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他县还好吗?记1956年从平和县划属诏安县的上洋村
你在他县还好吗?记1956年从平和县划属诏安县的上洋村
关于上洋村的介绍
上洋村,名不经传。
这是诏安县秀篆镇最偏远的一个山村,地处平和、诏安、饶平“两省三县”交界,平均海拔800米,离秀篆镇区有20公里,九峰镇区16公里,到诏安县城近80公里。全村由五个自然村(村民小组:石板楼、南坑、上村、上坝、楼子)组成,人口近七百人,山地面积5800多亩,耕地面积480亩,其中水田320亩,旱地160亩。全村有四百多人在外发展,留守在家里的村民主要以种植茶叶、地瓜等农作物为主要收入。
笔者作诗一首概括上洋村:
闽粤边陲峰叠嶂
山中有村名上洋
古属和邑今归诏
世代客家王与江
说起上洋村,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这里原属于平和县九峰镇,是在1956年8月才从平和县划到诏安县的,迄今61年,刚好过一甲子。当年因何将上洋村划属到诏安县,原因不得而知。笔者分析:1949年平和县治从九峰迁至小溪镇,平和县的行政中心东移后,幅员辽阔的平和县因管辖莫及,边远的行政乡、村也做相应的调整,就近割属给邻县管辖,上洋村应是在这种情况下划到秀篆的。
从地缘上看,诏安北部四个乡镇:秀篆、官陂、霞葛、太平与平和联系较为紧密的。他们与平和九峰、大溪毗邻,同属岭南片漳潮客家方言区,民间来往密切,平常的农事、贸易乃至通婚十分频繁。上洋村在这种自然人文的环境中,只是变更一个县名、镇名而已,政策上并无差别。
上洋村交通示意图
划到诏安管辖61年的上洋村,由于山高水远,交通闭塞。以前出门多往九峰镇振阳村方向走,属于羊肠小道。后来开通的上洋至九(峰)秀(篆)公路连接点,但车子开到村口就很难继续前行,只能徒步走一公里多的路才能进村,为切实解决村民的出行难问题,村民们自行发动集资,临近村庄的村民也主动捐资,于几年前建成村级公路。
上洋村地理位置图
秀篆鎮地理位置图
上洋村及周边地区卫星航拍图
上洋村卫星航拍图
上洋村的庙宇
上洋村客家民居
上洋金叶小学
高海拔的上洋溪自南向北流入九峰镇振阳村,再汇入九峰溪,是诏安县唯一的韩江水系溪流。
上洋村主要聚居两大姓氏:王、江。
王姓分布在石板桥、上屋、南坑自然村。据《王游氏族谱》记载:秀篆王氏乃唐琅琊王懿忠之后。于明永乐年间,王念八从汀州府宁化县移居漳州府漳浦县(当时诏安还未建县,秀篆属漳浦县管辖)秀篆埔坪石示下村居住。初到秀篆之时,勤工食力,铸铁营生,娶妻江八娘,单生一子取名先益。先益未满周岁,王念八不幸身故,遗下孀室幼子。时有埔坪崩田游念四之长孙东升房的游信忠,娶妻谢氏大娘、无子。与王念八生前有莫逆之交,遂将先益扶养成人,并分给田地、房产,随信忠改姓游,娶妻陈氏二娘,传下宗亮、宗武、宗晚三房。现秀篆王游氏裔孙建盘石祖祠,祀王念八为始祖,祀游信忠为远祖。已传衍至二十三代,分住在秀篆陈龙、顶安、北坑、埔坪的盘石、石堀,东径的东坑、田心、新福,堀龙的老屋楼、上村、麻坪里、拦泥洋,上洋的石板桥、上屋、南坑,注湖的上湖、三角塘,隔背的小北坑、狮头楼。共计一万八千多人,是秀篆客家人最大族群。
江姓分布在上坝、楼仔自然村。江姓开基祖来自汀州府上杭县金丰里,江百十二郎于元景炎年间迁居漳州府漳浦县二都(今霞葛。另根据江姓族谱记载,元时霞葛为潮州海阳县管辖)开基。上洋村的江姓属于本支系。
龙伞岽位于上洋村东南面
上洋村是典型的客家传统村落,民风淳朴,勤奋拼搏。这里的年轻人多到外地发展,以广州为多,他们与临村的乡亲们白手起家在广州开辟起赫赫有名的“秀篆街”。从事灯饰商场、服装、绣花、饭店、印刷加工等行业。这条“秀篆街”位于在广州的天河区和白云山区交界的五仙桥、牛利岗、红旗站、梅花园、麦地一带,原是广州市近郊,随着广州城市的扩展,开通广州通从化大道,这些地点都在大道两边,先期租住在这里的秀篆、平和、饶平、大埔等地客家人,在街上行走,市场交易可以通行客家话,操着秀篆腔的秀篆人随处可见。
龙伞岽的栀子花
生态茶园
八仙茶
新的时代,迎来新的机遇。笔者观察诏北秀篆之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认为此地政府要重视保护人文与自然生态,做足、做深“台胞侨胞祖地”、“客家文化重镇”,突出“休闲体验---创意农业”为主题,适度学习“田园综合体”的规划高度;以“观光农业---休闲旅游”为落地项目,设立“秀篆创业园区”鼓励游子回乡创业发展;同时,秀篆是诏安“八仙茶”的原产地,重点建设生态茶园,种植八仙茶、单丛茶、奇兰茶,将生态茶园纳入观光农业范畴,与潮州凤凰山、饶平西岩山、平和大芹山连点成片打造成潮汕地区的后花园,而地处高海拔地区的上洋村则可成为花园中的高台仙境。
和诏两县历史渊源
平和县与诏安县同处漳州南部,都是“地极八闽,境连百粵”之地,行政隶属在很长的时间里同属一县,即:“揭阳县--绥安县(怀恩县)--漳浦县”的沿革历程。元至治元年(1321年)析漳浦县西部(今平和县全境)、龙溪县西部(今南靖县大部分地区)、龙岩县南部(今南靖县西北部)地区设南胜县,自此,平和全境一直属于相对“独立”的地区。而此时的诏安县境仍属漳浦县,部分地区为潮州海阳县。
平和“开县之父”---王阳明
正德十二年(1517年)五月廿八日,王守仁向朝廷奏请析南靖县清宁、新安二里和漳浦县二、三都(即今天的诏安县城至太平、霞葛一带)置清平县。获准后于十二月初九在河头大洋陂(今九峰镇)动工兴筑县城。正德十三年(1518年) 三月初六,小溪巡检司移至枋头坂(今芦溪漳汀村),并更名漳汀巡检司,小溪巡检郭森前往就任。是年,划南靖县清宁、新安二里共十二图建县,定名平和,由南靖知县施祥“兼摄”。也就是说,当年王明阳想把二、三都皆纳入平和县,但朝廷没有批准。在《再议平和县治疏》中记载:“原议漳浦县二都二图,三都十图,地方隔远,民不乐从,今议不必分割。再照新县所属,多系新民,须得廉能官员,庶几开新创始,事不烦而民不扰。”意思是:原计划割给新县的漳浦县二都、三都的民众,嫌弃新县治距离他们太远,不愿意成为新县县民。还有,要关照新县多为新迁徙而来的民众,来这个县任职的官员,必须能做到既廉洁又勤政,不麻烦老百姓更不能骚扰当地。
依这段历史记载,五百年前,诏安境域差点被纳入新设置的平和县,成为平和县的组成部分。明嘉靖八年(1529年),乡民许仲远等请设县,取名 “诏安县”(《漳州府志》称,“取'南诏安靖’之义”)。
康熙版《平和县境总图》
历史上境域变迁总是交叉、重叠,这一点在平和县尤为明显。上洋村就是平和县与诏安县历史的交叉点,也是和诏两县历史渊源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