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注释(十六)

【原文】子曰:“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诗》曰:‘嘉乐君子,宪宪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保佑命之,自天申之。’故大德者必受命。”

【译文】孔子说:“舜可以说是大孝啊!德高为圣人,位尊为天子,富有天下。在宗庙享天子之祭祀,后世子孙守护。因此,有大德的人,一定会获得相应的地位、福禄、名望和寿命。因此,自然生成万物,一定是就其材质特征而加固充实。直立者滋其生长,倾倒者助其腐败。《诗经》说:‘上天嘉美爱乐此君子,有昭显之美德。使人民安定,百官和顺,受福于天。保护帮助而命为天子,这是上天重申的旨意。’因此,有大德的人一定受命于天。”

【注释】

① 总说

宋·钱时《融堂四书管见》(卷十三):“夫子论舜大孝,不指言克谐之事,而以‘徳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宗庙飨’、‘子孙保’五事称之。呜呼!此孝之所以大欤!曰位,曰禄,曰名,曰孝,非大徳不足以得之也。天道福善祸淫,栽则培,倾则覆焉,可诬哉!《假乐》之咏可见矣,故大德者必受命。此舜之大孝所以通于神明者也。右第十七章。承上章,言舜之大孝,以发明所谓诚之不可掩者。”

宋·袁甫《蒙斋中庸讲义》(卷二):“既论鬼神之德,遂言舜之大孝。孝通神明,显微一也,费隐一也。”

卫湜《礼记集说》:江陵项氏曰:“上四章已极言用力之隐,故自此以下三章皆言道之功用,以明其费。独以舜、武王、周公言之者,皆处人道之变,可以见圣人之功用也。舜居侧微,父母欲杀之,本无得位、得禄、得名、得寿之理;文王事商,而武王以兵取之;武王与子,而周公以臣代之。皆处危疑之地,而舜卒受命,天不能穷也;武王卒不失显名,人不能訾也;周公阐幽明之情,极古今之变,为武王立八百年之纪纲制度,使在天之灵慰喜而无憾,万世之下祖述而无以踰也。此皆功用之至难而极盛者也。然而用力之初,则甚隐矣,故皆以孝言之。孝者,仁心之所发也。天下之实者莫加焉。于武王、周公之事,独言丧祭,亦此意也。”

清·李光地《中庸章段》:“仁者德之首,孝者又仁之首也。故其发之也最先,而统之也最全。唯发之最先也,故凡修德之事,皆自孝而推之也。唯统之最全也,故凡修德之事,皆所以成吾孝也。此章主孝而言,故必大德而后谓之大孝,必至于格天而后谓之大德。”

② 舜其大孝也与

宋·袁甫《蒙斋中庸讲义》(卷二):“自古称孝者多矣,惟舜加一‘大’字。何以见其大?以天子之尊尊其亲,以四海之养养其亲。宗庙我飨,子孙我保,有大德故也。”

宋·胡瑗《周易口义》(卷一):“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坤·文言》)。义曰:此释初六之爻辞也。‘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此释‘履霜’之义,因先发此文言。君子之人,不以小善为无益而不为,故积日累久至于大善,延及于乃子乃孙,皆获庆善之余也。故《中庸》曰:‘舜其大孝也与!徳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故大徳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其言大舜自匹夫有一小善未尝舍去,以至积为大善而终享圣人之位,流庆于后。此积善之庆也。”

③ 大德必得其位

孔颖达《注疏》:“‘故大德必得其位’者,以其德大能覆养天下,故‘必得其位’。如孔子有大德而无其位,以不应王录,虽有大德,而无其位也。案:《援神契》云:‘丘为制法,上黑绿,不代苍黄。’言孔子黑龙之精,不合代周家木德之苍也。《孔演图》又云‘圣人不空生,必有所制以显天心,丘为木铎制天下法’是也。”

宋·袁甫《蒙斋中庸讲义》(卷二):“大德者何?中庸是也。虽然,论中庸之大德而必及于名位禄寿者,何哉?太极函三,性命已具五常。天则不离形色,名位禄寿皆道也。圣则循性顺则,建极凝命,故名位禄寿兼而有之。圣人即天也,因论天人不相离,遂言化生万物,因材而笃。材即天命之性也。栽者培之,率性则天佑之也。倾者覆之,不率性则天弃之也。而又有尽性如圣人者,则受天明命,祸福不同,咸其自取。天何心哉?皆所以笃厚之尔。又引《假乐》之诗为证而断之曰‘大德必受命’。呜呼!学者于此,可以观天命矣。是书首句曰:‘天命之谓性。’《孝经》曰:‘父子之道天性。天性既尽,则命在其中矣。’味大德受命之语,孝性之通于天如此哉!”

卫湜《礼记集说》:河东侯氏曰:“《易》曰:‘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此所谓必得者,先天而天弗违也。孔子亦匹夫也,亦德为圣人也,而不得者,后天而奉天时也。”范阳张氏曰:“大德者自取名位禄寿,而无德者自取贫贱刑戮也。此所以勉天下之为德者,而论者曰:孔子大圣人而名位禄不著,颜子大贤而寿亦不闻,斯言岂欺我哉?曰:大德受命,天下之正理也。至于孔颜,非可以为常也。”

④ 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

孔颖达《礼记注疏》:“天之生物,随物质性而厚之。善者厚其福,舜禹是也。恶者厚其毒,桀纣是也。己德自能丰殖,天则因而培益之。无德自取倾危,天则因而覆败之。”

卫湜《礼记集说》:建安真氏曰:“舜所知者,孝而已。若禄位名寿,则天实命之,非舜有心于得之也。孔子以天之眷舜如此,因言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质而加厚焉。其本固者,雨露得以滋培之;其本倾者,风霜得以颠覆之。其培之也,非恩之也;其覆之也,非害之也,咸其自取焉耳。”

⑤ 《诗》曰

孔颖达《礼记注疏》:“所引《诗·大雅·嘉乐》之篇,美成王之诗。”

卫湜《礼记集说》:海陵胡氏曰:“‘宜民’者,兴庠序,务农桑,使男不释耒,女不废机,薄赋敛,节用度。若此之类,是宜民也。‘宜人’者,内朝廷,外方国,自宰辅以至于百执事,自方伯连率以至于邑宰里长官,皆得其人,人皆称其职。若此之类,是宜人也。”

⑥ 大德者必受命

卫湜《礼记集说》:蓝田吕氏曰:“此大德所以必受命,是亦‘栽者培之’之义与!”“命虽不易,唯至诚不息,亦足以移之。此大德所以必受命,君子所以有性焉不谓命也。”河东侯氏曰:“舜自匹夫而有天下,栽者培之也。桀自天子而为匹夫,倾者覆之也。天非为舜桀而存亡之也,理固然也,故曰‘大德必受命’。”

【解读】

本段承上章“鬼神之德其盛矣”,言舜之大孝通于神明。“大德必得其位”句,宋儒吕大临指舜有圣人之德,必得天子之位禄名寿。至清康熙《日讲四书解义》亦受其说影响。本篇以为“大德”不应局限于舜,应为泛指,故解释为“大德之人”。

“栽者培之”,“栽”字有直立生长之意,与“倾”字意相对,故本篇从郑玄注。

(0)

相关推荐

  • 《中庸》日课023丨人有多少德,就有多少福

    每日一课读经典,这里是尔雅书苑.今天<中庸>日课第23讲.欢迎你留言交流. 子曰:"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 为人之子,当尽孝道以事亲 ...

  • 中庸研读第8讲:第15-17章解读

    教学内容:<中庸>第15--17章解读教学目的和要求:认识中庸之道要从身边做起:祭祀活动及鬼神之道的细微精妙.了解舜帝具有高尚的道德才能成为圣人,并最终获得了相应的地位.财富和寿命,理解& ...

  • 《中庸》注释(二十六)

    [原文]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译文]由真实无妄而内心通明,叫做性:明乎至善而返归真实无妄,叫做教.真实无妄则自然通明,明乎至善则能真实无妄. [注释] ① 总说 唐· ...

  • 《中庸》注释(三十六)

    [原文]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发强刚毅,足以有执也:齐庄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溥博渊泉,而时出之.溥博如天,渊泉如渊.见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说. ...

  • 《孟子》尽心章句上凡四十六章全文注释及原文翻译

    尽心章句上凡四十六章 <尽心上>共四十六章.第一章谈培养身心,等待天命,以此来立命安身.第二章讲虽然一切都取决于命运,但顺理而行,即致力行正道而死的人,接受的是正命.第三章说求则得之不求不 ...

  • 《孟子》告子章句下凡十六章全文注释及原文翻译

    任人有问屋庐子曰:"礼与食孰重?"曰:"礼重.""色与礼孰重?"曰:"礼重." 曰:"以礼食,则饥而死:不以礼 ...

  • 《孟子》梁惠王章句下凡十六章全文注释及原文翻译

    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何如?" 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他日,见于王曰:&qu ...

  • 性 命 法 诀 明 指 第 三 十 六 页(千峰老人丹功法诀注释)

    道家龙门派内丹功法真传 性 命 法 诀 明 指 第 八 法 诀 · 蛰 藏 气 穴 翕聚蛰藏祖气中,真人呼吸里边存. 窍内有窍名橐龠,息往息来神入中. 此蛰藏之法是将祖窍前翕聚那一点阳神气收归于气穴之 ...

  • 《世说新语》原文注释及译文(卷二十二到卷二十六)

    <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全书原八卷,刘 ...

  • 八卦掌三十六歌诀(含注释)

    八卦掌"三十六歌诀"是董海川先师口传下来的,由清代文学旗人金增启归纳成文.已故八卦掌名家李子鸣先生为继承民族文化遗产,把唯一精典著作,八卦掌精要秘诀公诸于世并精心作了注释.现把&q ...

  • 八卦掌“三十六歌诀”及注释(全书终)

    十八.八卦转掌之真理 转掌为八卦门之功夫,为何人都直步以为进退,我则弯步以为出入.人则握拳以为攻守,我则直掌以为取避?大凡对敌之事,虽云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六路,四方上下也:八方,四正方四斜角.以一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