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公里用时18分36秒平均配速343,这个成绩怎么才能保持下去?

去年韩寒在社交平台晒出自己的跑步成绩:5公里用时18分36秒,平均配速达到343,引起很多人的关注。而且仅仅用时2个月就再次刷新成绩,5公里就又跑出17分半的成绩,达标3级运动员。
很多跑者佩服韩寒能够两个月内接连PB,毕竟,我们大多数人自己训练不退步就不错了,更别说持续进步了。
一位读者,就在韩寒那篇文章后咨询我们,他说自己也跑出过韩寒同款配速——5公里用时18分36秒。可那一次好成绩像流星一样,一去不复返。所以他很想知道该如何保持巅峰成绩,找回那次跑步的状态。
对于大多参与体育运动的人来说,都会有自己为之自豪的精彩瞬间,那一刻也可以称之为巅峰时刻。
很多时候都会听到这么一句:“找不到上次那种状态了”。“状态”二字,似乎像是一种很神秘的东西,很模糊,可遇而不可求。
通常情况下,“状态”并不受我们的意识控制,它时隐时现。存在的时候,可以帮助我们造就辉煌,消失的时候,也会相应促使我们失利。
不过,对于运动员来说,好像又是另外一种情景。他们好像能够很容易找到“状态”,经常展现出令人惊叹的动作。此外,运动员之间也有些许的不同。顶尖运动员总是可以让状态维持在一定的水平,而普通运动员的状态则是起伏不定。
大众群体,普通运动员,顶尖运动员的“状态”,存在很大的差异,到底是什么导致的呢?
什么是“状态“

首先需要了解“状态”究竟是什么东西。
简单来说,可以从两个层面维度来进行解释。一个是身体,另一个是意识。身体和意识的双重维度影响了我们整体运动状态。
首先身体对一个运动项目要做到足够的熟悉,经常的进行训练,让身体能够在潜意识中完成动作,而不再需要思考。就如同开车和吃饭一样,动作已经固化。其次,在意识上能够全神贯注,不受外界的干扰,达到一种心流的体验。
运动训练表面上是一种身体上的锻炼,其实更深层的也是一种意识的锻炼。这不仅体现在运动领域,在其他各个领域也都是如此。
面对状态,为何一些人总是那样难觅,而另一些人却能轻松获得呢?
很多时候,状态的获得是需要技巧的,不能只靠感觉,要主动的去寻找,刻意的练习来获得。
寻找状态

寻找状态并不难,主要方法如下:
· 回想自己过往经历中的那些巅峰时刻,之前都做了哪些活动或者程序。
· 提炼这些内容,不断地测试和完善让自己感到舒适的活动。
· 将这些内容打包组合,转换成一套例行程序。
· 反复的运行,不断的磨合。
运动员在大赛前,都会做一套独特的热身动作。这些动作就是他们多年来摸索出来的一套让自己快速进入状态的程序。通过这些动作的练习,除了让身体做好赛前的准备之外,还可以缓解紧张与焦虑的心情。
此时,这套热身程序已经不再是热身那么简单的事情了,它还可以看作是一个让身心就位的开关。运行它们,为即将到来的任务做好准备。
在工作和学习时,如果要想进入状态,也同样需要营造适宜的环境,建立一种仪式感,这都是同样的道理。
影响状态的因素多种多样,例行程序并不一定保证我们能够获得它,但是绝对可以提高进入状态的机率。
保持巅峰
获得状态并不足以让我们在每一次的比赛中都能达到巅峰。进入状态仅仅是一个开始,不断的突破,才是保持巅峰的另一个必备条件。
经常参加训练的人都做过周期性的训练,而周期其实可以看成是压力和休息搭配,往复循环的一段过程。
压力来自于每一次的训练,不断挑战身体的极限。压力过小的时候,无法给身体带来刺激;而压力过大时,又会对身体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施加压力并不难,难的在于合适的压力。几乎在所有领域中,突破超出能力边界一点点的练习都是有利的。只不过在大多时候,它非常的难以量化。
例如,在执行训练计划的时候,是否每次都能轻松完成?如果再来一组,身体还能撑得住吗?速度又该如何设置?原先的训练计划是无法预知当前的情况,这都需要自己不断的摸索。此时,一个有经验的教练就显得尤为重要。
休息是经常容易忽略的一个内容,即便是顶尖运动员,也都存在此类的问题。持续的训练,刻苦的训练确实有所回报。但是在带来回报的同时也引发许多负面的问题。运动中的伤病,很多情况下都是因为身体没有得到充分休息,由疲劳所导致的。
不过休息也需要一定的勇气,因为这会让自己显得与周围格格不入,但不可否认的是,休息之后,做事情的效率会更高。散步,睡觉,冥想等都是不错的休息方式。
在运动领域昙花一现的选手有很多,而那些能够持续获得成功的人才是我们的榜样。纵观他们的成功,发现他们无不是遵循着这样一个公式——恰当的压力+正确的休息+稳定的状态。这也是他们一次次的走向巅峰的秘诀。
参考书目:
《Peak Performance》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7090876/
#来,评论区聊聊 # 
「你5公里最好成绩是多少?你是怎样保持好成绩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