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太阳的女孩
Deep-Sci:"-sci-"源自拉丁语的"scientia"(知识)
小科
物语
+
三岁孩儿虽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
童 年 时 的 穿 越
追太阳的女孩,向内看。-超越的思维
记得小的时候,每当夕阳西下,总会有一丝莫名的失落和感伤。那时候只是八九岁的年纪,不知道怎么描述自己心里的强烈感受,只知道看着太阳渐渐落下,天色慢慢变黑,一天又要过去了,感觉很无奈,心里空荡荡的。
当时看过夸父逐日的故事,真希望自己也能像夸父一样,永远追逐着太阳,为了追随光明而历尽艰险,直到用完生命的最后一点力量。
回想起来,我也疑惑为什么小小年纪的我会如此的多愁善感。也许是因为对周围一切的敏感,也许是因为看多了各类书籍吧。
走过二十三年的路程,每一次再看到夕阳西下,小时候的情景和感受都会清晰地浮现。
仿佛看到一个小小的女孩子,在暮色降至的田埂上,望着那一轮红日渐渐消失在山的那边,两只小手拉着自己的衣角,静静地发呆。
小伙伴们都已经回家了,只剩下她在那里,感受阳光的最后一点余温。谁能知道她一个小小的人儿,会有这样一个善感的灵魂。
每次想到那个多思的小女孩,那个代表着我生命第一个十年的小女孩,想到夕阳下她若有所思的样子,总是由衷地微笑,似乎她回头来看了我一眼,给了我一个甜甜的笑容。
似乎我能回到过去,到她身边,看着她的眼睛,感受她心灵深处的细语,和她无声交谈。
那时候的我也许并不知道自己在伤感什么,只是喜欢灿烂的阳光照在身上那种温暖的感觉,只是留恋这快乐的,充满欢声笑语的一天。
而今,直到时光带走了那个在夕阳余光下发呆的小女孩,直到年轻的光芒以一生中最为明快和强烈的亮度闪耀。再看到夕阳,心,仿佛被一个遥远的声音唤醒了,又似乎找到了安静的归宿。
春去秋来,花开花谢,生命的恒常在于它的循环更替。人生是一段没有回程的旅途,在这段旅途中的所有悲欢离合,我们要认真去体会了,才会在回望的时候,有平静而坦然的心情。
美好转瞬而逝,在它没有逝去的时候我们要好好珍惜,而当留不住的时候,我们应该释怀,然后相信未来。
这一段十年前的文章,以及这个夕阳下的女孩,已经牢牢印刻在我的脑海里,无论是开心还是低落,总是能看到她望着夕阳发呆的样子,而每当沉浸在这幅景象当中,回想当时的感触时,夕阳下的女孩又总会回过头来看我,给一个甜甜的笑容。
写企业文化,为什么写这一段呢?坦白说,好像就是一个念头,在听到场域和地图这一段的时候,突然就想到了这一段,然后往回翻,找到了这一篇文章。感受总是现行于理性,找到文章之后再作回顾,我想,这是因为正如很多人在童年的某一些时刻感触到的,当时八九岁的我在夕阳中感受到了一种高维的存在,以及人之为人,超越投影的东西。在这个世界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一种实相和神性。更多的,还有一种敬畏。
就像人的身体和神性,我们日常所见,都是身体、物质、实体,但这不代表神性不存在,只是它在这个世界没有被投影出来,是被损失和过滤的部分。文化性的东西,是漂浮在场域和虚空中的。
正如德内拉·梅多斯所说,我们认为自己所知道的关于这个世界的任何东西都只是一个模型——虽然我们的模型确实与现实世界高度一致,却远未达到能完整地代表真实世界的程度。每一种语言、每个字,都是一个模型。所有的地图、统计数据、图书、数据库、方程式和计算机程序,也都是模型。包括我们头脑中认知和描述世界的方式,即心智模型,也是模型。所有这些都不是真实的世界,永远也不可能是。
我们的模型通常是与现实世界高度一致的,这就是为什么人类会成为这个星球上最为成功的一个物种的原因。尤其是经过对周围世界的直接观察、深入体验所建立起来的心智模式,包括对自己、人和组织的认知,是非常复杂而精密的。但是,我们的模型仍然远远达不到能完整地描绘世界的程度,这就是我们为什么经常会犯错误,会感到出乎意料的原因。
少 年 时 的 探 索
2003年工大学子看浙江制造,19岁。-理论
印象中关于企业文化的话题,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那是在2003年的暑假,学院的一次暑期实践“工大学子看浙江制造”中,我和学院的老师同学们一起用十几天的时间走访了浙江宁波、台州、温州、衢州、金华等多个地区的企业,回来就写了一篇题为《提升企业文化 打造浙江制造——2003工大学子看浙江制造社会实践有感 》的文章,当时还发表在了浙江在线的新闻网站上。
虽然十多年前的笔触善显稚嫩,但还是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我查阅了很多资料,阅读了后来又在和君书单上见到的《Z理论》《企业文化》《日本企业的管理艺术》《寻求优势》《创造卓越》《追求卓越的管理》《未来的企业》等书籍。
回想起来,虽然读的是理工科专业,但走访这么多企业回来之后挑选的企业文化话题,其实是与从小对文化这类无形存在的思考非常有关联,似乎这么多年也没有改变过。而少年时代的自己在不知不觉中补充了一些理论知识,对企业文化有了初步的理解,而这些,似乎也在为我之后走上职业道路时对真实的公司的认识会比较系统和完整。
“人类因为有梦想而伟大,企业因为有文化而繁荣。”企业文化之于企业,就像梦想之于人类。没有梦想,人类不会前进;没有企业文化,企业也无法腾飞。企业文化是企业能够更好生存下去的理由,是企业的灵魂!
“企业文化”作为一个管理概念,是美国学者在比较美日两国企业管理的根本性差异中提出来的。
因此,企业文化是一种精神,一种力量,同时也是管理的一种职能,是每一个企业领导者都无时无刻不在努力做好却又不知道如何做好的一项重要管理职能,其作用可以和公司战略相媲美。
企业文化理论的提出,使管理重点由"硬"向"软"转变,把重视人的作用提到了应有地位,强调企业是以人为主体组成,这是企业文化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企业价值观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而在影响企业发展的各种价值观中,又以企业经营管理价值观的作用最关键。潜在于价值观后面的是人思维的惯性,即人们对生活、工作的假设,下意识的一种理所当然的信仰。
显然,当时对企业文化的理解还是非常浅层的,只是根据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做了逻辑上的梳理和推敲,并且结合几天的所见所闻,进行了一番思考。
这就像课程当中说到一些学习者,看过了欧洲地图,就认为自己已经到过了欧洲一样,在真正的知行道路上,这才是一个最初的原点而已。
青 年 时 的 体 验
感受和创造,势的流动。-实践
直到进入社会,加入企业,我对企业文化的认识才真正开始。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央企,亦或是民营企业,每一类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而我感受到的文化,完全不是贴在墙上或者印在册子里的那些文字,而是周围实实在在的人,和企业中处事的“惯常方式”。
尤其是三次创业,我在加入创业公司、创立公司和带团队的过程当中,则更深刻地感受到一种势的流动,这是一种微妙的体验,有些时候你会发现,企业文化不是别的,就是你的每一次决策依据,你的选择倾向,以及你给团队宣讲的使命和方向,甚至,它就是你的创业初心,你咬牙坚持的最根本的原因,和快支撑不住时的动力来源。
思维、理论、实践,总是相互往来,相互激活的,他们交养互根、不可分离。真正的挑战,不在于知,而在于行。三岁孩儿虽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
▼ 行是知之成
✨星星发亮是为了让每一个人有一天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星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