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多年來,洪水都是怎樣改變中國歷史進程的?

7月中旬以來,河南遭受特大暴雨襲擊,舉國心懸,祈願平安。
中國是一個頻繁發生洪災的國家。從大禹治水開始,一部中華文明史,本質上就是一部與洪水不斷作鬥爭的歷史。
以黃河為例,兩千多年來有記錄的水災就達1500多次,重要改道達26次。長江流域1300多年來,僅有記錄的水災就達200多次。
01
古四川地區的成都平原經常洪水氾濫。為了馴服洪水,為秦國統一天下奠定根據,在兼併巴蜀近六十年後,秦昭襄王五十一年(西元前256年),秦國派出李冰擔任蜀郡太守。
最終李冰通過修建都江堰,將岷江控制分流,把成都平原從以前的洪澇高發,治理成一個水旱從人、物產豐饒的天府之國。
實際上,秦國能從蝸居西北狹隘的土地,屢屢出關最終消滅六國,跟治理洪水有着極大的關係。
在李冰成功馴服成都平原的洪水之後大約十年,西元前246年,也就是秦王嬴政的執政元年,韓國由於擔心秦國頻繁出兵,為了消耗秦國國力,於是派出水利專家鄭國作為間諜出使秦國,並遊說秦國西引涇水東注洛水,修建長達300餘里的超級水利工程。
從秦國所處的核心關中地區來分析,關中地區由於處在秦嶺的背風坡,因此降水沒有秦嶺的迎風坡漢水流域那麼多。這就造成了一種困局,關中地區平時缺水,但在雨季,涇水等河流卻又四處氾濫,使得關中地區的土地難以耕種。而被後世稱為‌「鄭國渠」的水利工程,則使在先秦時期難以控制的涇水,成為了灌溉、造福整個關中平原的福音。
鄭國渠開工多年後,鄭國作為間諜的身份被揭發,秦王嬴政大怒,想要斬殺鄭國。但鄭國卻說:‌「始臣為間,然渠成亦秦之利也。臣為韓延數歲之命,而為秦建萬世之功。」
秦王嬴政理智認識到鄭國言之有理,於是繼續讓其主持水利工程。鄭國渠建成後,通過引入含泥沙量較大的涇水進行灌溉,整個關中平原的土地肥力大大增加。《史記》《漢書》對此評價說:‌「於是關中為沃野,無凶年,秦以富強,卒併諸侯。」
02
建安二十四年(西元219年),天下進入三國鼎立之勢。為劉備據守荊州的關羽,在這一年七月的雨季,帶領大軍北上進攻位處漢水流域的襄陽和樊城。到了八月,由於連續大雨,漢江洪水氾濫,曹操大將于禁、龐德等人率領的大軍被洪水圍困。這時,關羽出動水軍大破曹軍,並斬殺龐德、降服于禁。
該段史實,後來被小說《三國演義》演繹成為關羽‌「水淹七軍」的故事。而幫助關羽打贏曹軍的關鍵,便是秦嶺南麓由於山脈阻擋產生的豐沛降水。
由於山脈阻擋影響降水,也經常在後世影響歷史。例如在中國西部的寧夏,賀蘭山、六盤山呈現南北走向,其東面是迎風坡擁有充沛的降水,這就使得位處賀蘭山、六盤山東面的銀川等地,成為了‌「塞上江南」。
古語經常說‌「黃河百害,唯富一套」,這個‌「套」,指的就是位處賀蘭山以東的河套平原。憑藉這種氣候和地形的有利加持,党項人在唐末和五代十國時期逐漸崛起。到了北宋寶元元年(1038年),李元昊正式稱帝建立西夏國,與北宋和遼國分庭抗禮。而西夏國的國都,正是建立在興慶府(今銀川)。
03
中國洪水頻發,在氣候、地貌、水系特徵三個自然因素之外,人為干預也是重要因素。
以開封城的沒落為例。進入元、明、清三代後,三個朝代640年期間,黃河在開封境內的決溢就達到了300多次。
在黃河的自然性氾濫摧毀之外,實際上,開封城遭遇的‌「人禍」也非常突出。早在西元前225年,秦國大將王賁攻打魏國,就曾扒開黃河水灌魏國都城大梁(今開封),以致大梁城水淹三個月,末代魏王不得不出城投降。
到了明朝末年的1642年,李自成在第三次圍攻開封時,派出幾萬士兵,扒開了開封城附近的黃河馬家口大堤,以致黃河直沖開封,慘絕人寰。
各朝代黃河改道 動態圖
在自然和人為干預的多重打擊下,開封這座在北宋時期人口曾高達百萬的世界第一都市,到清代時人口銳減至乾隆十六年(1751年)的12萬人。此後,開封徹底沒落,淪為國內的四線城市。
實際上,從宋代以來,人為因素的干預導致洪水頻發的比重不斷加大。例如1127年靖康之變北宋滅亡後,金人不斷南下,為了阻擋金兵鐵騎,1128年,南宋軍隊在今河南滑縣西南扒開黃河大堤‌「以水當兵」,由此導致黃河流入泗水,再由泗水奪淮入海。
1128年的這次人禍,並沒有擋住金兵南下,相反,卻造成了黃河下游的第四次大改道。
在這次宋朝軍隊扒開黃河大堤後,黃河形成了新舊兩條河道,並在黃河與淮河之間到處擺蕩。由於這個位置剛好處於南宋與金國的對峙前線,因此宋金雙方都無意堵塞決口,以致黃河在整個南宋時期,一直在北方呈現氾濫擺蕩局面。
但人為因素賦予黃河流域的苦難並未終結。開興元年(1232年),在蒙古人的一路追擊下,金哀宗不得不南下開封,隨後又逃到距離開封僅僅100多公里的歸德(商丘)。
當時,金兵試圖扒開黃河水淹蒙古軍隊,結果派出去扒堤的部隊全軍覆沒。隨後,蒙古軍隊將計就計水淹歸德,沒想到歸德城地勢高,黃河水竟然繞城而去,但氾濫的河水,卻給黃泛區造成了巨大傷害。
蒙古人扒開黃河兩年後,西元1234年,趁着金朝危亡,南宋軍隊北上與蒙古人爭奪中原。為了阻擋宋朝軍隊,蒙古人再次扒開河堤。這一次地點選擇在了距離開封城北僅僅20多里的寸金澱,造成了黃河歷史上的第五次大改道。
從1127年到1234年,由宋人和蒙古人輪流共三次扒開黃河,導致黃河頻繁大改道。此後,黃河的洪災更加劇烈。明代歷史共276年中(1368年—1644年),黃河就有112年發生過洪災。
到了清代,黃河平均每三年就發生一次決口,在康熙初年更是幾乎年年決口。
總之,千百年來,洪水一直在默默改寫中國史。尤其是自大禹治水的四千餘年來,洪水對中華文明的影響和衝擊,更是多重疊加、日甚一日。相信在中華民族有力的因勢利導下,洪水和滾滾江河湖泊,終將逐漸變害為利,造福天下蒼生。

推薦閱讀

《中華一萬年》

作者:郭志坤、陳雪良

(0)

相关推荐