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悬解》旋覆花代赭石汤医案四条与瓜蒂散提纲

附一;黄阳生医案;梅核气

刘某,男,28岁,1981年3月12日初诊,咽中不适,如有物梗阻,咽之不下,咯之不出,有时咳出少量灰色粘痰,舌苔薄白,脉缓,属梅核气,乃气滞痰郁所致。治以利气开郁,化痰散结。用旋覆花代赭石汤加味;

旋覆花100克纱布包煎,代赭石150克,半夏50克,沙参50克,生姜20片,大枣20枚,甘草50克茯苓30克。头煎用水五斤,煎取三斤,在用水三斤,煎取二斤,两次煎汁合一,装入开水壶中,当茶,随时饮之,一日服完,药仅两帖,其病若失。

按语;痰气郁结于胸膈之上,故觉咽中不适,如有物梗阻。方中旋覆花下气消痰,代赭石重镇降逆,半夏降逆化痰,又加茯苓健脾,配姜枣以绝生痰之源,沙参养阴清咽。煎药当茶饮,意在使药性连惯。

论;只要胃气不降,肺胆上逆,就会有诸多上盛之证。肺气不降,津液凝瘀,胆逆不降,心下痞硬,胆肺上逆不降,就会有胸膈满闷,壅塞痞满,胁肋疼痛,或咽中不适,如物梗阻,咽之不下,吐之不出的。即使从脾湿而来,也要从胃降而去。去湿不行,胃逆生浊,必降胃荡浊,胃降则肺胆下根,胃降则浊阴不冲,胃降则浊去,胃降则湿化。本条只加了茯苓一味祛湿药即可。用代赭石太多,用的生姜太少,生姜温胃寒而降气逆,配合半夏,最善降冲逆而消痞满,本方唯少了人参之要药,人参补脾胃,升清降浊而助运化。本方可以和半夏厚朴汤相对比,治妇人咽如炙肉,二方互补。半夏厚朴汤,也是湿土湮塞,浊气上逆,方中也是用茯苓四两,也是病从土湿,浊气上冲而来,则从降胃荡浊而去。降胃则上不盛下不虚,降胃则肺气能化土湿。

附二,刘景祺医案;呃逆

陈某,男,30岁,1983年4月14初诊,呃逆频频发作已三个多月,每于饭后呃逆,声短而频,有时呕吐。苔薄白,脉弦。辩症,胃虚肝乘,胃失和降。治则镇肝降逆。处方;旋覆花代赭石汤6剂,呃逆消失。

按语;呃逆声频而短,胃气虚也,脉来见弦,肝气乘也。木横犯土,胃气上逆,故呃逆不止,用旋覆花汤以抑肝之盛气,降胃之逆气,肝平胃和,其呃自止。

论;本条就是因湿胃逆,胃气不降,即为下焦浊阴上冲,故见呃逆连连,湿盛木郁,故见脉弦。此例患,没有外感,也没有汗吐下泄之误治,此病也是脾胃湿盛,脾陷胃逆,病从脾湿而来,而从降胃而去。

附三,刘渡舟《新编伤寒论类方》载魏生医案,噫气

  一妇女,噫气频作而心下痞闷,脉来弦溃,按之无力,辩为脾虚肝逆,痰气上攻之证,为疏旋覆花9克,党参9克,半夏9克,生姜3片,代赭石30克,炙甘草9克,大枣3枚。令服3剂,效果不显,乃请余会诊。诊毕,视方辩证无误,乃将生姜剂量加至15克,代赭石减至6克,嘱再服三剂,而病竟大减,魏生不解其故,余曰;仲景此方剂量原来如此。因饮与气博结心下,非重用生姜不能开散,代赭石能镇肝降逆,使气下降,但用至30克,则直驱下焦,反掣生姜,半夏之肘,而于中焦之痞无功,故其剂量则获效。可见经方之药量亦不可不讲求也,魏生称谢。

论;旋覆花代赭石汤中,代赭石的剂量最少,而此方却用的最多,故效不显。此细学提纲,辩证无误而剂量失误。此是没有重视原方剂量比例。还是一句话,中医一切标准,皆以仲景为准。观李可老中医医案,药方配伍经常出现23克的量,此即是仲景三两的一半,按比例减少的。李老方熬药也是水二千毫升取六百毫升,皆以仲景为准。医案一为什么用代赭石150克,且生姜半夏剂量少,又没有人参而两剂治愈,主要还是患者病轻,有脾胃之缓,只是梅核气而已。若是胸痞满闷者,也不能愈。选对了方却没治好病,就是失准,此当注意。

黄元御医学研究

读《伤寒论》学古中医,每天分享三条提纲,研究黄元御学术理论,为每一个想学习《伤寒论+金匮要略》学者,提供交流的平台。
590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附四,陈松筠医案;呕眩

夏某,女,15岁,1958年患脑膜炎后,眩晕、健忘未得根治,此次伤风诱发旧病,来势颇盛,头晕且痛,眼黑而昏,闭目不能视物,如坐舟中,动则眩而扑地,虽挟腋亦不能行走,时时作呕,由同学背负来诊,诊见两目微红,舌苔白滑,脉象弦细而迟。此肝虚风动,脾湿生痰,风痰相结,蒙敝清窍,虽兼外感,究系实少虚多。治以敛浮镇逆,育阴潜阳,运化痰浊,兼疏外感。方用旋覆花代赭石汤加白芍,钩藤,菊花。一昼夜进药两剂,次日午后即能起床,脉症显著好转。续与原方,一周获愈。后用滋养培补之剂,调理而愈。

按语;本案咳喘日久,又见痰声漉漉,纳呆,脉细。究其病机,乃病久不解,胃气大伤,中土不运,痰浊内生,上犯肺所致。以旋覆代赭汤和胃,化痰降逆,乃治本之法。痰浊去,胃气降,则肺气肃,而咳喘自平。

论;本条眩晕,就是胃气不降,甲木升浮失根。此次伤风,诱发旧病,是外寒而表郁,毛孔收宿之义,若是表实,肺闭胃逆,必发哮喘。表郁胃逆,故来势颇盛,三阳俱逆,故见头晕且痛,眼黑而昏。如坐舟中,动则眩扑者,此是痰饮郁格,阳气不降也,痰饮内壅,故时时作呕,两目微红者,此是目赤,此是少阳经,相火上逆证,但不是少阳外感,胃逆相火上炎之证。舌苔白滑,肺津凝瘀也。弦细者,湿盛木陷,迟者本虚。胃逆不降,故见诸多上盛之证。旋覆花汤,降胃建中,开上焦痞结,降下焦逆冲。

太阳百三十二

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咽喉,不得息,此为胸有寒也,当吐之,宜瓜蒂散。诸亡血家,不可与。

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是发热汗出之义,寸脉微浮者,肺气不降也。胸中痞硬者,是甲木不降也,肺逆火蒸,故发热汗出也。气上冲于咽喉,不得息,此为胸有寒痰,阻塞窍隧,故令肺气壅塞,不得布散也。法当吐之,宜瓜蒂散,香鼓行其滞,小豆泻其湿,瓜蒂涌去寒痰,则肺敛胃降也。

1 诸亡血家,血惯上逆,不可与之。不能吐痰,反助亡血,故此为瓜蒂之禁忌。

2 本条当区别于上条,汗吐下后,本条就是表闭肺郁,津液停瘀,是为胸上有寒。肺逆火蒸,故如桂枝证,发热汗出,吐去寒痰,则喘逆与胸痞俱愈。瓜蒂散证,此为病实,脉象多见滑象,或两寸独盛。

论;痞硬之总结;桂枝人参汤,坏病之痞,补虚解外;大黄黄连汤,上热之痞,痞之濡也;附子泻心汤,又加下寒,痞硬实也;十枣之痞,水阻甲木,泻上停之水;生姜泻心汤,中虚之痞,建中补虚。甘草泻心汤,坏病之痞,救逆之方;五苓散,湿盛之痞;旋覆花代赭石汤,中虚痰饮之痞;瓜蒂散,痰饮之痞。痞者,俱是甲木之痞结,只是致痞的原因不同。重点,以上痞者,皆是甲木之痞结,但不是少阳经外感病,也不是柴胡之证。

(0)

相关推荐

  • 呃逆,幽门梗阻——生姜泻心汤

    6呃逆--杜雨茂医案 陈某,男,45岁.初诊(1968年3月20日):素体健,一月多以前因故生气,抑郁不畅,渐感两胁及胸脘胀满,食欲减退,终日觉得胸脘中如物梗塞,痞闷不舒,数日后更增呃逆,一日数发,发 ...

  • 旋覆花代赭石汤——五十四条医案

    旋覆花代赭石汤——五十四条医案

  • 旋覆花代赭石汤——七条医案

    以下几条医案,还没整理排序,就这么先看着. 62膈肌痉挛--门德纯医案 雷某,男,60余岁.半月前因急性腹泻而住院,经输液使用抗生素及痢特灵等治疗,七天后,腹泻基本停止.止泻后第二天出现膈肌痉挛,呃逆 ...

  • 《伤寒悬解》太阳坏病——五苓散,旋覆花代赭石汤

    附:李可老中医医案,糖尿病火不生土,非常典型的下焦之滑脱, 李某,女,55岁,病史7年.便溏4个月,面色灰暗,不渴,少腹坠胀,如痢疾之里急后重.食入难化,嗳腐吞酸.舌质红,有白腐苔,脉沉微.用理中辈不 ...

  •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汤——医案三条

    2惊狂--胡希恕医案 王某,女,26岁.空军翻译,旁观修理电线而受惊吓,出现惊悸,心慌,失眠,头痛,纳差恶心,时有喉中痰鸣,每有声响则心惊变色,躁烦而骂人不能自控,逐渐消瘦,由两人扶持来诊.苔白腻,脉 ...

  • 十枣汤——肝硬化腹水,医案四条

    26肝硬化腹水--刑锡波医案 杨某,男,42岁,干部.病史:两年前开始腹胀,经某医院检查确诊为肝硬化,曾用中西药治疗,及服用臌症丸.舟车丸,腹胀时好时坏,而腹水也时增时减.近1个月腹胀,身倦无力,两胁 ...

  • 经方医案四条——阵发性腹痛、经期下焦受寒,肝郁,妊娠恶阻,

    26阵发性腹痛--娄绍昆医案 男婴,5个月.2013年7月3日初诊.主诉:阵发性.间歇性腹痛,伴随哭闹半个月. 病史:婴儿足月顺产,半个月来没有原因而哭闹不止,每天频频发作不知多少次,夜间也在睡眠中突 ...

  • 奔豚——医案四条

    22眩晕--闫云科医案 王某,女,58岁.眩晕20余日,时作时止,晕时腹中气上冲逆,甚则呕吐.耳鸣,感觉周围旋转,如步云里.望其面微暗红,形容憔悴,舌淡红,苔白腻.询知患糖尿病6年,去岁眩晕亦如是发作 ...

  • 奔豚医案四条——桂枝加桂汤

    2奔豚--张斌医案 20世纪40年代,一李姓妇人,五十余岁,体型肥胖,夏日腹痛剧烈.一医者用燔针粹刺中脘.气海二穴,痛止出针,继发抽搐,气从少腹上冲咽喉,喉有痰声,口噤,神志时昏时醒,医者无术,患者家 ...

  • 【旋覆花代赭石汤】

    旋覆花代赭石汤属于一剂中药方子,它的主要组成是有人参.旋复花.代赭石.生姜等.对人体具有下气消痰和益气和胃的功效.因为旋覆花代赭石汤属于中药方子,所以各位朋友也不要盲目的使用其来治疗疾病,在使用之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