腻刻画,如大春的热情爽快、二贵的爱听墙角、“娘”的心胸狭窄。
C. 小说语言简洁而不失生动,朴素而略含诗意,如“泛着青光的犁铧翻卷起层层泥浪”“满眼的银白,苍苍茫茫,像覆了一层厚厚的雪”。
D. 小说对农村的风俗人情进行了细致描绘,村民之间互帮互助,处处洋溢着温暖的人情味,展示出我国农民淳朴、善良的整体风貌。
8.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爹”是一个怎样的人。
9. 艺术往往来源于生活,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能带给人生活的真实感,本文也不例外,文中很多细节都体现出了“生活的真实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
7. B
8. ①勤劳能干:“一大早”就准备下地,趁“刚刚下了场透雨”种荞麦,弥补因春旱而耽搁的收成;
②乐于助人(心地善良、热情直爽):主动提出借荞麦种子给大春,并且把自己家的三千多斤荞麦慷慨借给了全村人;
③处事公平:借荞麦给全村人,“借一斗,还一斗”,不管荞麦是涨价还是跌价。
④对生活有哲理感悟:面对乡亲们荞麦种子紧缺的现状,“爹”没有趁火打劫,最终却是既赚了物质还赚了人心,正如“爹”所说“咱的心不能跌价,也不会跌价”。
9. ①人物对话真实:文中对话多用口语、俗语,如“咋”“啥”等词语质朴亲切,“耳朵真尖”“大田不满小田补”等句子充满生活气息;
②人物动作真实:如“端着饭碗跑出来”“趴着墙头喊”等;
③人物心理真实:娘悄悄地向“爹”询问怎么借,表现出人的正常心理,有真实感;
④人物性格真实:“爹”把荞麦借给全村人,“借一斗,还一斗”;
⑤景物描写真实:小四轮儿“嘣嘣嘣地跑出门去”,犁铧“泛着青光”,荞麦满眼“银白”;
⑥事理叙述真实:文中对荞麦生长期短、每亩地的种子需要九斤、荞麦价格一斤一块五等细节的描述都很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