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33.中极(任脉)
今天的篇幅有点小长,但是知识点多,大家好好消化,尤其加粗加红的字,是重点。
别名
气原、玉泉、气鱼、膀胱募。
来源
本穴最早见于《素问·骨空论》。
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
定位
前正中线上,脐下4寸。
腹部骨度分寸
规则:
◆1.歧骨(胸剑联合)——神阙(肚脐):8寸
◆2.神阙——曲骨(耻骨联合上缘):5寸。
释义
中,有方位之义,指人身上下之中,根本与内部。
极,指方位,又最也,与急通,有中正之义。
本穴内应胞宫、精室,二者为人体极内之所,犹屋室之堂奥;又居脐下4寸,当人体上下左右之中点,故以为名。
穴居人身之中,为元气之根本与最为重要之处,且能治内急不通诸病。天地之上下四方曰六极。而北极星乃天之中极,故北极一名天中。《千金要方·序例》以心为中极,言其居于胸部之中心。《道经》以脐为中极,言其在腹部之中也。此则指其居于躯体之中正、中线之中央,犹如天中之有北极也。元气是人身的根本,脐下为人身元气藏聚最为重要之处。
经典论述
《玉龙赋》
赤带白带,求中极之异同。
《针灸大成》
中极一名玉泉,一名气原 关元下一寸,脐下四寸。膀胱之募。足三阴、任脉之会。《铜人》针八分,留十呼,得气即泻,灸百壮,至三百壮止。《明堂》灸不及针,日三七壮。《下经》灸五壮。主冷气积聚,时上冲心,腹中热,脐下结块,贲豚抢心,阴汗水肿,阳气虚惫,小便频数,失精绝子,疝瘕,妇人产后恶露不行,胎衣不下,月事不调,血结成块,子门肿痛不端,小腹苦寒,阴痒而热,阴痛,恍惚尸厥,饥不能食,临经行房羸瘦,寒热,转脬不得尿,妇人断绪,四度针即有子。
《医学入门·治病要穴》
中极 主妇人下元虚冷,虚损,月事不调,赤白带下。灸三遍,令生子。
《针灸甲乙经》
中极:膀胱募也,一名气原,一名玉泉,在脐下四寸,足三阴,任脉之会。刺入二寸。留七呼,灸三壮。
脐下疝,绕脐痛,冲胸不得息,中极主之。
奔豚,上抢心,甚则不得息,忽忽少气,尺厥,心烦痛,饥不能食,善寒中腹胀,引箫而痛,小腹与脊相控暴痛,时窘之后,中极主之。
丈夫失精,中极主之。
女子禁中痒,腹热痛,乳余疾,绝子内不足,子门不端,少腹苦寒,阴痒及痛,经闭不通,中极主之。
募穴
“募”,有聚集、汇合之意。
募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胸腹部的腧穴,所以又称为“腹募穴”。
六脏六腑各有一募穴,共12个。募穴均位于胸腹部有关经脉上,其位置与其相关脏腑所处部位相近。
注:每个脏腑的募穴不一定在自己的经脉上。像今天讲的膀胱募穴中极,在任脉上。
募穴可治疗相关脏腑证,尤多用于治疗六腑病证,常与背俞穴配合使用(称俞募配穴法)。《标幽赋》中说:“岂不闻脏腑病,而求门、海、俞、募之微”,这里的募就是募穴,脏腑疾患,选这些穴位效果不错。
募穴也可用来诊断,按压相应的腹募穴,如有压痛,说明该脏腑有问题。之前我发过一篇关于内脏疾病的反射区图,很多地方和募穴位置相符,大家可以先保存,在学到反射区穴位时进行对比,让学习事半功倍。
图示膀胱反射区与膀胱募中极位置相对应
十二募穴歌(背诵):
心募巨阙肝期门,心包膻中肾京门,
肺募中府胃中脘,小肠关元焦石门,
膀胱中极胆日月,大肠天枢脾章门。
功效主治
膀胱募穴,任脉、足三阴经交会穴。
系膀胱之募穴,有补肾培元、清热利湿之功。
主治: 遗尿,遗精,阳痿,痴气,崩漏,月经不调,痛经,带下,小便频数,小便不通,小腹痛,阴挺,阴痒。现多用于肾炎,膀胱炎,盆腔炎,产后子宫神经痛等。
现代研究
在膀胱神经支配完整的情况下,针刺中极、关元可引起副交感神经兴奋和交感神经抑制,从而导致膀胱逼尿肌的收缩和内括约肌的松弛。
针刺中极、曲骨穴,采用泻法,可使紧张的膀胱张力下降,而松弛的膀胱张力增高,对神经系统疾患而伴有膀胱功能障碍的病人有治疗作用。
针刺中极、归来、血海穴,有促进垂体-性腺功能的作用,可使继发性闭经的病人出现激素撤退性出血现象。
动物实验也证实,针刺上述穴位,可见卵巢中间质细胞增生与肥大,卵泡腔扩大,周围多层颗粒细胞增殖,其中有新鲜黄体生成现象。
同样,针刺中极、关元、大赫等穴也能引起血浆黄体生成素、卵泡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可改善迟发排卵。对男子性功能障碍也有一定疗效。
预告
关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