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中共豫皖苏分局驻界首赵楼村实验组工作报告

中共豫皖苏分局驻界首赵楼村实验组工作报告

(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二十日)

秋征民主评议业已结束,分粮数字具体分配到各户后,我们的工作即将转人发动群众调剂土地发展生产等。在未进行这些工作之前,我们对这个村的阶级情况作了一个分析与估计,并根据这些分析确定了今后工作的方针与步骤。

一、赵楼土改的一般过程

赵楼土改前后可分为两段。第一段是在去年秋天。那时界首环境动荡,广顽不断的拉锯,土顽以段新齐为首亦甚为猖狂。我们的力量很薄弱,区里只有二三十人,县尚未成立支队。这时地委派干校一批同志到这一带帮助土改。工作队到该村后,以串门子、看房子方式主观的划了阶级,并向他们所划的“地富”提出要六十石粮食。北边的村子已分了浮财,但在第二天就在该村东北二三里地的大王庄洋桥一带,由土顽唐二秃子为首,组织了一个一千多人的暴动,把土改工作队赶走,干校受到损失,死了几个同志,区属亦受到打击。另一方面土顽公开成立武装、镇压土改,杀农会会长和积极分子,群众情绪动荡不安。第二段是今年春季,由界首赵副县长带了部分冀鲁豫南下干部来此土改。当时已接到中央新区工作指示,执行“中农不动两头平”的方针。这时情况已大为好转,段新齐被消灭:唐二秃子武装力量被摧毁,残部流窜到阜阳,广顽也不再过境。土改得以顺利进行到今天。

二、关于地富情况:(附表一。此表未见到。编者注)

1、绝大部分地主富农的土地和一部分浮财被没收(分了489.24亩地、66石粮食、122棵树、12头牲口、10盘磨及其它家具等)。无地和少地的贫雇农分得了土地,地主、富农也留得一份与贫农大体相等的土地(贫农每人分1.3亩、地富每人留1.3亩,但地富的林地多于贫农,故所有地亩的平均数、地富仍较贫农为多)。个别地富土地的质量较贫农为好,因为他们在土改中隐蔽了财产,生活水平一般较高于贫农,并大部分参加了劳动。但也有较少数的还存在着剥削关系(如地主赵永廉的长工赵恒,还继续在他家做雇工,一年只五斗粮食,地主赵学堂的地由他亲戚代种,本人仍不参加劳动)。

2、少数地富在土改中隐蔽下来,土地和浮财均没有被没收(如窦品经本人不参加主要劳动,地全部给人种,由于他有些势力,在土改中划为中农。赵冈山三口人二十亩地,土改中亦划为中农)。

3、地富在政治上一般受到打击,但一些人分土地时逃跑,分地后回来,并隐蔽下来。加之分地时未很好发动群众,群众给他们的压力不大。他们还保持着一定势力,对于分出去的土地和浮财还没有死心。如地主赵五世的土地分给贫农赵兰芳以后,他家死了人还想用这块地做墓地,托人说换地,实际上是变相反攻。他家的门在分浮财时被分后,又要求干部把他的门找回来。地主赵永廉在贫农去打他的树叶时说:“粮、地分了还打咱的树叶子,日子都给你们过。”他儿子接着说:“爹,不要说,总有咱说话的一天。”地主赵学信分给广德、元顺一辆大车,下雨天地主说:“把俺的大车推到车屋里可别叫淋着。”这些事实都说明,他们认为分出的东西还是自己的。

三、中农的情况:

1、一部分中农被划了阶级,土地浮财被没收(根据我们试划阶级,认为有六户)。

2、少数中农在土改中被斗、被罚、被敲诈(如中农赵尚志说了“民兵翻墙头”之类的冷语——事实上也的确有个别民兵喜欢翻墙头搅女人——即被扣押吊过两次)。中农赵学勤害怕分地,被流氓赵学昌(过去是土匪,那里当农会会长,后来被撤换)敲诈了三斗粮食、两块钢洋。

3、一般中农没有享受到应有的民主权利;农会均无中农参加,讨论会上中农不敢发言;同时受到贫农的歧视,害怕大平均,生产情绪不高;还认为八路军不兴发财,不积极生产。自我们到该村宣传不侵犯中农及劳动发家的政策后,中农已逐渐稳定,会议上发言也比以前热烈,生产情绪提高。如富裕中农赵学良,接受了我们的政策后,先开油坊,又开粉坊,积极发展付[副]业生产。有的中农盼望政府贷款,以便经营付[副]业。

4、土改后,中农土地较贫雇农与地富为多.,故害怕负担加在他们头上。这次按行署颁布的负担条例计算秋粮后,中农就感到对贫雇农太照顾,负担加在了他们身上,但他们土地多收人多,应该多出,与他们算细账后一般也就没什么话说了。

5、目前中农要求重划阶级(他们问到底什么样的算地主,怎样的算中农?)。过去被侵犯的中农要求民主,要求参加农会组织以及生产致富。

四、贫雇农的情况:

l、一般分得了相当于平均数土地(不是全村的总平均数,而是贫农与地富的平均数,这是应该的),也分得了一部分浮财。但开始顾虑大不敢要,后来是勉强要,现在则是要求保护其既得利益。群众的思想变化,主要是分地后形势一直很好,环境稳定,群众认识中央(军)站(待)不长,即使来也只是一经而过,逐渐增加了信心。贫雇农分得土地后又获得了实际利益,加之少数勇敢分子撑腰,贫农今天则希望划清地界(由于地界未划清,互相之间胡乱犁地,常闹纠纷),确立产权,保护其既得利益。但相信自己的力量将土地保持到底的信心又不够,对分得地与本业地不同样看待(如上粪多上自己地,少上分得等等)。从以下事实我们可以看出群众的思想变化。如贫农张恩兴在分地时不仅自己不要,还不准他侄儿要。他说:“娘,中央(军)来了看你要不要头?”为避免分地,他把另一个侄儿的地写在自己名下,自己没有分地。现在他看见大家都得到利益,也没碰到中央(军)杀头,自己十分后悔。贫农赵兰芳在地主赵五世与他换墓地时,坚决表示不换,后来地主要求埋个坟,他只好答应了。村长的女人在闲谈中说:这个日子是天上掉下来的,以前你把钱铺满了地,人家也不愿把庄跟前的地卖给你(按:村长系分得庄前的好地)。一般贫农都反映日子比以前过得好多了。以上事实说明,群众很珍惜他们已经得到的利益,不愿轻易放弃。但地主的变天思想又使他们不敢完全相信这些地就永远属于他们。村长李体仁说:“咱们老百姓是顺毛思想,谁来照谁办事。”问他自己怎样?他说:“我也是这样!”。贫农赵金星把分给他的地换成近门的地,以防后来。李守仁的女人说:“现在能种着就种着,中央(军)来了,人家要就给人家!”今天的形势下,他们是不愿再退回既得果实的。

2、民兵村干与一些活动分子分的地多,地质较好,一部分贫农分的地少,质量也差,迫切要求调剂(如贫农赵洪恩七口人只分六亩多地,刘国林七口人分十二亩,分得太不公道;赵李氏一个孤寡老婆分的地离家五六里远;家里有人做活的分得离家近;赵永山分的八亩地又孬、又远、种不上红芋;他们迫切要求调剂)。

3、贫农分的土地少,完全依靠土地收人很难维持生活,加上生产工具不足,强烈要求发展生产和副业。

五、组织情况:

土改时成立了贫农团与农会,选出了贫农团长、农会会长、委员等干部。但现在只是上面有几个干部,群众中已无组织。现有的只是九个财粮小组,九个担架小组及十七个民兵(二十多支枪)。土改时未发展党员,直到县召集村干开办训练班时才发展赵恒昌为党员(现担任乡长)。几个主要村干情况分述如下:

1、村长李体仁,成份贫农,年轻时当过兵,回家后做各种小生意以维持生活。种过人家的地,逃荒受过苦,自小曾读书,接受新事物较快,会讲话,工作比较积极。但做事留后手,怕得罪人,土改时分的地是近地、好地,群众对此不满。

2、农会会长刘国林,成份系赤贫,一辈子过苦日子,土改时是拼着命出来干的,不怕得罪人,工作较积极。但情绪急躁脑筋简单,怕麻烦,工作方式生硬,强迫命令,土改中亦分得了好地,且多分三亩。群众对他的反映不好。

3、贫农团团长赵顺昌基本上不是农民,当过十多年兵,回家后做小生意,没种过地,对地富斗争不积极,怕得罪人,有肺病,现在实际很少工作了。

4、贫农团委员赵同德,贫农成份,要过饭,种窦家的地,当过甲长,也贪了污。开会老喜欢叫别人发表意见,自己不说几句公道话,基本上还是怕得罪人。

5、贫农团委员赵广德,赤贫成份,从小死了父亲,无人教管,母亲贪小便宜,因此喜欢偷偷摸摸不务正业,流氓腔,分地时猛打猛冲还当了一个时期的工作队长,群众怕得罪他。中农赵荣法曾因没有供款给他,被他算为地主均了地。他和富裕中农赵华亭来往密切,处处为华亭袒护。群众对他反映很坏。

6、赵顺坡(战勤委员),工作常是强迫命令,开口就是:“你们大家听着,明儿开会哪个不来,看我罚你!”。他和中农赵可世关系密切,袒护赵可世,曾以做先生为名免了赵可世的担架。

7、财粮委员窦品臣,土改时漏网的小地主,叔叔做过游击队长,本人仗势欺人,奸淫妇女,据说还害过人命(材料尚未证实),会替人打官司,土改中大家不敢惹他,逃避了清算。

总之,村干中有些成份不纯,工作作风普遍表现为强迫命令,一部分也多占了果实,但其中大多数是可以教育改造的。所以对村干不是一脚踢开,也不是发动群众斗争,而是教育改造。

六、总的估计:

1、封建剥削制度一般已不存在,贫农已得到相当于平均数的土地,中农除部分划错成份被没收外,其他的土地多于贫农(这是允许的),地富得到与贫农相等的一份土地(也是应当的),漏网地主在外。

根据这些情况,我们认为该村土地问题大体上已经解决,但极不巩固。群众要求保护其既得利益,同意在小范围内调剂土地,但不是再分一次,也不是大抽补,由于过去少数勇敢分子的包办代替,没有很好的发动群众,群众觉悟不高,中贫农还不团结,地富还有一定的政治势力,还需要进一步发动群众,保护他们的既得利益。

2、工作方针:

根据以上认识和分析及分局对土改区的指示,我们今后工作的总方针是:发动群众端正(执行)政策,调剂土地,搞好建党与健全政、群组织,恢复与发展生产,全力支援前线。

3、具体步骤:

(1)、建立农筹会(以较好村干部与新积极分子共同组成)。

(2)、划分阶级。

(3)、端正政策,补偿中农,调剂土地。

(4)、建党、健全农会及政权组织。

(5)、确立地权,发土地证。

(6)、改进战勤负担,力求公平合理。

(7)、发展生产。

因我们进行工作的季节正是冬季,群众大量进行副业生产,工作过程中必须注意这一问题。同是(时)要把发动群众贯彻到工作的全过程。

4、建立农筹会的具体步骤:

由于该村组织不够健全,农会与贫农团均有名无实,实际上没有群众组织。但在未划清阶级之前,又无成立新农会的基础,所以,我们准备第一步以一部分经过改造的旧村干及一部分新积极分子共同组织农筹会,领导划阶级。其具体步骤如下:

(1)召开全体村民会,宣传我们今后工作的各项政策,会后在群众中展开各式酝酿。

(2)改造教育旧村干,方式是个别谈话,小会反省。

(3)提高(启发)已发现的积极分子进行组织串连,方式亦系小会漫谈,个别教育、诉苦。

(4)在有了这样的基础后即成立农会,以在反省中表现较好的村干及积极分子共同组成。

分局实验组赵楼组

十一月二十日

(0)

相关推荐

  • 急性土改

    急性土改 1947年9月11日,洛宁分为洛南.洛北两县后,迅速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那场土改运动在豫西新解放区是同步进行的,各地所提口号.执行的政策.工作方法.时间进度都基本相同.史称&q ...

  • 【辽东三地委】难忘的日子(三)

    三 放手发动群众,是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根本.为了建立巩固的根据地,支援解放战争,我党自抗日战争胜利结束接收沈抚地区以来,十分重视发动群众的工作.鉴于当时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进攻,日伪残余势力和反动的 ...

  • 【小小说】李景宽专栏|窦子和妻子

    哈哈 丝路新散文 siluxinsanwen 白 1 渭南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李景宽,黑龙江省艺术研究院国家一级编剧,两届田汉戏剧奖话剧本一等奖获得者.小剧场话剧<夕照&g ...

  • 「辽北老故事」刘瑞森同志一月六日在一地委 土地会议上总结(部分)

    今后工作与领导问题 --刘瑞森同志一月六日在一地委 土地会议上总结(部分) 刘瑞森 (一)地区的特点和新任务 一分区是前沿根据地,大反攻中沈阳外围的战场.后一特点,在目前最突出,影响一切,敌现在沈阳外 ...

  • 陈秉荣||保德历史掌故(之四)——土地改革

    保德历史掌故(之四) --土地改革 文/陈秉荣 土地改革是我国民主革命的基本任务和主要内容,是极其深刻的社会大变革,它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解放了生产力,对于巩固后方.支援战争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为建立人 ...

  • 资料丨豫皖苏边区首脑机关驻界首

    1948年夏初,豫皖苏边区已发展成为拥有8个分区,1个工委,60多个县级政权的大解放区,它北到陇海路,南濒淮河边,东起津浦路,西迄平汉路,地域辽阔,物产丰富,人口众多.而界首正处在这个解放区的中心位置 ...

  • 中国民间谚语继承安徽卷界首县资料本(之二)

    官民   朝里有人好做官,朝里无人办事难. 上梁不正下梁歪,为官不正政策邪. 官向官,民向民,老包向的庐州人. 火到猪头烂,礼到公事办. 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软.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明白人好处 ...

  • 中国民间谚语集成·安徽卷界首县资料本(之三)

    事理谚 辩理 有理不在言高,有智不在年高. 路不平,有人踩,理不平,有人摆. 木不钻不透,话不说不明. 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心直好赌咒,理正不怯官. 路是弯的,理是直的.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 ...

  • 资料丨宣统的近支弟弟溥儇在界首

    宣统的近支弟弟溥儇在界首 徐旬雨 在八年抗战的1944年1月,界首警备司令部督察处,有个督查员在旅社查店,发现旅客住簿上,有个旅客名叫溥儇,与当时日本在东三省扶起满洲的傀儡皇帝溥仪名字相仿,遂以汉奸嫌 ...

  • 中国民间谚语继承安徽卷界首县资料本(之一)

    类 目 时政谚 国家 法令 官民 事理谚 辩理 人伦 实践 处事 警世 修养谚 立志 立德 劝学 谦慎 社交谚 交往 交易 生活谚 勤俭 经验 卫生 生育 自然谚 节令 气象 生产谚 农业 林业 牧业 ...

  • 中国民间谚语集成·安徽卷界首县资料本(之四)

    实践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万事开头难. 头三脚难踢. 隔行如隔山. 秀才习大夫,快刀切豆腐. 久病成良医.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前头有车,后头有辙. 闭门造车,未必合辙. 前车之覆,后 ...

  • 中国民间谚语集成·安徽卷界首县资料本(之五)

    警世 一俊遮百丑,一巧藏百拙. 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 千里长堤,溃于蚁穴.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一 ...

  • 中国民间谚语集成·安徽卷界首县资料本(之六)

    水落石头现,事久知真情.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只有筲掉井里,没有井掉筲里.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不到. 取巧一时,吃亏常在. 从小看大,三生知老. 江山能改,秉性难移. 生姜改不了 ...

  • 中国民间谚语集成·安徽卷界首县资料本(之七)

    有状元学生,没有状元先生. 瘦死的骆驼大似牛,破船还有三千钉. 严师出高徒,将门出虎子. 亲戚远来香,邻居搭高墙. 风催人,雨留人,下雪不走糊涂人. 客来扰四邻,客走主安乐. 备席容易请客难. 牛强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