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批国保--古建筑(39)
*******************************
1081.林公忠平王祖殿
明至清 福建省宁德市周宁县
1082.安海龙山寺
明至清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
1083.大田土堡群
明至清 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
1084.古田临水宫
明至清 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
1085.清水岩寺
清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
1086.平和城隍庙
清 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
1087.平海天后宫
清 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
1088.漈下建筑群
清 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
1089.蓝廷珍府第
清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
1090.九头马民居
清 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市
***********************************
1081.林公忠平王祖殿
林公忠平王祖殿位于福建宁市周宁县,周宁县平均海拔800米,是福建省海拔最高的县城、素有“高山明珠”之称;夏天平均温度25度,被誉为“天然空调城”。祖殿创建于明正德八年(1513年),清嘉庆十年(1809年)增建太子亭.该宫坐南朝北,面宽17.27米,深24.38米,总建筑面积为421平方米。
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穿斗式(金柱抬粱式),土木结构.殿前太子亭为三檐歇山顶,顶上有“赐封林公忠平王祖殿”石匾额和建造宫碑,皆为明代遗存。左右为钟、鼓楼,建筑形式为穿斗式双檐歇山顶,瓦栋上有泥雕,保存完好。
林公宫殿顶正中高悬“赐封林公忠平候王”牌匾,宝殿中间,有林公和诸神的塑像,神态各异,可见当时塑像工艺之精美。殿中石柱径达30多公分、长丈余,殿沿青石板每条都达丈余,表面光滑,可见当年建造此宫殿时所费财力之巨大。大殿朝前的,是一溜浮雕,上面刻有人物、花卉、亭台楼阁等,这些浮雕表面光滑,刻工细致,刀法精湛,显示了当时雕刻者高超的手艺。宫中的文物除了石雕外,还有许多壁画、木雕柱头,尤其是这些木雕柱头,在宫中通廊两侧齐腰高的柱顶端镂空雕刻,每个柱头二十公分见方,所刻神话人物、花卉等图案精美绝伦,疏密有致,细处如丝相连,中呈空旷状,实属木雕中之精品。
林公是宋代人士,他年轻的时候在这个地方生活,他是一个打虎英雄,当时这个地方的虎患非常严重,所以林公,在当时,在生的时候就是一个英雄人物。据《宁德县志》记载,林公,名祖亘,生于南宋庆元年间,原籍福安,后迁往杉溪村(今周宁玛坑杉洋村)生活。在闽东百姓的眼里,林公是发明大排铳,驱赶野兽的英雄,也是精通医药之理,普救众生的神医,因此在他仙逝之后,被百姓奉为神灵,香火绵延不绝。
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在杉洋村的水尾,就是我们背后这个地方,建了一座林公祖庙,当时的建筑应该是比较简单的,据说是用一个简单的石塔。明成化七年(1471),时任刑部尚书的宁德人林聪,将民间流传的林公事迹写成奏书上报朝廷,明宪宗朱见深敇封林公为“杉洋感应林公忠平侯王”,下诏在周宁县杉洋村建忠平王祖殿。
祖殿门楼面阔五间,通宽18.8米,进深一间4.1米。门楼上方为清代增建的重檐歇山顶太子亭,以多彩斗拱悬挑出檐。正门为人字形5块青石筑成的门眉,浮雕“八仙”,两侧刻有楹联。门上立有“敇封林公忠平王祖殿”的石刻坚匾。殿门两侧有石雕门神两尊,真人大小。左右梢间各辟砖拱小门。门楼两侧檐下绘有《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情景。
进楼门为石板铺砌而成的天井,蹬七级上正殿。正殿面阔五间,通面阔18.8米,进深三间,通进深10.4米,单檐歇山顶,左右配殿采用相对使用级别较低的单檐悬山顶来烘托祖殿重檐歇山顶的庄严气势。正殿三面设有神龛,祀林公等诸路神仙,抬梁为穿斗式混合土木结构。基座高1.2米,踏跺两侧垂带石,一改厢房低矮单调,仅为过道之用的传统模式。
在建筑手段上,林公祖殿以官式大木作法为主,小木装饰,造型手法多样,斗拱、木雀、弓梁、垂花柱、花座木锯花、花窗、博风板、悬鱼等无一缺失,灰塑、彩绘、木刻、石雕皆保存完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林公忠平王祖殿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082.安海龙山寺
龙山寺位于福建晋江市安海镇镇北龙山之麓,故名龙山寺,是泉南著名的千年古刹。龙山寺始建于隋皇泰年间(618-619),初名普现寺,又名天竺寺,俗称观音殿。安海龙山寺是台湾四百多所龙山寺的祖庙。
寺前有月池一洼,山门为石牌坊,上刻“天竺梵钟”四个大字。进了山门,但见寺的前墙上嵌一大石碑,刻“龙山宝地”。两侧为钟鼓楼、正门廊前有石狮、石鼓各一对,门额悬“一片慈云”木匾。门内有拜庭,拜坛,坛上有亭。大雄宝殿气势宏伟,木刻,石雕、瓷塑,彩绘遍饰,精美璀璨。其中一对石龙柱,飞逸盘腾,工艺精湛,龙爪各抓一鼓一罄,击之发鼓、罄之声,巧妙神奇。
殿内有千手千眼菩萨立像,系一根巨木雕就,通高4.2米。佛像头戴花冠,冠上雕许多佛首。佛脸丰盈慈祥,两手胸前合十。佛身两侧雕塑1008只手,如两扇羽翼,错落有致,姿态各异。每只手带镯,掌中各雕一只眼,或执书卷,法器,雕工精美绝伦。佛像通身贴满纯金箔,金光灿灿,雍容华贵,为稀世珍品。寺中有明朝书法家张瑞图题“通身手眼”匾额,及清朝庄俊元,近代弘一法师等名人墨迹。
大殿有三大门,门眉悬挂历代书法名家字匾。书法风格意致苍郁、沉着大雅。进入大殿,顿觉庄严旷廓,肃穆清静。大殿内陈设辉煌,幢幡垂扎,宫灯高悬,烛光摇曳,香烟缭绕,一派神秘庄严的气氛。一抬头便可以看到在第一支楹梁底下钉着-长木条,上而写着,“大唐贞观十三年鲁国公程知节捐奉壹仟督修”。
龙山寺还存有诸多名人墨宝、真迹:前殿大门联“为甚十二个时辰憎枷爱纽尘缘不断,果然五百双手眼溺拯扶危佛法无边”系清庄俊元真迹,殿北檐下巨匾“绍隆佛种”为弘一法师真迹;天坛上有赵朴初亲题的“龙山寺”匾;及宋朱熹真迹“普现殿”,宰相李文祯题、举人柯琮璜书写的“镇国佛”匾等等。
安海龙山寺中素称有三宝。那么到底是哪三绝呢?第一就是,寺中供奉的千手千眼观音,相传取用原本庙前整株巨樟雕刻而成,头戴花冠,冠正中雕一坐佛,周雕众多小佛首,迭作帽状;主手合十,两侧旁支一千零八手,掌中均雕一眼,列如团扇,姿态各异。如今千手千眼观音堪称珍稀国宝,举世无双。 第二宝就是龙山寺殿前一对青草石柱相峙而立,雕刻巨龙绕柱,
大殿正面供水千手眼观音。这尊佛像,身高2.3米,身披莲服,两脚微露,跣足立于石雕莲台之上。头戴花冠,花冠正中雕-坐像,上雕众多小佛首,迭作帽状。眉清目秀,耳大嘴小,面丰头圆,显得庄严慈祥。两主手带镯,垂弯合掌于胸前双侧向上或向前旁生-千零八支手,每只手的掌心郫精雕着一只慧眼,手上分别掌着法器、钟、鼓,书卷、珠宝、花果、乐器等多种物品、姿势各异,形态不一。整座佛像取自千年樟树的躯干:,雕刻层次清晰,结构匀称。在统一中寓有变化,在变化中又烘托了主体,显得生动自然,华丽精美。这在古代木雕艺术中,确实足,-件难得的艺术瑰宝。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安海龙山寺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083.大田土堡群
大田县地处八闽中心,东与德化毗邻,南与永春、漳平接壤,西同永安、三元衔接,北靠三明、沙县,东北与尤溪交接。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多文化交流、碰撞、衍生、传播,成为历史文化交汇中心和中转站。由于大田特殊的自然与人文环境,促使元、明时期的先民们夯筑具特色土堡,以抗击匪寇,此类建筑受到了海内外的密切关注。
大田土堡始于宋元时期,盛行于明清时期,其建筑风格的唯一性、构筑体系的独特性、整体保存的完整性、环境风貌的原真性、成组聚集的区域性、建筑艺术的合理性、抗争自保的社会性均独具闽中特色,极具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大田土堡区别于闽西、闽南的土楼,江西赣南的围屋,广东的围拢屋和碉楼,四川、西藏的碉房,是一种土生土长的防御性乡土建筑。在福建乡土建筑大系中实为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中国古代防御性建筑中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然而由于各种自然、认为等原因所至,现存土堡不到百座,主要集中在建设、广平、太华、均溪、济阳等乡镇,显得十分罕见和珍贵。
大田土堡现存数量居三明市之首,土堡群是福建现存最集中、数量最多、年代最早、结构最复杂、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土堡群,被列为2009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重要新发现,是三明市乃至全省少有的土堡民居结合体的精品。2010年12月,中国·福建土堡学术研讨会在大田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30多名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开发土堡旅游资源,延续土堡建造技艺,传承土堡文明意义重大。
大田土堡群之一,芳联堡规模较大。始建于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共有房间160间。芳联堡坐北朝南,有三明土堡群中唯一的双重外凸碉式角楼,属前方后圆殿堂式土堡,平面讲究对称、建筑风格独具匠心、生活功能区分明、防御功能强大、装饰艺术精美、建筑风水讲究,显示出了古代民俗建筑的独特技艺。
芳联堡整个土堡分二十二栋组成,房间总计160间。堡后呈半圆形;前为二层,其他三面为三层;底层共48间,左右共设三门,两边各一角楼。
三明大田土堡群——广崇堡位于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太华镇小华村。
广崇堡为一封闭式四合院落, 两侧加了类似角楼的厢房, 具有了一定的防御功能, 故而从广崇”堂”为转化为”堡”。
三明大田土堡群——琵琶堡位于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建设镇建国村六保村。琵琶堡为明代崇祯年间(1628—1644)建造于村后一独立土山上的一座土堡。占地面积644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540平方米,小巧秀珍。
琵琶堡内共三进,第一进前座为十二柱二房一厅,中为正厅,斗拱梁混合结构,厅里设有神龛,供奉游姓列祖神位,两边为八开间,是寝室和储室。第二进原为木结构,立柱和拱梁组成的框架, “文革”后,竖柱拱梁已显腐烂,1985年冬,村里游姓捐款集资修建,内房立柱易木以砖。第三进为佛厅,据《游姓家谱》记载为听佛念经之地。防御用的跑马道宽2米, 为回廊式。
泰安堡三明大田土堡群之一,位于太华镇小华村,清咸丰年间,由小华村洋头林姓十八户建成,占地面积1720平方米,历时11年完工。泰安堡最大特点在于明显突出的角楼,四角都建有角楼,其中东南角楼更是高达7层(现已坍掉改为四层平顶),每层均密布斜状射击孔,可控制土堡四周的每个角落。
楼内有天井,厅房只放三级落差前埕,正中设台阶通厅堂,旁凿水井,取水方便。
三明大田土堡群——光裕堡位于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广平镇万筹村。距永安安贞堡东北20.5公里。于清朝道光年间(公元1849年)建造。坐北朝南,土木结构,歇山顶,占地面积达23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500平方米,共有大小房间72间。堡的左、右、前方为单层,后两层。在前正中以及右边各开一门。
三明大田土堡群之一,绍恢堡位于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广平镇万宅村。
绍恢堡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土木结构,歇山顶,共有大小房间72间,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平面呈前方后圆的“围龙屋”式建筑格局。因地处山地斜坡,左右堡楼和堡内建筑均随地势呈阶梯式升高,屋面瓦檐层叠相加,气势恢宏。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大田土堡群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084.古田临水宫
古田临水宫,又称临水顺懿庙,始建于唐贞元八年(792年),位于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大桥镇洋中村,临水宫是宋代淳祐间(1241年-1252年)朝廷封号的祀典宫庙,为供奉临水夫人信仰的祖庙。整个建筑群分为临水宫主庙祭祀建筑群、宫外祭祀建筑群和服务区建筑三部分。呈座东北朝西南方向。正殿中轴线北偏东25度。组群建筑包括仪门、主殿、配殿、偏殿建筑。
元朝,是蒙古族以金戈铁马征服宋朝而建立的王朝,其对中华文化曾有毁灭性的破坏,但是在宗教活动方面却具有一定的宽容性。为了统治的需要,其利用道教正一派之“玄教”,加强全国的宫庙管理,甚至“遍礼名山大川,屡增祠官之秩,以敬鬼神,辅政教。”古田临水宫由于其在闽浙赣地区的影响,受到元皇朝的关注。因此,于元延祐二年(1315年)由掌管天下道教的玄教大宗师派云锦(即龙虎山)道士到古田任道官,以“主夫闽临水神之祠”。
新作香亭外内者二六,神祠、生成宫各一。重修仪门、前殿,后寝、梳妆之楼,下马、饮福之享。像设绘饰、丹漆,圬塓之工,咸极精致。前甃石垣,以翼龙首,后浚水渠,以杀潦势。又辟生祠,以报承务公之德。经始于丁亥,迄戊子春落成。壮丽辉焕,怵心骇目。邑之耆老,敬祭耸观,以为有庙以来,未观斯盛。
临水宫的戏台位于正殿的正前方,正面面阔一间,4.2米,进深三间四柱,7.91米,单檐歇山顶。前台立四柱,上覆八角形藻井;柱子四面向外悬挑,上加卷棚轩,下饰挂板、牛腿,形成三面通透的表演空间。戏台四面出檐3米,老角梁之上加支戗柱,檐口起翘达2.66米,使整个戏台的屋面曲线呈现出极度夸张的伸向天际的表现力。临水宫古戏台作为福建地方戏台的杰出代表,以其独特的建筑艺术特点,被载入《中国戏曲志·福建卷》。
戏台之后为拜亭,重檐歇山顶。单间,四柱,面阔5.76米,进深3.43米,上覆八角形藻井天花天花之上,立柱位置内移,并向前、左、右三面各出四跳斗拱,外侧加45度如意拱,拱下加各式泥塑,形成极其繁复而有强烈艺术表现力的屋面建筑意象。
拜亭两侧,左为钟楼,祀虎将军,右为鼓楼,祀马将军。钟、鼓二楼形制相同,面阔一间,2.60米,进深二间,2.57米,重檐歇山顶,上下三层,楼梯设在进深之第二间内。楼底层祀神,二层周有回廊,内置钟、鼓:三层为草架,结构与拜亭相似。
拜亭之后为正殿,是临水宫的核心建筑。正殿面阔五间、19.76米(含墙体),进深六间,15.4米(含后墙),单檐二坡顶,抬梁、穿斗混合式木构架。明间宽5.72米,次间宽4.74米,二侧的梢间较窄,仅1.46米,用来放置神像,梢间外侧无柱,檩条直接搁在山墙之上。正殿前二间为廊,进深分别为2.32、1.32米,顶部做成二个轩顶的形式:第三、四间抬梁减柱,上覆八角藻井天花,进深分别为2.44、2.40米;第五间上覆平板天花,进深4.43米;第六间进深(至墙)2.53米。
当心间设为临水宫正神龛,临水夫人神像居神龛正中位置,林夫人、李夫人神像居左右。神龛上方为数层斜面向上的浮雕大楣,神龛装饰以金箔贴附,神龛的装饰手法浮雕透雕并用。神龛上方的木雕艺术装饰,因受香火熏烤,已呈现赭黑色,给人以历史沧桑感。神龛前有一大型石供案桌,长4米,宽0.9米,高1.5米,石桌外侧刻有“大德曰生”的楷书字样,桌上放置宫中铁质古香炉和大型烛台。第二张石供桌长4.6米、宽0.85米、高2.03米,上置铜香炉和铜烛台三副,该桌于清光绪年间制作。在此桌两旁各摆放一张木案桌,供道士设坛念经、摆放法器、举行科仪及信众摆放供品之用。
后殿神龛主祀临水夫人之母葛太夫人神,神像高1.8米;两侧神龛分祀临水夫人的兄弟陈法通和陈法清;中龛前部有骑虎、骑马的少年二人,此即传说中的临水夫人之子灵通舍人和义子白舍人;其他各神龛中还有神将,相传均为夫人神的协神黑白二将军,王、杨二太保,高、朱二元帅等。
太保殿居正殿左侧。祀周、卢二太保。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面积122.78平方米。殿堂用八柱,方形单开间,宽6.8米,深5.5米,穿斗式均构架,其上另采用官刀拱和如意拱的斗拱木雕技艺。顶棚用藻井,井内向出斗拱双层,呈螺旋叠七层状。供周、卢二太保,卢居左,周居右,两神均身着戎装,为临水宫护殿神。殿前二卒,左牵驹、右带马。传说两太保均为闽清神,因与陈靖姑斗法不胜,而坐于配殿。
梳妆楼,又称生成官,系夫人神盥洗梳妆处。结构较为精致,其殿面宽8.6米,深9.7米,面积83.4平方米。殿门口楹联为:“行闾山正法道传闽中地,展临水慧心德闻海外天。”梳妆楼四周壁上绘有记述陈靖姑神活动的壁画计32幅,为清光绪二年(1876年)屏(南)邑人周承述所绘,其故事情节取自清嘉庆间福州坊间小说《临水平妖志》和《闽都别记》,颇具艺术文物价值。因屋漏渗透宫墙,壁画多已受损,模糊不清。
台内正中神龛供临水夫人软身木雕神像,可抬动,用于出巡游境。神像小于正殿临水夫人神像,高2米,着端庄妇人衣饰。每年春节前,按例请乡中具有福寿双全的中老年妇女,为之沐浴更衣。而“临水十三境”之巡游,皆用此软身神像,巡游之俗现已废。此宫因具家庭气氛,可供妇女于神前诉说情怀及表达愿景,为妇女上香最频繁的宫室。2009年10月2日至11月3日金身游台湾的临水夫人软身神像亦供于此殿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古田临水宫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085.清水岩寺
清水岩寺始建于北宋,在明代重建过。北宋的神僧普足禅师曾在此修行,见泉水清冽,于是改名建寺。它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蓬莱镇蓬莱山。古称张岩山,山清水秀,风景幽洁,群峰耸峙,峰峦回环,叠翠披丹,云烟缥缈。常在茫茫雾海行云之中,美如“蓬莱仙境”。
清水山门一九九八年秋后新建,在洋中鹤前大桥头的上岩入口处。坊正中门高5.5米,宽4.00米,左右边门各高5.00米,宽1.8米,顶盖琉璃瓦,飞檐出水,总高达8.00米,庄严肃穆,堂皇矗立。石坊刻着中国佛学院教授、书法家虞愚先生题写的牌额和“拜参千佛坐;同享十方春”的对联。坊上边柱镌刻楷写的“拓建柏油公路芳名”系泉州王爱琛所书。
清水岩寺现存建筑为乾隆时依照《岩图》碑所记载的建筑规模、尺寸、度数重建。殿宇坐东南朝西北,以三层楼阁为主题,依山就势,对称布置。主体建筑是清水祖殿,殿外有清水法门、觉亭、三忠庙、护界宫、洋中亭等楼阁亭榭,与岩殿联缀。
相传祖师在岩圆寂,乡人将其葬于岩后,筑塔亭覆其上。初无命名,南宋嘉定四年(1121),乡人以祖师生前为僧,了悟真空,取名“真空塔”。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清水岩寺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086.平和城隍庙
平和城隍庙位于福建省平和九峰镇东门内,城隍是中国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中国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祭祀的庙神是唐代大诗人王维,系明代著名理学家王阳明于正德十四年(1519年)创建,清康熙、嘉庆年间两次重修。
城隍庙坐北朝南,面积1400平方米,为四进建筑群,平面呈“中字形”,依地势北高南低而建,结构严谨,布局合理。在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为人门(牌楼)、仪门(戏台)、拜亭、东狱大殿和后殿,两侧有回廊。牌楼为面阔三间,单檐悬山顶,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重檐歇山顶,后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
雕梁画栋,富丽堂皇,木瓜斗拱,鎏金彩绘;蟠龙石柱,石盾石屏,精雕细琢;其中斗拱形式多样,石柱亦有圆形、方形、八角形及高浮雕盘龙柱等多种形式,瓜柱下部瓜形下斗描金彩绘,纹饰繁密,金碧如新。人物花鸟,千姿百态,惟妙惟肖;屋顶二龙戏珠,张牙舞爪,栩栩如生。
城隍庙内仍保存着一批共四十余幅明清时期的壁画,弥足珍贵,可谓“福建的敦煌”。《二十四孝图》、《十八地狱图》场面恢宏、人物众多,兼工带写、造型生动,线条流畅、极具功力。《平和八景图》有大家气,虽为实景写真,却不拘于自然描摹,追求意境之营选,形神兼备;线条、皴法功力高超,颇具宋元遗韵。
仪门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平和城隍庙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087.平海天后宫
平海天后宫位于福建省省莆田市秀屿区平海镇平海村东至自然村,始建于北宋咸平二年(999),是湄洲祖庙分灵的第一座行祠。平海天后宫俗称“娘妈宫”,因宫有108根木柱,又称“百柱宫”,始建于北宋咸平二年(999年),迄今已有1016年历史,是一座古老而且保存最完整的宋代宫殿式建筑原构妈祖行宫。
主要建筑有大门、内庭、大殿及两庑。大殿为重檐歇山顶,抬梁、穿斗混合木构,面阔5间,进深5间。天后宫大门脊檩上保留“大功德主将军靖海侯兼官福建水师提督军务施琅重建”铭文,大殿存施琅《师泉井记》勒石和乾隆十五年闽浙总督喀尔吉善撰立的《平海天后庙重修碑记》,大殿上方挂着“神昭海表”横匾和独特的“皇帝万岁万万岁”直匾,宫前有“师泉”井。
平海天后宫建筑气势恢宏,其规模宏大,在平海地区堪称首屈一指。其建构十分独特,飞檐走壁,雕龙画栋,中座宫庙分三殿、两厢,并由一条回廊将其串连起来,浑然一体。许多建筑材料均为“108”,支撑庙宇大小柱子共108根,宫四周的廊沿压条石为108块……就连天后宫的碑石高也是108寸。据说,这“108”乃取自天平地支中的三十六天星,七十二地煞。平海天后宫用108根大杉木柱、支、顶、承、拉、纯土木结构的古建筑,所以俗称“百柱宫”。“工字型”布局,“霸王拳”构造,更体现出她的独特和原构造型。
清康熙二十一年福建水师提督、总督姚启圣率三万水师、223只战船、集结平海卫、平海澳训师待机进剿台湾。因干旱缺水,水师将士士气低落,军心不振。之后,施琅将军诚心祈求妈祖显灵庇佑,掘枯井“涌泉济师”。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平海天后宫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088.漈下建筑群
福建省的漈下村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是清朝虎将甘国宝的祖籍地。漈下建筑群类型丰富、数量众多、规模较大,沿漈水溪两岸布局,主要有明城墙、路亭、水井、庙宇、祠堂、古桥等,一般有彩画、题刻等装饰,形成一个古建筑群体,构建精美,是传统古村落公共建筑空间分布与数量配置的典型代表。
村庄坐东朝西,庐舍依山沿溪构筑,整个古村建筑成“臼”字形布局,四面环山,双溪夹流,山清水秀,风景秀丽。漈下村不仅景致宜人,而且人才辈出,于是也就留下了许多人文景观:明代古城楼,马氏仙宫,花桥、峙国亭等。古建筑颇有特色,走进村子可以感受到浓浓的明清遗风。更可贵的是村中习武健身之风代代相传,久久不息,民间称之为“拳头窝”,雅称“武术之乡”。甘氏还有独特的“过半年”、“迎马氏真仙”等民俗活动,引来四邻八村的群众共同参与,热闹非凡。走进这里的人都说这里地灵人杰,民风淳朴,文化内涵丰富。
村子中心的迎仙桥,建于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工巧精致,桥上两旁长长的“美人靠”,可坐四五十人,现在这里是村民们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几乎成了老人活动中心。过去漈下大大小小的公共事务,全都会在这里讨论,谁家如果有什么争执,也会拿到这里由老人裁定。迎仙桥是漈下典型的公共建筑,宗族的力量在这里形成舆论,进而对村子的安定和发展施加影响。
迎仙桥旁题写着“漈水安澜”大字的城门楼。门楼建于1461年,坐南朝北,临溪与迎仙桥相倚,为双层建筑,楼顶飞檐翘角,城门乃条石弧拱,厚实坚固。以城门楼为中心,村中尚存1400多米长的古城墙,光滑的鹅软石爬满苔藓,仍在坚守着家园。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漈下建筑群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089.蓝廷珍府第
“治台名将”蓝廷珍(一六六三至一七二九),字荆璞,福建漳浦县湖西人。康熙三十四年任浙江定海营把总,四十四年升温州镇右营游击,五十八年升澎湖副将、南澳总兵,六十年上书自荐,出师台湾征战朱一贵义军。平台后,蓝廷珍奉命继续留台,署理提督职务,前后三年之久。在这段时间里,蓝廷珍对台湾的治理和开拓,提出了一系列很有远见的建议和措施,对台湾的历史发展生成了深远的影响﹔表现了他在事关中国领土问题上的政治眼光和从政能力,从而确定了他在台湾历史上的地位。
康熙三十四年任浙江定海营把总,四十四年升温州镇右营游击,五十八年升澎湖副将、南澳总兵,六十年上书自荐,出师台湾征战朱一贵义军。平台后,蓝廷珍奉命继续留台,署理提督职务,前后三年之久。在这段时间里,蓝廷珍对台湾的治理和开拓,提出了一系列很有远见的建议和措施,对台湾的历史发展生成了深远的影响﹔表现了他在事关中国领土问题上的政治眼光和从政能力,从而确定了他在台湾历史上的地位。
清初,台湾大量山地尚未开发。清廷统一台湾后,对台湾的地位尚未引起统治者足够的认识。在朝廷内,曾就台湾弃留问题展开一场争论。一些糊徐朝臣主张"守澎去台",遭到施琅等官员的坚决反对。经过争论,清政府决定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但是有关台湾治理问题的看法仍不一致。台湾局势平定后,闽浙总督满保以山地土番难治为由,把山地划为"弃土",下檄文划界迁民,禁止出入。对此,蓝廷珍坚决反对。他反复上书满保,力主积极开拓山地。他说:“人无良匪,教化则驯﹔地无美恶,经理则善。莫如添兵设防,广听开垦,地利尽,人力齐,鹦鸣狗吠相闻,而彻乎山中,虽有盗贼,将无捕逃之薮。
何必因噎废食,乃为全身远害哉?”谈到“划沿山之界,禁出入”之弊端,蓝廷珍更是感慨陈词,历数其六条“可虑”之处,呼吁不可随便抛弃台湾一寸土地。他说:“国家初设郡县,管辖不过百余里,距令未四十年,而开垦流移之众,延袤二千余里,糖谷之利甲天下。过此再四、五十年,连内山山后野番不到之境,皆将为良田美宅,万万不可遏抑。”蓝廷珍的意见和建议,得到满保的采纳,取消了划界迁民的计划,并上奏朝廷增设行政区字段,雍正元年,台湾增设彰化县、淡水厅和澎湖厅。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朝廷监于征战郑氏政权和朱一贵义军,都先驻军澎湖,再进兵台湾,拟议将台湾总兵官移驻澎湖,台湾只设陆路副将。“廷珍以为不可,上书论之,议始罢。”他说:"若果台镇移澎,则海疆危若累卵……以澎湖总兵控制台湾,犹执牛尾一毛,欲制全牛,虽有孟贲之力无所用之,何异弃台湾乎?台湾一去,漳、泉先害,闽、浙、江、广俱各寝会不宁,即山左、辽阳皆有边息。廷珍无识,以为此土万不可委去,若遵部议而行,必误封疆。"清廷认为蓝廷珍"语可多采",取消了移驻总兵之议。清初台湾地方未靖,治安比较乱。
蓝廷珍的治理办法是:实行保甲制度,加强乡政建设﹔实行团练制度,加强防务建设。他在台湾、凤山、诸罗等县设大乡总四名,乡长二十六名。乡长由品行端正、干练勤谨、家资殷富的人担任。每乡配游兵数人,供奔走使令之役。一家有盗,则周边协力堵截擒获。大乡总统辖数个乡长,负责督查。乡长如有失职,大乡总不报者同罪。乡长三次不能破案者革职,三年没有过失者量行擢用。防务方面,台湾、凤山、诸罗各编练乡壮五百名,县丞巡检各编练乡壮三百名。“无事则散之陇亩,有役则修我戈予,乡自为守,人自为兵,此万全之道也。”
日接楼
蓝鼎元(1680—1733),字玉霖,号鹿洲,10岁丧父,17岁观海厦门,泛舟闽海诸岛,游踪至浙粤诸地。康熙六十年(1721年)随族兄蓝廷珍赴台湾平定朱一贵之乱,并留台协助族兄处理治台事宜。蓝鼎元熟悉台湾历史,入台后又全面考察了台湾社会的地理、风俗、信仰、教化等,提出要对台湾实行综合治理,即《治台十九事》:信赏罚,惩讼师,除草寇,治客民,禁恶俗,儆吏胥,革规例,崇节俭,正婚嫁,兴学校,修武备,严守御,教树畜,宽租赋,行垦日,复官庄,恤澎民,抚士番,招生番。这些措施后来一直是台湾官员的治台依据。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蓝廷珍府第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090.九头马民居
“九头马”民居位于福建长乐市鹤上镇岐阳村福庭自然村,第一座建于清嘉庆年间,大部分建于道光年间(1821-1850年),最迟一座竣工于1872年前后。宅子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平面呈正方形,东西宽、南北深各120米,共22座,是长乐市内保存最完整、工艺水平最高的一处古民居建筑群。
“九头马”的由来:传说中房子没盖之前,村里的石头经常变成马祸害庄稼。清嘉庆年间,务农为生的村民陈利焕改经商后,听别人说要大富,必须把9块石头围起来建筑房屋。房屋建成后,陈家累积了大量资产,成为当地首富,房子也被当地人以“九头马”称呼。
“九头马”民居五列的建筑体中,都是单独成弄,各列之间,还有宽约80厘米的串心巷,该小巷起防火作用,又有门列列相通。主体建筑22座,四周有6米高的围墙,开放十多个门洞,设有望楼、枪眼。每列南面正中各设大门一扇,每逢红白喜事,大门、屏门、厅门一路洞开,入望“五落透后”,十分壮观。南面中列墙额开设13个灯窗,悬挂宫灯照明。前有广场,四周台础高筑,后有深沟,两旁近溪,内部有井、池、明沟、暗沟,给排水布局配套合理,形成一个完整、独立的建筑群体。
“九头马”的大木作讲求变化,在大小上,各座厅堂的结构有“四扇三间”、“六扇五间”、“八扇七间”、“十扇九间”,其中,“六扇五间”和“八扇七间”结构属于豪华型,豪华型的空间属于主人使用,“十扇九间”及“四扇三间”显得简陋许多,为仆人及长工们所用;使用功能分,有祖厅、接官厅、客厅、议事厅、喜事厅、仓库、钱库、米粜馆、书斋、健身房、武术馆、“番仔”厝、闺阁、守节楼;各座厅堂的结构有“四瞫三”、“六瞫五”、“八瞫七”、“十瞫九”,有五柱厅、七柱厅、九柱厅、出游廊厅。最大的厅宽10米,采用3道杠梁。
“九头马”的小木作精巧别致,藻井形式多样,有单层、双层、多层,方形、圆形、多角形。廊轩企蓬、穿鼻、距花(替木)、悬钟、斗拱、插屏、门窗户扇,几乎无处不雕。木雕作品大多保持木材本色,有的明漆贴金,也有彩色套板衬托。
“九头马”的石刻大多用于柱础,砖雕用于门楼亭、墙饰、窗格,泥塑用于墙头饰,壁画则广泛用于内墙壁。
“九头马”的建筑艺术作品多采用象征、寓意、谐音等传统手法,给人祥瑞吉利的美好意念,如“吉庆有余”、福(蝙蝠)、禄(鹿)、寿(松鹤)、喜(梅雀)。
建筑形式,有亭、台、楼、阁、轩、榭、厢……;分使用功能,有祖厅、接官厅、客厅、议事厅、喜事厅、仓库、钱库、米粜馆、书斋、健身房、武术馆、“番仔”厝、闺阁、守节楼……;各座厅堂的结构有“四瞫三”、“六瞫五”、“八瞫七”、“十瞫九”,有五柱厅、七柱厅、九柱厅、出游廊厅。最大的厅宽10米,采用3道杠梁。
古朴雅致的双体凉亭令人向往。
2013年3月5日,由国务院公布九头马民居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