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失意的我和我的模棱两可(兼谈抑郁)——白丁漫谈哲学之二

四十岁以前的我,表面上看似顺风顺水,让自己从一个农民子弟通过上大学转身成为一名国家公务员,也算得上一定程度的功成名就了,可只有我自己知道自己一直活得不如意,但具体是怎么不如意?之前并不完全知道,只知道与功名利禄有关,因为我在这方面的发展既未与时俱进,也不与社会同步,所以现实压力日渐加大。但又感觉不全是这方面原因,因为自己从来没像别人一样,对那样的功名利禄付出足够多的热情与期待,我是另类的存在,说明还有其他原因。

现在,通过哲学学习,我开始逐渐明白了,类似我这样的心境,是每个没学过哲学和心理学的人所普遍都有的,这是一种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的冲突,是我们所受的教养不完善所导致的必然。这意味着,不得哲学化的我们通常都活得并不足够自知。这也意味着,我们生活的很多方面其实是受潜意识支配的,这自然会造成我们的意识与潜意识的冲突。这意味着我们是处理不好与自己的关系的矛盾性存在,只因彼此成长环境差异,冲突的程度略有不同而已。

当你真正领会了哲学的真谛后,你会发现这其实还可以意味得更多,比如那些心理疾病患者……

我是一个养育了十一个孩子的清苦农民家庭的幺儿,各种机缘却让我形成了近乎完美主义者的性格,可又不知道完美的标准是什么。个人感觉,这些或许与我从小体弱多病的敏感和较早地看过几本古典名著有关。所以,说知识改变命运我是相信的,但我更相信是知识决定命运,只是我的命运稍差些而已,因为我的成长环境是有局限的,这决定了我所接收到的来自不同体系相互矛盾的知识无法借助外力得到有效沟通指导下的融合,这就是我在四十不惑之年开始叛逆并走向孤独的因子。
    说知识改变命运,一般人是从世俗功利角度理解的,社会也是这么宣传的,可这是有失偏颇的,因为我们每个人从一出生就开始接收各种信息,而这些信息都是构成我们思想理念的知识,并直接指导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命运一直处在知识的控制中,而他们所宣传的改变命运,功利色彩太浓,涉嫌掩盖真相。

真相是什么?物质生活的改变不是生活的全部,他们过于强调物质生活的改善,虽然迎合了大众的心理,却将更重要的心理建设上的失职给掩盖了,而这是最不可原谅的,因为我就是这种缺陷教育所制造出来的不合格产品。
    推而广之,我们的整个人生教育过程都一直带有这样的缺陷,从出生开始,我们的父母兄姐和其他人给我们灌输了他们认为正确的那些经验性的知识,上学后老师又教给我们各种先进、科学的专业知识,进入社会后,又从领导和同事那儿学到甚多社会知识,可这些知识又有多少是能帮助我们成为完整意义的人的知识呢?其实不多,所以我们一直就无法成长为哲学意义上的完人。而我又是过于敏感的,所以,最终发展成另类的我,是为必然。
    这样的我没有最终演化成抑郁症患者,已经是相当的幸运了!我是通过哲学规避了那样的悲剧结局的,所以我当然希望哲学能通过普及化来拯救更多的人,尤其是那些日渐增多且正在抑郁的人。可就是如此有意义的一件事儿,却没有多少人在做,可见人类整体应该是怎样的矛盾性存在,真是自作孽不可活啊!

既然大家都不是完人,当然就都是有缺陷的人,至少在哲学意义上是这样的,这说明哲学意义上的人与现实意义上的人是有不同标准的,甚至是对立的。因为现实意义上的正常人根本经不起哲学标准下的批判,所以,总感觉活得不对味儿的我才能投身哲学,并在哲学的帮助下认清真正的自己,并最终永敢地选择享受哲学式孤独的生活,就是因为用哲学可以实现对更高人生意义的追求,所以才让我不可能再接受世俗的大范围妥协式苟且生活,所以,哲学是教会人勇敢的,哲学是引领人向上发展的,哲学是能够给予人更多自由的。
    反之,当下流行并呈现暴发式增长的抑郁则是人的潜意识对那些在意识上对意义追求能力严重弱化的一种报复,这本质上是我们这个社会长期片面注重发展经济,不注重人文关怀所造成的,因而大家普遍处理不好与自己的关系,抑郁是为必然。而哲学就是帮助我们“认识你自己”的,所以,哲学才是根治抑郁的根本。
    所以,这时候也可以回答我四十岁之前为什么活得那么纠结了,那就是对人生意义的不确定所造成的模棱两可。所以,世人其实也应该和我一样,都应该认真思考一下,你是否真的在自己人生的许多方面也是模棱两可的?!如果是,那么早日投身哲学世界吧!哲学会告诉你全部真相,让你想愁都不太容易。
    什么?你害怕孤独。别担心,孤独其实是可以享受的,享受孤独的感觉其实很美妙,况且,哲学世界内其实并不都是像我这样孤独着的,遇到真正的知音的生活更是美妙绝伦的,所以,你就尽可以大胆地走进哲学世界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